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动性能感应电动机与变频器联合运行的拖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45528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起动性能感应电动机与变频器联合运行的拖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拖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农业生产中,存在要求拖动装置需要高起动性能的各种场合,工作在 这些场合的拖动装置中电机的选取主要以满足负载起动为准,由于常规感应电 动机起动电流较大,起动转矩不高,造成选配电机功率大于正常工作时所需, 特别是油田抽油机等重负载起动场合,正常运行时所需的功率仅为负载起动时
所需功率的50%,甚至更低,这种选取方式造成设备成本的巨大浪费;同时, 电动机"大马拉小车",工作效率偏低,造成电能的浪费。
目前,投入运行的变频拖动装置主要是为了调速和节能,大多采用变频器 直接给拖动电机供电的方式,为了满足起动时大电流,变频器容量要大于所供 电电机的功率,造成设备成本的增大,特别是当电机功率大于正常工作所需时, 这种浪费更加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改善传统变频拖动装置中电机和变频器的容量明显 高于实际负载的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与负载容量匹配的高起动性能电机与变 频器联合运行的拖动装置。
高起动性能感应电动机与变频器联合运行的拖动装置,它包括第一交流 接触器KM1、第四交流接触器KM4、变频系统、三相电机、第一电流传感器、 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三电流传感器和主控制器,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A相 静端、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B相静端和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C相静端 分别与变频系统的A相电源输入端Al、 B相电源输入端Bl和C相电源输入 端Cl连接,所述变频系统的A相功率输出端A3、 B相功率输出端B3和C 相功率输出端C3分别与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A相静端、第四交流接触器 KM4的B相静端和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C相静端连接,所述第四交流接 触器KM4的A相动端、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B相动端和第四交流接触器 KM4的C相动端分别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A相动端、第一交流接触器
KM1的B相动端和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C相动端连接,所述第一交流接 触器KMl的A相动端、第一交流接触器KMl的B相动端和第一交流接触器 KMl的C相动端与三相电机的A相绕组、B相绕组和C相绕组连接,第一电 流传感器、第二电流传感器和第三电流传感器分别检测第一交流接触器KMl 的A相静端的电流值、变频系统B相电流输出端输出的电流值和变频系统C 相电流输出端输出的电流值,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输出端、第二电 流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和第三电流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主控 制器的检测信号输入端ADCINll、变频系统的检测信号输入端AD4和检测信 号输入端AD5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CONTROL与变频系统 的控制信号输入端IOPA3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第一个控制信号输出端I 和第四个控制信号输出端IV分别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控制线圈QKM1的 一端和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控制线圈QKM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交流接 触器KMl的控制线圈QKM1的另一端和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控制线圈 QKM4的另一端均与三相电源的中性线N连接,主控制器检测三相电源的电 压值,所述主控制器的GND端与三相电源的地线O连接,所述主控制的电流 信号输入端IA与三相电源的A相电源线连接。
工作原理本发明的装置工作时由电网电源直接供电给电机起动,主控制 系统监测电机输入功率的变化,当输入功率达到设定值范围内时,主控制系统 自动将电机供电方式由电网直接供电切换为变频系统供电。如果在运行过程中 因负载原因导致电机的输入功率增加,主控制系统监测电机输入功率超出设定 值,那么主控制系统自动将电机的供电系统由变频系统供电切换为电网直接供 电拖动电机运行,避免因电流过大使得变频系统自动保护而停机。在主控制系 统监测电机输入功率恢复到设定值范围内时,主控制系统自动将供电系统由电 网直接供电切换为变频系统供电运行,保障拖动装置的安全可靠运行。
本发明实现了拖动装置起动时容量与正常运行时容量的实时切换,并且在 电机的输入功率超出设定值范围时,供电方式切换为电网直接供电,避免因电 流过大使得变频系统容量不足而停止工作,保障了拖动装置的最优效率、最高 安全系数运行。
本发明的拖动装置的容量切换具有实时性,并且本发明的拖动装置与现有
拖动装置相比降低了2 3个功率等级,节约材料,节能效果明显。


图1是高起动性能感应电动机与变频器联合运行的拖动装置的电路结构 示意图,图2是具体实施方式
二的高起动性能感应电动机与变频器联合运行的 拖动装置与三相电机绕组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3是具体实施方式
四的变频系 统结构及其与第二电流传感器、第三电流传感器和三相电机的连接关系示意 图,图4是具体实施方式
五的电压的同步检测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一参照图1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
,高起动性能感应电动机. 与变频器联合运行的拖动装置,它包括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第四交流接 触器KM4、变频系统3、三相电机4、第一电流传感器5、第二电流传感器6、 第三电流传感器7和主控制器1,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A相静端、第一交 流接触器KM1的B相静端和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C相静端分别与变频系 统3的A相电源输入端Al、 B相电源输入端Bl和C相电源输入端Cl连接, 所述变频系统3的A相功率输出端A3、 B相功率输出端B3和C相功率输出 端C3分别与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A相静端、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B 相静端和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C相静端连接,所述第四交流接触器KM4 的A相动端、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B相动端和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C 相动端分别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A相动端、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B 相动端和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C相动端连接,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KM1 的A相动端、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B相动端和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C 相动端与三相电机的A相绕组、B相绕组和C相绕组连接,第一电流传感器5、 第二电流传感器6和第三电流传感器7分别检测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A相 静端的电流值、变频系统3的B相电流输出端输出的电流值和变频系统3的C 相电流输出端输出的电流值,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5的检测信号输出端、第二 电流传感器6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和第三电流传感器7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分别与 主控制器1的检测信号输入端ADCINll、变频系统3的检测信号输入端AD4. 和检测信号输入端AD5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CONTROL 与变频系统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IOPA3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的第一个控
制信号输出端I和第四个控制信号输出端IV分别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控 制线圈QKM1的一端和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控制线圈QKM4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控制线圈QKM1的另一端和第四交流接触器 KM4的控制线圈QKM4的另一端均与三相电源的中性线N连接,主控制器1 检测三相电源的电压值,所述主控制器1的GND端与三相电源的地线O连接, 所述主控制器1的电流信号输入端IA与三相电源的A相电源线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的变频系统3的容量是根据三相电机4的额定功率而定的, 一般与三相电机4的额定功率相同即可。
以37kW的油田抽油机负载场合为例,油田负载为重负载,若需要拖动装 置带负载直接起动,则普通变频拖动装置中需配置45kW的电机并匹配容量为 55kW的变频器才能保障拖动系统的正常起动和运行。本装置中的电机具有高 起动性能,带负载起动时由电网直接供电起动,只需37kW电机即可正常起动, 运行时匹配变频器容量为37kW可保障正常运行,本装置与原拖动装置相比, 电机降低了l个功率等级,变频器降低了2个容量等级,节能节材效果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二参照图2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 方式一的区别是它还包括第二交流接触器KM2和第五交流接触器KM5,它的 三相电机4的绕组包括电机绕组L1、电机绕组L2、电机绕组L3、电机绕组 L4、电机绕组L5和电机绕组L6,所述电机绕组Ll 、电机绕组L2和电机绕组 L3的末端分别与电机绕组L4、电机绕组L5和电机绕组L6的首端连接,所述 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A相静端、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B相静端和第二 交流接触器KM2的C相静端分别与电机绕组Ll的首端、电机绕组L2的首端 和电机绕组L3的首端连接,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A相动端、第二交 流接触器KM2的B相动端和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C相动端分别与电机绕 组L5的末端、电机绕组L6的末端和电机绕组L4的末端连接,所述电机绕组 L4的末端、电机绕组L5的末端和电机绕组L6的末端分别与第五交流接触器 KM5的C相动端、第五交流接触器KM5的A相动端和第五交流接触器KM5 的B相动端连接,所述第五交流接触器KM5的A相静端与电机绕组Ll和电 机绕组L4的公共端连接,第五交流接触器KM5的B相静端与电机绕组L2. 和电机绕组L5的公共端连接,第五交流接触器KM5的C相静端与电机绕组L3和电机绕组L6的公共端连接,主控制器1的第二个控制信号输出端II和第 五个控制信号输出端V分别与第二交流接触器KM2控制线圈QKM2的一端和. 第五交流接触器KM5控制线圈QKM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KM2 的控制线圈QKM2的另一端和第五交流接触器KM5的控制线圈QKM5的另 一端均与三相电源的中性线N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三相电机4的绕组有两种接线方式A连接和A-Y混合连 接。当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主触点和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主触点闭合, 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主触点和第五交流接触器KM5的主触点断开时,电 机绕组的接线方式为A连接,由电源直接供电;当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主 触点和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主触点断开,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主触点 和第五交流接触器KM5的主触点闭合时,电机绕组的接线方式为厶-Y混合连 接,由变频系统3供电。
具体实施方式
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二的区别是它还包括电机 综合保护器2和空气断路开关S1,所述三相电源分别与空气断路开关S1的A 相静端、空气断路开关Sl的B相静端和空气断路开关Sl的C相静端连接, 所述空气断路开关Sl的A相动端、空气断路开关Sl的B相动端和空气断路 开关Sl的C相动端分别与电机综合保护器2的A相电流输入端、电机综合保 护器2的B相电流输入端和电机综合保护器2的C相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 电机综合保护器2的A相电流输出端、B相电流输出端和C相电流输出端分 别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A相静端、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B相静端和. 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C相静端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
四本具体实施方式
与具体方式三的区别在于它的变频系统 3包括电压同步模块3-l、变频器3-2、隔离模块3-3、功放模块3-4、功率模 块3-5和电流检测及处理模块3-6,所述电压同步模块3-1的电压同步信号输 出端与变频器3-2的电压同步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变频器3-2的控制信号输 出端与隔离模块3-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离模块3-3的输出端与功 放模块3-4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放模块3-4的输出端与功率模块3-5的输入 端连接,电流检测及处理模块3-6的检测信号输入端与第二电流传感器6的检 测信号输出端、第三电流传感器7的检测信号输出的连接,所述电流检测及处
理模块3-6的电流信号输出端与变频器3-2的电流信号输入端连接,变频系统 3还包括状态显示、运行否? (control)和键盘设定的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五参照图4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
与具体 实施方式四的区别是它的电压同步模块包括变压器TA、变压器TB、变压 器TC、电位器W1、电位器W2、电位器W3、电阻R104、电阻R105、电阻 R106、电阻R107、电阻R114、电阻R115、电阻R116、电阻R117、电阻R124、 电阻R125、电阻R126、电阻R127、运算放大器IC20A、运算放大器IC20B 和运算放大器IC20C,变压器TA原边的一端、变压器TB原边的一端、变压 器TC的原边的一端分别与A相电源、B相电源和C相电源连接,变压器TA 原边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B原边的另一端和变压器TC原边的另一端连接,变 压器TA副边的一端、变压器TB副边的一端和变压器TC副边的一端分别与 电位器Wl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W2的一个固定端和电位器W3的一个固定 端连接,变压器TA副边的另一端、变压器TB副边的另一端和变压器TC副 边的另一端分别与电位器W1的另一个固定端、电位器W2的另一个固定端和 电位器W3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变压器TA副边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B副边 的另一端和变压器TC副边的另一端连接后与电源地连接,电阻R104的一端、 电阻R114的一端和电阻R124的一端分别与电位器Wl的动端、电位器W2 的动端和电位器W3的动端连接,所述电阻R104的另一端、电阻R114的另 一端和电阻R124的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IC20A的负输入端、运算放大器 IC20B的负输入端和运算放大器IC20C的负输入端连接,电阻R106的一端、 电阻R116的一端和电阻R126的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IC20A的负输入端、 运算放大器IC20B的负输入端和运算放大器IC20C的负输入端连接,电阻 R106的另一端、电阻R116的另一端和电阻R126的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 ICMA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IC20B的输出端和运算放大器IC20C的输出端 连接,电阻R105的一端、电阻R115的一端和电阻R125的一端分别连接-1.65V 的参考电压,电阻R105的另一端、电阻R115的另一端和电阻R125的另一端 分别与运算放大器IC20A、运算放大器IC20B和运算放大器IC20C的正输入 端连接,电阻R107的一端、电阻R117的一端和电阻R127的一端分别与运算 放大器IC20A、运算放大器IC20B和运算放大器IC20C的正输入端连接,所
述电阻R107的另一端、电阻R117的另一端和电阻R12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 地连接。
本装置在由工频运行切换至变频运行时,首先采用电网跟踪技术实现变频 系统3输出的电流与电网电压同步,即以电网的相电压作为电流给定信号,检. 测电机绕组电流,通过电流闭环控制,实现了电机绕组电流波形的正弦化,从 而减小了由工频至变频运行时的电机绕组电流突变,延时ls后切换至变频系 统的变频调速工作方式。即工频一电流正弦(以相电压为电流参考)一电压正 弦变频调速(即V/F=const方式)。相反,在由变频运行切换至工频运行过程 中,首先将电压正弦控制转换为电流正弦,正弦电流给定为相电压,从而实现 了电机绕组电流跟踪电网电压,延时ls后自动切换至工频运行,该工作方式 可以实现"正弦、柔性切换"。
具体实施方式
六参照图5说明本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方式
与具体 实施方式五的区别在于:所述主控制器1为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A。
本装置采用双CPU的工作方式,即包括主控制器1和变频系统3两部分, 两部分的CPU均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A实现。由主控制器1 检测三相电机4定子侧的相电压和相电流,并检测功率因数角,进而得到三相 电机4的输入功率,以此作为自动工作方式的切换依据,主控制器1决定第一 交流接触器KM1、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第三交流接触器KM3和第四交流 接触器KM4的工作状态。第一电流传感器5检测的A相电流IA,经过整流电 路得到反映三相电机4绕组电流的相电流IA,同时检测电压Ua与U的相差, 以此计算出有功功率,以有功功率为依据,进行工频和变频之间工作方式的切 换。主控制器1的控制信号CONTROL给变频系统发送启动指令,在由工频 切换至变频时,为了防止切换时的三相电机4绕组的电流过大,采用以电网电 压为电流给定的电流跟踪型控制方式,控制三相电机4绕组的电流波形为三相 正弦波;经过ls的延时后,切换至变频系统的调速方式。
权利要求
1、高起动性能感应电动机与变频器联合运行的拖动装置,它包括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第四交流接触器KM4、变频系统(3)、三相电机(4)、第一电流传感器(5)、第二电流传感器(6)、第三电流传感器(7)和主控制器(1),其特征是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A相静端、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B相静端和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C相静端分别与变频系统(3)的A相电源输入端A1、B相电源输入端B1和C相电源输入端C1连接,所述变频系统(3)的A相功率输出端A3、B相功率输出端B3和C相功率输出端C3分别与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A相静端、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B相静端和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C相静端连接,所述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A相动端、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B相动端和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C相动端分别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A相动端、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B相动端和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C相动端连接,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A相动端、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B相动端和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C相动端与三相电机的A相绕组、B相绕组和C相绕组连接,第一电流传感器(5)、第二电流传感器(6)和第三电流传感器(7)分别检测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A相静端的电流值、变频系统(3)B相电流输出端输出的电流值和变频系统(3)C相电流输出端输出的电流值,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5)的检测信号输出端、第二电流传感器(6)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和第三电流传感器(7)的检测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主控制器(1)的检测信号输入端ADCIN11、变频系统(3)的检测信号输入端AD4和检测信号输入端AD5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CONTROL与变频系统(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IOPA3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的第一个控制信号输出端I和第四个控制信号输出端IV分别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控制线圈QKM1的一端和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控制线圈QKM4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控制线圈QKM1的另一端和第四交流接触器KM4的控制线圈QKM4的另一端均与三相电源的中性线N连接,主控制器(1)检测三相电源的电压值,所述主控制器(1)的GND端与三相电源的地线O连接,所述主控制器(1)的电流信号输入端IA与三相电源的A相电源线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起动性能感应电动机与变频器联合运行的拖 动装置,其特征是它还包括第二交流接触器KM2和第五交流接触器KM5,它 的三相电机(4)的绕组包括电机绕组L1、电机绕组L2、电机绕组L3、电 机绕组L4、电机绕组L5和电机绕组L6,所述电机绕组L1、电机绕组L2和 电机绕组L3的末端分别与电机绕组L4、电机绕组L5和电机绕组L6的首端 连接,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A相静端、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B相 静端和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C相静端分别与电机绕组Ll的首端、电机绕 组L2的首端和电机绕组L3的首端连接,所述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A相动 端、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B相动端和第二交流接触器KM2的C相动端分 别与电机绕组L5的末端、电机绕组L6的末端和电机绕组L4的末端连接,所 述电机绕组L4的末端、电机绕组L5的末端和电机绕组L6的末端分别与第五 交流接触器KM5的C相动端、第五交流接触器KM5的A相动端和第五交流 接触器KM5的B相动端连接,所述第五交流接触器KM5的A相静端与电机 绕组Ll和电机绕组L4的公共端连接,第五交流接触器KM5的B相静端与电 机绕组L2和电机绕组L5的公共端连接,第五交流接触器KM5的C相静端与 电机绕组L3和电机绕组L6的公共端连接,主控制器(1)的第二个控制信号 输出端II和第五个控制信号输出端V分别与第二交流接触器KM2控制线圈 QKM2的一端和第五交流接触器KM5控制线圈QKM5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 交流接触器KM2的控制线圈QKM2的另一端和第五交流接触器KM5的控制 线圈QKM5的另一端均与三相电源的中性线N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起动性能感应电动机与变频器联合运行的拖 动装置,其特征是它还包括电机综合保护器(2)和空气断路开关S1,所述 三相电源分别与空气断路开关Sl的A相静端、空气断路开关Sl的B相静端 和空气断路开关Sl的C相静端连接,所述空气断路开关Sl的A相动端、空 气断路开关Sl的B相动端和空气断路开关Sl的C相动端分别与电机综合保 护器(2)的A相电流输入端、电机综合保护器(2)的B相电流输入端和电 机综合保护器(2)的C相电流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机综合保护器(2)的A 相电流输出端、B相电流输出端和C相电流输出端分别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1 的A相静端、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B相静端和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C 相静端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起动性能感应电动机与变频器联合运行的拖 动装置,其特征是它的变频系统(3)包括电压同步模块(3-l)、变频器(3-2)、 隔离模块(3-3)、功放模块(3-4)、功率模块(3-5)和电流检测及处理模块(3-6),所述电压同步模块(3-1)的电压同步信号输出端与变频器(3-2)的 电压同步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变频器(3-2)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隔离模块(3-3)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隔离模块(3-3)的输出端与功放模块(3-4) 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功放模块(3-4)的输出端与功率模块(3-5)的输入端连 接,电流检测及处理模块(3-6)的检测信号输入端与第二电流传感器(6)的 检测信号输出端、第三电流传感器(7)的检测信号输出的连接,所述电流检 测及处理模块(3-6)的电流信号输出端与变频器(3-2)的电流信号输入端连 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起动性能感应电动机与变频器联合运行的拖 动装置,其特征是它的电压同步模块包括变压器TA、变压器TB、变压器 TC、电位器W1、电位器W2、电位器W3、电阻R104、电阻R105、电阻R106、 电阻R107、电阻R114、电阻R115、电阻R116、电阻R117、电阻R124、电 阻R125、电阻R126、电阻R127、运算放大器IC20A、运算放大器IC20B和 运算放大器IC20C,变压器TA原边的一端、变压器TB原边的一端、变压器 TC的原边的一端分别与A相电源、B相电源和C相电源连接,变压器TA原 边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B原边的另一端和变压器TC原边的另一端连接,变压 器TA副边的一端、变压器TB副边的一端和变压器TC副边的一端分别与电 位器Wl的一个固定端、电位器W2的一个固定端和电位器W3的一个固定端 连接,变压器TA副边的另一端、变压器TB副边的另一端和变压器TC副边 的另一端分别与电位器W1的另一个固定端、电位器W2的另一个固定端和电 位器W3的另一个固定端连接,变压器TA副边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B副边的 另一端和变压器TC副边的另一端连接后与电源地连接,电阻R104的一端、 电阻R114的一端和电阻R124的一端分别与电位器Wl的动端、电位器W2 的动端和电位器W3的动端连接,所述电阻R104的另一端、电阻R114的另 一端和电阻R124的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IC20A的负输入端、运算放大器 IC20B的负输入端和运算放大器IC20C的负输入端连接,电阻R106的一端、 电阻R116的一端和电阻R126的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IC20A的负输入端、 运算放大器IC20B的负输入端和运算放大器IC20C的负输入端连接,电阻 R106的另一端、电阻R116的另一端和电阻R126的另一端分别与运算放大器 IC20A的输出端、运算放大器IC20B的输出端和运算放大器IC20C的输出端 连接,电阻R105的一端、电阻R115的一端和电阻R125的一端分别连接-1.65V 的参考电压,电阻R105的另一端、电阻R115的另一端和电阻R125的另一端 分别与运算放大器IC20A、运算放大器IC20B和运算放大器IC20C的正输入 端连接,电阻R107的一端、电阻R117的一端和电阻R127的一端分别与运算 放大器IC20A、运算放大器IC20B和运算放大器IC20C的正输入端连接,所 述电阻R107的另一端、电阻Rl 17的另一端和电阻R127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 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起动性能感应电动机与变频器联合运行的拖 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1)为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LF2407A。
全文摘要
高起动性能感应电动机与变频器联合运行的拖动装置,它涉及电机拖动领域。本发明解决了传统变频拖动装置容量明显高于实际负载的问题。本装置的三相电源分别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三个静端和变频系统的三相电源输入端连接,变频系统的三个功率输出端通过第四交流接触器KM4与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三个动端连接,第一交流接触器KM1的三个动端分别与三相电机的三相绕组连接,主控制器检测三相电流,主控制器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变频系统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主控制器的两个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两个交流接触器的线圈连接。本发明以其良好的节能效果广泛应用于各种拖动场合,特别是重载起动的工况。
文档编号H02P23/02GK101383590SQ200810137380
公开日2009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4日
发明者张晓晨, 曹君慈, 李伟力, 沈稼丰, 霍菲阳, 高晗璎 申请人:哈尔滨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