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流封闭母线垂直段承重支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201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大电流封闭母线垂直段承重支持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电流封闭母线垂直段承重支持结构,涉及大电流封闭母线的承重结构。它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封闭母线(1),所述封闭母线(1)由多个呈上下布置的竖直承重单元(2)组成,竖直承重单元(2)包括外壳(3)以及位于外壳(3)内部的导体(4),所述外壳(4)上安装有外壳承重支持结构(20),以及至少四组呈上下布置的绝缘子组(5),绝缘子组(5)由三个呈Y型布置的绝缘子(6)组成,所述绝缘子(6)一端连接有定位板(7),绝缘子(6)另一端固定在外壳(3)上,所述定位板(7)的下端依次连接有拉杆(8)和固定在导体(4)上的导体支座(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能够实现长垂直封闭母线在竖直段的承重要求,而且减少了绝缘子的承重,增加了绝缘子支撑处的密封效果。
【专利说明】大电流封闭母线垂直段承重支持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大电流封闭母线的承重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大电流封闭母线垂直段承重支持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电站发电机与主变压器采用离相封闭母线连接,离相封闭母线连接的布置方案与主变压器的布置方案密切相关,国内外地下电站通常将主变压器布置在与发电机层同高度的专用主变洞室内,便于主变压器运输和运行集中管理。
[0003]目前,大电流长垂直封闭母线存在多种不同的支撑结构,但是这些支撑结构普遍存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主要表现为:1.不能有效解决大电流长垂直封闭母线在长期运行中的导体和外壳的承重问题;2.由于长垂直封闭母线的长度经常会达到IOOm以上,从而使得长垂直封闭母线的底部受到的作用力很大,现有技术是在封闭母线的底部加装一些紧固装置以实现对封闭母线的支撑,但是上述技术方案成本过高,结构较复杂,维修不方便;
3.现有的封闭母线的绝缘子容易被折断,且支柱绝缘子处密封效果差,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大电流封闭母线
垂直段承重支持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大电流封闭母线垂直段承重支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封闭母线,所述封闭母线由多个呈上下布置的竖直承重单元组成,竖直承重单元包括外壳以及位于外壳内部的导体,所述外壳上安装有至少四组呈上下布置的绝缘子组,绝缘子组由三个呈Y型布置的绝缘子组成,所述绝缘子一端连接有定位板,绝缘子另一端固定在外壳上,所述定位板的下端依次连接有拉杆和固定在导体上的导体支座。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竖直承重单元都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受力单元,每个垂直单元段导体的自重完全由本单元绝缘子来承担,绝缘子将力传递给外壳,导体和外壳的自重则全部由外壳承重支持结构来承担。
[0007]呈上下相邻布置的外壳之间为软连接,呈上下相邻布置的导体之间为软连接。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软连接能够起到降低振动及噪声,并可对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起补偿作用。
[0009]所述外壳承重支持结构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横梁,横梁上端连接有抱箍,横梁下端连接有横梁支撑板,所述抱箍与外壳连接,所述横梁支撑板与固定在土建预留件上的三角支架连接。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外壳是通过抱箍固定在横梁上的,横梁通过三角支架固定在土建预留件上,从而能够解决竖直承重单元的承重问题。[0011]所述封闭母线的长度为150?170m,所述竖直承重单元的长度为11?13m。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封闭母线的最佳长度为160m,竖直承重单元的最佳长度为12m。
[0013]所述定位板上连接有弹性块,所述绝缘子的端部、定位板及弹性块之间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述结构为定位板与绝缘子的连接结构。
[0015]所述外壳的外壁上安装有绝缘子支座,所述绝缘子的端部与绝缘子支座固定连接。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述结构为绝缘子固定在外壳上的结构。
[0017]所述绝缘子支座上连接有密封垫,所述绝缘子支座和密封垫均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在外壳上。
[001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上述结构为绝缘子支座固定在外壳上的结构。
[0019]所述密封垫的下端连接有绝缘子支撑板,绝缘子支撑板的下端通过螺栓或螺钉固定在绝缘子支座上。
[0020]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绝缘子支撑板能够对密封垫起到支撑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性。
[002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能够实现长垂直封闭母线在竖直段的承重要求,而且减少了绝缘子的承重,增加了绝缘子支撑处的密封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0025]图4为单个的竖直承重单元与绝缘子组连接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0027]图6为绝缘子、绝缘子支座、密封垫和绝缘子支撑板连接在一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绝缘子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8为密封垫和绝缘子支撑板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9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31]图中:1-封闭母线,2-竖直承重单元,3-外壳,4-导体,5-绝缘子组,6_绝缘子,7-定位板,8-拉杆,9-导体支座,10-横梁,11-抱箍,12-横梁支撑板,13- 土建预留件,14-三角支架,15-弹性块,16-螺栓或螺钉,17-绝缘子支座,18-密封垫,19-绝缘子支撑板,20-外壳承重支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情况,但它们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仅作举例而已。同时通过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0033]参阅附图可知:大电流封闭母线垂直段承重支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封闭母线1,所述封闭母线I由多个呈上下布置的竖直承重单元2组成,竖直承重单兀2包括外壳3以及位于外壳3内部的导体4,所述外壳4上安装有外壳承重支持结构20,以及至少四组呈上下布置的绝缘子组5,绝缘子组5由三个呈Y型布置的绝缘子6组成,所述绝缘子6 —端连接有定位板7,绝缘子6另一端固定在外壳3上,所述定位板7的下端依次连接有拉杆8和固定在导体4上的导体支座9。
[0034]每个竖直承重单元2都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受力单元,每个垂直单元段2的导体4的自重完全由本单元绝缘子来承担,绝缘子6将力传递给外壳;导体4和外壳3的自重则全部由外壳承重结构20来承担。
[0035]呈上下相邻布置的外壳3之间为软连接,呈上下相邻布置的导体4之间为软连接。软连接能够起到降低振动及噪声,并可对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起补偿作用。
[0036]所述外壳承重支持结构20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横梁10,横梁10上端连接有抱箍11,横梁10下端连接有横梁支撑板12,所述抱箍11与外壳3连接,所述横梁支撑板12与固定在土建预留件13上的三角支架14连接。
[0037]外壳是通过抱箍固定在横梁上的,横梁通过三角支架14固定在土建预留件13上,从而能够解决竖直承重单元的承重问题。
[0038]所述封闭母线I的长度为160m,所述竖直承重单元2的长度为12m。
[0039]所述定位板7上连接有弹性块15,所述绝缘子6的端部、定位板7及弹性块15之间通过螺栓或螺钉16固定。上述结构为定位板7与绝缘子6的连接结构。
[0040]所述外壳3的外壁上安装有绝缘子支座17,所述绝缘子6的端部与绝缘子支座17固定连接。上述结构为绝缘子6固定在外壳3上的结构。
[0041]所述绝缘子支座17上连接有密封垫18,所述绝缘子支座17和密封垫18均通过螺栓或螺钉16固定在外壳3上。上述结构为绝缘子支座17固定在外壳3上的结构。
[0042]所述密封垫18的下端连接有绝缘子支撑板19,绝缘子支撑板19的下端通过螺栓或螺钉16固定在绝缘子支座17上。。
[0043]绝缘子支撑板19能够对密封垫18起到支撑的作用,能够进一步增加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稳定性。
[0044]实际工作过程中,呈上下相邻布置的外壳3之间采用两个半圆型的抱瓦在现场进行焊接连接,并设有铝波纹伸缩节,导体4之间采用铝叠片伸缩节在现场进行焊接。每个竖直承重单元2设有四组绝缘子6作为导体4支撑,绝缘子支座17焊接在外壳3上。对于每一个竖直承重单元2来说,位于最上端的那组绝缘子组6 (由三个相互之间成120°的绝缘子组成)将母线和外壳3固定为一个整体,其余三组绝缘子组(由剩下的9个绝缘子组成)与导体4的连接为滑动连接。这种结构可以通过导体4上的伸缩节和外壳3上的铝波纹管来吸收母线导体4和外壳3热涨冷缩时母线长度的变化,由于上部一组支持导体4的绝缘子6为固定支持,因此导体4只能在固定支撑点两端的垂直方向上变形伸缩,最终将导体4和外壳3的变形传递给伸缩节和波纹管来吸收,从而克服了母线运行中热涨冷缩的问题。
[0045]实际工作过程中,由于两个垂直单元段2的导体4、外壳3间为软连接伸缩节结构,因此可以把整个导体4和外壳3看作若干个独立受力单元。每个垂直单元段2的导体4的自重完全由本单元绝缘子6来承担,绝缘子6将力传递给外壳3 ;导体4和外壳3的自重则全部由外壳承重结构20来承担。外壳3支持结构固定在钢横梁10上,钢横梁10固定在竖井壁的土建预留件13上。本工程每个垂直单元段2长12m,包含4组绝缘子组5,经核算,支撑构件强度均满足承重负荷要求。同时由于下部三组外壳3支撑结构为滑动支撑,在封闭母线运行中由于电磁力以及热胀冷缩产生位移时,起到封闭母线在水平方向与岩壁固定的作用。
[0046]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大电流长垂直封闭母线的承重支持难题,为今后大型水电站的设计施工及运行具有推广价值。
[0047]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属于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1.大电流封闭母线垂直段承重支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封闭母线(I),所述封闭母线(I)由多个呈上下布置的竖直承重单元(2)组成,竖直承重单元(2)包括外壳(3)以及位于外壳(3)内部的导体(4),所述外壳(4)上安装有外壳承重支持结构(20),以及至少四组呈上下布置的绝缘子组(5),绝缘子组(5)由三个呈Y型布置的绝缘子(6)组成,所述绝缘子(6) —端连接有定位板(7),绝缘子(6)另一端固定在外壳(3)上,所述定位板(7)的下端依次连接有拉杆(8)和固定在导体(4)上的导体支座(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封闭母线垂直段承重支持结构,其特征在于:呈上下相邻布置的外壳(3)之间为软连接,呈上下相邻布置的导体(4)之间为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电流封闭母线垂直段承重支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承重支持结构(20)包括多个间隔布置的横梁(10),横梁(10)上端连接有抱箍(11),横梁(10)下端连接有横梁支撑板(12),所述抱箍(11)与外壳(3)连接,所述横梁支撑板(12)与固定在土建预留件(13)上的三角支架(1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大电流封闭母线垂直段承重支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母线(I)的长度为150~170m,所述竖直承重单元(2)的长度为11 ~13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大电流封闭母线垂直段承重支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7)上连接有弹性块(15),所述绝缘子(6)的端部、定位板(7)及弹性块(15)之间通过螺栓或螺钉(16)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大电流封闭母线垂直段承重支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3`)的外壁上安装有绝缘子支座(17),所述绝缘子(6)的端部与绝缘子支座(17)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大电流封闭母线垂直段承重支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子支座(17)上连接有密封垫(18),所述绝缘子支座(17)和密封垫(18)均通过螺栓或螺钉(16)固定在外壳(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大电流封闭母线垂直段承重支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18)的下端连接有绝缘子支撑板(19),绝缘子支撑板(19)的下端通过螺栓或螺钉(16)固定在绝缘子支座(17)上。
【文档编号】H02G5/00GK203632159SQ201320724518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金华峰, 杨耀武, 张明亮, 俞荣厚 申请人:重庆大唐国际彭水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