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81190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楼宇及计算机机房、数据中心等场所使用的高性能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
【背景技术】
[0002]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信息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和领域发展。智能大厦、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产业范围在不断拓展,其中各种智能终端、外围设备与计算机主机的距离要求也越来越远,由此带动了计算机通信网络中数据安全电缆产品的飞速发展。
[0003]虽然光进铜退、光纤到户势在必行,但铜缆仍具有接入方便、成本低、经济实惠、用户容易接受的优势。据全球工业分析公司预测,通信电缆结构布线市场在不远的将来还是会保持繁荣,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会保持其首要地位。
[0004]目前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的结构是在电缆外护套中设置4对至25对的对绞组单元,由于电缆布线系统中布线路径复杂,敷设环境不利因素较多。这种结构的对绞单元间存在较多的填充间隙,对绞单元以及线对之间的位置、距离等结构参量很容易发生变化,导致电缆对绞组单元或线对的实际绞合应力发生改变,出现不可预期的线对位移和松驰等电缆结构性破坏。这种结构性变化不仅影响电缆结构参数的变化,而且直接影响电缆的串音、回波损耗、衰减及阻抗等数字信号传输性能指标的稳定,使数字通信电缆的工作频率和传输速度等指标难以提高。目前电缆中的线对数也不利于满足一缆更多用户的实际需要,现在电缆的实际布线中往往多点室外敷设,25对以下的数字通信电缆,已经不能满足在同一时间内更多用户的通信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它不仅具有结构紧凑、缆芯导线位置稳定,而且能满足更多用户的数据通信需要。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包括缆芯,以及包覆于缆芯上的外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和外护层之间设置有防水层;所述缆芯由30对对线组组成,该30对对线组排列成芯部对线组、中层对线组和外层对线组,中层对线组环绕于芯部对线组的外周,外层对线组则环绕于中层对线组的外周;芯部对线组由4对对线组构成,中层对线组由10对对线组构成,外层对线组由16对对线组构成。
[0007]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缆芯中的30对对线组呈层状环绕结构,由10对对线组构成的中层绞线组环绕于芯部绞线组上,而16对的外层对线组又环绕于中层绞线组的外周,构成了 4+10+16的紧密环绕排列结构,使得缆芯中的对线组排列紧凑,结构牢固,即使在电缆敷设、拉伸和弯曲时,也能保证对线组和线对间距离、位置的一致性,电缆缆芯导线结构和电缆各参数指标稳定,电缆的传输频率和传输速度得以保证和提高,电缆不仅能满足高频数字信号的传输要求和抗干扰能力,而且具有理想的信号串音、衰减和阻抗等电性能指标。也由于在缆芯中环绕排列了 30对对线组,使得在同一电缆中能增加更多的信号传输对线组,满足高性能数字电缆更多用户的数据通信要求。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对线组的绞合节距为1mm — 25mm,相邻对线组的绞合节距不相等。控制对线组节距范围以及相邻对线组节距的不等结构,不仅保证了电缆阻抗性能,也能有效降低线对间的共振感应效果,降低信号传输噪音。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缆芯的绞合节距为180mm — 220mm,缆芯的绞合方向与对线组的绞合方向相同。该结构能保证线对和绝缘导线绞合应力的一致,避免外力对电缆结构一致性的破坏。
[00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式,所述相邻对线组采用不同的标色。采用不标色的对线组方便识别和接线。
[0011 ]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体的伸长率为23%—26%。合理的导体伸长率,能提高绞距的精确度,缩小绞距偏差值,增强缆芯的结构稳定性。
[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导体绝缘层的同心度大于98%。从而提高绝缘层与导体间距离的均匀性,使电缆传输性能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作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I一对线组、2—导体、3—导体绝缘层、4一缆芯、5—防水层、6—外护层、11 一芯部对线组、12—中层对线组、13—外层对线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的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该电缆的缆芯4由30对对线组I组成,在缆芯4的外周包覆有防水层5,该防水层5为一层在缆芯外拖包的防水聚酯带。在防水层5的外侧挤包有外护层6,外护层6的厚度为1.0mm,材料采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
[0017]缆芯4由30对对线组I构成,对线组I由两根相互绞合的绝缘导线构成,该绝缘导线包括导体2和包覆于导体2上的导体绝缘层3,导体2为直径为0.50mm的钢丝,导体绝缘层3的厚度为0.2mm。导体2的伸长率应控制在23% — 26%之间,导体绝缘层3的同心度应控制于98%以上。相邻对线组I的绞合距不能相同,但均应控制在1mm—25mm之间。
[0018]缆芯4的30对对线组I排列成芯部对线组11、中层对线组12和外层对线组13。芯部对线组11由4对相互绞合的对线组I构成;在芯部对线组11的外圆环绕绞合排列着中层对线组12,该中层对线组12由10对对线组构成;在中层对线组12的外周又环绕绞合排列着外层对线组13,该外层对线组13由16对对线组构成。由30对对线组构成的缆芯4的绞合节距为200mm,该绞合节距根据电缆使用情况和设计要求应控制在180mm—220mm之间。采用这样的结构能保证结构稳定、紧凑,体积小,多用户高要求的数据传输。
[0019]组成缆芯4的30对对线组包括有60根绝缘导线,这60根绝缘导线的绝缘层具有10种不同的颜色。每一对线组采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绝缘导线绞合而成,从而构成30个具有不同标色的对线组I,该30对对线组从内往外依次排列为白蓝、白桔、白绿、白棕、白灰、红蓝、红桔、红绿、红棕、红灰、黑蓝、黑桔、黑绿、黑棕、黑灰、黄蓝、黄桔、黄绿、黄棕、黄灰、紫蓝、紫結、紫掠、紫灰、白蓝、白結、白绿、白掠、白灰排列。
[002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特定实施例进行图示和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专利不仅仅限于以上实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所作的等效变换,都应在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包括缆芯(4),以及包覆于缆芯(4)上的外护层(6),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4)和外护层(6)之间设置有防水层(5);所述缆芯(4)由30对对线组(I)组成,该30对对线组(I)排列成芯部对线组(11)、中层对线组(12)和外层对线组(13),中层对线组(12)环绕于芯部对线组(11)的外周,外层对线组(13)则环绕于中层对线组(12)的外周;芯部对线组(11)由4对对线组(I)构成,中层对线组(12)由10对对线组(I)构成,外层对线组(13)由16对对线组(I)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线组(I)的绞合节距为1mm — 25mm,相邻对线组(I)的绞合节距不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4)的绞合节距为180mm — 220mm,缆芯(4)的绞合方向与对线组(I)的绞合方向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4)的绞合节距为200 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对线组(I)采用不同的标色。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线组(I)由两根相互绞合的绝缘导线构成,该绝缘导线包括导体(2)以及包覆于导体(2)上的导体绝缘层(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2)直径0.50 mm,所述导体绝缘层(3)厚度为0.2 mm。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2)的伸长率为23% — 26%。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绝缘层(3)的同心度大于98%。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5)为包覆于缆芯(4)上的防水聚酯带,所述外护层(6)为挤包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护套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性能30对超五类数据通信用水平对绞电缆,包括缆芯,以及包覆于缆芯上的外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缆芯和外护层之间设置有防水层;所述缆芯由30对对线组组成,该30对对线组排列成芯部对线组、中层对线组和外层对线组,中层对线组环绕于芯部对线组的外周,外层对线组则环绕于中层对线组的外周;芯部对线组由4对对线组构成,中层对线组由10对对线组构成,外层对线组由16对对线组构成。该电缆不仅结构简单,缆芯结构稳定,能满足更多用户的数据通信需求,具有传输频率和传输速度高、传输性能优的特点。
【IPC分类】H01B11/04, H01B11/02
【公开号】CN204632431
【申请号】CN201520298953
【发明人】王子纯, 姚勰, 唐秀芹, 吴荣美, 缪旭伦, 陈彩云
【申请人】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