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模块的框架及其l型角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52337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光伏模块的框架及其l型角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揭露一种光伏模块的框架及其L型角连接件。光伏模块的框架包含四个条状框体及四个L型角连接件。L型角连接件包含一个支撑体与二个组接臂。第一组接臂与第二组接臂分别设置于支撑体的不同面。第一组接臂与第二组接臂分别具有至少一第一铆合孔及至少一第二铆合孔。第一框体具有一第一内框板以及一第一卡合槽。第一组接臂是插设于第一卡合槽中。部分的第一内框板是凹陷入第一铆合孔中。第二框体具有一第二内框板以及一第二卡合槽。第二组接臂是插设于第二卡合槽中。部分的第二内框板是凹陷入第二铆合孔中。
【专利说明】光伏模块的框架及其L型角连接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光伏模块的外框结构,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光伏模块的框架及其 L型角连接件的接合强度改良。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石油存量逐年地减少,能源危机已成为近来全世界所共同关注的焦点,故替 代能源的发展刻不容缓。在众多的替代能源中,太阳能具有几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优 势,因此一直是最受瞩目的焦点。
[0003] 目前收集太阳能的方法通常是利用光伏模块(photovoltaic panel)来进行转换。 为了保护并固定光伏模块,制造者通常会在利用一框架框住太阳能板。一般的光伏模块框 架包含四个条状框体及四个L型角连接件,这些框体依序邻接太阳能板而构成一矩形的框 架。L型角连接件的两端组接臂是分别插入相邻两框体的卡合槽中,以固定这些框体。
[0004] 然而,L型角连接件仅接触框体的表面,使得L型角连接件仅能以静摩擦力来防止 框体移动,由于模块搬运及系统安装时容易产生较大拉力,故当相邻两框体所承受的拉力 大于此静摩擦力时,就会造成框体移动。因此,现有的L型角连接件并无法有效地固定框 体。


【发明内容】

[0005]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模块的框架及其L型角连接件,其L 型角连接件可提升固定框体的效果。
[0006]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光伏模块的框架可包含至少一 L型角连接件、至 少一第一框体以及至少一第二框体。L型角连接件包含一支撑体、一第一组接臂以及一第二 组接臂。第一组接臂与第二组接臂分别设置于支撑体的不同面。第一组接臂与第二组接臂 分别具有至少一第一铆合孔及至少一第二铆合孔。第一框体具有一第一外框板以及一第一 内框板。第一外框板与第一内框板相分隔,而定义一第 ^合槽于其间。第一组接臂是插 设于第一卡合槽中。部分的第一内框板是凹陷入第一铆合孔中。第二框体具有一第二外框 板以及一第二内框板。第二外框板与第二内框板相分隔,而定义一第二卡合槽于其间。第 二组接臂是插设于第二卡合槽中。部分的第二内框板是凹陷入第二铆合孔中。
[0007]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铆合孔具有一第一孔径D1,第一孔径D1满 足:5毫米=D1 = 25毫米。相似地,第二铆合孔具有一第二孔径D2,第二孔径D2满足:5 晕米兰D2兰25晕米。
[0008]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组接臂具有一第一内表面。第一铆合孔是 设置于第一内表面。第一铆合孔在平行于第一内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定义出一第一孔深T1, 第一孔深T1满足1. 5毫米=T1 = 7毫米。第二组接臂具有一第二内表面。第二铆合孔是 设置于第二内表面。第二铆合孔在平行于第二内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定义出一第二孔深T2, 第二孔深T2满足1. 5毫米=T2 = 7毫米。
[0009]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组接臂具有一第一内表面以及相对于第一 内表面的一第一外表面。第一铆合孔贯穿第一内表面及第一外表面。第二组接臂具有一第 二内表面以及相对于第二内表面的一第二外表面。第二铆合孔贯穿第二内表面及第二外表 面。
[0010]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伏模块的框架还包含多个第一强化肋以及多 个第二强化肋。第一强化肋是设置于第一内框板。第一组接臂具有多个第一导轨。第一强 化肋是插设于第一导轨中。第二强化肋是设置于第二内框板。第二组接臂具有多个第二导 轨。第二强化肋是插设于第二导轨中。
[0011]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伏模块的框架还包含多个第一齿状结构以及 多个第二齿状结构。第一齿状结构是位于第一组接臂上并抵顶第一内框板。第二齿状结构 是位于第二组接臂上并抵顶第二内框板。
[0012]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光伏模块的框架还包含一主体容置部,设置于 支撑体。第一框体及该第二框体分别具有一第一夹持槽以及一第二夹持槽。主体容置部具 有一容置槽。容置槽与第一夹持槽及第二夹持槽是连通的。
[0013]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主体容置部具有一外侧转角,外侧转角是呈弧 状。
[0014]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L型角连接件包含一支撑体、一第一组接臂以 及一第二组接臂。支撑体具有一第一连接面以及一第二连接面。第一连接面是邻接于第二 连接面。第一组接臂是设置于第一连接面。第一组接臂具有至少一第一铆合孔。第一铆合 孔具有一第一孔径D1,第一孔径D1满足:5毫米g D1 g 25毫米。第二组接臂是设置于第 二连接面。第二组接臂具有至少一第二铆合孔。第二铆合孔具有一第二孔径D2,第二孔径 D2满足:5晕米兰D2兰25晕米。
[0015]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L型角连接件还包含多个第一齿状结构以及多 个第二齿状结构。第一齿状结构是设置于第一组接臂。每一第一齿状结构的长度方向是平 行于第一连接面。第二齿状结构是设置于第二组接臂。每一第二齿状结构的长度方向是平 行于第二连接面。
[0016]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第一组接臂具有多个第一导轨。每一第一导轨 的长度方向是垂直于第一连接面。第二组接臂具有多个第二导轨。每一第二导轨的长度方 向是垂直于第二连接面。
[0017]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案中,第一组接臂具有第一嵌入导正结构与第二嵌入 导正结构,第二组接臂具有第三嵌入导正结构与第四嵌入导正结构,导正结构可为圆弧导 角与斜面导角,设置于组接臂前端。
[0018] 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由于L型角连接件的第一组接臂及第二组接臂分别具有第一 铆合孔及第二铆合孔。故当L型角连接件藉由四个嵌入导正结构将第一组接臂与第二组 接臂滑入第一卡合槽及第二卡合槽,结合后制造者可利用铆头压迫第一内框板及第二内框 板,使得第一内框板与第二内框板分别凹陷入第一铆合孔及第二铆合孔中,因内框板的形 变而勾住组接臂,从而提升L型角连接件固定框体的效果。
[0019]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 的功效等等,本发明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 明如下:
[0021]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伏模块的框架的立体图;
[0022] 图2绘示图1的光伏模块的框架的爆炸图;
[0023] 图3绘示图1的光伏模块的框架沿着A-A'线的剖面图;
[0024] 图4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L型角连接件的立体图;
[0025] 图5绘示图4的L型角连接件沿着C-C'线的剖面图;
[0026] 图6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L型角连接件的剖面图;
[0027] 图7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L型角连接件的立体图;
[0028] 图8绘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L型角连接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 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 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 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0030] 第一实施方式
[0031]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伏模块的框架的立体图。图2绘示图1的光 伏模块的框架的爆炸图。如第1及图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光伏模块的框架可包含一 L 型角连接件100、一第一框体200以及一第二框体300。L型角连接件100是连接于第一框 体200及第二框体300之间。进一步来说,如图2所示,L型角连接件100可包含一支撑体 110、一第一组接臂120以及一第二组接臂130。第一组接臂120及第二组接臂130是设置 于支撑体110的不同面。第一框体200可包含一第一内框板210以及一第一外框板220。 第一内框板210与第一外框板220相分隔,而定义一第一卡合槽230于其间。第一组接臂 120可插入第 ^合槽230中。相似地,第二框体300可包含一第二内框板310以及一第二 外框板320。第二内框板310与第二外框板320相分隔,而定义一第二卡合槽330于其间。 第二组接臂130可插入第二卡合槽330中。
[0032] 图3绘示图1的光伏模块的框架沿着A-A'线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第一组接臂 120具有一第一铆合孔123。部分的第一内框板210可凹陷入第一铆合孔123,而卡合于第 一铆合孔123中。相似地,第二组接臂130具有一第二铆合孔133。部分的第二内框板210 可凹陷入第二铆合孔133,而卡合于第二铆合孔133中。如此一来,L型角连接件100可利 用第一铆合孔123及第二铆合孔133来分别卡固第一内框板210及第二内框板310。
[0033] 进一步来说,制造者可操作一铆合机400,使其沿着箭头B的方向移动,使得铆合 机400的一第一铆头410接触第一内框板210的第一局部板体211a,而铆合机400的一第 二铆头420接触第二内框板310的第二局部板体311a。当铆合机400继续沿着箭头B的方 向移动时,第一铆头410会压迫第一内框板210的第一局部板体211a,使得第一局部板体 211a凹陷入第一铆合孔123中,而形成弯曲的第一局部板体211b。相似地,第二铆头420会 压迫第二内框板310的第二局部板体311a,使得第二局部板体311a凹陷入第二铆合孔133 中,而形成弯曲的第二局部板体311b。
[0034] 如此一来,第一铆合孔123可卡合住弯曲于其中的第一局部板体211b,而第二铆 合孔133可卡合住弯曲于其中的第二局部板体311b,从而提升固定的效果。
[0035] 图4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L型角连接件100的立体图。图5绘示图4 的L型角连接件100沿着C-C'线的剖面图。于本实施方式中,如第4及图5所示,支撑体 110具有一第一连接面111以及一第二连接面112。第一连接面111是邻接于第二连接面 112。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面111及第二连接面112可相垂直。第一组接臂120是 设置于第一连接面111,第二组接臂130是设置于第二连接面112。
[0036] 请同时参阅第2及图4,当第一组接臂120插入第一卡合槽230中时,第一连接面 111可抵顶第一框体200的端部。相似地,当第二组接臂130插入第二卡合槽330中时,第 二连接面112可抵顶第二框体300的端部。也就是说,第一框体200的端部与第二框体300 的端部会分别抵顶第一连接面111及第二连接面112,而不会互相碰触、或是挤压。
[0037] 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组接臂120具有一第一内表面121以及一第一 外表面122。第一外表面122是相对于第一内表面121。第一铆合孔123是凹设于第一内 表面121。相似地,第二组接臂130具有一第二内表面131以及一第二外表面132。第二外 表面132是相对于第二内表面131。第二铆合孔133是凹设于第二内表面131。
[0038] 第一内表面121及第二内表面131是相向的,也就是说,如图5所示,第一内表面 121的法线方向N1与第二内表面131的法线方向N2会相交于空间S中,以利在空间S中 移动的铆合机400 (可参阅图3)能够同时将第一内框板210与第二内框板310 (可参阅图 3),压迫至第一内表面121及第二内表面131上。
[0039] 如图2所示,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框体200及第二框体300可为铝挤结构。然 而,由于铝的质地较软,故当第一局部板体211a及第二局部板体311a(可参阅图3)受到 铆头的压迫力时,在这些局部板体上,可能只有接触铆头的表面会变形,而紧邻第一铆合孔 123及第二铆合孔133的表面可能不会变形,故不容易凹陷入第一铆合孔123及第二铆合孔 133中。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第一铆合孔123及第二铆合孔133的较佳孔径,以 利使第一局部板体211a及第二局部板体311a能够顺利凹陷并卡合于其中。
[0040] 进一步来说,如图5所示,第一铆合孔123具有一第一孔径D1。第一孔径D1满足: 5毫米=D1 = 25毫米。相似地,第二铆合孔133亦具有一第二孔径D2。第二孔径D2亦满 足:5毫米=D2 = 25毫米。在上述尺寸范围下的第一铆合孔123及第二铆合孔133将可 有效使得第一局部板体211a及第二局部板体311a(可参阅图3)能够顺利地凹陷,并卡合 于其中。
[0041] 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铆合孔123在平行于第一内表面121的法线方 向N1上定义出一第一孔深T1。第一孔深T1满足1. 5毫米兰T1兰7毫米。第二铆合孔133 在平行于第二内表面131的法线方向N2上定义出一第二孔深T2。第二孔深T2满足1. 5毫 米兰T2 = 7毫米。较佳来说,第一孔深T1满足3毫米=T1 = 6毫米,而第二孔深T2满足 3毫米3 T2 3 6毫米。
[0042] 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组接臂120及第二组接臂130分别具有多个第 一导轨124及多个第二导轨134。另请参阅图2,第一框体200及第二框体300分别具有多 个第一强化肋270及多个第二强化肋370。第一强化肋270是凸设于第一内框板210,并暴 露于第一卡合槽230中。相似地,第二强化肋370是凸设于第二内框板310,并暴露于第二 卡合槽330中。请同时参阅第2及图4,当第一组接臂120插设于第一卡合槽230中,而第 二组接臂130插设于第二卡合槽330中时,第一强化肋270可插设于第一导轨124中,而第 二强化肋370可插设于第二导轨134中。如此一来,第一强化肋270及第二强化肋370不 会被第一组接臂120与第二组接臂130的内表面所磨损。此外,第一导轨124及第二导轨 134亦可与第一强化肋270及第二强化肋370互相定位。
[0043]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每一第一导轨124的长度方向是垂直于第一连接 面111。相似地,每一第二导轨134的长度方向是垂直于第二连接面112。此外,第一强化 肋270及第二强化肋370 (可参阅图2)是分别平行于第一导轨124及第二导轨134,俾利插 入第一导轨124及第二导轨134中。应了解到,本说明书全文所述的元件的"长度方向"为 平行于该元件的最长边的方向。
[0044]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组接臂120具有一第一嵌入导正结构125以 及一第二嵌入导正结构126。第一嵌入导正结构125以及第二嵌入导正结构126是位于第 一组接臂120的前端,亦即,第一组接臂120上远离支撑体110的端部。第二组接臂130具 有一第三嵌入导正结构135以及一第四嵌入导正结构136。第三嵌入导正结构135以及第 四嵌入导正结构136是位于第二组接臂130的前端,亦即,第三组接臂130上远离支撑体 110的端部。第一嵌入导正结构125、第二嵌入导正结构126、第三嵌入导正结构135及第四 嵌入导正结构136为导角状,例如:圆弧导角或斜面导角。如此一来,这些嵌入导正结构可 帮助第一组接臂120与第二组接臂130滑入第一卡合槽230及第二卡合槽330中。
[0045] 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第一框体200可包含一第一夹持板240以及一第二 夹持板250。第一夹持板240连接第一内框板210与第一外框板220。第二夹持板250连 接第一外框板220,且与第一内框板210相分隔。第一夹持板240与第二夹持板250是相 平行,而定义一第一夹持槽260于其间。第一夹持槽260可用以夹持一光伏模块(未绘不 于图中)的边缘。相似地,第二框体300可包含一第三夹持板340以及一第四夹持板350。 第三夹持板340连接第二内框板310与第二外框板320。第四夹持板350连接第二外框板 320,且与第二内框板310相分隔。第三夹持板340与第四夹持板350是相平行,而定义一 第二夹持槽360于其间。第二夹持槽360可用以夹持光伏模块的另一边缘。L型角连接件 100可包含一主体容置部140。主体容置部140是设置于支撑体110。主体容置部140具有 一容置槽141,其可用以夹持光伏模块的转角。当第一框体200与第二框体300均组装于L 型角连接件100上时,第一夹持槽260、第二夹持槽360及容置槽141是相连通的,以共同夹 持光伏模块。
[0046] 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主体容置部140具有一外侧转角142。外侧转角142 是呈弧状,以免使用者碰触到外侧转角142时被锐利的边缘所割伤。
[0047] 第二实施方式
[0048] 图6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L型角连接件100a的剖面图。本实施方式 与第一实施方式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组接臂120a及第二组接臂130a分别具有一第 一铆合孔123a及一第二铆合孔133a,第一铆合孔123a是贯穿第一内表面121及第一外表 面122,第二铆合孔133a贯穿第二内表面131以及第二外表面132。也就是说,第一铆合孔 123a及第二铆合孔133a均为通孔(through hole),以帮助铆合作业。
[0049] 第三实施方式
[0050] 图7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L型角连接件100b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 与第一实施方式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一组接臂120b具有多个(例如四个)第一铆合孔 123b,且第二组接臂130b也具有多个(例如四个)第二铆合孔133b。因此,本实施方式可 应用于不同形式的铆合机,例如具有多个(例如四个)第一铆头410及多个(例如四个) 第二铆头420的铆合机400 (可参阅图3)。
[0051] 此外,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组接臂120b具有四个第一导轨124b,而第二组接臂 130b具有四个第二导轨134b,其数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导轨124及第二导轨134不 同。
[0052] 第四实施方式
[0053] 图8绘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L型角连接件100c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 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的L型角连接件100c可包含多个第一齿状 结构150及多个第二齿状结构160。第一齿状结构150是位于第一组接臂120c上,并用以 在第一组接臂120c插入第一卡合槽230 (可参阅图2)时,抵顶第一内框板210 (可参阅图 2),以帮助固定第一框体200 (可参阅图2)。相似地,第二齿状结构160是位于第二组接臂 130c上,并用以在第二组接臂130c插入第二卡合槽330 (可参阅图2)时,抵顶第二内框板 310 (可参阅图2),以帮助固定第二框体300 (可参阅图2)。
[0054] 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每一第一齿状结构150的长度方向是平行于第一连 接面111,相似地,每一第二齿状结构160的长度方向是平行于第二连接面112。
[0055] 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一铆合孔123c
[0056] 是开设于多个第一齿状结构150之间,相似地,第二铆合孔133c是开设于多个第 二齿状结构160之间。
[0057] 实施例
[0058] 下表一为L型角连接件100c的不同实施例所进行的拉力实验数据。此实验的环 境温度为摄氏25±3度,而相对湿度为55±20%。于表一中,最大拉力值是代表当L型角连 接件100c与第一框体200及第二框体300铆合后,使第一框体200或第二框体300相对L 型角连接件100c运动,所需的力量。
[0059]

【权利要求】
1. 一种光伏模块的框架,其特征在于,包含: 至少一 L型角连接件,包含: 一支撑体; 一第一组接臂;以及 一第二组接臂,该第一组接臂与该第二组接臂分别设置于该支撑体的不同面,且该第 一组接臂与该第二组接臂分别具有至少一第一铆合孔及至少一第二铆合孔; 至少一第一框体,具有一第一外框板以及一第一内框板,该第一外框板与该第一内框 板相分隔,而定义一第一卡合槽于其间,该第一组接臂是插设于该第一卡合槽中,部分的该 第一内框板是凹陷入该第一铆合孔中;以及 至少一第二框体,具有一第二外框板以及一第二内框板,该第二外框板与该第二内框 板相分隔,而定义一第二卡合槽于其间,该第二组接臂是插设于该第二卡合槽中,部分的该 第二内框板是凹陷入该第二铆合孔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模块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铆合孔具有一第一孔 径D1,该第一孔径D1满足:5毫米=D1 = 25毫米;该第二铆合孔具有一第二孔径D2,该第 二孔径D2满足:5毫米=D2 = 25毫米。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模块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接臂具有一第一内 表面,该第一铆合孔是设置于该第一内表面,该第一铆合孔在平行于该第一内表面的法线 方向上定义出一第一孔深T1,该第一孔深T1满足1. 5毫米=T1 = 7毫米; 其中该第二组接臂具有一第二内表面,该第二铆合孔是设置于该第二内表面,该第二 铆合孔在平行于该第二内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定义出一第二孔深T2,该第二孔深T2满足1. 5 毫米=T2 = 7毫米。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模块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接臂具有一第一内 表面以及相对于该第一内表面的一第一外表面,该第一铆合孔贯穿该第一内表面及该第一 外表面; 其中该第二组接臂具有一第二内表面以及相对于该第二内表面的一第二外表面,该第 二铆合孔贯穿该第二内表面及该第二外表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模块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多个第一强化肋,设置于该第一内框板,其中该第一组接臂具有多个第一导轨,所述第 一强化肋是插设于所述第一导轨中;以及 多个第二强化肋,设置于该第二内框板,其中该第二组接臂具有多个第二导轨,所述第 二强化肋是插设于所述第二导轨中。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模块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多个第一齿状结构,位于该第一组接臂上并抵顶该第一内框板;以及 多个第二齿状结构,位于该第二组接臂上并抵顶该第二内框板。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模块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主体容置部,设置于该支撑体,其中该第一框体及该第二框体分别具有一第一夹持 槽以及一第二夹持槽,且该主体容置部具有一容置槽,其中该容置槽与该第一夹持槽及该 第二夹持槽是连通的。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模块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容置部具有一外侧转 角,该外侧转角是呈弧状。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模块的框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接臂具有一第一嵌 入导正结构以及一第二嵌入导正结构,该第一嵌入导正结构以及该第二嵌入导正结构是位 于该第一组接臂的前端,其中该第二组接臂具有一第三嵌入导正结构以及一第四嵌入导正 结构,该第三嵌入导正结构以及该第四嵌入导正结构是位于该第二组接臂的前端,该第一 嵌入导正结构、该第二嵌入导正结构、该第三嵌入导正结构及该第四嵌入导正结构为导角 状。
10. -种L型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支撑体,具有一第一连接面以及一第二连接面,其中该第一连接面是邻接于该第二 连接面; 一第一组接臂,设置于该第一连接面,且该第一组接臂具有至少一第一铆合孔,其中该 第一铆合孔具有一第一孔径D1,该第一孔径D1满足:5毫米=D1 = 25毫米;以及 一第二组接臂,设置于该第二连接面,且该第二组接臂具有至少一第二铆合孔,其中该 第二铆合孔具有一第二孔径D2,该第二孔径D2满足:5毫米=D2 = 25毫米。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L型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接臂具有一第一内表 面,该第一铆合孔是设置于该第一内表面,该第一铆合孔在平行于该第一内表面的法线方 向上定义出一第一孔深T1,该第一孔深T1满足3毫米=T1 = 6毫米; 其中该第二组接臂具有一第二内表面,该第二铆合孔是设置于该第二内表面,该第二 铆合孔在平行于该第二内表面的法线方向上定义出一第二孔深T2,该第二孔深T2满足3毫 米兰T2 = 6毫米。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L型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接臂具有一第一内表 面及相对于该第一内表面的一第一外表面,该第一铆合孔贯穿该第一内表面及该第一外表 面; 其中该第二组接臂具有一第二内表面及相对于该第二内表面的一第二外表面,该第二 铆合孔贯穿该第二内表面及该第二外表面。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L型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多个第一齿状结构,设置于该第一组接臂,且每一所述第一齿状结构的长度方向是平 行于该第一连接面;以及 多个第二齿状结构,设置于该第二组接臂,且每一所述第二齿状结构的长度方向是平 行于该第二连接面。
14.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L型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接臂具有多个第一导 轨,且每一所述第一导轨的长度方向是垂直于该第一连接面; 其中该第二组接臂具有多个第二导轨,且每一所述第二导轨的长度方向是垂直于该第 二连接面。
15.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L型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主体容置部,设置于该支撑体。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L型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容置部具有一外侧转 角,该外侧转角是呈弧状。
17.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L型角连接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组接臂具有一第一嵌入 导正结构以及一第二嵌入导正结构,该第一嵌入导正结构以及该第二嵌入导正结构是位于 该第一组接臂的前端,其中该第二组接臂具有一第三嵌入导正结构以及一第四嵌入导正结 构,该第三嵌入导正结构以及该第四嵌入导正结构是位于该第二组接臂的前端,该第一嵌 入导正结构、该第二嵌入导正结构、该第三嵌入导正结构及该第四嵌入导正结构为导角状。
【文档编号】H02S30/10GK104218885SQ201310210020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30日
【发明者】陈裕旻, 卢俊臣, 张旭廷, 陈致清 申请人:昱晶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