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屏蔽线缆或者接地线缆的线缆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137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屏蔽线缆或者接地线缆的线缆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屏蔽线缆或者接地线缆的线缆接头,包括能够与壳体连接的接管以及能够与接管拧合的压力元件,所述压力元件以将密封元件靠置到穿过线缆接头的线缆上的方式作用到密封元件上,其中此外设置有接触元件,用于建立线缆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与接管之间的电连接,其中接触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接触弯形物,其支撑在支撑边缘上,其中所述接触弯形物能够借助支撑边缘来变形,以便能够实现与线缆的不同直径匹配。
背景技术
由EP I 526 620 BI公开的线缆接头具有接触元件,该线缆接头良好地适用于具有明显不同直径的线缆。

实用新型内容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安装的线缆接头,其能够实现对于具有明显不同直径的线缆的特别良好的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该任务在开头所述类型的线缆接头方面通过如下方式解决:接触弯形物在初始状态具有最大的张开宽度,该张开宽度至少与线缆接头的夹持区域的最大线缆直径大小相同,并且张开宽度借助支撑边缘至少能够减小直到夹持区域的最小线缆直径。线缆接头的夹持区域作为通过最小线缆直径和最大线缆直径限制的直径范围来说明。最小线缆直径和最大线缆直径涉及线缆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的外直径。根据本实用新型,接触弯形物在初始状态中具有最大张开宽度,其至少与线缆接头的夹持区域的最大线缆直径大小相同。由此,在选择其直径与线缆接头的夹持区域的最大线缆直径对应的线缆时,可能的是,将该线缆引入到线缆接头中,而并不需要将接触元件借助线缆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径向向外变形。更确切地说,也可以将具有最大线缆直径的线缆不用力地并且尤其是与接触元件无接触地引入线缆接头中,并且在线缆的确定的长度状态和转动状态中安装,以便接着借助压力元件将密封元件靠置到线缆的外环周上(尤其是靠置到线缆外壳上,线缆外壳包围线缆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密封元件靠置到线缆的外环周上伴随着线缆接头的密封,优选附加地还伴随着在密封元件的区域中形成线缆的拉伸安全装置(Zugsicherung)0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重要优点还在于,可以在机器制造商处在机器中或者机器系统中安装线缆接头,使得该机器或者机器系统能够被测试和被客户验收。接着,该机器或者机器系统可以被拆卸,运输至客户并且借助相同的线缆接头在客户处又被组装。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线缆接头情况下,接触元件与要使用的线缆直径无关地径向向内朝着线缆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的方向进给。该进给借助支撑边缘来进行,该支撑边缘将接触弯形物的张开宽度减小至少直到夹持区域的最小线缆直径。优选的是,张开宽度还可以进一步减小,使得对于夹持区域的最小线缆直径也可以在接触弯形物与线缆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之间提供大的接触力。为了进一步改善电接触,提出了,接触弯形物具有接触区段,用于接触线缆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并且接触区段也在接触元件的初始状态中形成接触弯形物的径向上最内部的区段。这具有的优点是,在减小接触元件的张开宽度时,接触区段基本上径向向内移动,并且由此在相对于线缆穿通轴线至少尽可能垂直的平面内靠到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的外环周上。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已经引入线缆接头中的线缆在其长度状态和/或转动状态中变化,也可以避免在线缆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与接触弯形物之间的钩连。为了进一步改善电接触,设计了,接触弯形物在接触区段的区域中加宽以增大接触面。通过这种方式,在线缆的周向上也可以实现改善在接触弯形物与线缆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之间的接触。此外提出了,接触区段与接触弯形物的自由端部间隔。这能够实现的是,将接触区段比接触弯形物的自由端部径向更为向内地设置。由此,尤其是在大的线缆直径情况下可以避免接触弯形物的自由端部与线缆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的钩连。此外优选的是,接触元件由如下材料制造:该材料产生大的弹性回复力并且具有高导电性。回复力能够实现在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上在接触区段和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之间提供大的接触力。接触元件具有至少一个接触弯形物,优选具有多个尤其是沿着接触元件的环周均匀分布地设置的接触弯形物。例如,设置有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者八个接触弯形物。优选的是,接触元件具有环周侧封闭的环区段,所述接触弯形物从环区段伸出。环区段能够实现将接触元件以简单的方式安置在接管上,并且预先给定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弯形物的位置。特别优选的是,接触弯形物从环区段出发指向压力元件的方向。这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接触区域与密封区域之间的距离,其中在接触区域中接触弯形物借助接触区段与线缆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接触,在密封区域中密封元件紧密地(并且优选减轻张力地)靠置在线缆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接触元件的电接触区域的紧邻区域中提供张力减轻。此外,所提出的接触弯形物的取向(从环区段出发朝着压力元件的方向)具有的优点是,接管的能够与壳体连接的区域可以与所述至少一个接触弯形物脱离。由此,接管的能够与壳体连接的区段可以与接触元件无关地设计,因为接触弯形物设置在该接管区段之外。进一步的构造自由性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支撑边缘被支撑元件支承,支撑元件能够与压力元件一同沿着线缆穿通轴线相对于接管移动。这具有的优点是,接触元件可以从压力元件的侧来施加以支撑力,以便使接触元件变形。此外,接管的能够与壳体连接的区段可以与支撑边缘和/或支撑元件的几何结构无关地构建。前面描述的自由度也可以用于将接管在其能够与壳体连接的端部上设置适配器,用于增大或者减小接管直径。这具有的优点是,与接管至壳体的壳体端子无关地对于确定的夹持区域使用相同的接管。[0019]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是下面对于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以及附图的主题。

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在接触元件的初始状态中线缆接头的一个实施形式的侧视图;以及图2示出了在接触元件的变形状态中与图1相应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线缆接头的一个实施形式整体上用附图标记10表示。线缆接头10沿着线缆穿通轴线12在第一端部14与第二端部16之间延伸。线缆接头10具有空腔18,其沿着线缆穿通轴线12在第一端部14与第二端部16之间延伸,并且该空腔用于沿着线缆穿通轴线12穿通引导线缆19 (参见图2)。线缆接头10具有接管20,其带有朝向第一端部14的接管区段22,接管区段用于将线缆接头10与壳体26的壳体壁24连接。接管20尤其是基本上为空心圆柱形并且带有外螺纹28,借助该外螺纹可以将接管区段22与(未示出的)锁紧螺母拧合以固定在壳体壁24上。接管20具有连接到接管区段22上的工具抓取区段30,其例如具有六边形状,并且用于工具(例如扳手)的抓取,以便在安装线缆接头10时防止接管20转动。工具抓取区段30设置在接管区段22和接管20的连接区段32之间。连接区段32朝向线缆接头10的第二端部,并且能够借助螺纹34与压力元件36拧合。压力元件36具有设置在径向外部的工具抓取区段38,其例如以六边形的形状构建,并且能够实现压力元件36相对于接管20的转动。压力元件36在线缆接头10的第二端部16上具有圆形的穿通开口 40 (参见图1)用于穿过线缆19。穿通开口 40朝着第一端部14的方向接着是圆锥形展宽的区段42,该区段汇入圆柱形区段44。在压力元件36的朝向第一端部14的端部上设置有螺纹46,用于与接管20的螺纹34拧合。在区段44的高度上,压力元件36包围整体上为环形的夹持体48 (参见图1),其沿着其环周支承围绕线缆穿通轴线12分布地设置的夹持片50 (参见图2)。夹持片50以其自由端部直达压力元件36的圆锥形区段42,并且在其朝向线缆接头10的第一端部14的端部上与夹持体48的环形区段52连接。环形区段52具有径向向内的环肩(Ringschulter)54以及在轴向上延伸的环区段56。夹持体48例如由塑料材料制造,尤其是由聚酰胺制造。夹持体48在夹持片50的高度上包围空心圆柱体形的密封元件58,该密封元件用于相对于线缆19的外壳60紧密地靠置。密封元件58在平行于线缆穿通轴线12的方向上支撑在环肩54上。夹持体48的环区段56具有朝向线缆接头10的第一端部14的端侧62,该端侧同与此相对应的、环形支撑元件66的端面64共同作用。支撑元件66在其背离夹持体48以及朝向第一端部14的端部上具有环形的支撑边缘68,该支撑边缘与下面描述的接触元件70共同作用。接触元件70围绕线缆穿通轴线12延伸,并且在其朝向第一端部14的端部上具有环区段72。环区段72以其朝向第一端部14的自由端部73支撑在接管20的环形突出部76上。从环区段72出发,多个接触弯形物74朝着压力元件36的方向伸出。例如,设置有规则地沿着环区段72的环周分布地布置的接触弯形物74。接触弯形物74具有连接区段78,用于与环区段72连接。连接区域78接着是在横截面中展宽的接触区段80,该接触区段用于接触线缆19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82(参见图2)。接触区段80朝着接触弯形物74的自由端部84的方向接着是相比于接触区段80在横截面上减小的端部区段86。支撑元件66的支撑边缘86靠置在接触元件70的连接区段78的外侧上。从环区段72出发,连接区段78朝着压力元件36的方向伸出,并且同时径向向内倾斜。接触区段80形成接触弯形物74的在径向上最内部的区段,并且大致平行于线缆穿通轴线12延伸。端部区段86同样朝向压力元件36的方向,然而同时从接触区段80出发径向向外倾斜。可能的是,为了安装线缆接头10首先将接管20以其接管区段22固定在壳体26上,并且接着将线缆19引入线缆接头10的空腔18中并且安装在那里。也可能的是,首先将线缆19设置在空腔18中并且安装在那里,并且接着将线缆接头10和线缆19构成的整体与壳体26连接。为了安装线缆19,将外壳60分区段地去除,以便沿着线缆19的部分区段暴露线缆19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82。压力元件36首先仅仅松散地与接管20拧合,使得接触弯形物74在初始状态中(参见图1)具有最大张开宽度88。最大张开宽度88至少与线缆接头10的夹持区域的最大夹持直径相同。最大夹持直径例如对应于密封兀件58的未变形的初始状态中密封兀件58的内直径90。在接触元件70的初始状态中,接触区段80还并未靠置在线缆19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82上,使得其可以沿着线缆穿通轴线12推移并且可以围绕线缆穿通轴线12转动,而接触弯形物74并不与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82钩连。当线缆19在空腔18内占据所希望的位置时,压力元件36与接管20拧合。由此,缩短了压力元件36的圆锥形区段42与接管20的距离。圆锥形区段42朝着接管20的方向作用到夹持体48上,该夹持体以其端侧62压到支撑元件66的端面64上。支撑元件66又以其支撑边缘68压到接触弯形物74的连接区段78上。因为接触元件70以其环区段72靠置在接管20的止挡76上,所以接触弯形物74跟随支撑边缘68的运动而径向向内避开,使得接触区段80在减小最大张开宽度88的情况下径向向内运动,直到其靠置在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82上(参见图2)。当压力元件36与接管20拧合使得夹持体48以其环形靠置面92靠置在接管20的环形对应面94上时,压力元件36与接管20的进一步拧合引起了圆锥形区段42进一步朝着接管20的方向靠近。因为夹持体48以及由此密封元件58不能进一步朝着第一端部14的方向避开,所以压力元件36的进一步拧合使得夹持体48的夹持片50沿着圆锥形区段42滑动,在此径向向内运动,并且将密封元件58朝着线缆19的外壳60的方向挤压,更确切地说,直到密封元件58以其径向向内的密封面96紧密地靠置在线缆19的外壳60上。密封元件58在线缆19的外壳60上的紧密靠置也由于如下原因而导致:线缆19在密封元件58的高度上防止沿着线缆穿通轴线12拉伸。在密封元件58在线缆19的外壳60上的防拉伸的靠置部与接触区域之间的距离较小,并且例如小于线缆接头10在线缆19的安装状态中的总长度的一半,其中在所述接触区域中,接触弯形物74的接触区段80靠置在线缆19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82上。在支撑区段22的高度上,不同于现有技术,没有接触弯形物74伸入到空腔18中。通过这种方式,支撑区段22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由地构建。特别地,在支撑区段22上也可以设置适配器,用于增大或者减小接管直径。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屏蔽线缆或者接地线缆(19)的线缆接头(10),包括能够与壳体(26)连接的接管(20)以及能够与接管(20)拧合的压力元件(36),所述压力元件以将密封元件(58)靠置到穿过线缆接头(10)引导的线缆(19)上的方式作用到密封元件(58)上,其中此外设置有接触元件(70 )用于建立线缆(19 )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82 )与接管(20 )之间的电连接,其中接触元件(70)包括至少一个接触弯形物(74),所述接触弯形物支撑在支撑边缘(68)上,其中所述接触弯形物(74)能够借助支撑边缘来变形,以便能够实现与线缆(19)的不同直径匹配,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弯形物(74)在初始状态具有最大的张开宽度(88),该张开宽度至少与线缆接头(10)的夹持区域的最大线缆直径(90)大小相同,并且张开宽度(88)借助支撑边缘(68)至少能够减小直到夹持区域的最小线缆直径。
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弯形物(74)具有接触区段(80),用于接触线缆(19)的屏蔽接触部或者接地接触部(82),并且接触区段(80)也在接触元件(70)的初始状态中形成所述接触弯形物(74)的径向最内部的区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弯形物(74)在接触区段(80)的区域中展宽以增大接触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触区段(80)与所述接触弯形物的自由端部(84)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触元件(70)具有环周侧封闭的环区段(72),所述接触弯形物(74)从环区段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触元件(70)具有环周侧封闭的环区段(72),所述接触弯形物(74)从环区段伸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触元件(70)具有环周侧封闭的环区段(72),所述接触弯形物(74)从环区段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触元件(70)具有环周侧封闭的环区段(72),所述接触弯形物(74)从环区段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弯形物(74)从环区段(72)出发指向压力元件(36)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支撑边缘(68)被支撑元件(66)支承,所述支撑元件能够与压力元件(36) —同沿着线缆穿通轴线(12)相对于接管(20 )运动ο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支撑边缘(68)被支撑元件(66)支承,所述支撑元件能够与压力元件(36) —同沿着线缆穿通轴线(12)相对于接管(20 )运动ο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支撑边缘(68)被支撑元件(66)支承,所述支撑元件能够与压力元件(36) —同沿着线缆穿通轴线(12)相对于接管(20 )运动ο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支撑边缘(68)被支撑元件(66)支承,所述支撑元件能够与压力元件(36) —同沿着线缆穿通轴线(12)相对于接管(20 )运动ο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支撑边缘(68)被支撑元件(66)支承,所述支撑元件能够与压力元件(36) —同沿着线缆穿通轴线(12)相对于接管(20 )运动ο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支撑边缘(68)被支撑元件(66)支承,所述支撑元件能够与压力元件(36) —同沿着线缆穿通轴线(12)相对于接管(20 )运动ο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管(20)在其能够与壳体(26 )连接的端部(14 )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接管直径的适配器。
1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管(20)在其能够与壳体(26 )连接的端部(14 )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接管直径的适配器。
1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管(20)在其能够与壳体(26 )连接的端部(14 )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接管直径的适配器。
1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管(20)在其能够与壳体(26 )连接的端部(14 )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接管直径的适配器。
2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管(20)在其能够与壳体(26 )连接的端部(14 )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接管直径的适配器。
2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管(20)在其能够与壳体(26 )连接的端部(14 )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接管直径的适配器。
2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管(20)在其能够与壳体(26 )连接的端部(14 )上设置有用于增大接管直径的适配器。
23.根据权利 要求1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管(20)在其能够与壳体(26)连接的端部(14)上设置有用于减小接管直径的适配器。
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管(20)在其能够与壳体(26)连接的端部(14)上设置有用于减小接管直径的适配器。
2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管(20)在其能够与壳体(26)连接的端部(14)上设置有用于减小接管直径的适配器。
2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管(20)在其能够与壳体(26)连接的端部(14)上设置有用于减小接管直径的适配器。
2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管(20)在其能够与壳体(26)连接的端部(14)上设置有用于减小接管直径的适配器。
2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管(20)在其能够与壳体(26)连接的端部(14)上设置有用于减小接管直径的适配器。
29.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管(20)在其能够与壳体(26)连接的端部(14)上设置有用于减小接管直径的适配器。
3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线缆接头(10),其特征在于,接管(20)在其能够与壳体(26)连接的端部(14)上设置有用于减小接管直径的适配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屏蔽线缆或者接地线缆的线缆接头(10),包括与壳体(26)连接的接管(20)以及与其拧合的压力元件(36),其以将密封元件靠置到穿过线缆接头(10)引导的线缆上的方式作用到密封元件上,还设置有接触元件用于建立线缆的屏蔽或接地接触部(82)与接管(20)之间的电连接,接触元件包括至少一个接触弯形物(74),其支撑在支撑边缘(68)上,接触弯形物能够借助支撑边缘来变形,以便能够实现与线缆的不同直径匹配,接触弯形物(74)在初始状态具有最大的张开宽度,该张开宽度至少与线缆接头(10)的夹持区域的最大线缆直径(90)大小相同,并且张开宽度借助支撑边缘(68)至少能够减小直到夹持区域的最小线缆直径。
文档编号H02G15/04GK202997487SQ20122045084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5日
发明者伊尔马兹·阿尔布克瑞克, 克劳斯·肯普夫 申请人:百美德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