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和护套部件安装方法

文档序号:7378106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和护套部件安装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护套部件安装装置(1),设置有支撑机构(2),其从保护层(S2)侧支撑板部件;电线保持机构(3、4),其沿着板部件(S)的结合层(S1)保持电线部(W1);以及折叠机构(5),其将板部件(S)对折。由第二支撑部(22)支撑的第二区域(R2)朝着第一支撑部(21)转动,从而线束(W)的电线部(W1)由被折叠的板部件(S)夹持并从而覆盖。
【专利说明】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和护套部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和护套部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0002]传统低,已经提出各种护套部件,用于覆盖、保护布置在车辆等中的线束的电线部(见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I中描述的护套部件(保护材料)由聚氯乙烯板件形成。在该板件围绕电线组的周部缠绕后,板件缠绕方向的两端互相重合,并且重合部分安置在热焊接机的热压接结合部中,并且通过加压和加热而接合。从而,板件安装到线束。专利文献2中描述的护套部件(保护板件)构造成设置有形成在其上的橡胶板和粘着层。该板件围绕电线组的周部缠绕,使得粘着层粘着到电线组,并且在缠绕方向上的末端侧上的粘着层位于开始侧上的板件上,并且粘着到该板件。从而,板件安装到线束。
[0003]惯例上,当布置在车辆等中时,线束是大致沿着电线构造二维安置的,并且护套部件安装在该安置状态下。即,如图19的(a)所示,以使得多个单线放置在布线板等上、并且这些单线的电线部Wl由锁定销等锁定的方式将线束W保持为预定的布置形式,其中每个单线的端部都连接到连接器C。然后,如图19的(b)所示,护套部件P安装到每个预定部分的电线部W1,并且护套部件P的端部利用带T固定到电线部Wl ;由此,执行了生产。因此,需要根据这样的线束W的上产过程适当地将护套部件安装到预定的电线部。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 JP-A-11-7856
[0007]专利文献2 JP-A-2009-302023


【发明内容】

[0008]技术问题
[0009]然而,根据专利文献I中描述的上述传统安装方法,需要为每个护套部件安装位置准备热焊接机或移动热焊接机。为此,产生了各种问题,使得生产设备变得大型化的并且安装操作的工作量变得巨大。另一方面,根据专利文献2描述的上述传统安装方法,由操作者手工操作来一个个缠绕并且结合板件。为此,也存在使得安装护套部件的可操作性不能加强,并且当缠绕板件时,粘着层粘着到错误的部分而浪费板件的问题。为此,期望发展出一种能够将护套部件有效地安装到保持在预定布置形式的线束的安装装置。
[0010]鉴于上述各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和护套部件安装方法,利用该装置和该方法提高护套部件安装操作的效率,而不使装置大型化或复杂化。
[0011]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2]通过以下结构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0013](I) 一种用于将护套部件安装到线束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所述护套部件用于覆盖所述线束的电线部,所述护套部件:由板部件形成,该板部件形成为板状,在该板部件中结合层设置在一个表面上,并且保护层设置在另一表面上;在所述结合层位于内侧的状态下,所述板部件夹持所述电线部;并且通过将所述结合层结合到一起所述板部件覆盖所述电线部,所述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包括: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从所述保护层侧支撑所述板部件;电线保持机构,在沿着由所述支撑机构支撑的所述板部件的结合层安置的状态下,该电线保持机构保持所述电线部;以及折叠机构,该折叠机构将由所述支撑机构支撑的所述板部件对折,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部,其支撑所述板部件S的平面的大致一半的区域;以及第二支撑部,其支撑所述板部件的除了所述平面的大致一半区域之外的剩余区域,并且所述板部件的剩余区域通过所述折叠机构朝着所述第一支撑部枢转,从而折叠所述板部件。
[0014](2)根据以上(I)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其中所述板部件包括从所述保护层突出的突出部件,并且能够利用该突出部件的接合而安装到固定体,并且用于收纳所述突出部件的一个以上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板部件的平面方向中的预定位置中,或设置成能够在所述板部件的平面方向上移动。
[0015](3)根据以上(I)或(2)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其中所述板部件的结合层形成为自融合式、结合式和热熔式中的任意一种,并且当所述结合层形成为自融合式时,设置按压机构,该按压机构按压被所述折叠机构折叠的所述板部件,并且当所述结合层形成为热熔式时,所述支撑机构设置有加热所述板部件的加热机构。
[0016](4)根据以上⑴至(3)的任意一项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其中所述折叠机构包括:铰接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能够枢转地支撑在该铰接部处;以及滑动部件,所述铰接部能够滑动地支撑在该滑动部件处,包括:铰接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能够枢转地支撑在该铰接部处;以及联结部件,从所述铰接部延伸的另一端侧能够枢转地支撑在该联结部件处,或者包括:第一移动机构,所述板部件的剩余区域利用该第一移动机构从所述第二支撑部升起;以及第二移动机构,利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升起的所述板部件的剩余区域利用该第二移动机构朝着所述第一支撑部移动。
[0017](5)根据以上⑴至⑷的任意一项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表面,该支撑表面抵靠所述板部件的保护层;以及凹槽部,该凹槽部从所述支撑表面凹进,并且沿着由所述电线保持机构保持的所述电线部延伸。
[0018](6)根据以上⑴至(5)的任意一项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其中所述电线部由多根电线形成,并且还设置了电线绞合机构,所述多根电线通过该电线绞合机构旋转并且绞合。
[0019](7) 一种用于将护套部件安装到线束的护套部件安装方法,所述护套部件用于覆盖所述线束的电线部,所述护套部件:由形成为板状的板部件形成,在该板部件中结合层设置在一个表面上,并且保护层设置在另一表面上;在所述接合层位于内侧的状态下,所述板部件夹持所述电线部;并且通过将所述结合层结合到一起所述板部件覆盖所述电线部,其中,从所述保护层侧支撑所述板部件,并且在所述电线部沿着被支撑的板部件的结合层安置的状态下保持所述电线部之后,向着所述板部件的平面的大致一半的区域枢转除了所述平面的大致一半的区域之外的剩余区域,从而折叠所述板部件,并且所述电线部由所述板部件覆盖。
[0020](8)根据以上(7)的护套部件安装方法,是这样的方法,其中,所述板部件包括从所述保护层突出的突出部件,并且能够利用该突出部件的接合而安装到固定体,并且在所述突出部件插入到凹部内的状态下折叠所述板部件,其中从设置在所述板部件的平面方向中的多个凹部中选择预定的凹部,并且将所述突出部件插入该预定的凹部中,或者将设置成能够在所述板部件的平面方向上移动的凹部移动到预定位置,并且所述突出部件插入该凹部中。
[0021](9)根据以上(7)或(8)的护套部件安装方法,其中所述板部件的结合层形成为自融合式、结合式和热熔式中的任意一种,并且当所述结合层形成为自融合式时,按压被折叠的板部件,使得所述结合层结合在一起,并且当所述结合层形成为热熔式时,加热所述板部件使得所述结合层结合在一起。
[0022](10)根据以上(7)至(9)的任意一项的护套部件杆状方法,其中所述电线部由多根电线形成,并且在旋转并且绞合所述多根电线之后折叠所述板部件。
[0023]根据以上(I)的结构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从板部件由支撑机构支撑的状态,板部件由折叠机构折叠,并且线束的电线部夹持在折叠的板部件中以被覆盖,从而板部件能够容易地并且可靠地安装到线束。在该情况下,支撑机构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从保护层侧支撑板部件,从而在能够防止设置在一个表面上的结合层结合到错误位置的同时,该板部件能够被折叠机构容易地对折。此外,由于沿着板部件的结合层安置的电线部由电线保持机构保持,所以操作者不需要保持线束,使得能够更有效地执行板部件的安装。
[0024]根据以上(2)的结构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在使用了形成有用于安装到固定体的突出部件的板部件的情况下,由于用于收纳突出部件的凹部形成在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上,所述能够在平坦状态下支撑板部件而不受突出部件的阻碍。此外,如果凹部设置成能够在板部件的平面方向上移动,则能够运用凹部位置不同的多种板部件,使得能够增强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多功能性。
[0025]根据以上(3)的结构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能够根据板部件的结合层的类型而可靠地将结合层结合在一起。即,对折的板部件覆盖其夹持的电线部,并且能够可靠地维持该覆盖状态。此外,如果支撑机构设置了加热板部件的加热机构,则在包括热熔式结合层的板部件由支撑机构支撑的状态下,能够通过熔化来结合结合层。结果,以上(3)的结构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能够在抑制劳动量增加的同时防止装置复杂化或大型化,因为不需要单独的热焊接机等。
[0026]根据以上(4)的结构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当折叠机构具有设置有铰接部和滑动部件的结构,或设置有铰接部和滑动部的结构时,第二支撑部能够沿着弧线以外的枢转轨迹移动,使得当夹持板部件和电线部时能够适当地设置第一支撑部与第二支撑部之间的距离。此外,当折叠机构具有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和第二移动机构的结构时,只有板部件的剩余区域移动,而第二支撑部不移动,从而折叠板部件。结果,根据以上(4)的结构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进一步简化了装置结构。
[0027]根据以上(5)的结构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由于设置了从支撑机构的支撑表面凹进的凹槽部,板部件的部分和电线部能够收纳在该凹槽部中,使得对折的板部件的结合层能够利用除凹槽部之外的支撑表面而结合在一起。结果,当按压板部件以结合时,能够防止按压力作用在电线部上,使得板部件的结合层的粘着性增大以提高粘附力,同时防止了电线部的断开和断裂。
[0028]根据以上(6)的结构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由于利用电线绞合机构旋转并且绞合多根电线,由多根电线形成的电线部聚集地安置在板部件的预定范围中。结果,以上(6)的结构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使板部件易于折叠,并且减少了板部件的需求面积以使得能够节省材料。
[0029]根据以上(7)的结构的护套部件安装方法,从板部件被支撑的状态折叠板部件,并且线束的电线部夹持在折叠的板部件中以被覆盖,从而护套部件容易地并且可靠地安装到线束。在该情况下,从保护层侧支撑板部件,从而该板部件能够容易地对折,同时能够防止设置在一个表面上的结合层结合到错误的位置。
[0030]根据以上(8)的结构的护套部件安装方法,在使用了形成有用于安装到固定体的突出部件的板部件的情况下,由于在突出部件收纳在凹部的状态下折叠板部件,所以能够将板部件对折而不受突出部件阻碍。此外,由于突出部件插入到从多个设置在板部件的平面方向上的凹部中选择的凹部中,或者移动凹部并将突起插入到该凹部内,所以能够运用凹部位置不同的多种板部件。
[0031]根据以上(9)的结构的护套部件安装方法,能够根据板部件的结合层的类型可靠地结合结合层。即,对折的板部件覆盖其夹持的电线部,并且能够可靠地维持该覆盖状态。
[0032]根据以上(10)的结构的护套部件安装方法,由于旋转并且绞合多根电线,所以由多根电线形成的电线部聚集地安置在板部件的预定范围中。结果,以上(10)的结构的护套部件安装方法使得容易地折叠板部件,并且减小需要的板部件的面积,以使得能够节省材料。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3]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平面图。
[0034]图2A是沿着图1的箭头A-A截取的截面图。
[0035]图2B是沿着图1的箭头B-B截取的截面图。
[0036]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操作的截面图。
[0037]图4是示出护套部件利用图1所示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而安装到线束的安装状态的透视图。
[0038]图5是示出图1所示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修改例的平面图。
[0039]图6A是示出图1所示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另一修改例的平面图。
[0040]图6B是沿着图6A的箭头C-C截取的截面图。
[0041]图7A是示出仍为图1所示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另一修改例的平面图。
[0042]图7B是沿着图7A的箭头D-D截取的截面图。
[0043]图8(a)至(C)是用于说明根据图1所示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折叠机构的操作的截面图。
[0044]图9 (a)至(C)是用于说明图8所示的折叠机构的修改例的操作的截面图。
[0045]图1OA是示出图1所示的支撑机构的修改例的平面图。
[0046]图1OB是沿着图1OA的箭头E-E截取的截面图。
[0047]图1OC是示出枢转图1OB所示的第二支撑部以面对第一支撑部的状态的截面图。
[0048]图1lA是示出图1所示的支撑机构的另一修改例的平面图。
[0049]图1lB是在枢转第二支撑部以面对第一支撑部的状态下对应于图1lA的箭头F-F的截面图。
[0050]图12是示出根据图1所示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电线绞合机构的平面图。
[0051]图13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前视图。
[0052]图13B是示出图13A所示的按压机构的平面图。
[0053]图13C是图13A平面示意图。
[0054]图14A是示出图13C所示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操作的平面图和横截面图。
[0055]图14B是示出图14A所示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操作的平面图和横截面图。
[0056]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透视图。
[0057]图16A是示出图15所示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操作的透视图。
[0058]图16B是示出图16A所示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操作的透视图。
[0059]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透视图。
[0060]图18(a)至(d)是用于说明图17所示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操作的截面图。
[0061]图19(a)和(b)是用于说明安装根据传统技术的护套部件的步骤的透视图。
[0062]参考标记列表
[0063]KIAUBUC护套部件安装装置
[0064]2 支撑机构
[0065]3、4电线保持机构
[0066]5 折叠机构
[0067]6 电线绞合机构
[0068]7 按压机构
[0069]21 第一支撑部
[0070]22 第二支撑部
[0071]23 加热器(加热机构)
[0072]24 支撑表面
[0073]25 凹部
[0074]26 凹部
[0075]27、28 按压部件
[0076]51 铰接部
[0077]53 滑动部件
[0078]55 第一铰接部(铰接部)
[0079]56 联结部件
[0080]58 第一汽缸(第一移动机构)
[0081]59 第二汽缸(第二移动机构)
[0082]Rl 第一区域(平面的大致一半区域)
[0083]R2 第二区域(剩余区域)
[0084]R3 折线
[0085]S 板部件(护套部件)
[0086]SI 结合层
[0087]S2保护层
[0088]S3突出部件
[0089]W线束
[0090]Wl电线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91][第一实施例]
[0092]下文中,将通过参考图1至图12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
[0093]该第一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是用于将作为护套部件的板部件S安装到线束W的电线部Wl的装置,在制造线束W的过程中,板部件S覆盖线束W。该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设置在布线板等的多个位置中,以将线束W以预定的布线形式安置,或者该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设置成能够遍及布线板等的多个位置而移动。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构造成能够将板部件S安装到线束W的每个预定部分的电线部Wl。板部件S形成为板状,其中结合层SI设置在一个表面上,并且保护层S2设置在另一表面上。板部件S对折,使得在结合层SI在内侧的状态下,作为外表面的保护层S2在外侧,并且结合层SI结合在一起,从而保护夹在板部件S中的电线部W1。
[0094]如图1至图2B所示,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构造成设置有:支撑机构2,其从保护层S2的一侧支撑结合层SI向上朝向的板部件S ;—对电线保持机构3和4,其沿着由支撑机构2支撑的板部件S的结合层SI保持电线部Wl ;以及折叠机构5 (稍后描述),其将由支撑机构2支撑的板部件S对折。
[0095]如图3所示,支撑机构2构造成具有:第一支撑部21,其支撑第一区域R1,该第一区域Rl是板部件S的平面的大致一半的区域(图1的下侧上的大致一半区域);以及第二支撑部22,其支撑第二区域R2,该第二区域R2是板部件S的除了第一区域Rl以外的剩余区域(图1上侧上的大致一半区域)。电线部Wl位于第一支撑部21的位于第二支撑部22一侧上的端缘附近,即,在第二区域R2附近的第一区域Rl中。并且电线部Wl沿着折线R3布置,该折线R3是第一区域Rl与第二区域R2之间的边界线。该支撑机构2构造成使得第二支撑部22由折叠机构5 (见图8和图9)枢转,以朝着第一支撑部21转动,从而将板部件S的第二区域R2朝着第一区域Rl折叠。
[0096]在电线保持机构3和电线保持机构4中,一个(图1的左侧)电线保持机构3保持与连接器C接续的电线部Wl,该连接器C连接到线束W的端子部,并且电线保持机构3具有:基部31,该基部31沿着支撑机构2的一个端缘竖立;以及两个锁定爪32,该两个锁定爪32设置成以间隔直立在基部31的上表面上。该电线保持机构3构造成使得电线部Wl插入到两个锁定爪32之间,并且连接器C由锁定爪32锁定,从而保持电线部Wl。
[0097]另一个(图1的右侧)电线保持机构4在线束W的中间位置保持电线部W1,并且具有:第一保持部件41,其沿着支撑机构2的另一端缘竖立;以及第二保持部件42,其设置成能够在该第一保持部件41上方竖直地移动。在第一保持部件41的上端处,形成了能够收纳第二保持部件42的保持槽43。该电线保持机构4构造成使得以如下方式保持电线部Wl:电线部Wl穿过保持槽43而插入,并且第二保持部件42进入保持槽43中以夹持电线部Wlo
[0098]根据以上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从板部件S由支撑机构2支撑,并且电线部Wl保持在电线保持机构3与电线保持机构4之间的状态,如图3所示,第二支撑部22朝着第一支撑部21枢转,以折叠板部件S,并且第二区域R2的结合层SI与第一区域Rl的结合层SI互相靠近,从而这些结合层SI结合在一起,使得板部件S安装到电线部Wl。通过将板部件S安装到线束W的多个电线部W1,如图4所示,生产了电线部Wl由板部件S保护的线束W。
[0099]在该第一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中,当要安装的板部件S的结合层SI形成为热熔式时,为支撑机构2设置加热板部件S的加热机构。作为该加热机构,如图5所示,螺旋加热器23能够作为示例设置与第二支撑部22。此外,可以为第一支撑部21或者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两者设置加热机构。此外,加热机构不限于内装在第一支撑部21或第二支撑部22中的一种,而可以是设置成露出到外部,或者可以是板部件S在中间的情况下,从与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相反的侧部加热板部件S的一种加热机构。
[0100]此外,在该第一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中,当要安装的板部件S构造成具有从其保护层S2突出的突出部件S3、并且能够利用该突出部件S3的接合而安装到车体(固定体)时,用于收纳突出部件S3的凹部25设置在支撑机构2上。具体地,如图6A和图6B所示,支撑表面24和凹部25形成在第二支撑部22上,其中支撑表面24抵靠在板部件S的保护层S2上,凹部25在对应于板部件S的突出部件S3的位置处从支撑表面24凹进。此夕卜,如图7A和7B所示,凹部25可以设置在多个位置中,这些多个凹部25对应于板部件S的在不同位置中设置突出部件S3的位置,并且凹部25构造成使得即使支撑了这些板部件S时,也能够使用同样的支撑机构2。
[0101]此外,在该第一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设施I中,折叠机构5可以由铰链等形成,在铰链等处,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能够枢转地联结在一起,或者折叠机构5可以具有图8和图9中所示的结构。
[0102]具体地,图8的(a)所示的折叠机构5构造成设置有:铰接部51,第二支撑部22被能够枢转地支撑在该铰接部51处;联结板52,该铰接部51联结在该联结板52处;滑动部件53,该联结板52能够滑动地支撑在该滑动部件53处;以及固定板54,该滑动部件53固定在该固定板54处。此外,竖直延伸的细长孔52A形成在联结板52中,并且销53A固定到滑动部件53。并且该销53A穿过细长孔52A而插入,从而联结板52被支撑为能够竖直地移动。
[0103]因此,如图8的(b)所示,利用联结板52在滑动部件53上的向上滑动,第二支撑部22平行地向上移动。此后,如图8的(c)所示,第二支撑部22绕着铰接部51朝着第一支撑部21枢转,从而第二支撑部22的移动轨迹变为向上延长的椭圆。根据这样的折叠机构5,在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之间形成预定缝隙的状态下,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能够互相面对。因此,即使当电线部Wl的径向尺寸大时,即,当电线的数量大,或者电线的直径大时,板部件S也能够在避免与电线部Wl干涉的同时适当地对折。
[0104]此外,图9的(a)所示的折叠机构5构造成设置有:第一铰接部55,第二支撑部22能够枢转地支撑在该第一铰接部55处;联结部件56,该联结部件56的一端部能够枢转地与第一铰接部55联接;以及第二铰接部57,联结部件56的另一端部与第一支撑部21在该第二铰接部57处能够枢转地联接。
[0105]因此,如图9的(b)和(C)所示,联结部件56通过第二铰接部57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1枢转,并且第二支撑部22通过第一铰接部55相对于该联结部件56枢转,从而第二支撑部22的移动轨迹变为非弧线向上延长。根据这样的折叠机构5,在对应于联结部件56的长度的预定缝隙形成在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之间的状态下,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能够互相面对。因此,即使当电线部Wl的径向尺寸大,即,当电线数量大或者电线直径大时,板部件S能够在避免与电线部Wl的干涉的同时适当地对折。
[0106]此外,在该第一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中,如图1OA和图1OB所示,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可以构造成使得形成凹槽部26并且电线部Wl收纳在凹槽部26中,其中凹槽部26从抵靠在板部件S的保护层S2上的支撑表面24凹进。具体地,凹槽部26沿着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互相靠近的位置处的端缘设置,并且第一支撑部21的槽26形成为沿着保持在电线保持机构3与电线保持机构4之间的电线部Wl。
[0107]然后,如图1OC所示,在枢转第二支撑部22以面对第一支撑部21的状态下,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的凹槽部26互相面对以界定空间26A。S卩,空间26A形成为使得能够收纳板部件S和电线部Wl。因此,折叠的板部件S的除了电线部Wl以外的部分被夹持在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的支撑表面24之间,使得板部件S的结合层SI紧密粘着并且结合在一起,并且使得没有夹持力作用于收纳在空间26A中的电线部Wl上。
[0108]此外,除了凹槽部26,图1lA所示的支撑机构2构造成设置有按压部件27和按压部件28,它们设置在第二支撑部22的支撑表面24上。按压部件27和按压部件28由具有适当的柔性的材料制成,以能够弹性变形。按压部件27设置成沿着第二支撑部22的凹槽26,并且按压部件28设置成沿着第二支撑部22的在电线保持机构3和4侧上的两个端缘。
[0109]并且如图1lB所示,按压部件27和按压部件28构造成使得能够在枢转第二支撑部22以面对第一支撑部21的状态下收纳板部件S和电线部Wl。结果,它们抵靠在折叠的板部件S的第二区域R2中的保护层S2,并且该第二区域R2压向第一区域R1。从而,板部件S的结合层SI紧密粘着并且结合在一起。在该情况下,沿着凹槽26(即,电线部Wl)的附近设置的按压部件27按压板部件S以将结合层SI结合在一起。结果,在电线部Wl附近的板部件S牢固地结合,从而能够防止被覆盖的电线部Wl露出。此外,对于沿着电线保持机构3侧和电线保持机构4侧上的端缘的按压部件28,通过牢固结合板部件S,能够防止板部件S的结合从板部件S的端缘部分离。
[0110]此外,该第一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可以构造成设置有电线绞合机构6,电线部Wl利用该电线绞合机构6旋转并且绞合,如图12所示。此处,线束W设置有由多个连接到连接器C的电线形成的电线部Wl。电线绞合机构6设置有夹牢连接器C的卡盘部61和使卡盘部61旋转的电机部62。电线绞合机构6构造成使得电线部Wl的多根电线由通过电机部62的驱动而旋转的卡盘部61而绞合。从而,在电线部Wl保持在电线保持机构3与电线保持机构4之间的状态下,多根电线不在电线的中间部分中展开,电线部Wl集中地安置在作为板部件S的预定范围的折线R3的附近。结果,容易保持板部件S,并且减小了板部件S的要求的面积以能够节省材料。
[0111][第二实施例]
[0112]接着,将通过参考图13A至14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
[0113]该第二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A构造成设置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的支撑机构2、电线保持机构3和4以及折叠机构5类似的支撑机构2、电线保持机构3和4以及折叠机构5,以及按压折叠的板部件S的按压机构7。此外,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A的支撑机构2设置有作为与第二支撑部22分开的部件的收纳部件25A,用于收纳板部件S的突出部件S3 (见图6A至7B)的凹部25形成在该收纳部件25A处,该收纳部件25A设置成能够移动,这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不同。
[0114]收纳部件25A安装到连杆25B,该连杆25B在电线部Wl的布置方向上延伸(图13A的水平方向),并且该收纳部件25A被支撑为能够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连杆25B的两个端部分别由滑块25C支撑,这些滑块25C由一对与连杆25B正交地延伸的连杆2?分别能够滑动地支撑,并且,这些连杆25D的基端部固定到固定部25E。从而,收纳部件25A( S卩,凹部25)构造成能够在电线部Wl的布置方向上沿着连杆25B移动,以及能够在与电线部Wl的布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通过滑块25C沿着连杆2?利用未示出的驱动机构的滑动而移动。
[0115]按压机构7由未示出的支架支撑在支撑机构2上方。该按压机构7构造成具有:固定部71,其不可移动地固定到支架;连杆72,其从该固定部71水平地延伸;滑块73,其由连杆72能够滑动地支撑;一对连杆74,其从固定部71和滑块73与连杆72正交地延伸;一对汽缸75和76,其分别由连杆74能够滑动地支撑;连杆77,其在一对主体75和76之间与连杆72平行地延伸;端部78,其固定到从汽缸75和76向下延伸的输出轴的末端;以及按压部件79,其支撑在这些端部78之间。该按压部件79设置成能够通过输出轴利用汽缸75和76的突出和缩进而向上和向下移动。此外,按压部件79构造成使得汽缸75和76能够沿着连杆74在与电线部Wl的布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汽缸76和滑块73能够沿着连杆72和76在电线部Wl的布置方向上利用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而移动。
[0116]上述第二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A操作如下:
[0117]首先,根据电线部Wl和板部件S的尺寸以及突出部件S3在板部件S上的位置,收纳部件25A(即,凹部25)在电线部Wl的布置方向上和与该布置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此后,板部件S放置于并且被支撑在支撑机构2的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上,电线部Wl沿着板部件S的结合层SI安置,并且该电线部Wl由电线保持机构3和4保持。此外,根据安置的板部件S和电线部Wl,按压机构7的汽缸75和76以及按压部件79在与电线部Wl正交的方向上移动,并且汽缸76在与电线部Wl正交的方向上移动。
[0118]当这些部分如上所述地移动时,如图14A所示,在枢转支撑机构2的第二支撑部22,使得板部件S朝着第一支撑部21折叠之后,第二支撑部22退回到初始位置。随后,按压机构7的汽缸75和76被驱动,如图14B所示,按压部件79向下移动以抵靠板部件S。从而,板部件S的结合层SI紧密粘着并且结合在一起。当板部件S的结合层SI形成为自融合式或粘着式时,仅需要按压部件79按压板部件S,当板部件S的结合层SI形成为热熔式时,按压部件79设置有加热机构。
[0119][第三实施例]
[0120]接着,将通过参考图15至16B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
[0121]该第三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B在支撑机构2的第二支撑部22的结构上不同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并且在按压机构7的结构上不同于上述第二实施例。即,第二支撑部22构造成设置有一对枢转臂22A和安装到枢转臂22A的支撑连杆22B,以支撑板部件S的第二区域R2。枢转臂22A由靠近第一支撑部21设置的铰接部22C能够枢转地支撑,并且利用诸如手柄这样的未示出的枢转机构而枢转,并且通过这些铰接部22C和枢转机构构成了折叠机构。此外,在枢转臂22A上,在枢转臂22A的长度方向上,多个插入孔22D以预定间隔形成,并且支撑连杆22B选择性地安装并且插入到这些插入孔22D内。因此,第二支撑部22构造成使得支撑连杆22B的支撑位置能够根据板部件S的宽度尺寸通过适当地选择支撑连杆22B所插入的插入孔22D而改变。此外,按压机构7构造成具有按压滚筒7A和未示出的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沿着第一支撑部21滚动该按压滚筒7A。
[0122]上述第三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B操作如下:
[0123]首先,根据电线部Wl和板部件S的尺寸,从枢转臂22A的多个插入孔22D中选择适当的插入孔22D,并且支撑连杆22B插入到其中。此后,板部件S放置于并且被支撑在支撑机构2的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的一对支撑连杆22B上,电线部Wl沿着板部件S的结合层SI安置,并且该电线部Wl由电线保持机构3和4保持。
[0124]然后,如图16A所示,在一对枢转臂22A通过枢转机构枢转,使得板部件S朝着第一支撑部21折叠之后,枢转臂22A退回到初始位置。随后,驱动按压机构7的按压滚筒7A,并且如图16B所示,抵靠在板部件S上的按压滚筒7A滚动。从而,板部件S的结合层SI紧密粘着并且结合在一起。当板部件S的结合层SI形成为自融合式或粘着式时,仅需要按压滚筒7A按压板部件S,当板部件S的结合层SI形成为热熔式时,按压滚筒7A和第一支撑部21设置有加热机构。
[0125][第四实施例]
[0126]接着,将通过参考图17至1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
[0127]该第四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C在支撑机构2的第二支撑部22的结构上不同于上述实施例,并且在折叠机构5的结构上不同于上述实施例。即,在该第四实施例的支撑机构2中,第二支撑部22不像在上述实施例中那样能够枢转地设置,而是构造成一体地设置第一支撑部21与第二支撑部22的一个板的形式。此外,折叠机构5构造成设置有:一对第一汽缸58作为第一移动机构,板部件S的第二区域R2利用该一对第一汽缸58从第二支撑部22升起;一对第二汽缸59作为第二移动机构,板部件S的通过第一汽缸58升起的第二区域R2利用该一对第二汽缸59朝着第一支撑部21移动。
[0128]一对汽缸58均设置在第二支撑部22的下侧上,并且一对汽缸58的输出轴58A设置成能够穿过第二支撑部22从上侧突出和缩进。一对第二汽缸59均靠近第二支撑部22设置在上表面的上方,并且一对汽缸59的输出轴59A设置成能够通过第二支撑部22上方向第一支撑部21侧突出和缩进。
[0129]上述第四实施例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C操作如下:
[0130]首先,如图18的(a)中所示,板部件S放置于并且被支撑在支撑机构2的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上,电线部Wl沿着板部件S的结合层SI安置,并且该电线部Wl由电线保持机构3和4保持。
[0131]然后,如图18(b)所示,第一汽缸58的输出轴58A从第二支撑部22突出以抵靠板部件S的保护层S2,使得板部件S的第二区域R2从第二支撑部22升起。
[0132]接着,如图18(c)所示,第二汽缸59的输出轴59A沿着第二支撑部22的上表面突出,以抵靠板部件S的保护层S2,使得板部件S的第二区域R2朝着第一支撑部21移动。从而,折叠板部件S。
[0133]然后,第一汽缸58的输出轴58A和第二汽缸59的输出轴59A退回到初始位置。随后,驱动按压机构7的按压滚筒7A,并且如图18 (d)所示,抵靠在板部件S上的按压滚筒7A滚动。从而,板部件S的结合层SI紧密粘着并且结合在一起。
[0134]根据上述实施例,折叠机构5从板部件S由支撑机构2支撑的状态折叠板部件S,并且线束W的电线部Wl夹持在折叠的板部件S中以被覆盖,从而板部件能够容易地并且可靠地安装到线束W。此外,由于沿着板部件S的结合层SI安置的电线部Wl由电线保持机构3和4保持,所以操作者不需要保持线束W,使得能够更有效地执行板部件S的安装。结果,在线束W的生产过程中,例如,对于在放置在布线板等上的状态下的预处理,板部件S能够有效地并且可靠地安装到预定电线部W1,使得能够提高线束W的生产效率。
[0135]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了板部件S在线束W的多个位置处安装到电线部Wl的情况的实例,但是本发明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可以用于一个板部件安装到一个线束W的情况。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了板部件S和电线部Wl在支撑机构2上的放置由操作者手工操作来执行的情况,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可以设置板部件S和电线部Wl自动放置的自动放置机构。此外,可以设置折叠机构5自动枢转第二支撑部22的自动枢转机构。此外,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可以构造成设置有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用于控制部件的驱动。
[0136]现简要总结并列出护套部件安装装置的上述实施例的特征和根据本发明的护套部件安装方法。
[0137][I] 一种用于将护套部件(板部件)S安装到线束W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1,该护套部件用于覆盖线束W的电线部Wl,护套部件(板部件)S由板部件S形成,该板部件S形成为板状,在该板状处,结合层SI设置在一个表面上,并且保护层S2形成在另一表面上,在结合层Si在内部上的状态下,板部件S夹持电线部W1,并且利用结合在一起的结合层SI覆盖电线部W1,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设置有:支撑机构2,其从保护层S2侧支撑板部件S ;电线保持机构3和4,在沿着由支撑机构2支撑的板部件S的结合层SI安置的状态下,该电线保持机构3和4保持电线部Wl ;以及折叠机构5,其将由支撑机构2支撑的板部件S对折,其中,支撑机构2构造成具有:第一支撑部21,其支撑板部件S的平面的大致一半的区域(第一区域)Rl ;以及第二支撑部22,其支撑板部件S的剩余区域(第二区域)R2,该剩余区域(第二区域)R2是除了所述平面的大致一半区域(第一区域)Rl之外的的区域,并且板部件S的剩余区域(第二区域)R2通过折叠机构5朝着第一支撑部21枢转,从而折叠板部件S。
[0138][2]根据以上[I]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1,其中,板部件S构造成具有从保护层S2突出的突出部件S3,且能够利用突出部件S3的接合而安装到固定体(车体),并且
[0139]用于收纳突出部件S3的一个或多个凹部25形成在第一支撑部21和第二支撑部22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凹部25设置在板部件S的平面方向中的预定位置中,或设置成能够在板部件S的平面方向上移动。
[0140][3]根据以上[I]或[2]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和1A,其中,板部件S的结合层SI形成为自融合式、结合式和热熔式中的任意一种,并且当结合层SI形成为自融合式时,设置按压被折叠机构5折叠的板部件S的按压机构7,并且当结合层SI形成为热熔式时,支撑机构2设置有加热板部件S的加热机构(加热器)23。
[0141][4]根据以上[I]至[3]的任意一项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I和1C,其中,折叠机构5构造成设置有:铰接部51,第二支撑部22能够枢转地支撑在该铰接部51处;以及滑动部件53,铰接部51能够滑动地支撑在该滑动部件53处,折叠机构5构造成设置有:铰接部(第一铰接部)55,第二支撑部22能够枢转地支撑在该铰接部55处;以及联结部件56,从铰接部(第一铰接部)55延伸的其它端侧能够枢转地支撑在该联结部件56处,或者构造成设置有:第一移动机构(第一汽缸)58,板部件S的剩余区域(第二区域)R2利用该第一移动机构58从第二支撑部22升起;以及第二移动机构(第二汽缸)59,板部件S的利用第一移动机构(第一汽缸)58升起的剩余区域(第二区域)R2利用该第二移动机构59朝着第一支撑部21移动。
[0142][5]根据以上[I]至[4]的任意一项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1,其中,支撑机构2构造成设置有:支撑表面24,该支撑表面24抵靠板部件S的保护层S2 ;以及槽部26,该槽部26从支撑表面24凹进,并且沿着由电线保持机构3和4保持的电线部Wl延伸。
[0143][6]根据以上[I]至[5]的任意一项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1,其中,电线部Wl由多根电线形成,并且还设置了电线绞合机构6,多根电线通过该电线绞合机构6旋转并且绞入口 ο
[0144][7] 一种护套部件安装方法,用于将覆盖线束W的电线部Wl的护套部件(板部件)S安装到线束W,护套部件(板部件)S由板部件S形成,板部件S形成为板状,结合层SI设置在一个表面上,并且保护层S2设置在另一表面上,在接合层SI处于内侧的状态下,板部件S夹持电线部Wl,并且板部件S通过结合在一起的结合层SI覆盖电线部Wl,其中,从保护层S2侧支撑板部件S,并且在电线部Wl沿着被支撑的板部件S的结合层SI安置的状态下保持电线部Wl之后,平面的大致一半的区域(第一区域)Rl之外的剩余区域(第二区域)R2朝着板部件S的平面的大致一半区域(第一区域)Rl枢转,从而折叠板部件S,并且电线部Wl由板部件S覆盖。
[0145]根据以上[7]的护套部件安装方法,
[0146]是这样的方法,其中,板部件S构造成具有从保护层S2突出的突出部件S3,并且能够利用突出部件S3的接合安装到固定体(车体),并且在突出部件S3插入到凹部25内的状态下折叠板部件S,其中,从设置在板部件S的平面方向中的多个凹部25中选择预定的凹部25,并且将突出部件S3插入该预定的凹部25中,或者将设置成能够在板部件S的平面方向上移动的凹部25移动到预定位置,并且突出部件S3插入该凹部25中。
[0147][9]根据以上[7]或[8]的护套部件安装方法,其中,板部件S的结合层SI形成为自融合式、结合式和热熔式中的任意一种,并且当结合层SI形成为自融合式时,按压折叠的板部件S,使得结合层SI结合在一起,并且当结合层SI形成为热熔式时,加热板部件S使得结合层SI结合在一起。
[0148][10]根据以上[7]至[9]的任意一项的护套部件安装方法,其中,电线部Wl由多根电线形成,并且在旋转并且绞合多根电线之后折叠板部件S。
[0149]本发明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和护套部件安装方法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适当做出修改和改善。另外,只要能够实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结构元件的材料、构造、尺寸、数量、安置位置等是任意的且不受限制的。
[0150]此外,本发明是基于2012年7月2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专利申请N0.2012-164461),该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0151]工业适用性
[0152]根据本发明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和护套部件安装方法,提高了护套部件安装操作的效率,而不使装置大型化或复杂化。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护套部件安装到线束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所述护套部件用于覆盖所述线束的电线部, 所述护套部件:由板部件形成,该板部件形成为板状,在该板部件中结合层设置在一个表面上,并且保护层设置在另一表面上;在所述结合层位于内侧的状态下,所述板部件夹持所述电线部;并且通过将所述结合层结合到一起所述板部件覆盖所述电线部, 所述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包括: 支撑机构,该支撑机构从所述保护层侧支撑所述板部件; 电线保持机构,在所述电线部沿着由所述支撑机构支撑的所述板部件的结合层安置的状态下,该电线保持机构保持所述电线部;以及 折叠机构,该折叠机构将由所述支撑机构支撑的所述板部件对折,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支撑部,该第一支撑部支撑所述板部件的平面的大致一半的区域;以及第二支撑部,该第二支撑部支撑所述板部件的除了所述平面的大致一半区域之外的剩余区域,并且 所述板部件的剩余区域通过所述折叠机构朝着所述第一支撑部枢转,从而折叠所述板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其中 所述板部件包括从所述保护层突出的突出部件,并且能够利用该突出部件的接合而安装到固定体,并且 用于收纳所述突出部件的一个以上的凹部形成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中的至少一个上,并且所述凹部设置在所述板部件的平面方向中的预定位置中,或设置成能够在所述板部件的平面方向上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其中 所述板部件的结合层形成为自融合式、结合式和热熔式中的任意一种,并且当所述结合层形成为自融合式时,设置按压机构,该按压机构按压被所述折叠机构折叠的所述板部件,并且当所述结合层形成为热熔式时,加热所述板部件的加热机构设置到所述支撑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其中 所述折叠机构 包括:铰接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能够枢转地支撑在该铰接部处;以及滑动部件,所述铰接部能够滑动地支撑在该滑动部件处, 包括:铰接部,所述第二支撑部能够枢转地支撑在该铰接部处;以及联结部件,从所述铰接部延伸的另一端侧能够枢转地支撑在该联结部件处, 或者 包括:第一移动机构,所述板部件的剩余区域利用该第一移动机构从所述第二支撑部升起;以及第二移动机构,利用所述第一移动机构升起的所述板部件的剩余区域利用该第二移动机构朝着所述第一支撑部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其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表面,该支撑表面抵靠所述板部件的保护层;以及凹槽部,该凹槽部从所述支撑表面凹进,并且沿着由所述电线保持机构保持的所述电线部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护套部件安装装置,其中所述电线部由多根电线形成,并且还设置了电线绞合机构,所述多根电线通过该电线绞合机构旋转并且绞合。
7.一种用于将护套部件安装到线束的护套部件安装方法,所述护套部件用于覆盖所述线束的电线部, 所述护套部件:由形成为板状的板部件形成,在该板部件中结合层设置在一个表面上,并且保护层设置在另一表面上;在所述接合层位于内侧的状态下,所述板部件夹持所述电线部;并且通过将所述结合层结合到一起所述板部件覆盖所述电线部, 其中,从所述保护层侧支撑所述板部件,并且在所述电线部沿着被支撑的板部件的结合层安置的状态下保持所述电线部之后,向着所述板部件的平面的大致一半的区域枢转除了所述平面的大致一半的区域之外的剩余区域,从而折叠所述板部件,并且所述电线部由所述板部件覆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套部件安装方法, 其中,所述板部件包括从所述保护层突出的突出部件,并且能够利用该突出部件的接合而安装到固定体,并且在所述突出部件插入到凹部内的状态下折叠所述板部件,其中 从设置在所述板部件的平面方向中的多个凹部中选择预定的凹部,并且将所述突出部件插入该预定的凹部中,或者将设置成能够在所述板部件的平面方向上移动的凹部移动到预定位置,并且所述突出部件插入该凹部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护套部件安装方法,其中 所述板部件的结合层形成为自融合式、结合式和热熔式中的任意一种,并且 当所述结合层形成为自融合式时,按压被折叠的板部件,使得所述结合层结合在一起,并且当所述结合层形成为热熔式时,加热所述板部件使得所述结合层结合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护套部件安装方法,其中所述电线部由多根电线形成,并且在旋转并且绞合所述多根电线之后折叠所述板部件。
【文档编号】H02G3/04GK104508763SQ201380039334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5日
【发明者】铃木胜觉 申请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