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3519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换电路,且特别涉及一种直流-交流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为石油,通过燃烧石油产生所需的动力或电能,例如汽车或燃油式发电机(厂),然而,石油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与废气除了会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外,还会使全球温室效应恶化。此外,根据全世界石油生产统计,石油产量将于十年内达到高峰,尔后产量将逐年降低,这不仅意味着油价(包括电价)将不再便宜,也可能导致真正石油危机的到来,间接引发全球经济风暴。有鉴于此,将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有效且经济地转换为一般民生供电或机械动力,已成为先进科技国家兼顾环保与发电的重要产业发展政策。在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废料能等再生能源中,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由于具环保、易于安装、商品化技术的成熟以及国家计划性的辅助推动,已成为先进国家发展分散式电源系统的主要选择。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应用于太阳光并网系统,因此也可称为光伏逆变器(Wiotovoltaic Inverter, PV inverter),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为非隔离且全桥式的电路架构,主要由一输入滤波电路10、一全桥式切换电路11以及一输出滤波电路12所构成,其中输入滤波电路 10由一第一电容C1所构成,用以接收由太阳能板所产生的直流输入电压vD。,并对直流输入电压VD。进行滤波。全桥式切换电路11则与输出滤波电路12电性连接,且由第一至第四开关元件S1-S4所构成,第一开关元件S1及第二开关元件&是串联电性连接,第三开关元件& 以及第四开关元件、也串联电性连接,由此组成二桥臂式的全桥架构,第一至第四开关元件S1I4通过一控制单元(未图示)的控制而进行导通或截止的切换运作,由此使全桥式切换电路11将滤波后的直流输入电压VD。转换为交流调变电压VT。输出滤波电路12则与全桥式切换电路11电性连接,且由一第一电感L1、一第二电感L2以及一第二滤波电容C2所构成,输出滤波电路I2用以滤除交流调变电压Vt的高频成份,进而输出一交流输出电压Vo至电力网络(Grid)G。一般而言,全桥式切换电路11的第一至第四开关元件S1-S4是以脉冲宽度调变方式运作,且依第一至第四开关元件S1I4工作模式的不同还可分为双极性切换(Bipolar)或是单极性切换(Unipolar)。请图2及图3,其中图2为图1所示的全桥式切换电路在双极性切换的工作模式时,其所输出的调变电压的波形图,图3为图1所示的全桥式切换电路输出的调变电压在单极性切换的工作模式时,其所输出的调变电压的波形图。如图1至图 3所示,当在双极性的切换工作模式下,第一至第四开关元件S1I4进行高频切换的动作,使全桥式切换电路11所输出的交流调变电压Vt于正半周或负半周时,在正值的直流输入电压VD。至负值的直流输入电压VD。之间做变动,也即如图2所示,当在单极性的切换工作模式下,则为每半周内开关切换时只有单一桥臂在进行高频切换的动作,另一桥臂则维持固定开关状态,也即只有构成其中的一桥臂的第一开关元件S1与第二开关元件&或是构成另一桥臂的第三开关元件&与第四开关元件、在以交互导通的方式运作,使全桥式切换电路11 所输出的交流调变电压Vt在正半周是在0至正值的直流输入电压VDC之间做变动,而在负半周则是在0至负值的直流输入电压VDC之间做变动,也即如图3所示。当全桥式切换电路11采用单极性的切换工作模式运作,会因为每次开关切换时仅具有单一桥臂所包括的两个开关元件在进行高频切换的动作,而非如采用双极性切换工作模式运作时,第一至第四开关元件S1I4是高频进行切换的动作,是以交流调变电压Vt仅在0至正值的直流输入电压Vdc之间或是在0至负值的直流输入电压Vdc之间做变动,故全桥式切换电路11采用单极性的切换工作模式所具有的切换损失比采用双极性切换工作模式少,换言之,即效率较高。然而由于产生直流输入电压Vdc的太阳能板对地之间会存在着寄生电容CP,如第1图所示,当全桥式切换电路11采用单极性的切换工作模式运作时,全桥式切换电路11所输出的调变电压Vt具有高频的成份存在,故全桥式切换电路11的第一输出端A’对于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内的任意一点的相对电压,例如与寄生电容Cp电性连接的共接点N’的相对电压,及第二输出端B’对于共接点N’的相对电压,两者在任一切换时间点的相加平均值并无法维持一固定值,导致寄生电容Cp上产生明显的电压变化量,进而产生漏电流而危害人体及设备,反观全桥式切换电路11采用双极性的切换工作模式运作则具有可避免漏电流的产生的功效。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缺失,且可同时提升效率并降低漏电流产生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直流-交流转换电路,以解决现有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应用于太阳光并网系统时,并无法同时达到效率高以及减少漏电流产生的缺失。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为提供一种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包括切换电路,架构于接收直流电能,并进行转换,而于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间输出交流调变电压,且包括第一开关支路,包括依序串联电性连接的第一开关元件以及第二开关元件,第一开关元件及第二开关元件之间电性连接第一输出端;第二开关支路,与第一开关支路并联电性连接,且包括依序串联电性连接的第三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以及第五开关元件, 第四开关元件及第五开关元件之间电性连接第二输出端;以及第六开关元件,其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三开关元件以及第四开关元件之间,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一开关元件以及第二开关元件之间并与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其中,在正半周时,该第一开关元件以及该第五开关元件同时且持续地导通或截止切换,该第六开关元件为导通状态,在负半周时,改由该第二开关元件与该第三开关元件同时且持续地导通或截止切换,该第四开关元件为导通状态。


图1为现有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全桥式切换电路在双极性切换的工作模式时,其所输出的交流调变电压的波形图。图3为图1所示的全桥式切换电路在单极性切换的工作模式时,其所输出的交流调变电压的波形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A为图4的电压与控制信号的时序示意图。 图5B为图4的交流调变电压的波形图。 图6A为图4所示的控制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图6A所示的电压与控制信号的时序示意图。 图7A为图4所示的控制单元的另一变化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7B为图7A所示的电压与控制信号的时序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4:直流-交流转换电路 11:全桥式切换电路; 41 切换电路; 412 第二开关支路; 430 432 第一 第 433,733 非门; 736 整流装置; 9 交流负载; C2:第二电容; L1:第一电感; Vo 交流输出电压; VT 交流调变电压; V1 V2 第一 第
10,40 输入滤波电路; 12,42 输出滤波电路; 411:第一开关支路; 43 控制单元; 比较器;730 732 第 734 735 第一 8 直流装置; C1:第一电容; CP:寄生电容; L2:第二电感; Vdc 直流输入电压;
第三比较器; 第二与门;
Vci Vc6 第
弦波信号;νΜ Vbn 第
-至第六控制信号; - 第二相对电压;
V3 弦波信号; Vtei 三角波信号; G 电力网络; A’、A:第一输出端;
N’、N:共接点;
D1 D6 第一体二极管-
V4 整流弦波信号; Vr 特定电压值;
S1 & 第一至第六开关元件; B’、B:第二输出端; T1 T2 第一 第二时间; y第六体二极管。
具体实施例方式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一些典型实施例将在后段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然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式在本质上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请参阅图4,其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直流-交流转换电路4可为但不限于应用于太阳光并网系统,且为非隔离式的电路架构,其接收一直流装置8,例如太阳能板,所产生的直流输入电压VD。,并转换为交流输出电压Vo,以提供至一交流负载9,例如交流电器设备或市电网络系统等。直流-交流转换电路4主要包括一输入滤波电路40、一切换电路41、一输出滤波电路42以及一控制单元43。其中输入滤波电路40分别与直流装置8的正端及负端电性连接而接收直流输入电压其用以对直流输入电压VD。进行滤波,在本实施例中,输入滤波电路40可为但不限于由一第一电容C1所构成。切换电路41与输入滤波电路40电性连接,且包括第一至第六开关元件S1-S6JJ 换电路41通过第一至第六开关元件S1-S6导通或截止的切换运作而将滤波后的直流输入电压Vdc转换,而在一第一输出端A以及一第二输出端B之间输出一交流调变电压VT。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元件S1以及第二开关元件&依序串联电性连接而构成第一开关支路411,且第一开关元件S1的一端与直流装置8的正端及输入滤波电路40的正端电性连接,第二开关元件&的一端与直流装置8的负端及输入滤波电路40的负端电性连接。第三开关元件&、第四开关元件、以及第五开关元件&依序串联电性连接而构成与第一开关支路411并联电性连接的第二开关支路412,且第三开关元件&的一端与直流装置 8的正端及输入滤波电路40的正端电性连接,第五开关元件&的一端则与直流装置8的负端及及输入滤波电路40的负端电性连接。第六开关元件&的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二开关支路412的第三开关元件&以及第四开关元件、间,另一端则电性连接于第一开关支路411 的第一开关元件S1以及第二开关元件&间,且与第一输出端A电性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至第六开关元件S1I6可为但不限于由金氧半场效晶体管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0SFET)所构成,且第一至第六开关元件S1I6各自有对应的体二极管(body diode),如图4所示的第一至第六体二极管 D1-D6,其中第一体二极管D1及第二体二极管&的导通方向为由第二开关元件&至第一开关元件S1的方向,第三体二极管D3、第四体二极管D4及第五体二极管D5的导通方向为由第五开关元件&至第一开关元件S1的方向,第六体二极管D6的导通方向为由第一开关支路 411至第二开关支路412的方向。控制单元43与第一至第六开关元件S1I6的控制端电性连接,其产生脉冲宽度调变形式的第一至第六控制信号Va Vre来分别控制第一至第六开关元件S1-S6导通或截止。输出滤波电路42与切换电路41的第一输出端A以及第二输出端B电性连接,且与交流负载9电性连接,用以接收交流调变电压VT,并滤除交流调变电压Vt的高频成份,以输出交流输出电压Vo至交流负载9。于本实施例中,输出滤波电路4由一第一电感L1、一第二电感L2以及一第二电容C2所构成,其中第一电感L1的一端与第一输出端A电性连接, 第二电感L2的一端与第二输出端B电性连接,第二电容C2与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及交流负载9电性连接。以下将示范性地说明本发明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4的动作方式。请参阅图5A及图5B,并配合图4,其中图5A及图5B分别为图4的电压与控制信号的时序示意图及交流调变电压的波形图。如图4、图5A及图5B所示,当在正半周时,例如在O 第一时间1\之间,第一控制信号Va以及第五控制信号V。5以脉冲宽度调变的方式变化,即禁能电平(disabled) 及致能电平(eanbled)的交互变化,故第一开关元件S1以及第五开关元件&同时且持续地进行导通或截止切换,此外,第二控制信号V。2、第三控制信号Vra以及第四控制信号V。4则持续维持为禁能电平,故第二开关元件&、第三开关元件&与第四开关元件、为截止状态,再者,第六控制信号Vra则持续维持为致能电平,故第六开关元件&为导通状态。因此,当于正半周而第一开关元件S1以及第五开关元件&为导通状态时,直流装置8所输出的电流依序流经第一开关元件S1、第一电感L1、第二电容C2、第二电感L2及第五开关元件&,故直流装置8所输出的直流形式的电能便可通过直流-交流转换电路4的转换及滤波而以交流形式传送至交流负载9,同时第一电感L1以及第二电感L2进行储能,当在正半周而第一开关元件S1以及第五开关元件&切换为截止状态时,由于电感的电流连续特性,故第一电感L1以及第二电感L2所储存的能量便会以电流的方式依序流经为截止状态的第四开关元件、的第四体二极管D4以及为导通状态的第六开关元件&,故交流负载9也可持续地接收到直流装置8所输出的电能。当在负半周时,例如在第一时间T1 第二时间T2之间,第二控制信号\2以及第三控制信号Vra以脉冲宽度调变的方式变化,即禁能电平及致能电平的交互变化,故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同时且持续地进行导通或截止切换,此外,第一控制信号να、 第五控制信号V。5以及第六控制信号Vre则改由持续维持在禁能电平,故第一开关元件S1、第五开关元件&与第六开关元件&为截止状态,再者,第四控制信号ν。4则改由持续维持在致能电平,故第四开关元件、为导通状态。因此,当在负半周而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为导通状态时,直流装置8所输出的电流依序流经第三开关元件S3、第四开关元件S4、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第一电感L1及第二开关元件&,故直流装置8所输出的直流形式的电能便可通过直流-交流转换电路4的转换及滤波而以交流形式传送至交流负载9,同时第一电感L1以及第二电感 L2进行储能,当于负半周而第二开关元件&以及第三开关元件&切换为截止状态时,由于电感的电流连续特性,故第一电感L1以及第二电感1^2所储存的能量便会以电流的方式依序流经为截止状态的第六开关元件&的第六体二极管D6以及导通状态的第四开关元件、,故交流负载9也可持续地接收到直流装置8所输出的电能。请再参阅图5Β,通过第四开关元件、以及第六开关元件&的设置,使得切换电路 41所输出的交流调变电压Vt是在正半周时在0至正值的一特定电压值Vr之间做变动,而在负半周则是在0至负值的特定电压值Vr之间做变动,故切换电路41实际上的动作方式与图1所示的现有直流-交流转换电路1的全桥式切换电路11采用单极性的切换工作模式运作类似,因此本发明直流-交流转换电路4的可减少切换电路41内部的该些开关元件的切换损失,进而提升效率,此外,由图可知,切换电路41的第一输出端A及第二输出端B分别对于直流-交流转换电路4内部电路的一特定点的相对电压,例如对于与直流装置8所产生的寄生电容Cp(如图4所示)电性连接的共接点N的第一相对电压Van及第二相对电压Vbn,两者在任一切换时间点的相加平均值是维持一固定值,故寄生电容Cp上并不会产生明显的电压变化量,如此一来,便可减少漏电流的产生,进而降低危害人体及设备的风险。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控制信号Va、第二控制信号Ve2、第三控制信号Ve3及第五控制信号V。5为高频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第四控制信号&4及第六控制信号Vre则为低频的脉冲宽度调变信号。以下将简略说明图4所示的控制单元43的电路结构。请参阅图6A及图6B,其中图6A为图4所示的控制单元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6B为图6A所示的电压与控制信号的时序示意图,控制单元43包括一第一比较器430、一第二比较器431、一第三比较器432以及一非门433,其中第一比较器430的正输入端接收一第一弦波信号V1,第一比较器430的负输入端则接地,第一比较器43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六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且输出第六控制信号Vre,第二比较器431的正输入端接收第一弦波信号V1,第二比较器431的负输入端则接收一三角波信号Vtki,第二比较器43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开关元件S1的控制端及第五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且输出第一控制信号Va以及第五控制信号Vc5,第三比较器432 的正输入端接收一第二弦波信号V2,该第一弦波信号V1及第二弦波信号V2的相位差是180 度,第三比较器432的负输入端接收三角波信号Vtki,第三比较器432的输出端则电性连接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以及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且输出第二控制信号Vc2以及第三控制信号Vc3,非门43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一比较器430的输出端,非门43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四开关元件、的控制端,非门433将第六控制信号Vre反向,以输出第四控制信号Vc4。当然,控制单元43并不局限于如上所述的电路结构,于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A及图7B所示,控制单元43也可包括一第一比较器730、一第二比较器731、一第三比较器732、 一非门733、一第一与门734、第二与门735以及整流装置736,其中整流装置736接收一弦波信号V3,并将其整流成一整流弦波信号V4。第一比较器730的正输入端与整流装置736电性连接而接收整流弦波信号V4,第一比较器730的负输入端则接收三角波信号Vtki,第一比较器73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一与门734的第一输入端。第二比较器731的正输入端接收弦波信号V3,第二比较器731的负输入端接地,第二比较器731的输出端与第六开关元件&的控制端电性连接且输出第六控制信号Vra。第三比较器732的正输入端与整流装置736电性连接而接收整流弦波信号 V4,第三比较器732的负输入端接收三角波信号Vtki,第三比较器732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二与门735的一第一输入端。非门733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二比较器731的输出端而接收第六控制信号Vra, 非门73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四开关元件S4,非门733将第六控制信号Vra反向,以于非门 733的输出端输出第四控制信号V。4。第一与门734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于第二比较器 731的输出端而接收第六控制信号Vre,第一与门73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开关元件S1的控制端及第五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且输出第一控制信号Va及第五控制信号V。5,第二与门 735的第二输入端与非门73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而接收第四控制信号Vw,第二与门735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及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且输出第二控制信号Vc2以及第三控制信号VC3。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通过设置第四开关元件以及第六开关元件,使得切换电路内部的该些开关元件的切换损失可减少,进而提升效率,同时,由于直流装置对地所形成的寄生电容上并不会产生明显的电压变化量,故可减少漏电流的产生,进而降低危害人体及设备的风险。本发明得由熟知此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如附申请专利范围所欲保护者。
权利要求
1.一种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切换电路,架构于接收直流电能,并进行转换,而在一第一输出端及一第二输出端间输出一交流调变电压,且包括一第一开关支路,包括依序串联电性连接的一第一开关元件以及一第二开关元件,该第一开关元件及该第二开关元件之间电性连接该第一输出端;以及一第二开关支路,与该第一开关支路并联电性连接,且包括依序串联电性连接的一第三开关元件、一第四开关元件以及一第五开关元件,该第四开关元件及该第五开关元件之间电性连接该第二输出端;以及一第六开关元件,其一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三开关元件以及该第四开关元件之间,另一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一开关元件以及该第二开关元件之间并与该第一输出端电性连接;其中,在正半周时,该第一开关元件以及该第五开关元件同时且持续地导通或截止切换,该第六开关元件为导通状态,在负半周时,改由该第二开关元件与该第三开关元件同时且持续地导通或截止切换,该第四开关元件为导通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在正半周时,该第二开关元件、该第三开关元件与该第四开关元件为截止状态,在负半周时,该第一开关元件、该第五开关元件与该第六开关元件为截止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控制单元,与该第一开关元件至该第六开关元件电性连接,架构于分别控制该第一开关元件至该第六开关元件进行导通或截止的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包括一第一比较器,该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接收一第一弦波信号,该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接地,该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该第六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一第二比较器,该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接收该第一弦波信号,该第二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接收一三角波信号,该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该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及该第五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一第三比较器,该第三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接收一第二弦波信号,该第三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接收该三角波信号,该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该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及该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以及一非门,该非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该非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该第四开关元件的控制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弦波信号及该第二弦波信号的相位差为1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包括 一整流装置,接收一弦波信号,并整流成一整流弦波信号;一第一比较器,该第一比较器的正输入端电性连接该整流装置,该第一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接收一三角波信号;一第二比较器,该第二比较器的正输入端接收该弦波信号,该第二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接地,该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该第六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一第三比较器,该第三比较器的正输入端电性连接该整流装置,该第三比较器的负输入端接收该三角波信号;一非门,该非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该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该非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该第四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一第一与门,该第一与门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该第一比较器的输出端,该第一与门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该第二比较器的输出端,该第一与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该第一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以及该第五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以及一第二与门,该第二与门的第一输入端电性连接该非门的输出端,该第二与门的第二输入端电性连接该第三比较器的输出端,该第二与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该第二开关元件的控制端以及该第三开关元件的控制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关元件、该第二开关元件、该第三开关元件、该第四开关元件、该第五开关元件以及该第六开关元件以脉冲宽度调变的方式运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关元件、该第二开关元件、该第三开关元件以及该第五开关元件以高频的方式进行导通或截止切换,该第四开关元件以及该第六开关元件以低频的方式进行导通或截止切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直流-交流转换电路为非隔离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应用于太阳光并网系统。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至第六开关元件由金氧半场效晶体管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至第六开关元件各自具有一体二极管,且该第二开关元件以及该第一开关元件所具有的该些体二极管的导通方向为由该第二开关元件至该第一开关元件的方向,该第三开关元件、该第四开关元件以及该第五开关元件所具有的该些体二极管的导通方向为由该第五开关元件至该第一开关元件的方向,该第六开关元件所具有的该体二极管的导通方向为由该第一开关支路至该第二开关支路的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切换电路的该第一输出端对该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内的一共接点的一第一相对电压以及该切换电路的该第二输出端对该共接点的一第二相对电压的相加平均值维持在一固定值。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直流-交流转换电路还具有一输入滤波电路,与该切换电路电性连接,架构于接收一直流输入电压,并对该直流输入电压进行滤波,以输出滤波后的该直流输入电压至该切换电路进行转换。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直流-交流转换电路还具有一输出滤波电路,与该切换电路电性连接,架构于滤除该交流调变电压的高频成份, 以输出一交流输出电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流-交流转换电路,包括切换电路,接收直流电能并进行转换,以于第一及第二输出端间输出交流调变电压,且包括第一开关支路,由依序串联电性连接的第一及第二开关元件构成,第一及第二开关元件间电性连接第一输出端;第二开关支路,由依序串联电性连接的第三至第五开关元件构成,第四及第五开关元件间电性连接第二输出端;第六开关元件,其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三及第四开关元件间,另一端电性连接于第一及第二开关元件间;其中,第一至第六开关元件进行导通或截止的动作,使直流-交流转换电路提升效率并降低漏电流的产生。
文档编号H02M7/46GK102255537SQ20111019095
公开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8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8日
发明者李雷鸣, 顾振维, 黄河 申请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