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负载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

文档序号:7343445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重负载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脉冲频率调制式(Pulse Frequency Modulated,PFM)电压调节器,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降低在重负载条件下的PFM电压调节器之输出电压之纹波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典型地,电压调节器通过适当地控制功率切换晶体管之工作循环(DutyCycle)而实现将直流电压源调节成具有所期望的电压位准之输出电压。依据实际应用上需求,调节后的输出电压之电压位准得大于或小于原始的直流电压源之位准。在电压调节器用以控制功率切换晶体管之工作循环的各种方式中,最常见的有PFM切换控制模式以及脉冲宽度调变(Pulse Width Modulated,PWM)切换控制模式。PFM电压调节器在每当输出电压下降至目标电压时,即利用一具有固定宽度之脉冲导通功率切换晶体管,以便调节输出电压。另一方面,PWM电压调节器则通过具有一预定的工作循环之矩形波控制功率切换晶体管之开与关,以实现调节输出电压之效果。
无论是PFM电压调节器或者PWM电压调节器,任一个皆无法同时在轻负载条件与重负载条件下都实现令人满意的性能。具体而言,PFM电压调节器在重负载条件下遭遇到输出电压之纹波过大的缺点。另一方面,PWM电压调节器在轻负载条件下,由于功率切换晶体管造成之功率消耗相对于输出功率而言变得相对大,导致成为一低效率的电压调节器。
美国专利第5,568,044号与美国专利第6,545,882号皆揭露一种PWM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侦测电感电流之大小,而于轻负载条件下将原先的PWM控制模式改换成PFM控制模式,以改善PWM电压调节器于轻负载条件下之效率。然而,这种现有技术之电压调节器需要复杂的PWM与PFM双重模式切换电路。
另外,美国专利第5,801,518号揭露一种PFM电压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按照输出电压下降的程度,延长功率切换晶体管之ON时间并/或缩短功率切换晶体管之OFF时间。此现有技术认为,更长的ON时间能储存更多的能量于电感中,同时更短的OFF时间能防止电容过度放电,因此可改善重负载条件下PFM电压调节器之输出纹波。然而,此现有技术实际上反而造成更大的输出纹波。参照美国专利第5,801,518号说明书中第8栏第31行至第35行之描述,此现有技术假设在储存于电感中的能量供给至电容后(亦即切换晶体管关闭之瞬间),PFM电压调节器之输出电压立刻上升至最大可能的峰值,随后按时间流逝而下降。实际上,此项假设在重负载的PFM电压调节器中并无法成立,下文将有详细说明。此即美国专利第5,801,518号失败的原因。
图1(a)显示现有的PFM电压调节器10之电路区块图。参照图1(a),当功率切换晶体管Q(例如NMOS晶体管)处于ON状态时,节点A之电位低于输出端点B之电位(亦即输出电压Vout),使得二极管D不导通。因而,电感L储存从直流电压源Vin所供应的能量,导致电感电流IL线性增加。此时,电容C进行放电以供应负载电流Iload,导致输出端点B处之输出电压Vout下降。当功率切换晶体管Q处于OFF状态时,电感L先前所储存的能量即经由导通的二极管D传送至电容C,以提高输出端点B处之输出电压Vout。
具体而言,PFM切换控制器11产生一PFM切换信号12,用以经由驱动器13控制功率切换晶体管Q之开与关。PFM切换信号12为一脉冲信号,其中举例而言每一脉冲能用以导通功率切换晶体管Q,而相邻脉冲间之间隔即代表功率切换晶体管Q关闭之时间。PFM切换信号12之脉冲宽度原则上为一固定的值,其由固定ON时间控制器14所决定。然而,当过电流保护电路15经由串联于功率切换晶体管Q之电阻R侦测到电感电流IL超过一预定的电流上限时,过电流保护电路15会使PFM切换控制器11缩短PFM切换信号12之脉冲宽度。另一方面,PFM切换信号12之相邻脉冲间之间隔则由反馈电路16所决定。当反馈电路16侦测到输出端点B处之输出电压Vout因电容C放电而低于目标电压时,反馈电路16触发PFM切换控制器11输出一脉冲以导通功率切换晶体管Q。然而,相邻脉冲间之间隔不可小于由最小OFF时间控制器17所决定的最小OFF时间。
图1(b)显示图1(a)所示的现有PFM电压调节器10于重负载条件下之操作波形时序图。在周期P1中,当输出电压Vout下降至低于目标电压Vo(亦即输出电压Vout之直流成分)时,PFM切换信号12进入具有一固定脉冲宽度(或称ON时间)TON,con之高位准状态H,使电感电流IL线性增加以储存能量于电感L中。从图1(b)可清楚看见,在重负载条件下,输出电压Vout于固定ON时间TON,con经过后所下降的程度相当大。过了固定ON时间TON,con后,PFM切换信号12进入低位准状态L,储存于电感L中的能量释放至电容C,使输出电压Vout上升。然而,在重负载条件下,电感电流IL中可用于对电容C充电之部分相对变小,导致电容C在经过最小OFF时间TOFF,min的充电之后仍无法使输出电压Vout增加超过目标电压Vo。此时,PFM切换控制器11使PFM切换信号12再次进入具有一固定ON时间TON,con之高位准状态H。从图1(b)可清楚看见,在最小OFF时间TOFF,min内,储存于电感L中的能量并未能如同美国专利第5,801,518号所假设地完全释放至电容C(电感电流IL并未降低至零),导致输出电压Vout无法上升至最大可能的峰值。在此情况下,由于电感电流IL持续地累积,电感电流IL在周期P2与P3中终于超过电流上限Imax,迫使PFM切换信号12之固定ON时间TON,con被缩短。
在功率切换晶体管Q经过许多次切换之后,当周期P3中功率切换晶体管Q再次关闭时,输出电压Vout终于超过目标电压Vo。结果,连续累积于电感L中的大量能量全部释放至电容C中,造成一个非常大的输出纹波。经过一相当长的OFF时间后,输出电压Vout才从最大值Vhigh下降至目标电压Vo,使PFM切换信号12进入固定ON时间TON,con之高位准状态H,重新导通功率切换晶体管Q以重复前述之操作。从图1(b)可清楚看见,现有的PFM电压调节器10于重负载条件下所产生的输出电压Vout具有一相当大的纹波19。
如前所述,由于电感L与电容C间之能量传送无法实现良好的效率,故现有的PFM电压调节器10从激活到实现稳定操作状态(亦即输出电压Vout达到目标电压Vo)所花费的过渡时间将无可避免地冗长。

发明内容
有鉴于前述问题,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纹波之方法,以便改善在重负载条件下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之输出电压之纹波。
本发明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纹波之方法,以便实现不仅可操作于轻负载条件下亦可操作于重负载条件下之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
本发明之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纹波之方法,以便缩短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从激活到实现稳定操作状态所花费的过渡时间。
在PFM电压调节器中,使用PFM切换信号控制直流电压源与输出电压间之转换关系。侦测该输出电压。当输出电压低于目标电压时,降低PFM切换信号之工作循环。因而,当PFM电压调节器操作于重负载条件下时,输出电压之纹波有效地降低。PFM切换信号之工作循环之降低通过延长PFM切换信号之最小OFF时间而实施。或者,PFM切换信号之工作循环之降低亦需通过缩短PFM切换信号之固定ON时间而实施。
较佳地,PFM切换信号之最小OFF时间随着输出电压与目标电压间之差异绝对值增加而延长。较佳地,PFM切换信号之固定ON时间随着输出电压与目标电压间之差异绝对值增加而缩短。
依据本发明之另一态样,PFM电压调节器包括一电感性装置以及一电容性装置。该电感性装置耦合于一直流电压源。该电容性装置具有一端点耦合于该电感性装置并提供一输出电压。当该输出电压低于一目标电压时,延长从该电感性装置传送能量至该电容性装置之时间,或者缩短该电感性装置储存能量之时间。因而,当PFM电压调节器操作于重负载条件下时,输出电压之纹波有效地降低。
较佳地,从该电感性装置传送能量至该电容性装置之时间随着该输出电压与该目标电压间之该差异绝对值增加而延长。较佳地,该电感性装置储存能量之该时间随着该输出电压与该目标电压间之该差异绝对值增加而缩短。


图1(a)显示现有的PFM电压调节器之电路区块图。
图1(b)显示图1(a)所示的现有PFM电压调节器于重负载条件下之操作波形时序图。
图2(a)至2(c)显示依据本发明之重负载PFM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之第一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3(a)至3(c)显示依据本发明之重负载PFM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之第二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4(a)与4(b)显示依据本发明之重负载PFM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之第三实施例之示意图。
图5(a)与5(b)显示使用依据本发明之方法的PFM电压调节器于重负载条件下之操作时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 现有的PFM电压调节器11 PFM切换控制器12,22,32,42 PFM切换信号13 驱动器14 固定ON时间控制器15 过电流保护电路16 反馈电路17 最小OFF时间控制器19,59 纹波21 OFF时间延长电路31 ON时间缩短电路41 工作循环降低电路51,52 输出电压从激活至稳定状态之过渡特征A 节点B 输出端点C 电容D 二极管IL电感电流Iload负载电流
L电感P1~P3 周期Q功率切换晶体管R电阻TOFF,min最小OFF时间TON,con固定ON时间Vin直流电压源Vo目标电压Vout输出电压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之说明与附图将使本发明之前述与其它目的、特征、与优点更明显。兹将参照图式详细说明依据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
为了使本发明之技术特征更容易被了解,首先说明美国专利第5,801,518号如何错误地造成更大的输出纹波。由于在重负载条件下输出电压Vout于功率切换晶体管Q关闭之时间(下文简称为OFF时间)内下降的程度较大,此现有技术认为可利用更短的OFF时间来防止输出电压Vout降低,同时利用更长的功率切换晶体管Q导通之时间(下文简称为ON时间)来储存更多的能量于电感L中,随后补充至电容C。然而,从图1(b)可知,一旦输出电压Vout低于目标电压Vo,更长的ON时间只会导致输出电压Vout下降得更低,且使电感电流IL变得更大。再者,更短的OFF时间使得储存于电感L中的能量愈无法获得足够的时间释放至电容C,恰与现有技术原先所期望实现的补充效果背道而驰。
图2(a)至2(c)显示依据本发明之重负载PFM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之第一实施例之示意图。参照图2(a),依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额外提供一OFF时间延长电路21于图1(a)所示的PFM电压调节器10中,以便实现降低输出纹波之目的。为了更容易了解本发明之技术特征,图2(a)中仅显示依据本发明之PFM电压调节器之一部分的电路,至于其余未显示的电路部分相同于图1(a)。具体而言,反馈电路16于监看输出电压Vout后,除了将反馈信号输入PFM切换控制器11以外,也同时将反馈信号输入至OFF时间延长电路21。当输出电压Vout低于目标电压Vo时,OFF时间延长电路21使由最小OFF时间控制器17所决定的最小OFF时间TOFF,min变长,以便导致PFM切换控制器11产生具有被延长的最小OFF时间之PFM切换信号22。
具体而言,OFF时间延长电路21与最小OFF时间控制器17一起合作,用以基于输出电压Vout而决定PFM切换信号22之可延长的最小OFF时间TOFF,min。举例而言,如图2(b)所示,PFM切换信号22之可延长的最小OFF时间TOFF,min为输出电压Vout之一区域性连续递减函数,在数学上可表示为TOFF,min(Vout)。当输出电压Vout大于或等于目标电压Vo时,可延长的最小OFF时间TOFF,min为一最小值TOFF,min(Vo)。当输出电压Vout小于目标电压Vo时,可延长的最小OFF时间TOFF,min随着输出电压Vout与目标电压Vo间之差异绝对值增大而逐渐增加。应注意本发明亦可应用于可延长的最小OFF时间TOFF,min为输出电压Vout之一阶梯式(stepwise)递减函数或是其它合适的函数,只要可延长的最小OFF时间TOFF,min与输出电压Vout间之函数关系满足下列不等式(1)即可TOFF,min(Vout<Vo=>TOFF,min(Vout=Vo)=TOFF,min(Vout>Vo) ...(1)参照图2(c),当输出电压Vout低于目标电压Vo时,现有技术的PFM切换信号12之OFF时间维持于最小OFF时间TOFF,min(Vo),无论输出电压Vout为何。对照之下,在依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中,当输出电压Vout低于目标电压Vo时,PFM切换信号22之OFF时间按照输出电压Vout而决定之一被延长的最小OFF时间TOFF,min(Vout<Vo)。
在依据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中,因为PFM切换信号22之最小OFF时间TOFF,min被延长,所以储存于电感L中的能量获得更充分的时间得以传送至电容C中,避免电感电流IL持续地累积。此外,由于有更充分的时间传送电感L所储存的能量至电容C中,输出电压Vout之下降程度也因此减缓。结果,输出电压Vout之纹波有效地降低。
图3(a)至3(c)显示依据本发明之重负载PFM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之第二实施例之示意图。参照图3(a),依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额外提供一ON时间缩短电路31于图1(a)所示的PFM电压调节器10中,以便实现降低输出纹波之目的。为了更容易了解本发明之技术特征,图3(a)中仅显示依据本发明之PFM电压调节器之一部分的电路,至于其余未显示的电路部分与图1(a)相同。具体而言,反馈电路16于监看输出电压Vout后,除了将反馈信号输入PFM切换控制器11以外,也同时将反馈信号输入至ON时间缩短电路31。当输出电压Vout低于目标电压Vo时,ON时间缩短电路31使由固定ON时间控制器14所决定的固定ON时间TON,con变短,以便导致PFM切换控制器11产生具有被缩短的固定ON时间之PFM切换信号32。
具体而言,ON时间缩短电路31与固定ON时间控制器14一起合作,用以基于输出电压Vout而决定PFM切换信号32之可缩短的固定ON时间TON,con。举例而言,如图3(b)所示,PFM切换信号32之可缩短的固定ON时间TON,con得为输出电压Vout之一区域性连续递增函数,在数学上可表示为TON,con(Vout)。当输出电压Vout大于或等于目标电压Vo时,可缩短的固定ON时间TON,con为一最大值TON,con(Vo)。当输出电压Vout小于目标电压Vo时,可缩短的固定ON时间TON,con随着输出电压Vout与目标电压Vo间之差异绝对值增大而逐渐减少。应注意本发明亦得应用于可缩短的固定ON时间TON,con为输出电压Vout之一阶梯式递增函数或是其它合适的函数,只要可缩短的固定ON时间TON,con与输出电压Vout间之函数关系满足下列不等式(2)即可TON,con(Vout<Vo=<TON,con(Vout=Vo)=TON,con(Vout>Vo) ...(2)参照图3(c),当输出电压Vout低于目标电压Vo时,现有技术的PFM切换信号12之ON时间维持于固定ON时间TON,con(Vo),无论输出电压Vout为何。对照之下,在依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中,当输出电压Vout低于目标电压Vo时,PFM切换信号32之ON时间按照输出电压Vout而决定之一被缩短的固定ON时间TON,con(Vout<Vo)。
在依据本发明之第二实施例中,因为PFM切换信号32之固定ON时间TON,con被缩短,所以用来储存能量于电感L中之时间得以缩短,避免电感电流IL持续地累积。此外,由于固定ON时间TON,con被缩短,使得OFF时间相对变长,导致电感L所储存的能量更有效率地传送至电容C中。结果,输出电压Vout之纹波有效地降低。
归纳而言,图2(a)至2(c)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与图3(a)至3(c)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基于相同的发明概念,亦即在输出电压Vout小于目标电压Vo时,通过降低PFM切换信号之工作循环,而实现降低输出纹波之效果。因为PFM切换信号之工作循环定义为在由一对ON时间与OFF时间所组成的一周期中该ON时间所占之比例,亦即ON时间/(ON时间+OFF时间),所以降低PFM切换信号之工作循环可通过延长OFF时间或是缩短ON时间来实施。当然,也可以同时实施延长OFF时间与缩短ON时间。
图4(a)与4(b)显示依据本发明之重负载PFM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之第三实施例之示意图。参照图4(a),第三实施例亦即一同时合并实施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例子。具体而言,反馈电路16于监看输出电压Vout后,除了将反馈信号输入PFM切换控制器11以外,也同时将反馈信号输入至工作循环降低电路41。工作循环降低电路41包括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的OFF时间延长电路21与如第二实施例所述的ON时间缩短电路31,分别耦合于最小OFF时间控制器17与固定ON时间控制器14。当输出电压Vout低于目标电压Vo时,工作循环降低电路41通过OFF时间延长电路21延长PFM切换信号42之最小OFF时间TOFF,min且通过ON时间缩短电路31缩短PFM切换信号42之固定ON时间TON,con,因而降低PFM切换信号42之工作循环。在第三实施例中,当输出电压Vout小于目标电压Vo时,PFM切换信号42之工作循环随着输出电压Vout与目标电压Vo间之差异绝对值增大而逐渐减少,此由图2(b)与图3(b)即可轻易推得,此处省略其详细说明。
参照图4(b),当输出电压Vout低于目标电压Vo时,现有技术的PFM切换信号12之OFF时间维持于最小OFF时间TOFF,min(Vo)且ON时间维持于固定ON时间TON,con(Vo),无论输出电压Vout为何。对照之下,在依据本发明之第三实施例中,当输出电压Vout低于目标电压Vo时,PFM切换信号42之OFF时间按照输出电压Vout而决定之一被延长的最小OFF时间TOFF,min(Vout<Vo=且ON时间按照输出电压Vout而决定之一被缩短的固定ON时间TON,con(Vout<Vo=。结果,PFM切换信号42之工作循环小于现有技术的PFM切换信号12之工作循环。
图5(a)与5(b)显示使用依据本发明之方法的PFM电压调节器在重负载条件下之操作时序图。参照图5(a),当输出电压Vout低于目标电压Vo时,使用依据本发明之方法的PFM电压调节器只需进行一次晶体管切换即可使输出电压Vout提升至大于目标电压Vo,有效地防止输出电压Vout大幅度地下降。此外,由于电感电流IL避免持续地累积,故其峰值Ipeak不会超过电流上限Imax且当储存于电感L中的能量在OFF时间内释放至电容C时,输出电压Vout不会产生巨大的突起波形。比较图5(a)与图1(b)可清楚发现,使用依据本发明方法的PFM电压调节器在重负载条件下有效地降低输出电压Vout之纹波59。
除了降低输出纹波之优点以外,依据本发明的方法还额外提供另一优点缩短PFM电压调节器从激活到实现稳定操作状态(即输出电压Vout达到目标电压Vo,)所花费的过渡时间。参照图5(b)所示,实线51代表使用依据本发明之方法的PFM电压调节器从激活到实现稳定操作状态之输出电压Vout随时间之变化;虚线52则代表现有的PFM电压调节器从激活到实现稳定操作状态之输出电压Vout随时间之变化。因为依据本发明之方法在输出电压Vout低于目标电压Vo时延长最小OFF时间且/或缩短固定ON时间,所以更有效率地传送电感L所储存的能量至电容C中、避免电感电流IL持续地累积、且减缓输出电压Vout之下降程度。结果,输出电压Vout更迅速地达到目标电压Vo。
应注意虽然前文所述之实施例皆应用于升压式PFM电压调节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而能应用于降压式PFM电压调节器,降低输出纹波并缩短从激活到实现稳定操作状态所花费的过渡时间。再者,虽然前文所述之实施例皆应用于不连续模式(Discontinuous Mode)PFM电压调节器,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得应用于连续模式(Continuous Mode)PFM电压调节器。
虽然本发明业已通过较佳实施例作为例示加以说明,应了解者为本发明不限于此被揭露的实施例。相反地,本发明意欲涵盖对于熟习此项技艺之人士而言是明显的各种修改与相似配置。因此,申请专利范围之范围应根据最广的诠释,以包容所有此类修改与相似配置。
权利要求
1.一种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该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用于将一直流电压源转换成一输出电压,该方法包含使用一脉冲频率调制切换信号来转换该直流电压源成为该输出电压;侦测该输出电压;以及当该输出电压低于一预定的目标电压时,降低该脉冲频率调制切换信号的一工作循环,以便降低该输出电压之纹波。
2.如权利要求1的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其中降低该脉冲频率调制切换信号之该工作循环之该步骤是通过延长该脉冲频率调制切换信号之一预定的最小OFF时间而实施。
3.如权利要求2的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其中该脉冲频率调制切换信号之该预定的最小OFF时间随着该输出电压与该预定的目标电压间之一差异绝对值增加而延长。
4.如权利要求1的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其中降低该脉冲频率调制切换信号之该工作循环之该步骤通过缩短该脉冲频率调制切换信号之一预定的固定ON时间而实施。
5.如权利要求4的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其中该脉冲频率调制切换信号之该预定的固定ON时间随着该输出电压与该预定的目标电压间之一差异绝对值增加而缩短。
6.如权利要求1的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其中该预定的目标电压该输出电压之一直流成分,并且该PFM电压调节器操作于一重负载条件下。
7.如权利要求1的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其中该脉冲频率调制切换信号之该工作循环随着该输出电压与该预定的目标电压间之一差异绝对值增加而降低。
8.一种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该PFM电压调节器包括一电感性装置以及一电容性装置,该电感性装置耦合于一直流电压源,该电容性装置具有一端点耦合于该电感性装置并提供一输出电压,该方法包含使用一脉冲频率调制切换信号来转换该直流电压源成为该输出电压;侦测该输出电压;以及当该输出电压低于一预定的目标电压时,延长从该电感性装置传送能量至该电容性装置之一时间,以便降低该输出电压之纹波。
9.如权利要求8的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其中从该电感性装置传送能量至该电容性装置之该时间随着该输出电压与该预定的目标电压间之一差异绝对值增加而延长。
10.如权利要求8的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其中该PFM电压调节器操作于一重负载条件下,并且该预定的目标电压是该输出电压之一直流成分。
11.一种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该PFM电压调节器包括一电感性装置以及一电容性装置,该电感性装置耦合于一直流电压源,该电容性装置具有一端点耦合于该电感性装置并提供一输出电压,该方法包含使用一脉冲频率调制切换信号来转换该直流电压源成为该输出电压;侦测该输出电压;以及当该输出电压低于一预定的目标电压时,缩短该电感性装置储存能量之一时间,以便降低该输出电压之纹波。
12.如权利要求11的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其中该电感性装置储存能量之该时间随着该输出电压与该预定的目标电压间之一差异绝对值增加而缩短。
13.如权利要求11的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的纹波降低方法,其中该脉冲频率调制式电压调节器操作于一重负载条件下,并且该预定的目标电压是该输出电压之一直流成分。
全文摘要
在脉冲频率调制式(PFM)电压调节器中,使用脉冲频率调制切换信号来转换直流电压源成为输出电压。侦测该输出电压。当输出电压低于一预定的目标电压时,降低脉冲频率调制切换信号之工作循环。举例而言,延长脉冲频率调制切换信号之最小OFF时间或者缩短脉冲频率调制切换信号之固定ON时间。换言之,延长从电感传送能量至电容之时间或者缩短电感储存能量之时间。因而,当PFM电压调节器在重负载条件下操作时,输出电压之纹波有效地得到降低。
文档编号H02M3/156GK1621989SQ200310117938
公开日2005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6日
发明者曾光男, 陈勇志, 李荣钦 申请人:圆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