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轮毂驱动电机转子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7381679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轮毂驱动电机转子生产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轮毂驱动电机转子生产方法,属于汽车电机电器【技术领域】,N极、S极间隔排列的永磁钢固定在转子铁芯上,电励磁绕组线圈缠绕在同一个转子铁芯上,按通入直流电后转子铁芯的内侧产生的极性与固定在该转子铁芯上的永磁钢内侧的极性相同的方式依次绕线,每个转子极的磁场由永磁钢和电励磁绕组共同提供,磁场强度大,轮毂驱动电机功率密度高。
【专利说明】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轮毂驱动电机转子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提供一种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轮毂驱动电机转子生产方法,属于汽车电机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动汽车轮毂驱动电机转子的生产方法是永磁钢粘贴在轮毂式机壳内侧,永磁钢直接面对气隙,电动汽车在过载或驱动轮遇见障碍物卡住时,定子绕组产生较大的冲击电流,永磁钢在冲击电流的电枢反应作用下,可能产生不可逆退磁,永磁钢一旦形成不可逆退磁,驱动电机效率降低、功率、扭矩迅速下降,另外,驱动电机气隙内磁场仅由永磁钢提高,磁场强度小,功率密度低,其使用性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克服上述缺陷,永磁钢通过极靴由螺钉固定在转子铁芯上,该结构为转子磁旁路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永磁钢在冲击电流的电枢反应作用下产生不可逆退磁问题,保证永磁钢不失磁的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轮毂驱动电机转子生产方法,其技术内容为:
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轮毂驱动电机转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铸造轮毂式机壳,在轮毂式机壳内侧的中间圆周上加工凹槽,偶数个转子铁芯通过第二螺钉均布固定在轮毂式机壳内侧中间的圆周凹槽内,永磁钢通过极靴由第一螺钉固定在转子铁芯的内侧,相邻的两块永磁钢的内侧极性相反,形成N极、S极间隔排列的永磁转子,电励磁绕组线圈缠绕在转子铁芯上,按通入直流电后转子铁芯的内侧产生的极性与固定在该转子铁芯上的永磁钢内侧的极性相同的方式依次绕线,每个转子铁芯上的匝数应相等,用车床精车转子内圆,完成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轮毂驱动电机转子的生产。
[0004]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N极、S极间隔排列的永磁钢固定在转子铁芯上,电励磁绕组线圈缠绕在同一个转子铁芯上,按通入直流电后转子铁芯的内侧产生的极性与固定在该转子铁芯上的永磁钢内侧的极性相同的方式依次绕线,每个转子极的磁场由永磁钢和电励磁绕组共同提供,磁场强度大,轮毂驱动电机功率密度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5]图1是本发明的生产工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轮毂驱动电机转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铸造轮毂式机壳,在轮毂式机壳内侧的中间圆周上加工凹槽,偶数个转子铁芯通过第二螺钉均布固定在轮毂式机壳内侧中间的圆周凹槽内,永磁钢通过极靴由第一螺钉固定在转子铁芯的内侧,相邻的两块永磁钢的内侧极性相反,形成N极、S极间隔排列的永磁转子,电励磁绕组线圈缠绕在转子铁芯上,按通入直流电后转子铁芯的内侧产生的极性与固定在该转子铁芯上的永磁钢内侧的极性相同的方式依次绕线,每个转子铁芯上的匝数应相等,用车床精车转子内圆,完成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轮毂驱动电机转子的生产。
【权利要求】
1.一种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轮毂驱动电机转子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铸造轮毂式机壳,在轮毂式机壳内侧的中间圆周上加工凹槽,偶数个转子铁芯通过第二螺钉均布固定在轮毂式机壳内侧中间的圆周凹槽内,永磁钢通过极靴由第一螺钉固定在转子铁芯的内侧,相邻的两块永磁钢的内侧极性相反,形成N极、S极间隔排列的永磁转子,电励磁绕组线圈缠绕在转子铁芯上,按通入直流电后转子铁芯的内侧产生的极性与固定在该转子铁芯上的永磁钢内侧的极性相同的方式依次绕线,每个转子铁芯上的匝数应相等,用车床精车转子内圆,完成永磁与电磁混合励磁轮毂驱动电机转子的生产。
【文档编号】H02K15/03GK103887939SQ201410142991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1日
【发明者】张学义, 徐进彬, 尹红彬, 赵玉真, 尤迪 申请人:张学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