一种接插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7947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接插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线路连接器,涉及电路接插器件。
接插器件广泛应用导线与导线、导线与电器元件的连接,例如在电路拼接模块的应用。但现有接插件子扣与母扣分体;接片与导线或电器件之间采用固定连接,因此存在下述缺点1.由于子扣、母扣分体,需要两套工装设备,费工费时,生产成本较高;2.接片与外接件固定连接很不方便,若要更换连接件更是不便,使用效率低下。
本实用新型是要提供一种生产加工方便,成本低廉;连接和更换使用都很方便的电器接插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方案的关健是将子扣与母扣制成一体,称触体。安装在塑制底座内的触体中空、头部封闭、头部与下口尺寸滑配,(保证触体头部与另一个相同接插器中的触体下口可顺利插接)。触体两侧对称壁面各开一个槽口,触体下部有翼面,底座底面对应触体下端有孔,孔径与触体下端外径紧配。触体头部从塑制盖子对应孔伸出,盖子上设弹簧卡圈,装配时使弹簧圈卡在触体两侧壁面的槽口。触体下部翼面连导电接片,可分体连接,也可将导电接片连同翼面与触体制成一体。接片通过安装在底座上的弹簧夹与外部导线或电器元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优点1.由于将子扣、母扣合为一个触体,只需一套工、模夹具以及将弹簧卡圈腔设在模压塑制的盖子上取代金属腔,都能显著简化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导电接片与外部导线或电器元件的连接,采用弹簧夹连接,使连接和更换都很方便。
图面说明
图1为仰视图;图2为主视图;图3为俯视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例1底座内结构俯视示意图;图6为例1盖子内结构仰视示意图;图7为例2底座内俯视示意图;图8为例2盖子内仰视示意图;图9为例2的如图3的A-A剖视示意图。
参照

方案的实施例例1如图4所示,在接插器底座2内安装由导电金属制成的触体3。触体中空、头部封闭、下端开口,下部两侧有翼面,触体两侧对称壁面开槽口C,在盖子1上设弹簧卡圈5,弹簧圈卡入槽口C,触体3头部从盖子1的对应孔伸出,方便可靠。触体下部翼面与导电接片6连接(或形成一体)。如图5所示,在底座2一侧,接片6通过弹簧夹与外部导线或电器元件连接。弹簧夹由夹片4与弹簧7构成,弹簧夹的按口为盖子1和底座2形成的侧孔B,如图2所示。
例2触体3等结构与例1相同。与例1区别的在于接片6与弹簧夹的安装位置关系。其安装位置不在底座2的侧部,而是安装在中部,如图7所示。接片6与弹簧夹片8和弹簧9的结构安装型式如图9所示。弹簧夹片的按口为盖子1的上部孔D,如图8所示。
权利要求1.一种接插器,包括导电的子扣、母扣和接片,其特征是在底座(2)内装有子母扣合二为一的触体(3),触体中空、头部封闭、两侧对称壁面各开槽口(C)、下部有翼面、下口内径与头部外径滑配,底座(2)底面对应触体下端开孔,孔径与触体下端外径紧配;触体(3)头部从盖子(1)的对应孔伸出,盖子上设弹簧卡圈(5),装配时弹簧卡圈卡在触体(3)两侧槽口(C);触体(3)下部翼面连接导电接片,接片通过安装在底座(2)上的弹簧夹,与外部导线或电器元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器,其特征是与触体(3)下部翼面连接的接片(6)相连的弹簧夹由夹片(4)与弹簧(7)构成,安装在底座内的侧部,由盖子(1)与底座(2)形成的侧孔(B)为弹簧夹的按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插器,其特征是与触体下部翼面连接的接片(6)连接的弹簧夹,由夹片(8)和弹簧(9)构成,按装在底座(2)内的中部,在盖子(1)上开孔(D)为弹簧夹的按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接插器,其特征是接片(6)与触体(3)可一体或分体。
专利摘要一种接插器,主要介决简化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方便。技术方案的关键在于将子扣与母扣二体合为一个触体。触体安装在底座内,触体为中空、头部封闭、两侧各开槽口、下部有翼面、下口内径与头部外径滑配,(使触体头部可与另一个相同接插器的触体下口插接),底座底面对应触体下端开孔,孔径与触体下端外径紧配。触体头部从盖子对应孔伸出,盖子上的弹簧卡圈卡入触体两侧的槽口。触体下部翼面连接导电接片,接片通过弹簧夹与外部导线或电器件连接。
文档编号H01R13/42GK2314480SQ9723053
公开日1999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13日
发明者裴非 申请人:裴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