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063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箱式变电站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生产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电力转换和分配的设备。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力系统广泛使用的箱式变电站一般是由底座、侧墙和顶盖构成,所述变电 站内部又由隔板隔为变压室、高压室和低压室三部分,在所述室内分别安装相关的电力设 备,其通风口开设在室门上和变压器室上方,显然通风口的数量、大小和位置都欠合理,造 成许多散热死角。由于所述电力设备在工作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所述室内的通 风效果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所述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严重时将危及所述设备的安全,甚至 酿成火灾事故。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大通风口、采用风机强排等, 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解决影响箱式变电站长期安全运 行的散热问题的箱式变电站。[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箱式变电站,包含有底 座、侧墙和顶盖,所述侧墙的下部开设有多处进风口,所述顶盖的中部设有出风口,在所述 出风口的上方装有出风口盖;每个所述侧墙下部的进风口内均装有导流板,每个所述进风 口的各块所述导流板的导流朝向一致,是偏向于所在进风口的左侧或右侧之一。[0005]当自然风吹过所述出风口时,不仅迅速地带走聚集在该处的热空气,而且会在所 述顶盖内部与所述出风口连接处附近产生局部的低气压区,使得经过所述进风口导流板进 入所述箱式变电站内部的空气旋转向上流动,形成螺旋向上的自然空气对流散热通道。[0006]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0007]1、本箱式变电站的出风口开设在所述顶盖的上方中部,因此,可以增加通风的方 向和流量。[0008]2、通过出风口和进风口的这种特殊设计,能够在本箱式变电站内部形成了螺旋向 上的自然空气对流散热通道,因此,可以明显增加其室内空气热交换的空间,有效减少散热 死角,显著改善散热效果。所以,本箱式变电站的散热效果大大优于现有普通结构的箱式变 电站。


[000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主视图。[0010]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001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室内空气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3]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本箱式变电站,其站房是由一块混凝土制成的底座3、连接 底座3的侧墙2和一块开设有通风口 5及其风口盖6的顶盖I拼装而成。在侧墙2其中一 面的中部设有室门4。在侧墙2的下部开设有多处进风口 7,在进风口 7处安装有多块与水 平面成45度斜角的导流板8,具体见图2所示。本站房的制造是这样的先将预制好的底 座3安放于平整的地面上,然后,将已经开好进风口 7的侧墙2安装到底座3上,再将预先 开设好通风口 5和风口盖6的顶盖I安装在已经固定好的侧墙2上端。最后在侧墙2上的 进风口 7处安装导流板8,调整导流板8每块的导流朝向一致,是偏向于所在进风口的左侧 或右侧之一,使得经过导流板8进入所述箱式变电站内部的空气旋转向上流动,形成螺旋 向上的自然空气对流散热通道。最后装上室门4和其它设备及附件。
权利要求1.一种箱式变电站,包含有底座、侧墙和顶盖,所述侧墙的下部开设有多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盖的中部设有出风口,在所述出风口的上方装有出风口盖;每个所述侧墙下部的所述进风口内均装有导流板,每个所述进风口的各块所述导流板的导流朝向一致,是偏向于所在进风口的左侧或右侧之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箱式变电站,包含有由底座、侧墙和顶盖构成的箱体和在其内部安装的相关电力设备等,在所述顶盖的中部设有出风口,在该出风口的上方装有出风口盖;所述侧墙的下部开设有多处进风口,每个所述侧墙下部的所述进风口内均装有导流板,每个所述进风口的各块所述导流板的导流朝向一致,是偏向于所在进风口的左侧或右侧之一;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现有箱式变电站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文档编号H02B1/56GK202856200SQ20122043010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8日
发明者叶金, 叶光岩 申请人:柳州市海格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