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单间隔全集成一体化智能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44649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变电站单间隔全集成一体化智能柜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柜体,属于变电站单间隔保护测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变电站单间隔全集成一体化智能柜。
背景技术
智能化变电站采用先进、可靠、集成、低碳、环保的智能设备,以全站信息数字化、 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为基本要求,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功能的变电站。智能化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相比,全站按照IEC61850标准按“三层两网”结构构建,过程层实现一次设备的智能化、状态监测功能以及与间隔级设备的数字化传输。智能变电站设备具有信息数字化、功能集成化、结构紧凑化、状态可视化等主要技术特征,符合易扩展、易升级、易改造、易维护的工业化应用要求。据调查,目前智能化变电站中还没有集成变电站单间隔的保护、测量、控制、状态监测功能的户外智能柜,也没有户外就地放置的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化、状态监测组件一体化装置等智能组件,即其内置的智能组件集成变电站单间隔的保护、测量、控制、状态监测功能。正是在此背景下需要对变电站单间隔全集成一体化智能柜进行研究,并在智能化变电站工程中进行了成功实践,实现国网公司《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规范》,使保护设备就地下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变电站单间隔全集成一体化智能柜。其内置的智能组件集成了变电站单间隔的保护、测量、控制、状态监测功能,其中保护测控一体化、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化、状态监测组件一体化,各功能装置可进行一体化的结构设计、信号传输和安装调试,实现了功能集成化、结构一体化。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变电站单间隔全集成一体化智能柜(1),智能柜由前部的功能设备舱(10)和后部的温控舱(11)组成;功能设备舱放置集成变电站单间隔的保护、测量、控制、状态监测功能的智能组件,智能组件包括配置的一台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 (2)、一台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化(3)、一台状态监测组件一体化装置(4),各功能装置可进行一体化的结构设计、信号传输和安装调试,实现了功能集成化、结构一体化;为了智能柜内各智能组件在户外稳定可靠运行,柜后部设有温控舱,并在温控舱(10)配置一套温控系统(5)。所述温控系统是由热交换器、加热器和温度控制构成。智能柜顶盖(6)尺寸比柜体加大,顶盖采用斜面。智能柜采用前/后单开门(8),单开门均为双层不锈钢板,两层不锈钢板之间的标准间距为25mm,门板内侧贴有密封条。设备舱(10)置有的安装结构件为嵌入式结构件,使智能组件嵌入式安装。[0009]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1).实现了功能集成化、结构一体化各智能组件的一体化设计,经过了资源优化,性能可靠稳定,方便了操作和配置。2).节约了电缆等设备投资以及相应的施工投资;智能化变电站建设的一个主要现实目标是为了减少变电站内控制电缆的数量,一方面由于原材料的涨价,电缆成本越来越高,一方面,光缆电磁兼容性能远好于电缆,能显著提高变电站内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另外,变模拟信号为数字信号能大大增加传输的带宽和信息量。3).节约了保护小室及主控室等的占地面积和投资;应用户外就地放置的全集成一体化智能柜使得保护测控下放成为可能,从而能够显著减少保护小室和主控室的占地面积,这对一些需要尽量减少变电站土地的城市变电站和地下变电站来说有明显的效益。4).该智能柜优化了二次回路和结构;原来由于一次和二次的专业细分,使得原传统汇控柜内的许多功能与保护控制二次中的功能相重复,例如防跳、压力闭锁、三相不一致等等。基于一二次整合的智能控制柜能够有效地取消和简化冗余回路,提高了整个二次回路的可靠性。5).联调在出厂前完成,现场调试工作量减少;传统方案中,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电缆连接和调试只能到现场后完成,调试周期比较长,新方案中一二次设备联调在厂内完成,到现场后调试工作量极小。能够显著地缩短投运周期。6).就地自动控制和后台远方控制智能柜内温湿度,使柜内各功能装置可靠运行;通过就地自动控制和后台远方控制智能柜内温湿度,使得柜内环境符合继电保护等电子设备的运行环境,确保了柜内各功能装置可靠稳定的运行。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柜前部设备舱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柜后部温控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配合图1所示,一台智能柜(1),其内置的智能组件集成了变电站单间隔的保护、 测量、控制、状态监测功能,其中配置了一台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2)、一台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化装置(3)、一台状态监测组件一体化装置(4),各功能装置可进行一体化的结构设计、信号传输和安装调试,实现了功能集成化、结构一体化;智能柜顶盖(6)尺寸比柜体加大,顶盖周边采用斜面,有利于雨水的流动;智能柜底座(7)外观方正,机柜在基础上固定时,紧固螺钉应放在机柜底座进行操作,并采用固定孔。底座前后盖板用防盗钉固定,采用不锈钢材料。智能柜采用前/后单开门(8),配双层不锈钢板,两层钢板之间的标准间距为 25mm,门板下方焊接接地螺柱,内侧贴有密封条。智能柜采用统一门锁(9),统一钥匙,选用防水、防锈型。安装时,把手向下(锁门状态下),且门锁不超出柜体表面25mm。智能柜由前部的功能设备舱(10)和后部的温控舱(11)组成。设备舱(10)提供安装结构,用于安装各智能组件(2)、(3)、(4),安装方式为嵌入式。温控舱(11)设置在柜后部,为了智能柜内各智能组件在户外稳定可靠运行,舱内配置温控系统(5)(含热交换器、加热器、控制器等)。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变电站单间隔全集成一体化智能柜,其特征在于智能柜由前部的功能设备舱 (10)和后部的温控舱(11)组成;功能设备舱放置集成变电站单间隔的保护、测量、控制、状态监测功能的智能组件,智能组件包括配置的一台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2)、一台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化(3)、一台状态监测组件一体化装置(4),在温控舱(10)置放一套温控系统 (5);所述温控系统是由热交换器、加热器和温度控制器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单间隔全集成一体化智能柜,其特征在于智能柜顶盖(6)尺寸比柜体加大,顶盖采用斜面。
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变电站单间隔全集成一体化智能柜,其特征在于智能柜采用前/后单开门(8),单开门均为双层不锈钢板,两层不锈钢板之间的标准间距为 25mm,门板内侧贴有密封条。
专利摘要一种变电站单间隔全集成一体化智能柜,由前部的功能设备舱(10)和后部的温控舱(11)组成;功能设备舱放置集成变电站单间隔的保护、测量、控制、状态监测功能的智能组件,智能组件包括配置的一台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2)、一台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一体化(3)、一台状态监测组件一体化装置(4),在温控舱(10)配置一套温控系统(5)。所述温控系统是由热交换器、加热器和温度控制构成。智能柜顶盖(6)尺寸比柜体加大,顶盖采用斜面。智能柜采用前/后单开门(8),单开门均为双层不锈钢板,两层不锈钢板之间的标准间距为25mm,门板内侧贴有密封条。
文档编号H02B1/04GK201956597SQ20112003725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12日
发明者张晓华, 张瑜, 彭韬, 李鹏, 杜国斌, 王锐, 赵仲民, 陆伟, 须雷, 魏磊 申请人: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河南省电力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