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缺相断相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1565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缺相断相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产品,具体地说是一种在三相漏电断路器中加装一具有缺相断相保护功能的电路模块,从而构成集漏电、过载、短路、缺相和断相保护功能于一体的具有缺相断相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工厂、矿山、建筑施工、农田灌溉都离不开各种低压漏电断路器(三相)来进行对人身触电和设备的过载短路进行有效的保护,但在日常设备(三相电动机)的运行中,常常因断相、过载、短路烧毁电动机。国内比较先进的断相过载保护装置因其不能单独使用,与按钮、交流接触器配合使用才能达到保护的作用,人身触电还需安装漏电保护器,这样既增加了成本又增加了安装难度。因此,设计一种具有漏电、过载、短路、断相保护功能于一体的漏电断路器是非常急需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易于加工、集漏电、过载、短路、断相保护功能于一体的具有缺相断相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其结构是由联动开关K、电阻R、手动开关AN、零序电流互感器F、T2、T3、T4、漏电脱扣器L、电子放大电路A及缺相断相保护电路B组成,通过设置在三相电源线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F、T2、T3、T4检测三相电源线是否漏电、过载、缺相和断相,零序电流互感器F、T2、T3、T4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缺相断相保护电路B及电子放大电路A,经过对信号处理后,电子放大电路A将信号传给漏电脱扣器L,通过漏电脱扣器L对联动开关K作用,来决定开关闭合起到对电机D的保护作用,可以通过手动开关AN的闭合对该保护器作测试使用。


附图1为具有缺相断相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的电路原理示意图;附图2为具有缺相断相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缺相断相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缺相断相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其结构是由联动开关K、电阻R、手动开关AN、零序电流互感器F、T2、T3、T4、漏电脱扣器L、电子放大电路A及缺相断相保护电路B构成,电阻R与手动开关AN串接在三相电源A相和C相之间,通过线路串接在一起的电子放大电路A、缺相断相保护电路B分别与设置在连接电机D的三相电流线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F、T2、T3、T4相接,漏电脱扣器L的初级线圈两端与电子放大电路A相接,漏电脱扣器L的次级线圈两端分别与三相电源线的A相和C相接。
电子放大电路A是由接线柱1-5、二极管D1-D4、晶闸管SCR、金属膜电阻R1-R4、压敏电阻R5、电容C1-C7、电解电容C8和集成电路IC1组成,集成电路IC1的8脚串接金属膜电阻R1、二极管D1和压敏电阻R5与接线柱1相接,接线柱2与二极管D1和压敏电阻R5之间的接点相接,二极管D2的一端与二极管D1和压敏电阻R5之间的接点相接,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3和D4串接在二极管D1与金属膜电阻R1之间的接点与地线之间,接线柱3与二极管D3和D4之间的接点相接,晶闸管SCR的阳极端接二极管D1和金属膜电阻R1之间的接点,阴极端接地,控制极与电容C7串接后接地,集成电路IC1的7脚与电容C7和晶闸管的阳极端相接,电解电容C8接于集成电路IC1的8脚与地线之间,电容C6接于集成电路IC1的6脚与地线之间,电容C5一端与集成电路IC1的4、5脚相接,另一端接地,电容C4与金属膜电阻串接于地线与接线柱5之间,电容C4接在集成电路2、3脚之间,电容C3接在集成电路IC1的1脚与地线之间,电容C2接于集成电路IC1的1、2脚之间,金属膜电阻R2接在集成电路IC1的1脚与接线柱4之间,电容C1、金属膜电阻R4并联后接于接线柱4、5之间,接线柱4、5分与零序电流互感器F相接,接线柱4与缺相断相保护电路B中的稳压块IC2的3脚相接,接线柱5与缺相断相保护电路B中的集成电路IC3的7脚相接。
缺相断相保护电路B是由继电开关JK1、JK2、熔断器FU、变压器T1、电流互感器T2、T3、T4、二极管D5-D7、D11-D13、稳压二极管D8-D10、发光二极管D14、桥式整流器ZL、电解电容C9、C11、C13、C16-C18、C20、瓷片电容C10、C12、C14、C15、C19、C21、电阻R6-R12、三极管VR1-VR3、稳压块IC2、继电器J、集成电路IC3组成,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与熔断器FU、继电开关JK1、JK2串接于三相电源线A相、C相之间,次级线圈与桥式整流器ZL的交流端相接,桥式整流器ZL的负极接地,正极与稳压块IC2的1脚相接,电解电容C18与瓷片电容C19并联后接于稳压块IC2的1脚与地线之间,稳压块IC2的2脚接地,电解电容C20与瓷片电容C21并联后接于稳压块IC2的3脚与地线之间,电阻R11、二极管D12、D11串接在稳压块的3脚与三极管VR1的集电极之间,二极管D5、电阻R6串接在电流互感器T2的1端与三极管VR1的基极之间,电流互感器T2的2端与三极管VR2的集电极相接,电解电容C9与瓷片电容C10并联后接于二极管D5、电阻R6之间的接点与三极管VR2的集电极之间,稳压二极管D8接于三极管VR1的基极与三极管VR2的集电极之间,二极管D6、电阻R7串接在电流互感器T3的1端与三极管VR2的基极之间,电流互感器T3的2端与三极管VR3的集电极相接,电解电容C11与瓷片电容C12并联后接于二极管D6和电阻R7之间的接点与三极管VR3的集电极之间,稳压二极管D9接于三极管VR2的基极与三极管VR3的集电极之间,二极管D7、电阻R8串接在电流互感器T4的1端与三极管VR3的基极之间,电流互感器T3的2端与三极管VR3的发射极相接后串接电阻R9接地,电解电容C13与瓷片电容C14并联后接于二极管D7、电阻R8之间的接点与三极管VR3的发射极之间,稳压二极管D10接于三极管VR3的基极与三极管VR3的发射极之间,电阻R10、瓷片电容C15、电解电容C16并联后接于二极管D11、D12之间的接点与地线之间,二极管D13与继电器J并联后接于集成电路IC3的3脚与地线之间,电解电容C17接于集成电路IC3的6脚与地线之间,集成电路IC3的1脚接地,2脚接二极管D11、D12之间的接点,集成电路IC3的4脚、8脚并接后与稳压块IC2的3脚相接,电阻R12、发光二极管D14串接于稳压块IC2的3脚与地线之间,集成电路IC3的7脚接于电阻R12、发光二极管D14之间的接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缺相断相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方便,按说明书附图所示加工制作即可。电路中的集成电路型号分别是IC1为M54123,IC2为7812,IC3为NE555,其它元器件均为通用标准电子元器件。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缺相断相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体积小、使用方便、成本低、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1.具有缺相断相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包括联动开关K、电阻R、手动开关AN、零序电流互感器F、T2、T3、T4、漏电脱扣器L、电子放大电路A及缺相断相保护电路B,其特征在于电阻R与手动开关AN串接在三相电源A相和C相之间,通过线路串接在一起的电子放大电路A、缺相断相保护电路B分别与设置在连接电机D的三相电流线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F、T2、T3、T4相接,漏电脱扣器L的初级线圈两端与电子放大电路A相接,漏电脱扣器L的次级线圈两端分别与三相电源线的A相和C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缺相断相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电子放大电路A是由接线柱1-5、二极管D1-D4、晶闸管SCR、金属膜电阻R1-R4、压敏电阻R5、电容C1-C7、电解电容C8和集成电路IC1组成,集成电路IC1的8脚串接金属膜电阻R1、二极管D1和压敏电阻R5与接线柱1相接,接线柱2与二极管D1和压敏电阻R5之间的接点相接,二极管D2的一端与二极管D1和压敏电阻R5之间的接点相接,另一端接地,二极管D3和D4串接在二极管D1与金属膜电阻R1之间的接点与地线之间,接线柱3与二极管D3和D4之间的接点相接,晶闸管SCR的阳极端接二极管D1和金属膜电阻R1之间的接点,阴极端接地,控制极与电容C7串接后接地,集成电路IC1的7脚与电容C7和晶闸管的阳极端相接,电解电容C8接于集成电路IC1的8脚与地线之间,电容C6接于集成电路IC1的6脚与地线之间,电容C5一端与集成电路IC1的4、5脚相接,另一端接地,电容C4与金属膜电阻串接于地线与接线柱5之间,电容C4接在集成电路2、3脚之间,电容C3接在集成电路IC1的1脚与地线之间,电容C2接于集成电路IC1的1、2脚之间,金属膜电阻R2接在集成电路IC1的1脚与接线柱4之间,电容C1、金属膜电阻R4并联后接于接线柱4、5之间,接线柱4、5分与零序电流互感器F相接,接线柱4与缺相断相保护电路B中的稳压块IC2的3脚相接,接线柱5与缺相断相保护电路B中的集成电路IC3的7脚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缺相断相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缺相断相保护电路B是由继电开关JK1、JK2、熔断器FU、变压器T1、电流互感器T2、T3、T4、二极管D5-D7、D11-D13、稳压二极管D8-D10、发光二极管D14、桥式整流器ZL、电解电容C9、C11、C13、C16-C18、C20、瓷片电容C10、C12、C14、C15、C19、C21、电阻R6-R12、三极管VR1-VR3、稳压块IC2、继电器J、集成电路IC3组成,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与熔断器FU、继电开关JK1、JK2串接于三相电源线A相、C相之间,次级线圈与桥式整流器ZL的交流端相接,桥式整流器ZL的负极接地。正极与稳压块1C2的1脚相接,电解电容C18与瓷片电容C19并联后接于稳压块IC2的1脚与地线之间,稳压块IC2的2脚接地,电解电容C20与瓷片电容C21并联后接于稳压块IC2的3脚与地线之间,电阻R11、二极管D12、D11串接在稳压块的3脚与三极管VR1的集电极之间,二极管D5、电阻R6串接在电流互感器T2的1端与三极管VR1的基极之间,电流互感器T2的2端与三极管VR2的集电极相接,电解电容C9与瓷片电容C10并联后接于二极管D5、电阻R6之间的接点与三极管VR2的集电极之间,稳压二极管D8接于三极管VR1的基极与三极管VR2的集电极之间,二极管D6、电阻R7串接在电流互感器T3的1端与三极管VR2的基极之间,电流互感器T3的2端与三极管VR3的集电极相接,电解电容C11与瓷片电容C12并联后接于二极管D6和电阻R7之间的接点与三极管VR3的集电极之间,稳压二极管D9接于三极管VR2的基极与三极管VR3的集电极之间,二极管D7、电阻R8串接在电流互感器T4的1端与三极管VR3的基极之间,电流互感器T3的2端与三极管VR3的发射极相接后串接电阻R9接地,电解电容C13与瓷片电容C14并联后接于二极管D7、电阻R8之间的接点与三极管VR3的发射极之间,稳压二极管D10接于三极管VR3的基极与三极管VR3的发射极之间,电阻R10、瓷片电容C15、电解电容C16并联后接于二极管D11、D12之间的接点与地线之间,二极管D13与继电器J并联后接于集成电路IC3的3脚与地线之间,电解电容C17接于集成电路IC3的6脚与地线之间,集成电路IC3的1脚接地,2脚接二极管D11、D12之间的接点,集成电路IC3的4脚、8脚并接后与稳压块IC2的3脚相接,电阻R12、发光二极管D14串接于稳压块IC2的3脚与地线之间,集成电路IC3的7脚接于电阻R12、发光二极管D14之间的接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缺相断相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其结构是由联动开关K、电阻R、手动开关AN、零序电流互感器F、T2、T3、T4、漏电脱扣器L、电子放大电路A及缺相断相保护电路B组成,电阻R与手动开关AN串接在三相电源A相和C相之间,通过线路串接在一起的电子放大电路A和缺相断相保护电路B分别与设置在连接电机D的三相电流线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F、T2、T3、T4相连接,漏电脱扣器L的初级线圈两端与电子放大电路A相连,次级线圈两端分别与三相电源线的A相和C相接。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缺相断相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体积小、使用方便、成本低、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
文档编号H02H3/253GK2603562SQ0321487
公开日2004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4日
发明者吕希文, 祁忠华 申请人:吕希文, 祁忠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