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7692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光伏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伏支架系统,用于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彩钢板屋顶,其包括支撑板、承托件及压持件,支撑板包括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其上均设置有具有一定倾角的顶板;压持件包括前压持件及后压持件;承托件将支撑板固定于彩钢板屋顶上,压持件固定于支撑板顶部;所述前压持件、后压持件与支撑板一起将光伏组件固定。本实用新型的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前后搭配使用,配合预设角度的顶板,可实现将光伏组件稳定安装于屋顶的目的;根据当地地理位置以及屋顶的建筑条件,以此调节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高度,以及预设顶板的倾角,可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屋顶的各处,提高该支架系统的适用性;且能使光伏组件获得最佳倾角,提高光伏组件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专利说明】光伏支架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彩钢板屋顶的光伏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正越来越普遍的应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太阳能发电机、太阳能热水器等。
[0003]现有的彩钢板屋顶在安装光伏组件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夹具本身的结构实现连接彩钢板屋面和屋面其他结构。这种光伏支架系统一般是平铺在彩钢板屋面上,这样的光伏支架的倾角不可调节,其与屋面倾角是一致的,不能达到最佳的照射角度,从而影响太阳能的利用率;而且房屋北面的屋顶也无法利用(北面的屋顶受到的光照较弱),这就限制了光伏组件的安装环境,降低了这种支架系统的灵活性。光伏组件在雨天的冲刷效果不好,而且结构复杂,安装成本大,施工难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稳固、适用性高的光伏支架系统,使用该支架系统可使光伏组件获得当地最优倾角,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光伏支架系统,用于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彩钢板屋顶,其包括支撑板、承托件及压持件;
[0007]所述支撑板包括前支撑板及后支撑板,该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均分别包括底板、中间板及顶板,且,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顶板具有相同的倾角;
[0008]所述压持件包括前压持件及后压持件,所述前压持件装设于前支撑板的顶板上,所述后压持件装设于后支撑板的顶板上,该前压持件与后压持件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卡压部;
[0009]所述承托件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底板上,承托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彩钢板上;
[0010]其中,当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以预定距离前后摆放时,前支撑板的顶板与后支撑板的顶板位于一条直线上;所述前压持件的卡压部、后压持件的卡压部、前支撑板的顶板和后支撑板的顶板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光伏组件的安装空间。
[0011 ] 进一步地,所述承托件包括一体成型的承托顶板、承托侧板及承托底板,所述承托侧板由承托顶板前后两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承托底板由所述承托侧板的底边缘向内弯折并相对延伸形成,所述承托底板的两侧边缘分别向外凸出延伸形成侧翼部,所述侧翼部以预定角度斜向下弯折。
[0012]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顶板上设有限位导片,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底板边缘开设有定位卡槽,该定位卡槽在支撑板安装于承托件上时卡持于限位导片上。[0013]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板的顶板上设有止动凸片。
[0014]进一步地,所述承托件包括相互组合在一起的左承托件及右承托件,所述左承托件包括左顶板及左侧板,所述右承托件包括右顶板及右侧板,左承托件的左顶板与右承托件的右顶板上下叠置于一起从而组成所述承托件,该左顶板和右顶板上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方形孔和矩形槽孔,该方形孔和矩形槽孔内穿设有紧固件,从而将左承托件与右承托件组装成所述承托件。
[0015]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边缘分别向内弯折延伸形成承托底板,承托底板前端再向上向后迂回弯折形成接触部,接触部末端再向后延伸形成承托部。
[0016]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相对位置处分别开设有方形通孔,该方形通孔内穿设有夹持紧固件。
[0017]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上均设有侧板加强筋。
[0018]进一步地,所述压持件包括首尾相连的支撑背板、连接板及支撑前板,支撑前板的顶边缘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挡板,所述卡压部是由所述支撑前板与所述挡板共同形成,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穿孔。
[001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前板的底边缘向下延伸形成限位挡片,该限位挡片的高度小于所述支撑背板的高度。
[0020]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前后搭配使用,配合预设角度的顶板,可实现将光伏组件稳定安装于屋顶的目的;根据当地地理位置以及屋顶的建筑条件,以此调节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高度,以及预设顶板的倾斜角度,可实现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屋顶的各处,提高该支架系统的适用性;并且能使光伏组件获得当地最佳倾角,最大限度的提高光伏组件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支架系统上安装光伏组件的侧视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的后支撑板、后压持件及承托件的侧视图;
[0023]图3为图1所示的前支撑板、前压持件及承托件的侧视图;
[0024]图4为图2所示的后支撑板、后压持件及承托件的立体图;
[0025]图5为图3所示的前支撑板、前压持件及承托件的立体图;
[002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承托件的立体图;
[0027]图7为图6所示的承托件安装于波浪状彩钢板屋顶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承托件的立体图;
[0029]图9为图8所示的承托件的立体分解图;
[0030]图10为图8所示的承托件安装于异性波浪状彩钢板屋顶的示意图;
[003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光伏支架系统的前压持件的立体图。
[0032]其中:10、前支撑板;20、后支撑板;21、底板;211、定位卡槽;212、安装孔;22、中间板;23、顶板;24、方形孔;25、方形槽孔;26、止动凸片;27、支撑板加强筋;30、前压持件;40、后压持件;50、承托件;51、承托顶板;511、限位导片;512、槽形通孔;52、承托侧板;53、承托底板;54、侧翼部;61、支撑背板;62、连接板;621、穿孔;63、支撑前板;64、挡板;65、限位挡片;70、承托件;71、左承托件;711、左顶板;712、左侧板;72、右承托件;721、右顶板;722、右侧板;723、承托底板;724、接触部;725、承托部;726、侧板加强筋;73、方孔;74、矩形槽孔;741、紧固件;75、方形通孔;751、夹持紧固件;90、光伏组件;100、标准波浪状造型的彩钢板;110、异性波浪状造型的彩钢板;111、主体部;112、膨胀部;11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34]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支架系统,用于将光伏组件90安装于彩钢板屋顶,其包括支撑板、承托件50及压持件;
[0035]所述支撑板包括前支撑板10及后支撑板20,该前支撑板10和后支撑板20均分别包括底板21、中间板22及顶板23,且,前支撑板10和后支撑板20的顶板23具有相同的倾角;
[0036]所述压持件包括前压持件30及后压持件40,所述前压持件30装设于前支撑板10的顶板23上,所述后压持件40装设于后支撑板20的顶板23上,该前压持件30与后压持件40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卡压部(图中未标示);
[0037]所述承托件50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底板21上,承托件50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彩钢板上;
[0038]其中,当所述前支撑板10和后支撑板20以预定距离前后摆放时,前支撑板10的顶板23与后支撑板20的顶板23位于一条直线上,以确保光伏组件90安装位置的准确性;所述前压持件30的卡压部、后压持件40的卡压部、前支撑板10的顶板23和后支撑板20的顶板23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光伏组件90的安装空间。
[0039]请续参阅图6及图7,实施例一:所述承托件50包括一体成型的承托顶板51、承托侧板52及承托底板53,所述承托侧板52由承托顶板51前后两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承托底板53由所述承托侧板52的底边缘向内弯折并相对延伸形成,所述承托底板53的两侧边缘分别向外凸出延伸形成侧翼部54,所述侧翼部54以预定角度斜向下弯折;此种承托件50适用于将光伏组件90安装于具有标准波浪状彩钢板100屋顶(如图7所示)上,所述承托底板53与位于其两侧的侧翼部54形成一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卡合槽(图中未标示),该卡合槽在安装时恰好贴合于标准波浪状的彩钢板100 (以下简称彩钢板100)上,此种设计有利于该支架系统与彩钢板100屋顶结合得更加牢固。
[0040]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顶板51上设有限位导片511,优选地,该限位导片511是直接从所述承托顶板51由下往上冲设形成,且,该限位导片511共设有两个,其分别设置于所述承托顶板51前后两端;所述前支撑板10和后支撑板20的底板21边缘开设有定位卡槽211,该定位卡槽211在支撑板安装于承托件50上时卡持于限位导片511上,该设计在安装时,有利于支撑板与承托件50的定位,以便后续的固定操作,从而可提高安装效率。
[0041]进一步地,所述承托顶板51上设有槽形通孔512,所述支撑板的底板21上设有安装孔212,安装时,用紧固件(如螺栓)穿过安装孔212、槽形通孔512及彩钢板100,从而将所述承托件50固定于屋顶上,其中,所述槽形通孔512用于调节承托件50的前后位置,协调安装公差,从而使该支架系统更加稳定。
[0042]请参阅图2、图3及图11,具体地,所述压持件包括首尾相连的支撑背板61、连接板62及支撑前板63,支撑前板63的顶边缘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挡板64,所示卡压部由所述支撑前板63与挡板64共同形成,该卡压部用于压持所述光伏组件90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前板63的底边缘向下延伸形成限位挡片65,该限位挡片65的高度小于所述支撑背板61的高度,由此,所述支撑前板63、挡板64和限位挡片65共同形成一个倒“L”形的卡压部,所述前压持件30与所述后压持件40具有对称的结构设计,从而可将所述光伏组件90牢牢地压持于前压持件30和后压持件40之间。
[0043]所述连接板62上设有穿孔621,所述前支撑板10的顶板23对应前压持件30的穿孔621设有一方形孔24,安装时,该方形孔24和穿孔621内穿设一用于将前压持件30固定于所述前支撑板10上的紧固件(如螺栓、螺母),且,通过调节该紧固件的松紧度,可达到调节所述卡压部施加于光伏组件90前边缘的压持力;
[0044]所述后支撑板20的顶板23对应后压持件40的穿孔621设有一方形槽孔25,安装时,该方形槽孔25和穿孔621内穿设一用于将后压持件40固定于所述后支撑板20上的紧固件(如螺栓、螺母),且,通过调节该紧固件的松紧度,可达到调节所述卡压部施加于光伏组件90后边缘的压持力;值得一提的,该方形槽孔25的设计还可使后压持件40在所述后支撑板20的顶板23上沿着光伏组件90的前后方向移动,从而调节后压持件40与光伏组件90后边缘的距离,达到更好的压持效果,以及方便光伏组件90的拆装。
[0045]进一步地,所述前支撑板10的顶板23上设有止动凸片26,优选地,该止动凸片26是直接从前支撑板10的顶板23由下往上冲设形成,该止动凸片26用于进一步防止光伏组件90向下滑动。
[0046]此外,所述前支撑板10和后支撑板20上均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支撑板加强筋27,用于进一步增强该支架系统的稳固性。
[0047]实施例二:
[0048]请参阅图8、图9及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承托件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承托件70包括相互组合在一起的左承托件71及右承托件72,所述左承托件71包括左顶板711及左侧板712,所述右承托件72包括右顶板721及右侧板722,左承托件71的左顶板711与右承托件72的右顶板721上下叠置于一起,该左顶板711和右顶板721上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方孔73和矩形槽孔74,该方孔73和矩形槽孔74内穿设有紧固件741 (如螺栓、螺母),从而将左承托件71与右承托件72组装成所述承托件70 ;所述左侧板712和右侧板722的底边缘分别向内弯折延伸形成用于夹持所述彩钢板的承托底板723 ;所述左侧板712和右侧板722的相对位置处分别开设有方形通孔75,该方形通孔75内穿设有夹持紧固件751 (如螺栓、螺母)。
[0049]该承托板70适用于将光伏组件90安装于具有异性波浪状彩钢板110屋顶(如图10所示)上,该异性波浪状彩钢板110 (以下简称彩钢板110)具有主体部111及连接于主体部111的膨胀部112,该膨胀部112与主体部111的连接处向内凹陷形成凹槽113 ;安装时,所述承托底板723从两侧伸入彩钢板110的凹槽113内,再拧紧穿设于所述方形通孔75内的夹持紧固件751,而将该承托件70固定于彩钢板110屋顶上。
[0050]进一步地,所述承托底板723前端再向上向后迂回弯折形成接触部724,接触部724末端再向后延伸形成承托部725,该接触部724的外表面呈弧形,可增大其与彩钢板110的凹槽113的接触面积,从而可防止由于夹持力过大而刺破彩钢板110 ;同时,当光伏组件90受到风力作用向上抬升时,所述承托部725可勾住彩钢板110的凹槽113内壁,防止该支架系统脱落,从而增加该支架系统的稳定性及使用寿命。
[0051]进一步地,所述左侧板712及右侧板722上均设有侧板加强筋726,以增强该承托件70的强度。
[0052]值得一提地,上述实施例中的方形孔24、方形槽孔25、方孔73及矩形槽孔74、方形通孔75,可对螺栓进行定位,防止其在安装过程中转动,从而提高安装效率;上述支撑板的高度及支撑板的顶板23的倾斜角度是根据当地地理位置以及屋顶的建筑条件而预定的,从而可确保光伏组件90获得最佳的倾角(大概为当地纬度+/-5° ),最大限度的提高光伏组件90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且,安装后的光伏组件与彩钢板屋顶之间有一定距离,因此在雨天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好的冲刷效果,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自洁净能力。
[005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前支撑板10和后支撑板20前后搭配使用,配合预设角度的顶板23,可实现将光伏组件90稳定安装于屋顶的目的;根据当地地理位置以及屋顶的建筑条件,以此调节前支撑板10和后支撑板20的高度,以及预设顶板23的倾斜角度,可实现将光伏组件90安装于屋顶的各处,提高该支架系统的适用性;并且能使光伏组件90获得当地最佳倾角,最大限度的提高光伏组件90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0054]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光伏支架系统,用于将光伏组件安装于彩钢板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承托件及压持件; 所述支撑板包括前支撑板及后支撑板,该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均分别包括底板、中间板及顶板,且,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顶板具有相同的倾角; 所述压持件包括前压持件及后压持件,所述前压持件装设于前支撑板的顶板上,所述后压持件装设于后支撑板的顶板上,该前压持件与后压持件的相对面分别设有卡压部; 所述承托件的顶部固定于所述支撑板的底板上,承托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彩钢板上; 其中,当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以预定距离前后摆放时,前支撑板的顶板与后支撑板的顶板位于一条直线上;所述前压持件的卡压部、后压持件的卡压部、前支撑板的顶板和后支撑板的顶板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容纳所述光伏组件的安装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包括一体成型的承托顶板、承托侧板及承托底板,所述承托侧板由承托顶板前后两端向下弯折延伸形成,所述承托底板由所述承托侧板的底边缘向内弯折并相对延伸形成,所述承托底板的两侧边缘分别向外凸出延伸形成侧翼部,所述侧翼部以预定角度斜向下弯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顶板上设有限位导片,所述前支撑板和后支撑板的底板边缘开设有定位卡槽,该定位卡槽在支撑板安装于承托件上时卡持于限位导片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板的顶板上设有止动凸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包括相互组合在一起的左承托件及右承托件,所述左承托件包括左顶板及左侧板,所述右承托件包括右顶板及右侧板,左承托件的左顶板与右承托件的右顶板上下叠置于一起从而组成所述承托件,该左顶板和右顶板上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方形孔和矩形槽孔,该方形孔和矩形槽孔内穿设有紧固件,从而将左承托件与右承托件组装成所述承托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底边缘分别向内弯折延伸形成承托底板,承托底板前端再向上向后迂回弯折形成接触部,接触部末端再向后延伸形成承托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相对位置处分别开设有方形通孔,该方形通孔内穿设有夹持紧固件。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及右侧板上均设有侧板加强筋。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持件包括首尾相连的支撑背板、连接板及支撑前板,支撑前板的顶边缘向前弯折延伸形成挡板,所述卡压部是由所述支撑前板与所述挡板共同形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前板的底边缘向下延伸形成限位挡片,该限位挡片的高度小于所述支撑背板的高度。
【文档编号】H02S20/30GK203761323SQ201320893486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刘凤军, 林海杰, 李伟 申请人:广东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