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830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充电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电子产品中,在开机状态下进行充电时,充电控制电路不能自动切断已开启的电源,以使产品处于不工作状态。节电是各种电池供电产品所需考虑的首要因素。为防止用户忘记关机,一些设备采用了自动关机电路(数字化电路用软件检测无信号时自动关机)。此外,许多设备中还使用一个开/关按键或机械式拔动开关来开启或关断电源。但是在开机状态下,我们对产品进行充电时许多产品不能同时自动关机,都是采用必须人为关机的办法来切断电源(点按开/关按键或拔动开关到OFF位置),不能完全实现 自动断电保护功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在开机状态下对产品进行充电时能实现对产品的自动断电保护功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济实用、价格低廉的充电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l 电阻R8、电容C3、轻触开关、二极管Dl及充电电池,三极管Ql的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5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轻触开关的第一端相连,轻触开关第二端经电阻Rl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4与电阻R7串联后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经电容C3接地;三极管Ql的基极接在电阻R4与电阻R7的中点,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阻R8接地,电阻R2与电阻R3串联后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接地;电阻R2与电阻R3的中点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电阻R6接电压输出端Vout,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电压输入端Vin;二极管Dl的阳极接电源端VDD,其阴极经充电电池接地。优选的,还包括电阻R9,所述电阻R9—端与三极管Q4基极相连,另一端接电源端。优选的,还包括并联在电压输出端Vout与地之间的电源指示灯。优选的,还包括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优选的,还包括电容Cl,所述电容Cl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轻触开关的第二端相连。优选的,所述三极管Ql、三极管Q2、三极管Q4为PNP型三极管,三极管Q3为NPN
型三极管。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在开机状态下对产品进行充电时能自动切断已开启的电源,使产品处于不工作状态,实现对产品的自动断电保护功能,具有经济实用、价格低廉等优点,同上也避免出现一边充电一边放电的现象,浪费资源。

图I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控制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参阅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充电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l、4、电容CfC3、电阻Rf R9、电源指示灯LED、轻触开关K、二极管Dl及充电电池;三极管Ql的的发射极与三极管 Q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5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轻触开关K的第一端相连,轻触开关K的第二端经电阻Rl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4与电阻R7串联后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经电容C3接地;三极管Ql的基极接在电阻R4与电阻R7的中点,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阻R8接地,电阻R9 —端与三极管Q4基极相连,另一端接电源端VDD ;二极管Dl的阳极接电源端VDD,其阴极经充电电池接地;电阻R2与电阻R3串联后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接地;电阻R2与电阻R3的中点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电容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电容Cl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轻触开关K的第二端相连;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电阻R6接电压输出端Vout,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电压输入端Vin,电源指示灯LED并联在电压输出端Vout与地之间。其中,三极管Ql、三极管Q2、三极管Q4为PNP型三极管,三极管Q3为NPN型三极管。工作原理如下当点按轻触按键的瞬间,Q3三极管基极瞬间有O. 65V的导通电压,使Q3导通由于有基极电流流动,因此使集电极流过更大的放大电流,因此负载回路便被导通,使R4、R5上有电流流过并在R4、R5上产生压降,从而使Q1、Q2基极电压低于发射极电压,R4、R5取适中阻值就能使Ql、Q2基极电压达到够高的准位,以驱动三极管使其进入饱和工作区工作。三极管呈饱和状态时,集电极电流相当大。由于Ql集电极与Q4发射极直接相连,Ql集电极电流也是Q4发射极电流,从而使Q4集电极也有电流流过并经过R2、R3分压为Q3三极管基极提供稳定的接近于临界值的电压(Vb=O. 65伏特),从而保证Ql、Q2、Q4三极管工作在饱和状态。Q1、Q2、Q4三极管的基极有电流,由于基极有电流,因此集电极也有大电流,致使连接于集电极端的负载亦有电流,而相当于开关的闭合。其VCE趋近于零。Vin 3V电压经过Q2集电极输出Vout 3V电压为负载(PCB板上的所有电子元器件)供电,负载获得工作电压后即进入工作状态,在工作状态下就会消耗为PCB板提供3V电压的电池的电量。当电池的电量消耗到一定值时为了电池的循环再利用就要对电池进行充电。如果在开机状态下,对产品进行充电,4. 2V左右的充电电压(VDD) —方面经过Dl 二极管为电池充电;另一方面经过电阻R8、R9的分压为Q4三极管的基极提供基极电压。这里电阻R8的取值足够大,R9的取值足够小,所以Q4三极管的基极电压就为4. 2V左右的充电电压(VDD)。由于Q4三极管的发射极电压只有3V,所以这时Q4三极管由开机状态下的饱和工作状态立即变为截止状态。Q4三极管的基极电流为零,由于基极没有电流,因此集电极亦无电流,致使连接于Q4三极管集电极上的电阻R2和R3亦没有电流流过。故Q3三极管基极也无电压,从而使Q3、Q2、Q1都工作在截止状态,Vout 3V无电压输出。产品也就顺序实现自动切断电源处于不工作(关机)状态。避免必须手动关机,很不方便的现象出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l 电阻R8、电容C3、轻触开关、二极管Dl及充电电池;三极管Ql的的发射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经电阻R5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其基极与轻触开关的第一端相连,轻触开关第二端经电阻Rl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电阻R4与电阻R7串联后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经电容C3接地;三极管Ql的基极接在电阻R4与电阻R7的中点,三极管Ql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阻R8接地,电阻R2与电阻R3串联后一端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连,另一端接地;电阻R2与电阻R3的中点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三极管Q2的集电极经电阻R6接电压输出端Vout,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电压输入端Vin ;二极管Dl的阳极接电源端VDD,其阴极经充电电池接地。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阻R9,所述电阻R9—端与三极管Q4基极相连,另一端接电源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并联在电压输出端Vout与地之间的电源指示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C2,所述电容C2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容Cl,所述电容Cl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轻触开关的第二端相连。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4为PNP型三极管,三极管Q3为NPN型三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包括三极管Q1、三极管Q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1~电阻R8、电容C3、轻触开关、二极管D1及充电电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控制电路,在开机状态下对产品进行充电时能自动切断已开启的电源,使产品处于不工作状态,实现对产品的自动断电保护功能,具有经济实用、价格低廉等优点,同上也避免出现一边充电一边放电的现象,浪费资源。
文档编号H02J7/00GK202633989SQ20122020404
公开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9日
发明者蒋六全 申请人:深圳市禹欣鑫电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