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放大器中控制和利用放大自发发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9057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在光放大器中控制和利用放大自发发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用于高速通信系统的光放大器,尤其涉及一种放大器结构和相关方法,它们能够在多级的、掺稀土元素的光放大器,诸如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中有效地利用放大自发发射(以下称ASE),其中ASE用于提供L带光信号放大(以下称“ASE抽运”)。
相关技术的描述光通信业务的提供者不断要求更大的数据容量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以满足其客户当前和未来的需求。但是,在使用EDFA的系统中,信道密度已受到EDFA可用增益带宽的限制。即使对于多信道放大采用增益平坦滤光器对铒增益谱平坦化,此带宽仍只有35nm左右。有三种技术可以提高多信道光波系统的系统容量,它们是(1)提高每条信道的比特率,(2)通过减小信道间隔来增加信道数,以及(3)通过提高增益介质的总增益/传输带宽来增加信道数。提高每条信道比特率的方法并不总是一种可行的解决办法,因为许多已安装系统不能在超过目前的OC-48比特率(2.5Gb/s)的情况下工作。同样,光纤的非线性限制了将信道间隔减小到当前值50GHz-100GHz以下。因此,提高EDFA增益带宽是提高系统容量同时保持信道间隔和每信道比特率的一条捷径。早在1990年,Ainslie等人在《电子通讯(Electronics Letters)》第26卷,第1645-1646页上发表了“高增益、1.6微米宽带、掺ER3+石英光纤放大器(High gain,broadband 1.6 micron ER3+doped silica fiber amplifier)”,研究了对铒增益谱的长带(1565-1610nm)利用。近年来,Srivastava等人于1998年在加州San Jose市的Tech.Dig.OFC’98,Post deadline paper PD10-1上发表了“100条波分复用的10Gb/s信道在400公里长的Truewave光纤上作1Tb/s传输。(1Tb/s transmission of 100 WDM 10Gb/s channels over400 km of Truewave fiber)”,论证了石英EDFA在1.6微米带(L带)中的应用。Sun等人于1997年在BC Canada,Victoria市的PROC.OAA,Post deadlinepaper PD 2-2上发表了“具有80nm带宽的超宽带掺铒石英光纤放大器(Ultrawide band erbium-doped silica fiber amplifier with 80nm ofbandwidth)”,讨论了用于放大传统C带(1530nm-1560nm)和L带的分裂带结构,提供了80nm的总增益带宽。因此,L带的放大为WDM光波系统中的带宽局限提供了一种可证明的、但未开发的解决办法。
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理解到,工作在L带内的EDFA,其特征一般不同于工作在频繁使用的C带(大约为1530nm-1560nm)中的放大器。已经发现的显著区别包括在低反转(inversion)(即,0.4比0.6-0.7)处具有相对较平坦的增益谱;以及掺铒光纤需要较长的长度。这些差别至少是部分由于对于大于约1560nm的波长,铒的发射截面相对较小。
L带EDFA的功率转换效率一般低于传统C带EDFA中观察到的功率转换效率。我们认为这与以下事实有关,即在共掺铝的石英中,在1530nm附近发射峰处的铒发射截面大约比1600nm处的铒发射截面大10倍;因此,在长带内的诸信号被基本上放大之前,可以在短波长处获得相当大的发射。这是由在发射峰附近的自发发射将具有比信号本身更大的增益系数这个事实所构成的(假设,输入级的反转约大于60%,正如要获得通信系统中EDFA一般噪声性能所需的),因此会以一更高的速率对自发发射进行放大。另外,低反转放大所需的特别长的掺铒光纤(即,对于目前典型的铒浓度,L≥100米)会产生大反向传输的ASE。
由于存在低反转放大特性,所以可以用延伸到C带内的泵波长有效地抽运铒的L带所包含的信号。对此,发明人已经认识到,可以将适当受控的ASE用作对L带增益的有效抽运。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带宽性能已提高的光通信系统的光放大器,例如多带放大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放大器,与WDM传输系统中使用的传统光放大器相比,该光放大器具有明显扩展的带宽。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光放大器,该光放大器具有一个通过ASE抽运获得的扩展的放大带宽,而ASE是由放大器的长波长带结构产生的。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光放大器,它具有所希望的噪声性能,并且显示出作为一种抽运功率高效的设计。

发明内容
根据这些和其它目的,本发明广泛地涉及一种光放大器,其结构能够有效地将ASE(一般是1525nm-1565nm的波长区)用作泵源,并且由此提供与传统C带放大器相比更大的信号带宽。本发明另外的一些特征和优点在以下描述中叙述,并且将从描述中部分显现出来,或者可以通过实施本发明学习到。本发明的此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这里撰写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以及附图中特别指出的设备和方法来实现和获得。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光放大器,它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第一和第二放大级;以及沿正向或反向抽运第一或第二放大级的装置,用以从抽运放大级中产生一定量的ASE,然后再用来抽运另一个未抽运的放大级。
在另一实施例中,光放大器包括第一和第二放大级,两者通过一耦合器相互串联连接,而耦合器用于将来自第一放大级的信号光传播到第二放大级;泵光源,它通过耦合器与第一放大级耦合,耦合器沿反向传播方向将泵光引入第一放大级,其中对第一放大级的反向抽运提供了一定量的ASE,这些ASE沿正方向传向并传入第二放大级,从而在第二放大器中提供L带信号放大。
在另一实施例中,光放大器包括由掺铒光纤构成的第一和第二放大级,两者通过一耦合器相互串联连接,而耦合器用于将来自第一级的信号光传播到第二级,并且将正向传播的泵光耦合到第二放大级中,其中沿从第二放大级至第一放大器的反向传播方向产生一定量的ASE,在第一放大级中进行L带信号放大。在该实施例中有一个情况是,放大器还包括用于接收来自第一放大级的未被吸收ASE并将改变其方向返回到第一放大级的装置。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光放大器包括长度分别为L1和L2的、串联连接的第一和第二掺稀土元素的放大级;泵光源,它与第一级的输入端耦合,用于提供相对较高的反转,并且在该级中基本上完全吸收泵光,第一级产生一定量的ASE,ASE传回到第一放大级的输入端;以及用于接收ASE并改变其方向送到第二放大级的输入端作为第二级泵源的装置。在该实施例中有一个情况是,定义为α=L1(L1+L2)]]>的数值α大于0.5。第一放大级的泵光源最好在中心位于约980nm处的波长带内。在该实施例中有一个情况是,从级1到级2的正向馈送光路改变来自第一放大级的ASE的方向,并将其输送到第二级。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放大级最好是基于石英的掺铒纤维波导;但是,本发明的原理可应用于其它掺稀土元素的光放大器,例如掺铥的光放大器,它工作在三能级跃迁(three-level transition)的长波长一侧。
在另一实施例中,用于在大约1565nm-1615nm的波长范围内放大光通信信号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ASE抽运基于石英的掺铒增益介质,最好是EDFA的一个掺铒光纤级,其中ASE是用非ASE泵光抽运另一个掺铒光纤级而产生的。在该实施例中有一个情况是,最好用波长带中心位于约980nm或1480nm处的光抽运非ASE抽运的掺铒光纤级。在该实施例中有一个较佳方法是,该方法包括用波长中心在大约980nm处的光抽运第一级掺铒光纤,以及用通过较短波长(980nm)泵光抽运产生的ASE抽运第二级掺铒光纤。在该实施例的另一情况是,所述方法包括改变来自第一放大级的ASE的方向,将其传送到第二放大级中,并用该ASE抽运第二放大级。本发明的该方面最好包含有在第一放大级的周围将ASE正向馈送到第二放大级中。
可以理解,上述一般描述以及以下详细描述都是例示性的,它们试图为如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发明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它们包含在说明书中,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文字部分一起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概述

图1示意地示出了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2级ASE泵放大器,它具有从级1到级2的正向馈送ASE路径;图2示意地示出了传统的具有双泵源的2级放大器;图3分别比较了图1和图2中ASE泵放大器和双级放大器的噪声指数和所需抽运功率与α的关系;图4示意地示出了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ASE抽运的L带放大器;图5示出了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ASE抽运的L带放大器;图6示出了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用ASE抽运的L带放大器;以及图7例示了对于三种不同的反转能级(inversion level),在铒的L带内增益与波长的分布曲线。
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涉及一种掺铒的光纤放大器,该放大器经ASE抽运,用于放大铒增益谱中L带(即,1560-1620nm,参见图7)的光信号;并且涉及一种用ASE抽运铒增益谱之L带从而提高掺铒光纤放大器之增益带宽的方法。
现在详细描述本发明目前较佳的实施例,附图中对其作了例示。
图1示出了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光放大器10。该放大器具有长度为L1的第一掺铒光纤线圈12,这里称之为第一放大级;和长度为L2的第二掺铒光纤线圈14,称为第二放大级。EDF 12和14通过连接部件16相互串联连接。如图所示,相对于信号波长λ信号输入的传播方向,连接部件16将EDF 12的输出端与EDF 14的输入端光学耦合。用于抽运第一放大级12的泵源18通过连接器20与第一放大级12的输入端耦合。泵18发射的泵波长λ泵最好位于中心约为980nm的波长带内,但是1480nm的抽运也是合适的,因为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懂得,它们都是EDFA的常规泵波长。第一放大级12(即,用传统泵源抽运的放大级)的长度L1最好与第二放大级14的长度L2成以下关系α=L1(L1+L2)]]>。α宜在0.5至1.0的范围内,较好的是在0.85至0.95的范围内,最好约等于0.9。因此,L1大约为L2的4到5倍。在用泵源18的光抽运后,基本上所有的泵光都会在第一放大级中被吸收,因此第一放大级的长度(最好≥100米)可以提供一较低的总反转(最好大约为0.4),从而产生大量的作反向传播的ASE(即,与λ泵的方向相反)。部件22放置在第一放大级12之输入端的附近,用于在连接部件16周围沿正向馈送路径24反射在EDF1中产生的反向传播的ASE,并且将ASE馈送到第二放大级14的输入端。连接部件16一般包括一隔离器,它不能有效地传播等于980nm的λ泵。中心约在1530nm处的ASE,当把此放大器与传统的C带放大器组合时,ASE可以有效地抽运第二放大级14中铒增益谱的L带,产生一较宽的、大约为80nm的信号带λ信号输出(即,C带和L带的总和)。
与图1所示的依照本发明的用ASE抽运的放大器相反,图2示出的是2级/双泵掺铒光纤放大器30。用相同的标号表示放大器中相应的有可能存在的部件。如图2所示,第一掺铒光纤放大级12'通过连接部件16'与第二掺铒光纤放大级14'串联连接。第一泵源18a通过连接器20将泵光输送到第一放大级12'的输入端,并且类似地,第二泵源18b通过连接部件16'将泵光输送到第二放大级14'的输入端。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的放大器结构示出了所需抽运功率和噪声指数与α(≡L1(L1+L2))]]>的函数关系。当α小于0.8时,与双泵结构相比,ASE抽运方案需要更多的抽运功率(约为2dB),同时提供直到2.0dB的较低的噪声指数,当α>0.8时,两种结构所需的抽运功率可以比拟,但ASE抽运方案的噪声指数低1.5dB。噪声指数的改善是假设由于当所有980nm的泵信号被入射到并且基本上被第一放大级吸收后,会产生固有的高前端反转(front end inversion)。
图4示出了另一个用ASE抽运的光放大器实施例40。长度为L1的第一掺铒光纤放大级12通过耦合器42与长度为L2的第二掺铒光纤放大级14串联耦合。泵源18发射的泵光最好在中心位于大约980nm的波长带内,泵源18通过耦合器42与第二放大级14的输入端正向耦合。在本例中,第二放大级14之长度L2与第一放大级12之长度L1的关系与图1实施例中L1与L2的关系相同,即L2最好是L1的4至5倍,并且在本例中将L1与L2的关系定义为α(≡L2(L1+L2))]]>,其中0.5≤α<1.0。第二放大级14相对较长的长度(最好≥100m)以及第二放大级14中的低反转能级(最好大约为0.4)会朝向第一放大级12沿相对于λ泵的反向传播方向产生大量的ASE,并用ASE来抽运第一放大级,以在L带中进行信号放大。
在如图5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ASE反射器52放在第一放大级12之上游端的附近。在该方法中,通过ASE反射器52将来自第一放大级12的剩余ASE反射回到放大级12,以便有效地利用ASE泵。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图5的ASE反射器52以及图1的ASE反射器22可以采用下述形式光栅、分带器、薄膜滤光器、WDM器件,以及其它适于反射或改变ASE带(1525nm-1565nm)中一特定波长或一特定波长带之方向但不会影响不同波长带中信号的部件。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用ASE抽运的光放大器60示出了第一掺铒光纤放大级12,该放大级通过耦合器42与第二掺铒光纤放大级14光学耦合。泵源18发射的泵光最好在中心位于约980nm处的波长带内,泵源18通过耦合器42与放大级12反向耦合,用于反向抽运放大级12。如上所述,只要放大级12相对于放大级14较长(即,0.5≤α<1.0),并且在放大级12中保持低反转,就可以产生反向传播的ASE(即,与泵源18的泵光传播方向相反),并将其耦合到放大级14中,用于抽运放大级14的L带。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在掺铒光纤放大器中产生L带信号放大的方法包括用Er3+C带(其中心大约在1530nm处)中的ASE抽运掺铒增益介质。最好提供一种具有成对增益级的放大器,其中一个级的长度大约是另一个级的4-5倍,较长的长度最好≥100米。用波长带中心最好在980nm附近的传统泵源沿同向或反向传播方向抽运长度较长的掺铒增益介质。当在长度较长的掺铒增益介质中保持低反转(最好大约为0.4)时,会沿与原始抽运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大量的ASE。然后,用本文所述的各种手段将该“反向”传播的ASE导引到另一放大级的输入端,并如图7所示,在从1565nm延伸到1620nm的L带中放大信号光。
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应该懂得,尽管用线圈形式的基于石英的掺铒光纤实现了本发明,但只要掺铒增益级的长度足以产生足够多的ASE,可以抽运与第一增益级耦合的另一掺铒增益级,那么平面波导/放大器设备也是可以的。另外,本发明的原理可应用于其它掺稀土元素的光放大器,例如采用掺铥光纤的光放大器,或都采用诸如卤氧化物有源光纤等混合电路的光放大器。
对于本领域的熟练技术人员来说,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对本发明的设备和方法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发明试图覆盖这些改进和变化,只要它们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级的宽带光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掺稀土元素的增益介质,它在一光谱区具有一增益谱,增益谱包括一较短的波长带和一较长的波长带;和泵光源,它与该增益介质的一级耦合,在该级中,沿与泵光方向相反的方向发射一定数量的ASE;用于将所述ASE引入该增益介质的另一级的装置,所述ASE实质上抽运了较长的波长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较长波长带包括一光谱区,在该光谱区中,稀土掺杂剂的发射截面≤其一次有意义跃迁的峰值的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增益介质在光纤放大器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增益介质在平面光放大器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光纤增益介质是基于石英的掺铒光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增益介质至少包括相互串联连接的第一放大级和第二放大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放大级中一个放大级的长度为L1,另一个放大级的长度为L2,并且定义为L1/(L1+L2)的量值α在0.5≤α<1.0的范围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α在0.85≤α<0.95的范围内。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α大约等于0.9。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非ASE泵光在中心位于约980nm处的波长带内。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非ASE泵光在中心位于约1480nm处的波长带内。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980nm泵光沿着相对于放大信号光方向成正向传播方向和反向传播方向中的一个方向。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1480nm泵光沿着相对于放大信号光方向成正向传播方向和反向传播方向中的一个方向。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改变未吸收ASE泵光之方向到所述另一级增益介质的装置。
15.一种宽带光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掺铒光纤放大级(EDF1),其长度为L1;第二掺铒光纤放大级(EDF2),其长度为L2,包括输入端与EDF1的输出端耦合;泵光源,它与EDF1的输入端耦合,用于在EDF1中提供粒子数反转,在EDF1中吸收了相对较多的泵光,对EDF1的所述抽运产生了一定量的放大自发发射(ASE),这些自发发射沿相对于所述泵光的反方向传向EDF1的输入端;用于接收所述ASE并改变所述ASE方向到EDF2输入端从而用所述ASE抽运EDF2的装置;并且,数值α≡L1/(L1+L2),它大于0.5。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其泵光源在中心位于约980nm处的波长带中提供光。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其泵光源在中心位于约1480nm处的波长带中提供光。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用于接收ASE并改变其方向到EDF2输入端的装置包括一条从EDF1至EDF2的正向馈送路径。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L1≥100米。
20.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EDF1和EDF2是基于石英的EDF。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0.5≤α<1.0。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0.85≤α<0.95。
23.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α≌0.9。
24.一种宽带光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掺铒光纤放大级(EDF1),它具有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第二掺铒光纤放大级(EDF2),它具有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EDF1的输出端与EDF2的输入端耦合;耦合器,它位于EDF1和EDF2的中间,用于将一信号光从EDF1传播到EDF2;泵光源,它与EDF2的输入端耦合,用于沿正向传播方向将泵光引入EDF2,对EDF2的所述正向抽运产生了一定量的放大自发发射(ASE),这些自发发射沿相对于所述泵光的反方向传向和传入EDF1,所述ASE实质上为EDF1进行L带信号放大提供了激励光。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接收来自EDF1的未吸收的一定量的ASE,并改变其方向,将其传回到EDF1中的装置。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EDF1的长度为L2,EDF2的长度为L1,并且数值α≡L1/(L1+L2),它大于0.5。
27.一种宽带光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掺稀土元素放大级(S1),它具有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第二掺稀土元素放大级(S2),它具有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S1的输出端与S2的输入端耦合;用于沿正方向和反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抽运S1和S2中的一个以便从所述被抽运的级中产生一定量的ASE,所述ASE分别沿反方向和正方向中的一个方向传播,分别用于抽运S1和S2中的一个的装置。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接收所述ASE抽运级中未吸收的一定量的ASE并改变其方向,将其传回到所述ASE抽运级的装置。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S1和S2包括基于石英的掺铒波导。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S1和S2是纤维波导。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S1和S2是平面波导。
32.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抽运装置包括泵光,泵光在中心位于约980nm处的波带中。
33.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抽运装置包括泵光,泵光在中心位于约1480nm处的波带中。
34.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S1和S2中至少有一个具有增益谱,在该增益的光谱区中,稀土掺杂剂的发射截面≤其一次有意义跃迁的峰值的10%。
35.一种宽带光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掺稀土元素放大级(S1),它具有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第二掺稀土元素放大级(S2),它具有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S1的输出端与S2的输入端耦合;耦合器,它位于S1和S2的中间,用于将一信号光从S1传播到S2;泵光源,它与S1的输出端耦合,用于沿反向传播方向将泵光引入S1,对S1进行的所述反向抽运产生了一定量的放大自发发射(ASE),这些自发发射沿相对于所述泵光的正方向传向和传入S2,从而在S2中引起L带信号放大。
36.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其泵光源在中心位于约980nm处的光谱带内。
37.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其泵光源在中心位于约980nm处的光谱带内。
38.一种放大光通信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用中心位于约1480nm处的与激光二极管或发光二极管不同的装置,利用波长带从大约1460nm至大约1550nm中的光抽运一个掺稀土元素的光波导放大级,用以放大在大约1565nm-1615nm波长范围内的所述信号。
39.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即用来自另一放大级的ASE光抽运所述放大级,其中所述ASE光是用非ASE光抽运的。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中心位于约980nm处的波长带中的光抽运另一放大级,来提供ASE的。
41.如权利要求3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步骤,即抽运所述信号波长范围内的一个光谱区,在该光谱区中,稀土掺杂剂的发射截面≤其一次有意义跃迁的峰值的10%。
42.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述步骤提供具有光学长度为L1的非ASE抽运放大级;提供具有光学长度为L2的ASE抽运放大级,其中数值α≡L1/(L1+L2),它大于0.5。
43.一种在大约1565nm-1615nm的波长范围内对EDFA中的光通信信号进行放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提供长度为L1的基于石英的第一EDF;提供长度为L2的基于石英的第二EDF,第二EDF与第一EDF串联耦合,并且数值α≡L1/(L1+L2)在0.5≤α<1.0的范围内;用中心位于约980nm处的波长带中的光抽运第一EDF,使所有所述光基本上被第一EDF吸收,从而所述第一EDF沿所述泵光的相反方向发射一定量的ASE;改变所述ASE的方向至第二EDF,以便用所述改变方向后的ASE抽运第二EDF,从而与非ASE抽运的EDF相比,该EDFA具有改进的噪声指数。
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改变所述ASE的方向至第二EDF包括下述步骤,即在第一EDF周围正向馈送所述ASE到第二EDF中。
全文摘要
一种多级的、掺稀土元素的放大器(10)有一放大级,该放大级具有包括一较短的波长带和一较长的波长带的增益谱。向该放大级提供激励光,产生一定量的ASE,ASE沿初始激励光的反方向传播。反向传播的ASE光传向放大器(10)的另一放大级(14),并且充分地提供激励光以抽运较长的波长带。为光信号放大提出的放大结构以及相关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不能取消的ASE光进行光信号放大。本发明在传统的掺稀土元素光放大器未曾有效利用的波长带中提供了信号放大。
文档编号H01S3/091GK1323458SQ9981216
公开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1999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1998年10月16日
发明者F·A·弗拉德, M·J·亚德洛斯基 申请人: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