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接式配电箱箱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593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拼接式配电箱箱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箱柜组成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拼接式配电箱箱体。
背景技术
低压配电箱,广泛适用于变电站、发电厂、工矿企业等,是交流50Hz,额定电压380v的配电系统作为动力,照明及配电的电能转换及控制之用,具有分断能力强,动热稳定性好,电气方案引灵活,组合方便,系列性、实用性强,结构新颖等特点,现有的低压配电箱箱体包括由折弯机弯折成型的侧板、背板,焊接为以整体后,再进行整体喷涂防腐处理,运送较为不便,且安装方式不够灵活,现提供一种拼装式的配电箱,现有的配电箱内的部件不能满足拼装式配电箱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配电箱缺陷,能够用于配电箱组装的拼接式配电箱箱体。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拼接式配电箱箱体,包括底板,安装在所述底板四个角上的支撑柱,安装在两两相邻的所述支撑柱之间的相互左右对称的左侧板与右侧板和相互上下对称的上顶板与下底板,所述支撑柱,包括互为垂直面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为第一折线,所述第一侧面为梯形,所述第二侧面为长方形,所述第一侧面的短侧边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上侧边长度相同且位于与所述第一折线相垂直的同一个面中,所述第一侧面 的长侧边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下侧边位于与所述第一折线相垂直的同一个面中,所述第一侧面的外边缘设置有折向内侧且与所述第一侧面相互垂直的第一中间板,所述第一中间板的外边缘设置有折向外侧且与所述第一中间板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中间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为第二折线,所述第二侧面的外边缘设置有折向内侧且与所述第二侧面相互垂直的第二中间板,所述第二中间板的外边缘设置有折向外侧且与所述第二中间板相互垂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中间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为第三折线,所述第一中间板和所述第二中间板均为长方形且其宽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还包第一安装面,固定底面,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由所述短侧边、所述上侧边、所述第一中间板与所述第二中间板的顶边和所述第二折线与所述第三折线顶端连线限定,所述固定底面有所述长侧边、所述下侧边、所述第一中间板与所述第二中间板的底边和所述第二折线与所述第三折线底端连线限定,所述第二安装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下端,其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置有两个关于其中心线对称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底面上沿着所述长侧边和所述下侧边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所述左侧板,包括侧板,设置在所述侧板左右两端的侧板左折边和侧板右折边、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端的侧板上折边和设置在所述侧板下端的侧板下折边,所述侧板左折边、侧板右折边、侧板上折边和侧板下折边均折向同一方向,且均与所述侧板相互垂直,所述侧板上折边的边缘设置有折向下侧且与所述侧板左折边相互垂直的侧板第一折边,所述侧板下折边的边缘设置有折向上侧且与所述侧板右折边相互垂直的侧板第二折边,所述侧板右折边两端设置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侧板安装孔,所述侧板第一折边和所述侧板第二折边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所述连接孔相对应的侧板连接孔,所述左侧板通过所述侧板安装孔和所述侧板连接孔与所述支撑柱螺丝连接,所述左侧板的侧板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的第一侧面拼接成长方形;所述下底板,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左右两端的底板左折边和底板右折边、设置在所述底板外端的底板外折边和设置在所述底板内端的底板内折边,所述底板左折边、底板右折边、底板外折边和底板内折边均折向同一方向,且均与所述底板相互垂直,所述底板左折边的边缘设置有折向右侧且与所述底板左折边相互垂直的底板第一折边,所述底板右折边的边缘设置有折向左侧且与所述底板右折边相互垂直的底板第二折边,所述底板外折边两端设置有底板延长部,所述底板延长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底板安装孔,所述底板第一折边和所述底板第二折边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所述连接 孔相对应的底板连接孔,所述下底板通过所述底板安装孔和所述底板连接孔与所述支撑柱螺丝连接,所述下底板的底板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的第二侧面拼接成长方形。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运送方便、安装方式灵活。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是支撑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支撑柱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支撑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4中的A向视图;图8是图4中的B向视图;图9是左侧边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左侧边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下底边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下底边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0、底板101、支撑柱102、左侧板103、右侧板 104、上顶板105、下底板1、第一侧面 2、第二侧面3、第一折线4、短侧边5、长侧边6、上侧边7、下侧边8、第一中间板 9、第一连接板[0028]10、第二折线11、第二中间板12、第二连接板13、第三折线14、连接孔15、第一安装面16、第二安装面17、固定底面18、第一安装孔19、第二安装孔20、固定孔21、侧板22、侧板左折边23、侧板右折边24、侧板上折边25、侧板下折边26、侧板第一折边27、侧板第二折边28、延长部29、侧板安装孔30、侧板连接孔31、底板32、底板左折边33、底板右折边34、底板外折边35、底板内折边36、底板第一折边37、底板第二折边38、底板延长部39、底板安装孔40、底板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100,安装在所述底板100四个角上的支撑柱101,安装在两两相邻的所述支撑柱101之间的相互左右对称的左侧板102与右侧板103和相互上下对称的上顶板104与下底板105,如图4至图8所示,所述支撑柱101,包括互为垂直面的第一侧面I和第二侧面2,所述第一侧面I和所述第二侧面2之间为第一折线3,所述第一侧面I为梯形,所述第二侧面2为长方形,所述第一侧面I的短侧边4与所述第二侧面2的上侧边6长度相同且位于与所述第一折线3相垂直的同一个面中,所述第一侧面I的长侧边6与所述第二侧面2的下侧边7位于与所述第一折线3相垂直的同一个面中,所述第一侧面I的外边缘设置有折向内侧且与所述第一侧面I相互垂直的第一中间板8,所述第一中间板8的外边缘设置有折向外侧且与所述第一中间板8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板9,所述第一中间板8与所述第一连接板9之间为第二折线10,所述第二侧面2的外边缘设置有折向内侧且与所述第二侧面2相互垂直的第二中间板11,所述第二中间板11的外边缘设置有折向外侧且与所述第二中间板11相互垂直的第二连接板12,所述第二中间板11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之间为第三折线13,所述第一中间板8和所述第二中间板11均为长方形且其宽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板9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上设置有连接孔14,还包第一安装面15,固定底面17,第二安装面16,所述第一安装面15由所述短侧边4、所述上侧边6、所述第一中间板8与所述第二中间板11的顶边和所述第二折线10与所述第三折线13顶端连线限定,所述固定底面17有所述长侧边5、所述下侧边7、所述第一中间板8与所述第二中间板11的底边和所述第二折线10与所述第三折线13底端连线限定,所述第二安装面16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面15下端,其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9和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上,所述第一安装面15上设置有两个关于其中心线对称的第一安装孔18,所述第二安装面16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9,所述固定底面17上沿着所述长侧边5和所述下侧边7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20 ;如图9、图10所示,所述左侧板102,包括侧板21,设置在所述侧板21左右两端的侧板左折边22和侧板右折边23、设置在所述侧板21上端的侧板上折边24和设置在所述侧板21下端的侧板下折边25,所述侧板左折边22、侧板右折边23、侧板上折边24和侧板下折边25均折向同一方向,且均与所述侧板21相互垂直,所述侧板上折边24的边缘设置有折向下侧且与所述侧板左折边22相互垂直的侧板第一折边26,所述侧板下折边25的边缘设置有折向上侧且与所述侧板右折边23相互垂直的侧板第二折边27,所述侧板右折边23两端设置有延长部28,所述延长部28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5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18相对应的侧板安装孔29,所述侧板第一折边26和所述侧板第二折边27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9上的所述连接孔14相对应的侧板连接孔30,所述左侧板102通过所述侧板安装孔29和所述侧板连接孔30与所述支撑柱101螺丝连接,所述左侧板102的侧板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101的第一侧面I拼接成长方形;如图11、图12所示,所述下底板105,包括底板31,设置在所述底板31左右两端的底板左折边32和底板右折边33、设置在所述底板31外端的底板外折边34和设置在所述底板31内端的底板内折边35,所述底板左折边32、底板右折边33、底板外折边34和底板内折边35均折向同一方向,且均与所述底板31相互垂直,所述底板左折边32的边缘设置有折向右侧且与所述底板左折边32相互垂直的底板第一折边36,所述底板右折边33的边缘设置有折向左侧且与所述底板右折边33相互垂直的底板第二折边37,所述底板外折边34两端设置有底板延长部38,所述底板延长部38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5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18相对应的底板安装孔39,所述底板第一折边36和所述底板第二折边37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上的所述连接孔14相对应的底板连接孔39,所述下底板105通过所述底板安装孔39和所述底板连接孔40与所述支撑柱101螺丝连接,所述下底板105的底板31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101的第二侧面2拼接成长方形。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 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拼接式配电箱箱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安装在所述底板四个角上的支撑柱,安装在两两相邻的所述支撑柱之间的相互左右对称的左侧板与右侧板和相互上下对称的上顶板与下底板, 所述支撑柱,包括互为垂直面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为第一折线,所述第一侧面为梯形,所述第二侧面为长方形,所述第一侧面的短侧边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上侧边长度相同且位于与所述第一折线相垂直的同一个面中,所述第一侧面的长侧边与所述第二侧面的下侧边位于与所述第一折线相垂直的同一个面中,所述第一侧面的外边缘设置有折向内侧且与所述第一侧面相互垂直的第一中间板,所述第一中间板的外边缘设置有折向外侧且与所述第一中间板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中间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为第二折线,所述第二侧面的外边缘设置有折向内侧且与所述第二侧面相互垂直的第二中间板,所述第二中间板的外边缘设置有折向外侧且与所述第二中间板相互垂直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中间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为第三折线,所述第一中间板和所述第二中间板均为长方形且其宽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还包第一安装面,固定底面,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由所述短侧边、所述上侧边、所述第一中间板与所述第二中间板的顶边和所述第二折线与所述第三折线顶端连线限定,所述固定底面有所述长侧边、所述下侧边、所述第一中间板与所述第二中间板的底边和所述第二折线与所述第三折线底端连线限定,所述第二安装面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面下端,其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置有两个关于其中心线对称的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面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固定底面上沿着所述长侧边和所述下侧边方向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 所述左侧板,包括侧板,设置在所述侧板左右两端的侧板左折边和侧板右折边、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端的侧板上折边和设置在所述侧板下端的侧板下折边,所述侧板左折边、侧板右折边、侧板上折边和侧板下折边均折向同一方向,且均与所述侧板相互垂直,所述侧板上折边的边缘设置有折向下侧且与所述侧板左折边相互垂直的侧板第一折边,所述侧板下折边的边缘设置有折向上侧且与所述侧板右折边相互垂直的侧板第二折边,所述侧板右折边两端设置有延长部,所述延长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侧板安装孔,所述侧板第一折边和所述侧板第二折边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所述连接孔相对应 的侧板连接孔,所述左侧板通过所述侧板安装孔和所述侧板连接孔与所述支撑柱螺丝连接,所述左侧板的侧板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的第一侧面拼接成长方形; 所述下底板,包括底板,设置在所述底板左右两端的底板左折边和底板右折边、设置在所述底板外端的底板外折边和设置在所述底板内端的底板内折边,所述底板左折边、底板右折边、底板外折边和底板内折边均折向同一方向,且均与所述底板相互垂直,所述底板左折边的边缘设置有折向右侧且与所述底板左折边相互垂直的底板第一折边,所述底板右折边的边缘设置有折向左侧且与所述底板右折边相互垂直的底板第二折边,所述底板外折边两端设置有底板延长部,所述底板延长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相对应的底板安装孔,所述底板第一折边和所述底板第二折边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的所述连接孔相对应的底板连接孔,所述下底板通过所述底板安装孔和所述底板连接孔与所述支撑柱螺丝连接,所述下底板的底板与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柱的第二侧面拼接成长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拼接式配电箱箱体,包括底板,安装在所述底板四个角上的支撑柱,安装在两两相邻的所述支撑柱之间的相互左右对称的左侧板与右侧板和相互上下对称的上顶板与下底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运送方便、安装方式灵活。
文档编号H02B1/46GK203135259SQ201320042850
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5日
发明者柴国云 申请人:天津鼎一电气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