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安装的管式防雷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72759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安装的管式防雷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安装的管式防雷装置,涉及一种防雷装置;适用于各种电气设备的防雷、过电压和过电流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防雷元件插入下腔体内,上腔体和下腔体通过上金属电极与下金属电极以螺纹方式紧固并形成导通电路;防雷元件上下两端的金属电极分别与上腔体的上金属电极和下腔体的下金属电极形成导通电路。本实用新型可作为一个元器件直接安装在终端设备上,减小因安装操作造成的残压超标;可用多个组合成共模保护或差模保护;结构简单,可以快捷地检测或更换防雷器件,不影响正常使用;可以根据需要的参数选用不同规格的防雷元件,可应用于多种电压的系统中,并且可以组合温度保险等元器件使提高防雷装置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一种简易安装的管式防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雷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简易安装的管式防雷装置,适用于各种电气设备的防雷、过电压和过电流的保护。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用了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并且电子产品的精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电压、电流的变化越来越敏感。雷电活动是造成过电压、过电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各种电子设备前端加装防雷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防雷装置可以保护电子设备避免受雷电电泳的危害,也具有使电子设备免受操作电泳的危害。目前市场上的防雷器多为一体式、安装在配电箱内具有较大通流能力,但残压较高,同时防雷效果受安装操作人员的影响,不合格的安装会造成残压远远超出规定水平,对保护后续电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防雷装置的检查更换需要专业人士操作,检查或更换操作繁琐,未及时更换损坏的防雷元件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一种可以安装在终端设备内并且可以方便更换防雷元件的防雷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为我们的设备提供最后一级的保护,且不受安装施工的影响,用户可自行检查更换损坏的防雷元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简易安装的管式防雷装置,要求安装简单,易于检查和更换防雷元件。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腔体、防雷元件和下腔体;
[0006]上腔体包括上金属电极和上外壳;
[0007]防雷元件包括金属电极和氧化锌压敏电阻或放电管;
[0008]下腔体包括下I金属电极、下2金属电极、下外壳和外壳螺纹;
[0009]其位直和连接关系是:
[0010]防雷元件插入下腔体内,上腔体和下腔体通过上金属电极与下金属电极以螺纹方式紧固并形成导通电路;
[0011]防雷元件上下两端的金属电极分别与上腔体的上金属电极和下腔体的下金属电极形成导通电路;
[0012]导通电路通过下腔体的下金属电极和下金属电极引出脚引出固定在电路板上,或通过外壳螺纹固定在设备的外壳上。
[0013]工作机理:
[0014]防雷元件连接到电路中,当电路中有浪涌过电压时,防雷元件动作,限制电路中的电压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对地泄放电流,从而保护后续设备避免遭受过电压的冲击而损坏。
[0015]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6]①可作为一个元器件直接安装在终端设备上,减小因安装操作造成的残压超标;[0017]②可用多个组合成共模保护或差模保护;
[0018]③结构简单,可以快捷地检测或更换防雷器件,不影响正常使用;
[0019]④可以根据需要的参数选用不同规格的防雷元件,可应用于多种电压的系统中,并且可以组合温度保险等元器件使提高防雷装置的安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
[0023]10—下腔体,
[0024]11一下I金属电极,12—下2金属电极,
[0025]13—下外壳,14一螺纹;
[0026]20—上腔体,
[0027]21 一上金属电极, 22—上外壳;
[0028]30—防雷元件;
[0029]31—金属电极,32—氧化锌压敏电阻或放电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0031]一、本装置的结构
[0032]1、总体
[0033]如图1、2,本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腔体20、防雷元件30和下腔体10 ;
[0034]上腔体20包括上金属电极21和上外壳22 ;
[0035]防雷元件30包括金属电极31和氧化锌压敏电阻或放电管32 ;
[0036]下腔体10包括下I金属电极11、下2金属电极12、下外壳13和外壳螺纹14 ;
[0037]其位置和连接关系是:
[0038]防雷元件30插入下腔体10内,上腔体20和下腔体10通过上金属电极21与下2金属电极12以螺纹方式紧固并形成导通电路;
[0039]防雷元件30上下两端的金属电极31分别与上腔体20的上金属电极21和下腔体10的下I金属电极11形成导通电路;
[0040]导通电路通过下腔体10的下I金属电极11和下2金属电极12引出脚引出固定在电路板上,或通过外壳螺纹14固定在设备的外壳上。
[0041]2、功能部件的结构
[0042]I)下腔体 10
[0043]下腔体10包括下I金属电极11、下2金属电极12、下外壳13和下外壳螺纹14 ;
[0044]其位直和连接关系是:
[0045]下外壳13为圆筒状,在下外壳13的外表面设置有下外壳螺纹14,在下外壳13的底部和顶端分别连接有下I金属电极11和下2金属电极12。
[0046]①下I金属电极11[0047]下I金属电极11的形状是圆台,其底部中心处带有金属圆棒引出脚;
[0048]材料为铜质;
[0049]其功能是连接防雷元件30下端的金属电极31和电子设备,起传导电流的作用;
[0050]安装方式为焊接。
[0051]②下2金属电极12
[0052]下2金属电极12是铜质螺母,带有引出脚,引出脚为金属圆棒;
[0053]材料为铜质;
[0054]其功能是连接上腔体20的上金属电极21,同时与电子设备连接,起传导电
[0055]流的作用;
[0056]安装方式为焊接。
[0057]③下外壳13
[0058]下外壳13的形状是圆筒状;
[0059]用绝缘阻燃材料制作;
[0060]其功能是固定下I金属电极11和下2金属电极12,形成一个腔体,将防雷元件30装入腔体中。
[0061]④下外壳螺纹14
[0062]下外壳螺纹14是下外壳13外表面的螺纹,其作用是用来固定下腔体10,可直接安装在带有螺母的设备上,或通过螺母安装在带有螺孔的设备上。
[0063]2)上腔体 20
[0064]上腔体20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外壳22和上金属电极21,形成一个整体。
[0065]①上金属电极21
[0066]上金属电极21是铜质筒状螺钉,筒底带有凸出小圆台;
[0067]其功能是连接防雷元件30和下2金属电极12,同时起传导电流的作用。
[0068]②上保护外壳22
[0069]上保护外壳22的形状是空心圆台;
[0070]用绝缘阻燃材料制作;
[0071]其功能是避免上金属电极21外露,起到对外绝缘的作用,连接下腔体10
[0072]时可用于旋转。
[0073]3)防雷元件30
[0074]防雷元件30有现成产品,上下两端是金属电极31,中间是氧化锌压敏
[0075]电阻或放电管;
[0076]其功能是泄放电流、限制电压和保护线路上的电压水平。
[0077]3、使用方法
[0078]①方式一:将本装置的两个引出脚插入PCB板上,用烙铁焊接即可,根据设计电压的大小选用合适的压敏电阻或放电管,放入下腔体,再旋转上腔体;
[0079]②方式二:将下腔体用螺母紧固在设备外壳上,选用合适的压敏电阻或放电管放入下腔体,旋转上腔体,将引出脚焊接在电路中即可;
[0080]③根据需要将多个本装置组合成共模保护或差模保护的方式通过上述方式安装在电路中。[0081]④根据防雷元件的参数选用合适的温度保险组合以提高安全性。
[0082]三、试验结果
[0083]1、冲击电流试验、冲击电压试验
[0084]
【权利要求】
1.一种简易安装的管式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依次连接的上腔体(20)、防雷元件(30)和下腔体(10); 上腔体20包括上金属电极(21)和上外壳(22); 防雷元件(30 )包括金属电极(31)和氧化锌压敏电阻或放电管(32 ); 下腔体(10 )包括下I金属电极(11)、下2金属电极(12 )、下外壳(13 )和外壳螺纹(14 ); 其位置和连接关系是: 防雷元件(30)插入下腔体(10)内,上腔体(20)和下腔体(10)通过上金属电极(21)与下2金属电极(12)以螺纹方式紧固并形成导通电路; 防雷元件(30)上下两端的金属电极(31)分别与上腔体(20)的上金属电极(21)和下腔体(10)的下I金属电极(11)形成导通电路; 导通电路通过下腔体(10)的下I金属电极(11)和下2金属电极(12)引出脚引出固定在电路板上,或通过外壳螺纹(14 )固定在设备的外壳上。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安装的管式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腔体(10): 下外壳(13)为圆筒状,在下外壳(13)的外表面设置有下外壳螺纹(14),在下外壳(13)的底部和顶端分别连接有下I金属电极(11)和下2金属电极(12); 下I金属电极(11)的形状是圆台,其底部中心处带有金属圆棒引出脚; 下2金属电极(12)是铜质螺母,带有引出脚,引出脚为金属圆棒; 下外壳(13)的形状是圆筒状; 下外壳螺纹(14)是下外壳(13)外表面的螺纹。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安装的管式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腔体(20): 上金属电极(21)是铜质筒状螺钉,筒底带有凸出小圆台; 上保护外壳(22)的形状是空心圆台。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安装的管式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雷元件(30): 上下两端是金属电极(31),中间是氧化锌压敏电阻或放电管(32 )。
【文档编号】H02H9/06GK203553926SQ201320749161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2日
【发明者】刘旭, 熊备 申请人:武汉爱劳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