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分配器和控制中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3592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源分配器和控制中枢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对发电厂等使用的电机进行启动控制、保护等的配电盘的控制中枢装置,尤其涉及装有多个控制单元的控制中枢装置。
背景技术
控制中枢装置用电线分别连接发电厂等使用的电机和照明设备等,对各设备/机器分配电力,同时对其进行控制。此控制中枢装置内通常装有分别用电线连接各设备/机器的控制单元和给该控制单元供电的母线。
控制单元为了控制上述设备/机器,内置断路器或熔丝开关,还内置继电器、开关等,并按单元构成。控制单元对设备/机器分配来自母线的电力,同时根据从外部输入的控制信号或外部的手动操作控制该配电。控制单元还利用断路器或熔丝保护设备/机器脱离故障电流。
这种控制中枢装置通常装有多个上述控制单元。而且,已有的控制中枢装置中,在机盘内叠装多级控制单元,但1级只配置1个控制单元。各控制单元连接的布线(即从各设备/机器伸出的电线)和从母线延伸的导体等用螺丝固定在控制单元的端子架上。
对这种结构的已有控制中枢装置要求提高控制单元收装率,缩小控制中枢装置机框,减少安装面积。另一方面,已有的控制中枢装置中从母线供电的电线或导体用螺丝固定在控制单元的端子架上,因而添加或改变控制单元时,必须使母线电源停电,工作效率差,存在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分配器和具有该电源分配器的控制中枢装置,该控制中枢装置内1级能装多个控制单元,使收装率提高,同时母线不停电就能添加或改变控制单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电源分配器装在内装多个控制单元的控制中枢装置中,设置在控制中枢装置内敷设的母线与控制单元之间,从母线对多个控制单元供电,其特征在于,在控制中枢装置内的多级上收装多个控制单元而且各级中在水平方向排列多个单元,对各级收装的多个控制单元设置1个电源分配器,电源分配器具有与母线形成夹紧连接的母线卡合装置、对应于控制单元分配来自连接母线卡合装置的母线的电力的分支导体、一端连接分支导体而另一端与控制单元的单元侧主电路连接器形成夹紧连接并且对控制单元提供来自母线的电力的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与控制单元的负载侧主电路连接器形成夹紧连接并且对外部输出来自控制单元的配电的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以及连接控制单元的单元侧控制电路并且对控制单元提供控制信号的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对应于各级所设置控制单元的数量设置多组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和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
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是夹入控制单元的单元侧电源夹并形成夹紧连接的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是夹入控制单元的单元侧负载夹并形成夹紧连接的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架。
将所述多组的所述电源侧卡合装置、所述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和所述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设置成在前面板大致拉平。
控制中枢装置具有收装多个控制单元并且大致为箱状的单元室和收装沿控制中枢装置的上下方向敷设在单元室内表面侧的母线的母线室,电源分配器兼作单元室与所述母线室之间的分隔件。
本发明的控制中枢装置具有收装在多级而且各级在水平方向排列多个的控制单元、敷设在机盘内的母线和在母线与控制单元之间对收装到各级的多个控制单元设置1个并且从母线对多个控制单元供电的电源分配器;电源分配器具有与母线形成夹紧连接的母线卡合装置、对应于控制单元分配来自连接母线卡合装置的母线的电力的分支导体、一端连接分支导体而另一端与控制单元的单元侧主电路连接器形成夹紧连接并且对控制单元提供来自母线的电力的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与控制单元的负载侧主电路连接器形成夹紧连接并且对外部输出来自控制单元的配电的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以及连接控制单元的单元侧控制电路并且对控制单元提供控制信号的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对应于各级所设置控制单元的数量设置多组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和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
设有相对于所述电源分配器在进退方向上引导所述控制单元的引导装置。
电源分配器的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是夹入所述控制单元的单元侧电源夹并形成夹紧连接的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是夹入控制单元的单元侧负载夹并形成夹紧连接的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架。
将所述多组的所述电源侧卡合装置、所述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和所述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设置成在前面板大致拉平。
控制中枢装置具有收装多个控制单元并且大致为箱状的单元室和收装沿控制中枢装置的上下方向敷设在单元室内表面侧的母线的母线室,电源分配器兼作单元室与所述母线室之间的分隔件。
附图简单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控制中枢装置(配电盘)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是控制中枢装置(配电盘)的立体图。
图3是沿图1和图2的III-III线看的剖视图。
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看的剖视图。
图5是图4局部放大地示出的关键部图。
图6是示出1个控制单元的立体图。
图7是控制单元后视立体图。
图8是示出从控制中枢装置拆除全部控制单元而且布线室的门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拆除控制单元的1个单元室的剖面图。
图10是形成单元室的搁板的立体图。
图11是搁板的俯视图。
图12是隔开单元室的隔板的立体图。
图13是隔板的正视图。
图14是隔板的侧视图。
图15是示出控制单元与电源分配器连接的方式的立体图。
图16是电源分配器的立体图。
图17是局部放大控制中枢装置内部的控制单元侧面部分后示出的关键部立体图。
图18是示出电源分配器与垂直分支母线的连接方式的剖面图。
图19是示出机盘内主要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电源分配器的俯视图。
图21是电源分配器的右侧视图。
图22是示出电源分配器的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3是详细示出电源分配器内部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电源分配器内部分支导体分布方式的正视图。
图25是沿图24的XXV-XXV线看的剖视图。
图26是示出分支导体和分配导体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7是示出将1个控制单元拉出到测试位置的状态的剖面图。
图28是示出控制单元为连接位置的沿图27中XXVIII-XXVIII线看的剖视图。
图29是示出控制单元为测试位置的沿图27中XXVIII-XXVIII线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图1是示出本发明控制中枢装置(配电盘)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控制中枢装置(配电盘)的立体图。图1和图2中,大致为矩形箱状的控制中枢装置(配电盘)1的内部纵横格状有规则地整齐排列多个控制单元3。本实施例的控制中枢装置1的总共40个控制单元中为水平方向装4列,纵向装10级。图3是沿图1和图2的III-III线看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1的IV-IV线看的剖视图。图5是图4局部放大地示出的关键部图。图3至图5中,水平方向排列4个的控制单元3的背面装配大致为薄宽箱状的电源分配器4。对各级中并排的4个控制单元3设置1个电源分配器4。即,对1级控制单元3设置1个电源分配器4。如后文所述,电源分配器4所起的作用是将电力分配给4个控制单元3。
电源分配器4上形成后文将详述的吸气口4a和排气口4b、4c。
进而在电源分配器4的内侧沿控制中枢装置1的整个高度方向上形成母线室5。母线室5内在上下方向敷设对电源分配器4供电的垂直分支母线(母线)16。该母线16从外部给控制中枢装置1的内部提供3相4极的电力。该母线16由3相和中性相的4根导体组成,3根导体构成L状剖面,1根导体构成I状剖面。母线室5内部具有通风空间。
另一方面,在控制单元3和电源分配器4的侧方沿控制中枢装置1的整个高度方向形成布线室6。布线室6装有从控制单元3延伸到外部设备/机器的布线(图中未示出)。布线室6内部具有通风空间。
图6是示出1个控制单元3的立体图。图7是控制单元3后视立体图。该控制单元3做成大致长方体形状,其长边在控制中枢装置1的深度方向延伸。控制单元3具有覆盖前表面的前面板31、覆盖底面和1个侧面的单元基座32以及覆盖内表面的主电路连接器安装件38和控制电路连接器安装件40。单元基座32具有形成在顶部的一侧的窄板部32a和整个覆盖1个侧面的侧面部32b。控制单元3的上表面和单元基座32相反端的侧面不封闭,形成大的开口,以提高控制单元3组装时的操作性。
控制单元3为了控制外部设备/机器,内部装有各种机器。即,首先在前部装由熔丝开关或非熔丝断路器组成的断路装置34。然后,在后部装电磁开关器35。电磁开关35具体由电磁接触器35a和热继电器35b组成。
在控制单元3的前表面设置切换断路装置34通/断的操作手柄33。该手柄33贯穿前面板31,连接断路装置34,通过以轴为中心左右旋转切换断路装置34的通/断。
另一方面,在控制单元3的后部,首先在上侧设置的主电路连接器安装件38沿上下方向并排设置电源侧主电路连接器(单元侧电源夹)36和负载侧主电路连接器(单元侧负载夹)37。进而,在下侧设置的控制电路连接器安装件40上水平设置单元侧控制电路连接器39。
图8是示出从控制中枢装置1拆除全部控制单元3而且布线室6的门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图9是示出拆除控制单元3的1个单元室2的剖面图。控制中枢装置1在上下方向形成多级用搁板1a分开的多个单元室2。各级中设置的单元室2形成用后文所述隔板隔开并且分别收装4个控制单元3的腔室。
图10是形成单元室2的搁板1a的立体图。图11是搁板1a的俯视图。图12是隔开单元室2的隔板1b的立体图。图13是隔板1b的正视图。图14是隔板1b的侧视图。搁板1a中穿设有在深度方向延伸的4组缝隙1a1。竖立设置隔板1b,使其交叉置入该缝隙1a1下部形成的凸部1b1。各级搁板1a上分别立设4块隔板1b,将各级的单元室2分隔成4个腔室。隔板1b形成大致为倒L状,具有侧面板1b2、从侧面板1b2的上部弯成水平的水平部1b3和从水平部1b3进一步弯到下方的宽度窄的引导部1b4。
长边为深度方向的大致长方体的控制单元3被收装在隔板1b隔开的长边为深度方向的大致长方体空间中。而且,其结构如抽屉那样,在前表面开口部方向拉出。控制单元3进出时,上述引导部1b4起引导作用。
图15是示出控制单元3与电源分配器4连接的方式的立体图。电源分配器4可连接4个控制单元3,但图15中为了便于理解,两端分别连接1个控制单元。电源分配器4对连接的多个控制单元3供电。对横向并排设置的4个控制单元3设置1个本实施例的电源分配器4,该分配器4具有厚度薄的长方体状壳体,与控制单元3相邻配置,而以大宽度面覆盖相应的4个控制单元3的背面。在各级单元室2的后方设置1个电源分配器4,也就是装配成在上下方向并排设置多个,覆盖整个格状排列的控制单元3群的背面。
如图4和图5所示,在电源分配器4群的后侧设置母线室5。在控制中枢装置1的上下方向沿该装置1的整个高度方向形成母线室5。母线室5内装有对电源分配器4供电的垂直分支母线16。
图16是电源分配器4的立体图。如图16所示,电源分配器4的前面(即控制单元3侧)设置吸收在控制单元3中加热的空气的缝隙状吸气口4a。另一方面,电源分配器4的背面(即母线室5侧)设置排出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的缝隙状排气口4b。因而,电源分配器4的内部空出使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流通的通风空间。
设置在电源分配器4群后方的母线室5空出在上下方向延伸的通风空间。母线室5的上方还设置图中未示出的排气口。因而将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经电源分配器4和母线室5排出到外部。也就是说,母线室5起排气室的作用,把通过电源分配器4移动的热气排出到外部。
这样组成的控制中枢装置1中,从单元室2前面的开口部流入的空气在控制单元3上变热后,通过电源分配器4和作为排气室的母线室5流到外部。即,可将电源分配器4作为散热的通风路径有效使用。因此,本实施例的控制中枢装置1能高密度安装多个控制单元3,而且不设置专门通风结构,就能将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排出到外部。
图17是局部放大控制中枢装置1内部的控制单元3侧面部分后示出的关键部立体图。在控制单元3群和单元分配器4群的侧面形成布线室6。布线室6收装连接控制单元3和外部设备/机器的布线,是在控制中枢装置1上下方向整个长度上形成的空间。布线室6的内部空出足够的通风空间,使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流通。
电源分配器4的前面(即控制单元3侧)设置吸收在控制单元3中加热的空气的缝隙状吸气口4a。另一方面,电源分配器4的侧面(即布线室6侧)全部开口,形成排出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的缝隙状排气口4c。因而,布线室6的内部空出使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流通的通风空间。该通风空间在控制中枢装置1的上下方向延伸,并且在布线室6的上方设置图中未示出的排气口。来自控制单元3的热气经电源分配器4和布线室6排出到外部。也就是说,布线室6起排气室的作用,将通过电源分配器4移动的热气排出到外部。
这样组成的控制中枢装置1中,从单元室2前面的开口部流入的空气在控制单元3上变热后,通过电源分配器4和作为排气室的布线室6流到外部。即,可将电源分配器4作为散热的通风路径有效使用。因此能得到一种控制中枢装置,该装置能高密度安装多个控制单元3,而且不设置专门通风结构,就能将来自控制单元3热气排出到外部。
另一方面,形成在电源分配器4的侧面的排气口4c兼作电源分配器4内部所发生电弧的排放口。即,如图17所示,在作为吸气口4a和排气口4c设置部分的电源分配器4的上部形成的腔室成为完全不设置任何设备的空间。该空间特别设置成专门用于排气。因此,能方便地在该路由排放控制单元3故障中发生的例如电弧气体,不必担心影响母线室5内收装的母线,能防止单元室2内发生的故障扩大。
图18是示出电源分配器4与垂直分支母线16的连接方式的剖面图。图19是示出机盘内主要组成要素的分解立体图。电源分配器4的更后侧设置4根垂直分支母线16,连接外部母线,并且在控制中枢装置1内大致垂直延伸。垂直分支母线16用导电材料制作,形成L状或I状剖面,宽度大的面相互对置,上下方向对齐,且并置成一列。在上下方向并置的多个电源分配器4的后侧沿控制中枢装置1高度方向几乎整个长度垂直敷设该4根垂直分支母线16,对控制中枢装置1内提供3相4极电力。
图20是电源分配器4的俯视图。图21是电源分配器4的右侧视图。图22是示出电源分配器4的组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23是详细示出电源分配器4内部的立体图。图24是示出电源分配器4内部分支导体分布方式的正视图。图25是沿图24的XXV-XXV线看的剖视图。图26是示出分支导体8和分配导体9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0至图26中,电源分配器4形成大致薄箱状的正方体,作为正面的控制单元3侧具有平板状前面板4d,作为背面的垂直分支母线16侧具有后面板4e。而且,电源分配器4的背面竖立设置4对公共电源夹7,使其沿垂直分支母线16侧延伸,作为母线卡合装置。
4对共同电源夹7分别设置在与4根垂直分支母线16对应的位置。共同电源夹7具有两个对置的端子7a、7b,将4根垂直分支母线16夹在这两个端子中进行“夹紧连接”。两个端子7a、7b具有规定的间隔,设置成大致平行,其前端部内侧进行些许倒角,并且前端部和对置的内侧部形成低一级的台阶。然后,两个端子7a、7b往其竖立方向(即控制中枢装置1的深度方向)移动,同时夹紧垂直分支母线16,与该垂直分支母线连接。
控制中枢装置1安放电源分配器4时,使该分配器朝向垂直分支母线16,往共同电源夹7竖立的方向移动,使垂直分支母线16夹入共同电源夹7,将共同电源夹7与垂直分支母线16加以连接。
下面说明电源分配器4的内部。如图23所示,4根分支导体8用螺栓8c固紧一端8a,并且分别电连接共同电源夹7。然后,在电源分配器4内分别布置4根分支导体8,使其另一端连接4根分配导体9。4根导体9在电源分配器4内配置成与水平方向平行。4根分配导体9中在规定位置分别设置4个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10。各接头10具有伸出控制单元3侧的平板状部。在控制单元3的相应位置分别设置各接头10,使其在上下方对齐成一列,而使平板状部位于同一平面内。接头10的一侧连接分配导体9,另一侧夹入后文所述控制单元3的单元侧单元夹36进行“夹紧连接”,并从垂直分支母线16对控制单元3供电。
电源分配器4中各控制单元3相应的位置还设置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架11,作为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该端子夹11具有设置成在上下方向对齐的4个紧密卡合件11a。这4个紧密卡合件11a夹入后文所述控制单元3的单元侧负载夹37进行“夹紧连接”,并从控制单元3对外部输出配电。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夹11还设置与4个紧密卡合件对应的螺丝锁紧件11b。该锁紧件11b通过图中未示出的电缆端子件连接从设备/机器延伸的电线。
电源分配器4中各控制单元3相应的位置处还设置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12。该连接器12是两个剖面直线状延伸的凸连接器和凹连接器,与后文所述控制单元3的单元侧控制电路连接器39紧密连接,将控制信号供给控制单元3,并输出到外部。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12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外部电缆端子夹,连接来自控制盘的控制信号线。
返回图16,上述电源分配器4的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10、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架11和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12均设置成在前面板4d上大致拉平。具体而言,该夹接头10与夹接端子架11在前面板4d上开口的缝隙状孔下面。该连接器12突设于前面板4b。
下面,说明与电源分配器4的前面板4d对置的控制单元3的背面的结构。如图7所示,控制单元3的背面在与电源分配器4的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10对应的位置突设有电源侧主电路连接器(单元侧电源夹)36。还在与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架11对应的位置突设有负载侧主电路连接器(单元侧负载夹)37。
单元侧电源夹36和单元侧负载夹37具有4个设置成分别在上下方向对齐的夹紧连接端子。该端子由两个对置的钳状端子组成,这两个对置端子在前端部扩大间隔。该对置端子往竖立的方向移动,则夹入对置的分配器侧夹接头10和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夹11的紧密卡合件11a,并与这些部件连接。
单元分配器4中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12对应的位置还突设有单元侧控制电路连接器39。该连接器39是两个剖面直线状延伸凸连接器和凹连接器,与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12紧密卡合。
如上文所述,隔板1b形成大致倒L状(Γ状)剖面,具有从弯成水平的水平部1b3进一步下弯的窄引导部1b4。而且,竖立设置隔板1b,使其包围控制单元3的窄板部34a和侧面部32b。在隔板1b上部由水平部1b3和引导部1b4形成的、下方有开口且剖面为C状的引导部留有微小间隙地与窄板部32a卡合,使窄板部32a可在控制单元3的进出方向移动。然后,控制单元3在安放到搁板1a上时,受隔板1b引导,以规定的精度插入控制中枢装置1。因此,控制单元3上设置的单元侧电源夹36、单元侧负载夹37和单元侧控制电路连接器39分别能与电源分配器所设置的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10、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架11和分配器侧电路连接器12良好卡合。这样,单元基座32的窄板部32a和隔板1b就构成相对于电源分配器4往进退方向引导控制单元3的引导装置。
这样构成的控制中枢装置中,垂直分支母线16供给的电力在电源分配器4加以分配后供给多个控制单元3。控制单元3根据输入到单元侧控制电路连接器39的控制信号或外部的手动操作进行控制,将供给的电力输出到单元侧负载夹37。输出到单元侧负载夹37的电力通过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架11给外部设备/机器配电,并对其驱动。
这样,本实施例的电源分配器中具有一侧连接分支导体8而另一侧夹入控制单元3中单元侧电源夹36连接电源夹并且对控制电源3供给来自垂直分支母线16的电力的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10、夹入控制单元3中单元侧负载夹37进行夹紧连接并且对外部输出来自控制单元3的配电的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夹11、和连接控制单元3中单元侧控制电路连接器39并且进行对控制单元3的控制信号供电和对外部的输出的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12,因而在添加/改变控制单元3时,能使控制单元3相对于电源分配器4进退而进行连接/隔开,垂直分支母线16不停电就能添加/改变控制单元3。
电源分配器4中设有与控制单元3对应的多个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10、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夹11和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12,并且将这些部件设置成在前面板4d上大致拉平。因此,控制中枢装置1内,一级能同时设置并收装多个控制单元3,提高收装率。
图27是示出将1个控制单元3拉出到测试位置的状态的剖面图。图28是示出控制单元3为连接位置的沿图27中XXVIII-XXVIII线看的剖视图。图29是示出控制单元3为测试位置的沿图27中XXVIII-XXVIII线看的剖视图。
控制单元3能在各控制单元3下部配置的搁板1a的上表面前后移动,利用装在主电路连接器安装件38的电源侧主电路连接器36和负载侧主电路37连接电源分配器4,使各相端子成为上下方向,从垂直分支母线16接收主电路供电。
而且,即使控制单元3在搁板1a上往前移动,从单元分配器4拉出主电路连接器36、37而使主电路处于断路状态时,安装控制单元侧控制电路连接器39的控制电路连接器安装件40也能在控制单元基座32上前后滑移,取得不脱离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12的测试位置状态。
这里,如图7所示,主电路连接器36、37为将电源侧主电路连接器36的各相端子与负载侧主电路连接器37的各相端子并排配置,以使各相端子成为上下方向。
利用这种结构可在较小的占用空间配置主电路连接器36、37,能可靠地实现高密度安装。
该主电路连接器36、37还可并排配置电源侧主电路连接器36的各相端子和负载侧主电路连接器的各相端子,以使各相端子成为水平左右方向。
利用这种结构也可在较小的占用空间配置主电路连接器36、37,能可靠地实现高密度安装。
如上文那样,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控制单元3的前后方向并排配置断路装置34、电磁开关35,在控制单元3的后面配置电源侧主电路连接器36、负载侧主电路连接器37、控制单元侧控制电路连接器39,可进行高密度安装,而且借助使用成形为大致L状的控制单元基座32,能提高控制单元3组装时的操作性,同时即使在主电路断路状态也取得仅控制电路可操作的测试位置状态,不需要外部供电,能达到测试时提高操作效率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控制中枢装置1具有主电路连接部,该部设置在机盘前面具有开口部并且可从前方拉出地安装控制单元3的多个单元室2的后部,作为电源分配器4的组成要素,将控制单元3的主电路连接到由母线16组成的外部主电路,所述控制中枢装置1中,配备由具有操作手柄33的熔丝开关或非熔丝断路器组成的断路装置34、进行控制用的电磁开关35、将控制单元3的主电路连接到电源侧和负载侧外部主电路用的主电路连接器36和37、和将控制单元3的控制电路连接到电机控制电路等外部电路用的控制电路连接器39,并且在控制单元3的前后方向并排配置所述操作手柄33、断路装置34、电磁开关35、主电路开关36和37,在所述主电路36、37的下部并排配置所述控制电路连接器39,同时并排配置电源侧和负载侧的连接器,使所述主电路连接器36、37的各相端子成为上下方向和水平方向,而且所述控制电路连接器39可在控制单元3的主电路位置和测试位置连接电机控制电路等外部电路。因此,能得到一种控制中枢装置,该装置采用熔丝开关或非熔丝断路器组成的断路装置,能适当实现高密度安装,而且即使在主电路断路状态下也能仅操作控制电路,可提高测试时的操作效率。
这样,使电源分配器装在排列并收装多个控制单元的配电盘中,设置在配电盘内敷设的母线与控制单元之间,从母线对多个控制单元供电,该电源分配器具有夹入母线进行夹紧连接的共同电源夹、将来自共同电源夹所接母线的电力对应于控制单元进行分配的分支导体、一侧连接分支导体而另一侧夹入控制单元中单元侧电源夹进行夹紧连接并且把来自母线的电力供给控制单元的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夹入控制单元中单元侧负载夹进行夹紧连接并将来自控制单元的配电输出到外部的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夹、和连接控制单元中单元侧控制电路连接器并将控制信号供给控制单元的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其中对应于控制单元的数量设置多个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架和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因此,能在配电盘内收装多个控制单元,使收装率提高,同时使控制单元能相对于电源分配器进退而进行连接/隔开,母线不停电就能从配电盘添加/改变控制单元。
另外,将多个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夹和分配器侧控制电力连接器设置成在前面板大致拉平。因此,可在一级收装多个控制单元,使其并置且对齐,从而进一步提高收装率。
又,本发明的配电盘具有排列并加以收装的多个控制单元、敷设在机盘内的母线和设置在母线与控制单元之间并且从母线对多个控制单元供电的电源分配器,,该电源分配器具有夹入母线进行夹紧连接的共同电源夹、将来自共同电源夹所接母线的电力对应于控制单元进行分配的分支导体、一侧连接分支导体而另一侧夹入控制单元中单元侧电源夹进行夹紧连接并且把来自母线的电力供给控制单元的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夹入控制单元中单元侧负载夹进行夹紧连接并且将来自控制单元的配电输出到外部的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夹、和连接控制单元中单元侧控制电路连接器并且将控制信号供给控制单元的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其中对应于控制单元的数量设置多个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架和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因此,能收装多个控制单元,使收装率提高,同时在添加/改变控制单元时,能使控制单元相对于电源分配器进退而进行收装/拆除,母线不停电就能添加/改变控制单元。
另外,设有相对于电源分配器将控制单元引导到进退方向的引导装置。因此,能方便地进行控制单元与电源分配器的连接提高操作性。
另外,将电源分配器的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架和分配器侧控制电力连接器设置成在前面板大致拉平。因此,可在一级收装多个控制单元,使其并置且对齐,从而进一步提高收装率。
而且,可多列多级地多层叠置收装控制单元。因此,能在小的空间收装多个控制单元,进一步提高收装率。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电源分配器装在内装多个控制单元的控制中枢装置中,设置在控制中枢装置内敷设的母线与控制单元之间,从母线对多个控制单元供电,其特征在于,在控制中枢装置内的多级上收装多个控制单元而且各级中在水平方向排列多个单元,对各级收装的多个控制单元设置1个电源分配器,电源分配器具有与母线形成夹紧连接的母线卡合装置、对应于控制单元分配来自连接母线卡合装置的母线的电力的分支导体、一端连接分支导体而另一端与控制单元的单元侧主电路连接器形成夹紧连接并且对控制单元提供来自母线的电力的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与控制单元的负载侧主电路连接器形成夹紧连接并且对外部输出来自控制单元的配电的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以及连接控制单元的单元侧控制电路并且对控制单元提供控制信号的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对应于各级所设置控制单元的数量设置多组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和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因此,控制中枢装置内能收装多个控制单元,提高收装率,能使控制单元相对于电源分配器进退,进行连接/隔开,母线不停电就能从控制中枢装置添加/改变控制单元。
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是夹入控制单元的单元侧电源夹并形成夹紧连接的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是夹入控制单元的单元侧负载夹并形成夹紧连接的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架。因此,电源分配器侧的卡合装置是平板状的接头或具有平板状部的端子架,卡合时的定位可靠,同时能做成形状有利于与空间匹配的结构。
将所述多组的所述电源侧卡合装置、所述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和所述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设置成在前面板大致拉平。因此,一级能收装多个控制单元,使其并置且对齐,进一步提高收装率。
控制中枢装置具有收装多个控制单元并且大致为箱状的单元室和收装沿控制中枢装置的上下方向敷设在单元室内表面侧的母线的母线室,电源分配器兼作单元室与所述母线室之间的分隔件。因此,不必另外设置分隔构件,能减少部件数。
本发明的控制中枢装置具有收装在多级而且各级在水平方向排列多个的控制单元、敷设在机盘内的母线和在母线与控制单元之间对收装到各级的多个控制单元设置1个并且从母线对多个控制单元供电的电源分配器;电源分配器具有与母线形成夹紧连接的母线卡合装置、对应于控制单元分配来自连接母线卡合装置的母线的电力的分支导体、一端连接分支导体而另一端与控制单元的单元侧主电路连接器形成夹紧连接并且对控制单元提供来自母线的电力的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与控制单元的负载侧主电路连接器形成夹紧连接并且对外部输出来自控制单元的配电的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以及连接控制单元的单元侧控制电路并且对控制单元提供控制信号的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对应于各级所设置控制单元的数量设置多组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和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因此,能收装多个控制单元,使收装效率提高,同时在添加/改变控制单元时,能使控制单元相对于电源分配器进退,进行收装/拆除,母线不停电就能添加/改变控制单元。
另外,设有相对于电源分配器将控制单元引导到进退方向的引导装置。因此,能方便地进行控制单元与电源分配器的连接,提高操作性。
另外,电源分配器的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是夹入所述控制单元的单元侧电源夹并形成夹紧连接的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是夹入控制单元的单元侧负载夹并形成夹紧连接的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架。因此,电源分配器侧的卡合装置是平板状的接头或具有平板状部的端子架,卡合时的定位可靠,同时能做成形状有利于与空间匹配的结构。
另外,将所述多组的所述电源侧卡合装置、所述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和所述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设置成在前面板大致拉平。因此,一级能收装多个控制单元,使其并置且对齐,进一步提高收装率。
另外,控制中枢装置具有收装多个控制单元并且大致为箱状的单元室和收装沿控制中枢装置的上下方向敷设在单元室内表面侧的母线的母线室,电源分配器兼作单元室与所述母线室之间的分隔件。因此,不必另外设置分隔构件,能减少部件数。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源分配器,装在内装多个控制单元的控制中枢装置中,设置在所述控制中枢装置内敷设的母线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从所述母线对多个所述控制单元供电,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中枢装置内的多级上收装所述多个控制单元而且各级中在水平方向排列多个单元,对所述各级收装的所述多个控制单元设置1个所述电源分配器,所述电源分配器具有与所述母线形成夹紧连接的母线卡合装置、对应于所述控制单元分配来自连接所述母线卡合装置的所述母线的电力的分支导体、一端连接所述分支导体而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单元侧主电路连接器形成夹紧连接并且对所述控制单元提供来自所述母线的电力的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负载侧主电路连接器形成夹紧连接并且对外部输出来自所述控制单元的配电的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以及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单元侧控制电路并且对所述控制单元提供控制信号的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对应于各级所设置所述控制单元的数量设置多组所述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所述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和所述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是夹入所述控制单元的单元侧电源夹并形成夹紧连接的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所述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是夹入所述控制单元的单元侧负载夹并形成夹紧连接的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分配器,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组的所述电源侧卡合装置、所述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和所述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设置成在前面板大致拉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分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枢装置具有收装多个所述控制单元并且大致为箱状的单元室和收装沿所述控制中枢装置的上下方向敷设在所述单元室内表面侧的母线的母线室,所述电源分配器兼作所述单元室与所述母线室之间的分隔件。
5.一种控制中枢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收装在多级而且各级在水平方向排列多个的控制单元、敷设在机盘内的母线、以及在所述母线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对收装到所述各级的所述多个控制单元设置1个并且从所述母线对所述多个控制单元供电的电源分配器,所述电源分配器具有与所述母线形成夹紧连接的母线卡合装置、对应于所述控制单元分配来自连接所述母线卡合装置的所述母线的电力的分支导体、一端连接所述分支导体而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单元的单元侧主电路连接器形成夹紧连接并且对所述控制单元提供来自所述母线的电力的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的负载侧主电路连接器形成夹紧连接并且对外部输出来自所述控制单元的配电的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以及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单元侧控制电路并且对所述控制单元提供控制信号的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对应于各级所设置所述控制单元的数量设置多组所述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所述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和所述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中枢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相对于所述电源分配器在进退方向上引导所述控制单元的引导装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中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是夹入所述控制单元的单元侧电源夹并形成夹紧连接的分配器侧电源夹接头,所述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是夹入所述控制单元的单元侧负载夹并形成夹紧连接的分配器侧负载夹端子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中枢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多组的所述电源侧卡合装置、所述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和所述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设置成在前面板大致拉平。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中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中枢装置具有收装多个所述控制单元并且大致为箱状的单元室和收装沿所述控制中枢装置的上下方向敷设在所述单元室内表面侧的母线的母线室,所述电源分配器兼作所述单元室与所述母线室之间的分隔件。
全文摘要
一种电源分配器,装在内装多个控制单元的控制中枢装置中,设置在控制中枢装置内敷设的母线与控制单元之间,从母线对多个控制单元供电,其特点是在控制中枢装置内的多级上收装多个控制单元而且各级中在水平方向排列多个单元,对各级收装的多个控制单元设置1个电源分配器,电源分配器具有与母线形成夹紧连接的母线卡合装置、对应于控制单元分配来自连接母线卡合装置的母线的电力的分支导体、一端连接分支导体而另一端与控制单元的单元侧主电路连接器形成夹紧连接并且对控制单元提供来自母线的电力的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与控制单元的负载侧主电路连接器形成夹紧连接并且对外部输出来自控制单元的配电的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以及连接控制单元的单元侧控制电路并且对控制单元提供控制信号的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对应于各级所设置控制单元的数量设置多组电源侧主电路卡合装置、负载侧主电路卡合装置和分配器侧控制电路连接器。
文档编号H02B1/21GK1630968SQ0280336
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30日
发明者林和史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