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途径充电的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0090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途径充电的充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尤其涉及一种多种途径充电的充电电池。
背景技术
充电电池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但是电池的充电一般需要配套的充电器 才能完成,如果充电器遗失或者外出忘记带充电器的情况下,一般就不能进行充电使用,非 常不方便,专利申请号为200720170652. 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USB接口充电的电池,但 是这种充电方式仅适用于电脑等有USB接口的电器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对仅有常规电源 插头的情况,如在公共场合或外出等,仍然不能充电,很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多种途径充电的充电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包括壳体,正负极,通 过接线连接的USB接口和USB帽,沿壳体的纵向除USB接口部分外,切削成大小不同的两部 分,大的一部分为主壳体,小的一部分为旋盖,旋盖通过其中心的旋钮装置与主壳体相连并 与主壳体形成一体,所述旋盖下面两侧对称设有两凹槽,以及与两凹槽形状大小相匹配的 金属片,金属片靠近壳体中心的一端通过转动轴连接,使金属片通过转动可横卧于凹槽或 者与凹槽的平面最大成90度的角,金属片的大小为普通插头的插脚的大小,主壳体内设有 降压电容器; 优选金属片为铜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普通充电电池上设置了降压电容器 和充电插头以及USB充电接口 ,可以直接在常规220V交流电源插座上进行充电,或者在电 脑等有USB接口的电器上充电,不受需要充电器的限制,充电完毕后金属片可收纳于旋盖 内,不影响电池使用,USB接口可藏于USB帽内并,结构新颖,使用更方便。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开USB帽时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开旋盖后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金属片竖立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正负极,通过接线4连接的 USB接口 2和USB帽3,沿壳体的纵向除USB接口 2部分外,切削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大的一部分为主壳体1,小的一部分为旋盖5,旋盖5通过其中心的旋钮装置6与主壳体1相连 并与主壳体1形成一体,旋盖5下面两侧对称设有两凹槽8,以及与两凹槽8形状大小相匹 配的金属片7,金属片7靠近壳体中心的一端通过转动轴连接,使金属片7通过转动可横卧 于凹槽8或者与凹槽8的平面最大成90度的角,所述金属片7的大小为普通插头的插脚的 大小,主壳体1内设有降压电容器,金属片7为铜片。没有充电器或者带USB接口的电器 时,旋开旋盖2,将两侧的金属片4掀起竖立,作为插头,见图1,可以直接插入常规220V交 流电源插座上,设置的降压电容器,可以将220V交流电转化为普通5号或者7号充电电池 的1. 5V,从而可以进行充电,不受需要充电器进行电池充电的限制,充电完毕后可收纳于旋 盖内,不影响电池使用;仅有USB接口的电器而没有常规插座和充电器时,可以旋开USB帽 3用USB接口进行充电;电池上的正负极也可用充电器进行常规充电,结构新颖,使用更方 便。
权利要求一种多途径充电的充电电池,包括壳体,正负极,通过接线(4)连接的USB接口(2)和USB帽(3),其特征在于沿壳体的纵向除USB接口(2)部分外,切削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大的一部分为主壳体(1),小的一部分为旋盖(5),旋盖(5)通过其中心的旋钮装置(6)与主壳体(1)相连并与主壳体(1)形成一体,所述旋盖(5)下面两侧对称设有两凹槽(8),以及与两凹槽(8)形状大小相匹配的金属片(7),金属片(7)靠近壳体中心的一端通过转动轴连接,使金属片(7)通过转动可横卧于凹槽(8)或者与凹槽(8)的平面最大成90度的角,所述金属片(7)的大小为普通插头的插脚的大小,所述主壳体(1)内设有降压电容器。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途径充电的充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7)为铜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途径充电的充电电池,包括壳体,正负极,通过接线连接的USB接口和USB帽,沿壳体的纵向除USB接口部分外,切削成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大的一部分为主壳体,小的一部分为旋盖,旋盖通过其中心的旋钮装置与主壳体相连并与主壳体形成一体,所述旋盖下面两侧对称设有两凹槽,以及与两凹槽形状大小相匹配的金属片,金属片靠近壳体中心的一端通过转动轴连接,使金属片通过转动可横卧于凹槽或者与凹槽的平面最大成90度的角,金属片的大小为普通插头的插脚的大小,主壳体内设有降压电容器;可通过插头和USB接口或正负极等多种途径充电,结构新颖,使用更方便。
文档编号H02J7/00GK201466119SQ20092008101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20日
发明者孔浩 申请人:孔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