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手车断路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7630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手车断路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智能手车断路器,包括机架、设在所述机架内的传动机构、永磁机构和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永磁机构驱动器,所述机架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有减振垫,所述永磁机构驱动器上设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卡装并固定在所述减振垫上,所述减振垫包括第一减振垫和第二减振垫,所述第一减振垫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第二减振垫套装在所述第一减振垫上,所述安装耳卡装在所述第一减振垫和第二减振垫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车断路器的有益效果为:首先,本实用新型中的减振垫将安装耳与机架以及固定柱之间完全隔离,使安装耳与机架以及固定柱之间柔性固定,直接缓冲了机架带来的振动,减振效果极佳,有效减少了智能手车断路器内的故障几率。
【专利说明】一种智能手车断路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车断路器,尤其涉及一种减振效果极佳的智能手车断路器。
【背景技术】
[0002]许多电子设备作为各机械设备的二次控制装置,一般是安装在机械设备的机架上,而大部分机械设备在运转时会产生相当大的振动,长期以往会导致电子设备内电子元件的松动和虚接,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如电力系统中的高压交流断路器,它在关合或分断时都会产生强烈的振动。应智能电网的发展趋势需求,新一代智能断路器集各种传感器和控制器于一体,又由于土地稀缺,变、配电所占地面积应尽可能的缩小,要求各变、配电设备的体积小型化,这就要在断路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多个控制设备,因此不能因为安装减振装置而占用太多的空间。
[0003]目前,电设备常用的减振方法有两种,一是安装减振器,包括橡胶金属减振器、弹簧减振器、阻尼隔振材料;二是增强电子元件的耐振、耐冲击能力。显然我们只能选择第一种,但是常规的减振器、减振弹簧安装麻烦、减振效果差、并且占用空间较多,因此不适于在智能断路器上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减振效果极佳的智能手车断路器。
[0005]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车断路器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包括机架、设在所述机架内的传动机构、永磁机构和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永磁机构驱动器,所述机架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有减振垫,所述永磁机构驱动器上设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卡装并固定在所述减振垫上,所述减振垫包括第一减振垫和第二减振垫,所述第一减振垫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第二减振垫套装在所述第一减振垫上,所述安装耳卡装在所述第一减振垫和第二减振垫之间。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车断路器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0007]所述机架上通过固定柱还固定有真空及绝缘控制器和智能控制单元,所述真空及绝缘控制器和智能控制单元上设有安装耳,所述固定柱上设有减振垫,所述安装耳卡装并固定在所述减振垫上。
[0008]所述第一减振垫包括顶靠部和设置在所述顶靠部一端的隔离部,所述安装耳和所述第二减振垫均套装在所述隔离部上,所述安装耳被夹持在所述顶靠部与所述第二减振垫之间。
[0009]所述顶靠部与所述隔离部的内径相同,所述顶靠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隔离部的外径。
[0010]所述安装耳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减振垫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隔离部的厚度。[0011]所述机架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柱穿插并固定在所述固定孔上。
[0012]所述固定柱包括内螺纹螺杆和与所述内螺纹螺杆配合的螺钉,所述第一减振垫套装在所述内螺纹螺杆上,所述顶靠部顶靠所述机架内壁,所述螺钉压紧所述第二减振垫。
[0013]所述第二减振垫与所述螺钉之间还设有平垫和弹垫。
[0014]所述固定柱包括螺栓和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母,所述第一减振垫套装在所述螺栓上,所述顶靠部顶靠所述机架内壁,所述螺母压紧所述第二减振垫。
[0015]所述机架上通过固定柱还固定有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上设有安装耳,所述固定柱上设有减振垫,所述安装耳卡装并固定在所述减振垫上。
[0016]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车断路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首先,本实用新型中的减振垫将安装耳与机架以及固定柱之间完全隔离,使安装耳与机架以及固定柱之间柔性固定,直接缓冲了因断路器分合闸时带来的振动,减振效果较常规的减震方式有明显改善,有效降低了智能手车断路器内部电子元件因震动导致的故障率;其次,实用新型中的减振垫结构简单、部件少、体积小、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18]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0019]图3是图2的剖视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减振垫的结构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减振垫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见图1至图3,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手车断路器实施例,包括机架1、设在所述机架I内的传动机构2、永磁机构3和固定在所述机架I上的永磁机构驱动器4,所述机架I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有减振垫,所述永磁机构驱动器4上设有安装耳5,所述安装耳5卡装并固定在所述减振垫上,所述减振垫包括第一减振垫61和第二减振垫62,所述第一减振垫61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第二减振垫62套装在所述第一减振垫61上,所述安装耳5卡装在所述第一减振垫61和第二减振垫62之间,所述机架I上通过固定柱还固定有真空及绝缘控制器7和智能控制单元8,所述真空及绝缘控制器7和智能控制单元8上设有安装耳,所述固定柱上设有减振垫,所述安装耳卡装并固定在所述减振垫上。首先,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减振垫61和第二减振垫62配合将安装耳与机架I以及固定柱之间完全隔离,使安装耳与机架I以及固定柱之间柔性固定,直接缓冲了机架I带来的振动,减振效果较常规的减震方式有明显改善,有效降低了智能手车断路器内部电子元件因震动导致的故障率;其次,实用新型中的减振垫结构简单、部件少、体积小、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
[0023]参见图2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减振垫61包括顶靠部611和设置在所述顶靠部611—端的隔离部612,所述安装耳5和所述第二减振垫62均套装在所述隔离部612上,所述安装耳5被夹持在所述顶靠部611与所述第二减振垫62之间。通过将第一减振垫61设置为顶靠部611和隔离部612的组合体,分别将安装耳5与机架I和固定柱隔离,最后通过第二减震垫62将安装耳5与固定柱上的紧固件隔离,其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减震效果好。
[0024]参见图3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顶靠部611与所述隔离部612的内径相同,所述顶靠部611的外径大于所述隔离部612的外径。所述第一减振垫61为一体成型结构,顶靠部611的外径大于隔离部612的外径使得顶靠部611与隔离部612的连接处形成一台阶,用于安装耳5的卡装。
[0025]参见图3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安装耳5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减振垫62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隔离部612的厚度。使得固定柱上的紧固件锁紧时,可以直接推动并挤压第二减振垫62向安装耳5顶靠,锁紧效果好。
[0026]参见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机架I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柱穿插并固定在所述固定孔上。
[0027]参见图2至图5,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固定柱包括内螺纹螺杆91和与所述内螺纹螺杆91配合的螺钉92,所述第一减振垫61套装在所述内螺纹螺杆91上,所述顶靠部611顶靠所述机架I内壁,所述螺钉92压紧所述第二减振垫62。所述第二减振垫62与所述螺钉92之间还设有平垫10和弹垫11。具体安装时,第一减振垫61套装在内螺纹螺杆91上,并且使顶靠部611端与机架I内壁相对,然后将安装耳5和第二减振垫62依次套装在隔离部612上,再将平垫10和弹垫11依次套装在内螺纹螺柱91上,最后将螺钉92插入内螺纹螺杆91的螺纹孔并旋紧。
[0028]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所述机架I上通过固定柱还固定有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上设有安装耳,所述固定柱上设有减振垫,所述安装耳卡装并固定在所述减振垫上。
[0029]本实用新型中也可用螺栓和螺母组合作为固定柱代替上述的实施例中的内螺纹螺杆和螺钉,具体为所述固定柱包括螺栓和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母,所述第一减振垫61套装在所述螺栓上,所述顶靠部611顶靠所述机架I内壁,所述螺母压紧所述第二减振垫62。
[00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手车断路器,包括机架、设在所述机架内的传动机构、永磁机构和固定在所述机架上的永磁机构驱动器,所述机架上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上设有减振垫,所述永磁机构驱动器上设有安装耳,所述安装耳卡装并固定在所述减振垫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垫包括第一减振垫和第二减振垫,所述第一减振垫设置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第二减振垫套装在所述第一减振垫上,所述安装耳卡装在所述第一减振垫和第二减振垫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车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通过固定柱还固定有真空及绝缘控制器和智能控制单元,所述真空及绝缘控制器和智能控制单元上设有安装耳,所述固定柱上设有减振垫,所述安装耳卡装并固定在所述减振垫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车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垫包括顶靠部和设置在所述顶靠部一端的隔离部,所述安装耳和所述第二减振垫均套装在所述隔离部上,所述安装耳被夹持在所述顶靠部与所述第二减振垫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手车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靠部与所述隔离部的内径相同,所述顶靠部的外径大于所述隔离部的外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手车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耳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减振垫的厚度之和大于所述隔离部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手车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柱穿插并固定在所述固定孔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手车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包括内螺纹螺杆和与所述内螺纹螺杆配合的螺钉,所述第一减振垫套装在所述内螺纹螺杆上,所述顶靠部顶靠所述机架内壁,所述螺钉压紧所述第二减振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手车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振垫与所述螺钉之间还设有平垫和弹垫。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手车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包括螺栓和与所述螺栓配合的螺母,所述第一减振垫套装在所述螺栓上,所述顶靠部顶靠所述机架内壁,所述螺母压紧所述第二减振垫。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手车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通过固定柱还固定有保护装置,所述保护装置上设有安装耳,所述固定柱上设有减振垫,所述安装耳卡装并固定在所述减振垫上。
【文档编号】H02B11/167GK203660382SQ201320877110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6日
【发明者】王同阁, 于海涛, 赵霞兵, 武明扬, 龚晓佳, 徐丽丽 申请人: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