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废气涡轮驱动轴向励磁发电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5700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汽车废气涡轮驱动轴向励磁发电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废气涡轮驱动轴向励磁发电机,属于汽车电机电器【技术领域】,由废气涡轮机、电励磁系统、发电系统、转子、前端盖、后端盖组成,电励磁系统的数量和发电系统的数量相等并且相互间隔通过螺钉一组固定在后端盖内腔中的同一圆周上、另一组固定在前端盖内腔中的同一圆周上,转子为法兰盘结构,既没有电励磁绕组,也没有永磁体,结构简单,转动惯量小,涡轮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发电机前端盖上,涡轮机的轴与发电机的转子轴为同一条轴,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安装方便,并且由汽车发动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废气驱动,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专利说明】汽车废气涡轮驱动轴向励磁发电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废气润轮驱动轴向励磁发电机,属于汽车电机电器技术领 域。
【背景技术】
[0002]汽车工业是现代工业的标志,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工农业生产、交通运 输、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燃料在汽车发动机汽缸内燃烧 所产生总能量的25 %?40 %转换为有效功,其余60 %?75 %都损失掉,其中废气带走的能 量为25%?35%,回收利用这部分废气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已公开的发明专利: 废气涡轮增压发电机,申请号:02 I 07205.1,由永磁体和线圈绕组构成,方案一:永磁体 分别嵌置在压气机叶轮的对称位置上,且其磁极性排列刚好相反,而线圈绕组与永磁体之 间保持一定的间隙,永磁体和线圈绕组是固定在压气机壳体的内侧;方案二:永磁体嵌置 在转子主轴上,而线圈绕组也分别排列在相对称的位置上,永磁体和线圈绕组之间保持一 定的间隙,线圈绕组则固定在中间壳体上;方案三:永磁体嵌置在压气机叶轮的背部,而线 圈绕组固定在中间壳体的相应位置上,永磁体和线圈绕组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该技术方 案是将多块永磁体粘接在压气机叶轮上、或者转子主轴上、或者压气机叶轮的背部,由于使 用粘接剂粘接永磁体,粘接剂容易老化失效,可靠性差,容易损坏,其使用性能有待于进一 步改进。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结构紧凑,占据空间小,由发动机排出 的废气驱动,节约能源的汽车废气涡轮驱动轴向励磁发电机,其技术内容为:
由废气涡轮机、电励磁系统、发电系统、转子、前端盖、后端盖组成的汽车废气涡轮驱动 轴向励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废气涡轮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发电机前端盖上,电励磁系统的 数量和发电系统的数量相等并且相互间隔通过螺钉一组固定在后端盖内腔中的同一圆周 上、另一组固定在前端盖内腔中的同一圆周上;
电励磁系统由第一电励磁绕组、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第一螺钉、第二电励磁绕组、第 二电励磁绕组铁芯、第四螺钉组成,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通过第一螺钉固定在后端盖的内 腔中,第一电励磁绕组缠绕在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的外圆上,每个第一电励磁绕组绕线方 向一致、匝数相等、第一电励磁绕组按通入直流电后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靠近后端盖的一 端产生相同极性的方式接直流电源,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通过第四螺钉固定在前端盖的内 腔中,第二电励磁绕组缠绕在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的外圆上,每个第二电励磁绕组绕线方 向一致、匝数相等、第二电励磁绕组按通入直流电后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靠近前端盖的一 端产生相同极性的方式接直流电源;
发电系统由第一电枢绕组、第一电枢绕组铁芯、第二螺钉、第二电枢绕组、第二电枢绕 组铁芯、第三螺钉组成,第一电枢绕组铁芯通过第二螺钉固定在后端盖的内腔中,第一电枢绕组缠绕在第一电枢绕组铁芯的外圆上,每个第一电枢绕组绕线方向一致、匝数相等,第二电枢绕组铁芯通过第三螺钉固定在前端盖的内腔中,第二电枢绕组缠绕在第二电枢绕组铁芯的外圆上,每个第二电枢绕组绕线方向一致、匝数相等;
转子由转子盘、轴、螺母组成,转子盘为法兰盘式结构,周边设有多个转子极,转子极的数量等于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的数量与第一电枢绕组铁芯的数量之和,转子盘通过螺母固定在轴上,转子盘与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第一电枢绕组铁芯、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第二电枢绕组铁芯的轴向之间均有一定间隙,能够相对转动。
[0004]工作原理:一路磁通由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的一端N极经过气隙到一个转子极再到相邻的另一个转子极,再经过气隙、第一电枢绕组铁芯、后端盖到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的另一端S极,形成闭合回路,另一路磁通由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的一端N极经过气隙到一个转子极再到相邻的另一个转子极,再经过气隙、第二电枢绕组铁芯、前端盖到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的另一端S极,形成闭合回路,发动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废气通过进气口进入涡轮机带动涡轮旋转,涡轮通过轴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电枢绕组铁芯内的磁通不断变化,使电枢绕组产生电动势,给汽车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000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转子为法兰盘结构,既没有电励磁绕组,也没有永磁体,结构简单,转动惯量小,电励磁绕组和电励磁绕组铁芯均固定在发电机前后端盖上,无碳刷滑环结构,故障率低,涡轮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发电机前端盖上,涡轮机的轴与发电机的转子轴为同一条轴,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占据空间小,由发动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废气直接驱动,节约能源,减少排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A-A剖面图。
[0008]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B-B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图中:1、第一电励磁绕组 2、第一螺钉 3、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 4、第二螺钉5、后端盖 6、第一电枢绕组 7、第一电枢绕组铁芯8、转子盘 9、第二电枢绕组10、第二电枢绕组铁芯 11、第三螺钉 12、螺母 13、前端盖 14、轴 15、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 16、第四螺钉 17、第二电励磁绕组。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由废气涡轮机、电励磁系统、发电系统、转子、前端盖13、后端盖5组成的汽车废气涡轮驱动轴向励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废气涡轮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发电机前端盖13上,电励磁系统的数量和发电系统的数量相等并且相互间隔通过螺钉一组固定在后端盖5内腔中的同一圆周上、另一组固定在前端盖13内腔中的同一圆周上;
电励磁系统由第一电励磁绕组1、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3、第一螺钉2、第二电励磁绕组17、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15、第四螺钉16组成,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3通过第一螺钉2固定在后端盖5的内腔中,第一电励磁绕组I缠绕在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3的外圆上,每个第一电励磁绕组I绕线方向一致、匝数相等、第一电励磁绕组I按通入直流电后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3靠近后端盖5的一端产生相同极性的方式接直流电源,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15通 过第四螺钉16固定在前端盖13的内腔中,第二电励磁绕组17缠绕在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 15的外圆上,每个第二电励磁绕组17绕线方向一致、匝数相等、第二电励磁绕组17按通入 直流电后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15靠近前端盖13的一端产生相同极性的方式接直流电源;
发电系统由第一电枢绕组6、第一电枢绕组铁芯7、第二螺钉4、第二电枢绕组9、第二电 枢绕组铁芯10、第三螺钉11组成,第一电枢绕组铁芯7通过第二螺钉4固定在后端盖5的 内腔中,第一电枢绕组6缠绕在第一电枢绕组铁芯7的外圆上,每个第一电枢绕组6绕线方 向一致、匝数相等,第二电枢绕组铁芯10通过第三螺钉11固定在前端盖13的内腔中,第二 电枢绕组9缠绕在第二电枢绕组铁芯10的外圆上,每个第二电枢绕组9绕线方向一致、匝 数相等;
转子由转子盘8、轴14、螺母12组成,转子盘8为法兰盘式结构,周边设有多个转子极, 转子极的数量等于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3的数量与第一电枢绕组铁芯7的数量之和,转子 盘8通过螺母12固定在轴14上,转子盘8与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3、第一电枢绕组铁芯7、 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15、第二电枢绕组铁芯10的轴向之间均有一定间隙,能够相对转动。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废气润轮驱动轴向励磁发电机,由废气润轮机、电励磁系统、发电系统、转子、前端盖(13)、后端盖(5)组成,其特征在于:废气涡轮机通过螺栓固定在发电机前端盖(13)上,电励磁系统的数量和发电系统的数量相等并且相互间隔通过螺钉一组固定在后端盖(5)内腔中的同一圆周上、另一组固定在前端盖(13)内腔中的同一圆周上; 电励磁系统由第一电励磁绕组(I)、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3 )、第一螺钉(2 )、第二电励磁绕组(17)、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15)、第四螺钉(16)组成,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3)通过第一螺钉(2)固定在后端盖(5)的内腔中,第一电励磁绕组(I)缠绕在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3)的外圆上,每个第一电励磁绕组(I)绕线方向一致、匝数相等、第一电励磁绕组(I)按通入直流电后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3)靠近后端盖(5)的一端产生相同极性的方式接直流电源,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15)通过第四螺钉(16)固定在前端盖(13)的内腔中,第二电励磁绕组(17)缠绕在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15)的外圆上,每个第二电励磁绕组(17)绕线方向一致、匝数相等、第二电励磁绕组(17)按通入直流电后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15)靠近前端盖(13)的一端产生相同极性的方式接直流电源; 发电系统由第一电枢绕组(6 )、第一电枢绕组铁芯(7 )、第二螺钉(4 )、第二电枢绕组(9 )、第二电枢绕组铁芯(10 )、第三螺钉(11)组成,第一电枢绕组铁芯(7 )通过第二螺钉(4 )固定在后端盖(5)的内腔中,第一电枢绕组(6)缠绕在第一电枢绕组铁芯(7)的外圆上,每个第一电枢绕组(6)绕线方向一致、匝数相等,第二电枢绕组铁芯(10)通过第三螺钉(11)固定在前端盖(13)的内腔中,第二电枢绕组(9)缠绕在第二电枢绕组铁芯(10)的外圆上,每个第二电枢绕组(9)绕线方向一致、匝数相等; 转子由转子盘(8)、轴(14)、螺母(12)组成,转子盘(8)为法兰盘式结构,周边设有多个转子极,转子极的数量等于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3)的数量与第一电枢绕组铁芯(7)的数量之和,转子盘(8)通过螺母(12)固定在轴(14)上,转子盘(8)与第一电励磁绕组铁芯(3)、第一电枢绕组铁芯(7)、第二电励磁绕组铁芯(15)、第二电枢绕组铁芯(10)的轴向之间均有一定间隙,能够相对转动。
【文档编号】H02K7/18GK103501080SQ201310473599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2日
【发明者】张学义, 马清芝, 杜钦君, 尹红彬 申请人:山东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