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载保护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68310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过载保护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过载保护器,包括驱动马达、电流控制电路、括继电器、电流保护电路,所述电流控制电路包括对称的用于控制马达正转切断的第一控制电路、用于控制马达反转切断的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电流保护电路、驱动马达相连,所述驱动马达还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还分别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相连。本实用新型采用半导体三极管来监测回路电流,这样响应速度可大幅度提高,可以控制在0.5s内响应,实现了切断电流和切断时间的一致性。
【专利说明】过载保护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动折叠镜的控制装置,特别是公开一种过载保护器。【背景技术】
[0002]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动折叠后视镜的使用越来越多,而目前大多由马达来驱动,后视镜在折叠过程中,到达终点时马达将会卡死,马达卡死堵转将会使电流急剧上升,如果此时不将电路切断,将会导致一下后果:1)马达发热损坏;2)导线长时间大电流通过,容易引起燃烧。
[0003]目前很多厂商采用了自恢复保险丝监测电流来控制回路切断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由于自恢复保险丝容易受环境问题影响,切断电流和切断时间都无法保证一致性。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受环境温度影响小、响应速度快、能使切断电流和切断时间保持一致性的过载保护器。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过载保护器,包括驱动马达、电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继电器、电流保护电路,所述电流控制电路包括对称的用于控制马达正转切断的第一控制电路、用于控制马达反转切断的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电流保护电路、驱动马达相连,所述驱动马达还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还分别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相连。
[0006]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1、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第一二极管Dl ;所述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电压正极V+,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分别与所述驱动马达、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发射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并连接电压负极V-;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相连。
[0007]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第二二极管D2 ;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压负极V-,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发射极、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相连并连接电压正极V+ ;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后并且通过第七电阻R7分别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驱动马达相连。
[0008]所述电流保护电路包括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五电容C5、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 ;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压正极V+,并且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还分别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电阻RlO的一端、第^ 电阻Rll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 电阻Rll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第二控制电路、驱动马达相连;所述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相连后一并与所述继电器相连。
[0009]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1、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第一二极管Dl ;所述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电压正极V+,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分别与所述驱动马达、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发射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并连接电压负极V-;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相连;
[0010]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第二二极管D2 ;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压负极V-,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发射极、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相连并连接电压正极V+ ;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后并且通过第七电阻R7分别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驱动马达相连;
[0011]所述电流保护电路包括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五电容C5、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 ;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压正极V+,并且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还分别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电阻RlO的一端、第^ 电阻Rll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所述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 电阻RlI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驱动马达相连;所述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相连后一并与所述继电器相连;
[0012]所述电压正极V+、电压负极V-之间并联有第七电容C7、压敏电阻ZNR1,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双向稳压管D3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电流控制电路分成对称的第一控制电路和第二控制电路,分别控制马达正转切断和马达反转切断,并通过电流保护电路对电流进行采样,采用半导体三极管来监测回路电流,这样响应速度可大幅度提高,可以控制在0.5s内响应,实现了切断电流和切断时间的一致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方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根据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驱动马达、电流控制电路、继电器、电流保护电路,所述电流控制电路包括对称的用于控制马达正转切断的第一控制电路、用于控制马达反转切断的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电流保护电路、驱动马达相连,所述驱动马达还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还分别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相连。
[0017]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1、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第一二极管Dl ;所述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电压正极V+,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分别与所述驱动马达、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发射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并连接电压负极V-;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相连;
[0018]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第二二极管D2 ;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压负极V-,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发射极、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相连并连接电压正极V+ ;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后并且通过第七电阻R7分别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驱动马达相连;[0019]所述电流保护电路包括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ll、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五电容C5、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 ;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压正极V+,并且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还分别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电阻RlO的一端、第^ 电阻Rll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所述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 电阻RlI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驱动马达相连;所述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相连后一并与所述继电器相连;
[0020]所述电压正极V+、电压负极V-之间并联有第七电容C7、压敏电阻ZNR1,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双向稳压管D3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所述驱动马达包括相互并联的马达M和第六电容C6。
[0021]马达正转实施过程:电压正极V+输出电压正极,电压负极V-输入电压负极,上电瞬间第一电容Cl充电,充电过程中,电压缓慢上升,在电压未达到使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导通前,电流经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驱动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导通,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导通后电流经第二二极管D2,驱动继电器SI的线圈使触点吸合,此时驱动马达回路闭合,马达M转动,驱动后视镜打开,当后视镜到达端点时机械结构卡死,马达M堵转,流经马达M的电流急剧上升,而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lO相互并联后串联于驱动马达回路,根据欧姆定律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lO相互并联后的两端的电压上升,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Ube电压也会上升,到达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导通电压后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导通驱动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并使得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也导通,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导通后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基极电压被拉低为0,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此时截止,继电器SI线圈掉电并释放触点,此时驱动马达回路切断,马达M停止,停止后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基极会经第十二电阻R12,马达线圈拉低,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继续导通,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也将被驱动导通,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继续截止,这样使继电器SI保持断开状态。
[0022]马达反转实施过程:电压正极V+输出电压负极,电压负极V-输入电压正极,上电瞬间第三电容C3充电,充电过程中,电压缓慢上升,在电压未达到使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导通前,电流经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驱动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导通,导通后电流经第一二极管D1,可驱动继电器SI的线圈使触点吸合,此时驱动马达回路闭合,马达M转动,驱动后视镜折叠,当后视镜到达端点时机械结构卡死,马达M堵转,流经马达M的电流急剧上升,而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lO相互并联后串联于驱动马达回路,根据欧姆定律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lO相互并联后的两端的电压上升,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的Ube电压也会上升,到达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的导通电压后,第三半导体三级管Q3的基极电压被拉低为0,第三半导体三级管Q3此时截止,继电器SI线圈掉电释放触点,此时驱动马达回路切断,马达M停止,停止后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的基极会经第七电阻R7,马达线圈拉高,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继续导通,第三半导体三级管Q3继续截止,这样使继电器Si保持断开状态。
[0023]保护切断点可由并联的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lO调整,受环境温度影响小,半导体三极管的响应速度快,本实用新型可在马达堵转0.5s内切断回路。
【权利要求】
1.一种过载保护器,包括驱动马达、电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继电器、电流保护电路,所述电流控制电路包括对称的用于控制马达正转切断的第一控制电路、用于控制马达反转切断的第二控制电路;所述继电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电流保护电路、驱动马达相连,所述驱动马达还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相连;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第二控制电路还分别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1、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第一二极管Dl ;所述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电压正极V+,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分别与所述驱动马达、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发射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并连接电压负极V-;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第二二极管D2 ;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压负极V-,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发射极、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相连并连接电压正极V+ ;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后并且通过第七电阻R7分别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驱动马达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包括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五电容C5、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 ;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压正极V+,并且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还分别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电阻RlO的一端、第^ 电阻Rll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集电极通过第十三电阻R13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 电阻Rll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第二控制电路、驱动马达相连;所述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相连后一并与所述继电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载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1、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第一二极管Dl ;所述第一电阻Rl的一端连接电压正极V+,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相连;所述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分别与所述驱动马达、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发射极、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发射极、第一电容Cl的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相连并连接电压负极V-;所述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基极、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相连;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第二二极管D2 ;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压负极V-,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第四电容C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分别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继电器相连;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分别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发射极、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一端相连并连接电压正极V+ ;所述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半导体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后并且通过第七电阻R7分别与所述电流保护电路、驱动马达相连; 所述电流保护电路包括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五电容C5、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 ;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压正极V+,并且所述第八电阻R8的一端还分别与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十电阻RlO的一端、第^ 电阻Rll的一端、第五电容C5的一端、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发射极相连;所述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三电阻R13的另一端分别所述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第二半导体三极管Q2的基极相连;所述第五半导体三极管Q5的基极分别与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 电阻RlI的另一端、第十二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所述第十二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继电器、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驱动马达相连;所述第十电阻RlO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相连后一并与所述继电器相连; 所述电压正极V+、电压负极V-之间并联有第七电容C7、压敏电阻ZNR1,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半导体三极管Ql的集电极通过双向稳压管D3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三半导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
【文档编号】H02H7/085GK203445599SQ201320598636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7日
【发明者】钱建斌 申请人:上海圣阑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