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614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导筒两端的弹性部件易因弹性失效导致无法对磁铁起到缓冲作用,同时活动磁铁易被吸附到发电电池两端的磁性材料上而不能自由活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其包括壳体及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发电组件和处理电路;发电组件包括一非磁性导筒及位于非磁性导筒内的主磁活动体;非磁性导筒外缠绕有感应线圈;其中,在所述非磁性导筒的上部、下部均设有缓冲磁体,且使上述缓冲磁体与所述主磁活动体的磁极相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采用该缓冲磁体,一方面可起到缓冲碰撞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主磁活动体被吸附到电池两端的磁性材料上,同时还可以将振动能量转换成磁势能,起到蓄能发电的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磁发电装置,尤其指收集外界振动能量的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一般普通电池对环境均具有或多或少的污染问题,且使用寿命短,导致需频繁更换。
[0003]随着地球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严峻的问题挑战下,人类环保意识不断提高,人们对低碳生活、绿色能源、环保无污染产品的追求不断提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利用电磁式、压电式、静电式等发电方式,将环境中的振动能量转换成电能的能量采集技术变得越来越受关注,通过依靠能量采集装置来驱动的低功耗电子器件也在日益增多。目前,很多如遥控器、无线鼠标等的低功耗电子产品主要使用普通电池供电,而普通的电池使用寿命短,需频繁更换,造成资源浪费,并且普通电池内含有铅、汞等重金属,会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及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0004]现有的该种吸收振动能量的发电装置,一般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发电部件,该发电部件包括导筒、导筒内的磁铁和导筒外的线圈。其原理是通过感应线圈切割磁感线,在感应线圈内产生感应电流,然后通过整流滤波、整压等电路将感应电流处理后存储在蓄能装置中。
[0005]然而上述导筒上、下一般采用弹簧等弹性部件来缓冲导筒内的磁铁对外壳的冲击,然而此种方式容易因弹性部件的弹力失效而导致磁铁直接撞击外壳或外壳内的其他部件。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发电装置两端一般会出现磁性材料,这时,活动的磁铁很容易会被吸附到两端的磁性材料上而不能自由运动,发电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6]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导筒两端的弹性部件易因弹性失效导致无法对磁铁起到缓冲作用,同时活动的磁铁容易被吸附到发电电池两端的磁性材料上而不能自由活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
[000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包括壳体及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发电组件和处理电路;
[0008]所述壳体上输出电能的电极端子,所述发电组件电连接至所述处理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处理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电极端子;
[0009]所述发电组件包括非磁性导筒及位于所述非磁性导筒内的主磁活动体;所述非磁性导筒外缠绕有感应线圈;
[0010]其中,在所述非磁性导筒的上部、下部均设有缓冲磁体,且使上述缓冲磁体与所述主磁活动体的磁极相对。
[001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是一种能够收集手摇振动的能量及其他微小振动能量、把振动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可以供诸如遥控器等低功耗的电子产品使用,可以解决普通电池对环境带来污染及使用寿命短、需频繁更换的问题,绿色无污染,可以替代普通电池,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绿色环保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的,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所述非磁性导筒的上部、下部分别设置了缓冲磁体,且缓冲磁体与非磁性导筒内的主磁活动体磁极相对,因此,缓冲磁体对主磁活动体起到异性相斥的作用,如此,可缓冲主磁活动体对电池两端的冲击,同时把未转换成电能的部分振动能量转换成磁势能,像弹簧一样起到缓冲蓄能的作用,能对微小的振动响应并发电。但其并不会出现弹性失效的过程,综上,采用该缓冲磁体,一方面可起到缓冲碰撞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主磁活动体被吸附到电池两端的磁性材料上,还可以将振动能量转换成磁势能,起到蓄能发电的作用。
[0012]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盖帽,所述外壳和盖帽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外壳和盖帽间通过绝缘件绝缘;
[0013]在所述外壳内底部设置有一绝缘底座,所述外壳内设有一隔圈;
[0014]所述隔圈和所述绝缘件之间形成发电组件腔,所述隔圈与盖帽间形成处理电路腔;
[0015]所述发电组件安装在所述发电组件腔内,所述处理电路安装在所述处理电路腔内;
[0016]所述电极端子分为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其中,所述盖帽作为正极端子,所述外壳作为负极端子。此种方式仿现有的干电池形状制造,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0017]所述隔圈呈下部带底的筒体,所述处理电路固定在所述隔圈的筒体内;
[0018]所述绝缘件包括绝缘垫圈和封口片;
[0019]所述绝缘垫圈设置在所述隔圈上,位于所述盖帽下;
[0020]所述封口片为一中心带孔的环状片,所述封口片安装于所述盖帽上,使所述盖帽中心部分从所述封口片的中心孔内突出。采用上述方式,可使所述盖帽与外壳及处理电路均相互绝缘,并将盖帽可靠地固定在所述外壳的开口处。
[0021]优选地,所述主磁活动体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及固定部件,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极性相对,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第一磁体及第二磁体固定成一体的主磁活动体。采用两块永磁铁同极相对组成的主磁活动体的磁力线发散较少,特别是在两永磁铁接合处分布较集中,当组合而成的主磁活动体做往复运动时,有更多的磁力线切割感应线圈,故发电的平均功率及效率较高。
[0022]优选地,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均为轴心设通孔的圆环形磁铁,所述固定部件为空心铆钉;
[0023]所述空心铆钉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铆接为一体。采用该种方式的主磁活动体,一方面提高了其发电的平均功率和效率,另外由于磁铁为轴心设通孔的圆环形磁铁,以及固定部件为空心铆钉,因此,更便于外壳内的气体流动,防止气流不畅阻碍主磁活动体的运动。
[0024]优选地,所述非磁性导筒包括位于上、下两端的空心环状体,所述上、下两端的空心环状体内表面上,设有若干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将上端的空心环状体和下端的空心环状体连接为一体;[0025]各导向柱围成的空间形成所述主磁活动体往复运动的滑道,所述导向柱之间形成气流通道。采用该种方式,可以减小主磁活动体与非磁性导筒接触的面积,降低摩擦力,同时,便于气流的流动,防止气流不畅阻碍主磁活动体的运动,使主磁活动体在非磁性导筒内振动更加顺畅,发电效率更高。
[0026]优选地,在所述非磁性导筒上端的空心环状体和下端的空心环状体之间的导向柱夕卜,设有环状隔板;
[0027]所述环状隔板与环状隔板之间、以及环状隔板与空心环状体之间,形成线槽;
[0028]所述感应线圈安装在所述线槽内。
[0029]优选地,所述处理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及蓄能装置;
[0030]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将所述发电组件产生的电流进行整流滤波处理后,输出至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向所述蓄能装置输送稳压处理后的电流,所述蓄能装置向所述电极端子输送电流。
[0031]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尺寸和形状与标准电池外壳的相同。米用与标准电池外壳形状和尺寸相同的外壳,使其可以直接使用在如遥控器等电子设备内,无需考虑其是否匹配的问题,其通用性更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剖面示意图;
[0033]图2是图1中A-A处剖面示意图;
[0034]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非磁性导筒立体示意图;
[0035]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主磁活动体与缓冲磁体立体爆炸示意图;
[0036]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主磁活动体与缓冲磁体剖面爆炸示意图;
[0037]图6是分别采用两块主磁活动体和单块主磁活动体在感应线圈内侧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比较曲线图;
[0038]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处理电路原理图。
[0039]其中,1、外壳;2、盖帽;3、主磁活动体;4、非磁性导筒;5、处理电路;6、绝缘底座;
7、上缓冲磁体;8、上弹性部件;9、下弹性部件;10、下缓冲磁体;la、发电组件腔;21、封口片;22、绝缘垫圈;31、第一磁体;32、第二磁体;33、空心铆钉;331、铆孔;40、空心环状体;41、感应线圈;42、线槽;43、过线凹槽;44、气流通道;45、导向柱;46、环状隔板;50、处理电路腔;51、隔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41]实施例1
[0042]本例将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进行具体说明,如图1、图2所示,包括壳体及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发电组件和处理电路5 ;
[0043]所述壳体上输出电能的电极端子,所述发电组件电连接至所述处理电路5的输入端,所述处理电路5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电极端子;
[0044]所述发电组件包括一非磁性导筒4及位于所述非磁性导筒4内的主磁活动体3 ;所述非磁性导筒4外缠绕有感应线圈41 ;
[0045]其中,在所述非磁性导筒4的上部、下部均设有缓冲磁体,且使上述缓冲磁体与所述主磁活动体3的磁极相对。
[0046]壳体是用来安装发电组件,将发电组件与外界隔离的部件,同时,该部件还需要将内部发电组件所发的电能导出,因此,其上需要设置电极端子。电极端子包括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壳体一般可以采用方形、圆形或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可以采用一端开口的外壳,然后用盖板或者盖帽封口,或者采用上盖、下盖的方式。也可以为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只要能将发电组件收容在其中,然后将其电力导出即可,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借用现有技术中常用镍电池、锂离子电池的壳体。关于电极端子的设置,也可以采用电池领域常用的设置方式,比如圆筒形电池中,比如常用的5号或者7号干电池,常将外壳作为负极,将于外壳绝缘的盖帽作为正极。比如方形电池中,一般将盖板本体作为一个电极端子,将盖板本体上与其绝缘的铆钉作为另一个电极端子;或者在盖板本体上设置两个与盖板绝缘的铆钉,作为两个电极端子,等等。
[0047]如图1中所示,本例中正是借用了现有圆筒形电池的结构和电极端子设置方式。所述壳体包括外壳I和盖帽2,所述外壳I和盖帽2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外壳I和盖帽2间通过绝缘件绝缘;
[0048]在所述外壳I内底部设置有一绝缘底座6,所述外壳I内设有一隔圈51 ;
[0049]所述隔圈51和所述绝缘件之间形成发电组件腔la,所述隔圈51与盖帽2间形成处理电路腔50 ;
[0050]所述发电组件安装在所述发电组件腔Ia内,所述处理电路5安装在所述处理电路腔50内;
[0051]所述电极端子分为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其中,所述盖帽2作为正极端子,所述外壳I作为负极端子。此种方式仿现有的干电池形状制造,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0052]该绝缘底座6用来隔开外壳和下缓冲磁铁,并支撑上部位于外壳内的各部件。
[0053]具体地,所述隔圈51为下部带底的筒体,所述处理电路5固定在所述隔圈51的筒体内;
[0054]所述绝缘件包括一绝缘垫圈22和封口片21 ;
[0055]所述绝缘垫圈22设置在所述隔圈51上,位于所述盖帽2下;
[0056]所述封口片21为一中心带孔的环状片,所述封口片21安装于所述盖帽2上,使所述盖帽2中心部分从所述封口片21的中心孔内突出。采用上述方式,可使所述盖帽2与外壳I及处理电路5均相互绝缘,并将盖帽2可靠地固定在所述外壳I的开口处。
[0057]作为优选的方式,所述壳体的尺寸和形状与标准电池壳体的相同。采用与标准电池形状和尺寸相同的壳体,使其可以直接使用在如遥控器等电子设备内,无需考虑其是否匹配的问题,其通用性更好。
[0058]如图1中所示,为区别起见,将设置在所述非磁性导筒4的上部的缓冲磁体称为上缓冲磁体7,将设置在所述非磁性导筒4的下部的缓冲磁体称为下缓冲磁体10。本例中采用的缓冲磁体均为整体为片状、中心带孔的环状磁铁。
[0059]所谓的缓冲磁体与所述主磁活动体3的磁极相对。很容易理解,假设主磁活动体3上部为N极(即北极),则上缓冲磁体7的下部为N极,上部为S极(南极);假设主磁活动体3上部为S极,则上缓冲磁体7的下部为S极,上部为N极;若主磁活动体3下部为N极,则下缓冲磁体10的上部为N极,下部为S极;若主磁活动体3下部为S极,则下缓冲磁体10的上部为S极,下部为N极。这样,才能使主磁活动体3与缓冲磁体之间产生排斥力,以起到缓冲碰撞的作用。
[0060]设有上述缓冲磁体的实施方案使主磁活动体3向电池两端发散的磁力线发生弯曲,减弱了主磁活动体3在电池两端的磁通密度,故能防止主磁活动体3吸附于电池两端的磁性材料上。同时,因为同极相斥,上缓冲磁体7和下缓冲磁体10会对靠近的主磁活动体3产生斥力,能缓冲主磁活动体3对电池两端的冲击,同时把未转换成电能的部分振动能量转换成磁势能,像弹簧一样起到缓冲蓄能的作用。合理设计缓冲磁体的尺寸和剩磁,当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竖直正立摆放时,因重力作用,活动块靠近下缓冲磁体10,远离上缓冲磁体7,在重力和斥力作用下,活动获得平衡。此时,外界微小的振动能打破这种平衡。故主磁活动体3会对微小的振动做出反应,从而实现微小振动能量的收集。
[0061]作为一种优选实施的方式,在所述非磁性导筒4的上部、下部还设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设置在所述缓冲磁体和所述非磁性导筒4之间。弹性部件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起弹性作用的部件,比如塑胶件、弹片、弹性垫片等等。只要其起到弹性作用即可。该弹性部件为非导磁的部件。
[0062]为区别起见,将位于非磁性导筒4上部的弹性部件,称为上弹性部件8 ;将位于非磁性导筒4下部的弹性部件,称为下弹性部件9 ;即在非磁性导筒4的上部与上缓冲磁体7之间,设置有上弹性部件8,在所述非磁性导筒4的下部与下缓冲磁体10之间,设置有下弹性部件9。
[0063]采用该种弹性部件,可进一步提高其缓冲作用,并防止主磁活动体3与缓冲磁体直接碰撞。
[0064]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图5所示,所述主磁活动体3包括一第一磁体31、第二磁体32及固定部件,所述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的极性相对,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第一磁体31及第二磁体32固定成一体的主磁活动体3。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可以采用两块尺寸相同的永磁体,因以相同极相对,因同极相对会产生斥力,故需要采用固定部件,才能将两块永磁体固定在一起,本实用新型并不特别限制采用何种方式将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限定在一起。
[0065]如图4、图5中所示,该第一磁体31设置在下方,第二磁体32设置在上方,其中,第一磁体31的下方磁极为N极,上方磁极为S极;第二磁体32的下方为S极,上方为N极;上缓冲磁体7的下方磁极为N极,上方磁极为S极;下缓冲磁体10的上方磁极为N极,下方磁极为S极。
[0066]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本例采用铆接的方式将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固定在一起。如图4、图5所示,所述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均为轴心设有通孔的圆环形磁铁,所述固定部件为空心铆钉33 ;[0067]所述空心铆钉33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一磁体31和所述第二磁体32铆接为一体。
[0068]如图中所示,由于该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的轴心设有通孔,而安装在该通孔内的铆钉为空心铆钉33,即该空心铆钉设有铆孔331,因此,其气流可以通过铆孔331,防止气流不畅的现象发生。
[0069]为检测单块永磁铁与多块永磁铁的磁感应强度分布,发明人对此进行了实验,实验中发现,与单块永磁铁相比,由两块永磁铁同极相对组成的主磁活动体3具有更好的磁场分布。单块永磁铁的磁力线分布比较发散,当其在感应线圈41内做往复运动时,部分磁力线未能有效切割感应线圈41,故平均功率及效率较低;而由两块永磁铁同极相对组成的主磁活动体3的磁力线发散较少,特别是在两永磁铁接合处分布较集中,当组合而成的主磁活动体3做往复运动时,有更多的磁力线切割感应线圈41,故发电的平均功率及效率较闻。
[0070]如图6所示,其X轴为Distance (轴向位置),Y轴为Flux density (磁感应强度),其中曲线B为单块永磁铁在感应线圈41内侧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曲线C为两块永磁铁在感应线圈41内侧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此磁感应强度为径向方向的分量,从图6中可看出两块永磁铁在感应线圈41内侧产生的磁感应强度梯度较大,表明采用两块永磁铁组合成的主磁活动体3,其结构能产生更大的功率及提高效率。为了提高发电效率,优选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均采用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
[0071]采用上述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极性相对组合而成的主磁活动体3,一方面提高了其发电的平均功率和效率,另外由于磁铁为轴心设通孔的圆环形磁铁,以及固定部件为空心铆钉33,因此,更便于外壳I内的气体流动,防止气流不畅阻碍主磁活动体3的运动。
[0072]如图4、图5中也可看出,第一缓冲磁体和第二缓冲磁体均为整体呈片状、中心带孔的环状磁铁。
[0073]上述非磁性导筒4,是用来提供主磁活动体3往复运动通道的部件,在该非磁性导筒4外,还需要设置感应线圈41。关于该非磁性导筒4的结构,一般也并不限定。只要其能提在非磁性导筒4中心设有适合长度的光滑通道,供主磁活动体3在其内往复运动即可。比如常见的圆筒状结构就可行,也可在圆筒状结构的基础上,去掉某些材料,在圆筒状结构内设计槽状结构,目的是为了通气,因如果非磁性导筒4内气流不畅,将影响主磁活动体3的往复运动,导致发电效率降低。比如本例中,作为优选实施的方式,所述非磁性导筒4包括位于上、下两端的空心环状体40,所述上、下两端的空心环状体40内表面上,设有若干导向柱45,所述导向柱45将上端的空心环状体40和下端的空心环状体40连接为一体;
[0074]各导向柱45围成的空间形成所述主磁活动体3往复运动的滑道,所述导向柱45之间形成气流通道44。采用该种方式,非磁性导筒4的滑道并非规则的圆柱内壁,而是通过若干导向柱45形成可供主磁活动体3往复运动的滑道,并在各导向柱45之间形成气流通道44 ;永磁体在滑道中往复运动,永磁体的外圆面只能跟各导向柱45线接触,从而减小摩擦面。综上,采用上述方式,可以减小永磁体与非磁性导筒4接触的面积,降低摩擦力,同时,便于气流的流动,防止气流不畅阻碍主磁活动体3的运动,使主磁活动体3在非磁性导筒4内振动更加顺畅,发电效率更高。[0075]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非磁性导筒4上端的空心环状体40和下端的空心环状体40之间的导向柱45外,设有环状隔板46 ;
[0076]所述环状隔板46与环状隔板46之间、以及环状隔板46与空心环状体40之间,形成线槽42 ;
[0077]所述感应线圈41安装在所述线槽42内。
[0078]具体地,所述非磁性导筒4中间部分地外圆上设有三个线槽42,铜漆包线绕在该线槽42上。线槽42的宽度小于或等于主磁活动体3的长度,三组感应线圈41 (又称绕组)按相邻线组绕向相反的方式绕在线槽42上,并串接成一个大绕组。也可根据需要并联在一起。绕组绕线为标称线径0.08-0.1mm的漆包线,每个线槽42匝数约为600-800匝。绕组两端引出的引线经一过线凹槽43引到处理电路5上,与处理电路5的输入端电连接。
[0079]所述处理电路5包括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及蓄能装置;
[0080]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将所述发电组件产生的电流进行整流滤波处理后,输出至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向所述蓄能装置输送稳压处理后的电流,所述蓄能装置向所述电极端子输送电流。
[0081]具体地,处理电路5的输入端与绕组电连接,处理电路5的输出端与电极端子电连接。发电组件产生的电能经处理电路5整流滤波、稳压后,实现能量的收集存储,电路原理图如图7所示。首先感应线圈41产生的不稳定的交流电经过二极管D1-D4进行全桥整流,然后经两个并联的电容C1、C2滤波得到直流电压Ul ;稳压电路由电阻Rl,稳压二极管D5和开关管Ql组成,稳压电路保证输出端Vtot为恒定的低电压,最后对超级电容C3进行充电,将能量收集到超级电容当中,该超级电容即作为蓄能装置。电路的输出正极与正极端子(本例中为盖帽2)电连接、电路的输出负极与负极端子(本例中为外壳I)电连接,存储的电能经过正极端子、负极端子流出供低能耗电子产品使用。
[0082]本例提供的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是一种能够收集手摇振动的能量及其他微小振动能量、把振动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发电装置,可以供诸如遥控器等低功耗的电子产品使用,可以解决普通电池对环境带来污染及使用寿命短、需频繁更换的问题,绿色无污染,可以替代普通电池,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绿色环保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进一步的,由于本例在所述非磁性导筒4的上部、下部分别设置了缓冲磁体,且缓冲磁体与非磁性导筒4内的主磁活动体3磁极相对,因此,缓冲磁体对主磁活动体3起到异性相斥的作用,如此,可缓冲主磁活动体3对电池两端的冲击,同时把未转换成电能的部分振动能量转换成磁势能,像弹簧一样起到缓冲蓄能的作用,能对微小的振动响应并发电。但其并不会出现弹性失效的过程,综上,采用该缓冲磁体,一方面可起到缓冲碰撞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防止主磁活动体被吸附到电池两端的磁性材料上,还可以将振动能量转换成磁势能,起到蓄能发电的作用。
[008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包括壳体及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发电组件和处理电路; 所述壳体上输出电能的电极端子,所述发电组件电连接至所述处理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处理电路的输出端电连接至所述电极端子; 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组件包括非磁性导筒及位于所述非磁性导筒内的主磁活动体;所述非磁性导筒外缠绕有感应线圈; 其中,在所述非磁性导筒的上部、下部均设有缓冲磁体,且使上述缓冲磁体与所述主磁活动体的磁极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和盖帽,所述外壳和盖帽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外壳和盖帽间通过绝缘件绝缘; 在所述外壳内底部设置有绝缘底座,所述外壳内设有一隔圈; 所述隔圈和所述绝缘件之间形成发电组件腔,所述隔圈与盖帽间形成处理电路腔;所述发电组件安装在所述发电组件腔内,所述处理电路安装在所述处理电路腔内;所述电极端子分为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其中,所述盖帽作为正极端子,所述外壳作为负极端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圈为下部带底的筒体,所述处理电路固定在所述隔圈的筒体内; 所述绝缘件包括绝缘垫圈和封口片; 所述绝缘垫圈设置在所述隔圈上,位于所述盖帽下; 所述封口片为一中心带孔的环状片,所述封口片安装于所述盖帽上,使所述盖帽中心部分从所述封口片的中心孔内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磁活动体包括第一磁体、第二磁体及固定部件,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极性相对,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第一磁体及第二磁体固定成一体的主磁活动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均为轴心设通孔的圆环形磁铁,所述固定部件为空心铆钉; 所述空心铆钉穿过所述通孔,将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铆接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磁性导筒包括位于上、下两端的空心环状体,所述上、下两端的空心环状体内表面上,设有若干导向柱,所述导向柱将上端的空心环状体和下端的空心环状体连接为一体; 各导向柱围成的空间形成所述主磁活动体往复运动的滑道,所述导向柱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非磁性导筒上端的空心环状体和下端的空心环状体之间的导向柱外,设有环状隔板; 所述环状隔板与环状隔板之间、以及环状隔板与空心环状体之间,形成线槽; 所述感应线圈安装在所述线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电路包括整流滤波电路、稳压电路及蓄能装置; 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将所述发电组件产生的电流进行整流滤波处理后,输出至稳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向所述蓄能装置输送稳压处理后的电流,所述蓄能装置向所述电极端子输送电流。
9.根据 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式振动发电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尺寸和形状与标准电池外壳的相同。
【文档编号】H02K35/02GK203747618SQ201320868710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6日
【发明者】杨建锋, 蒋丛华, 周虎, 肖宏, 敖翔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