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可重构绕组的电力驱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81672阅读:91来源:国知局
具有可重构绕组的电力驱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具有可重构绕组的电力驱动装置。一种用于PM电机的电力驱动系统,其中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逆变器。电机的每相包括分成第一绕组部段和第二绕组部段的定子绕组以及电气联接到绕组部段的逆变器中的两个开关。该驱动系统包括用于每相的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电气联接到逆变器开关以及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其中开关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开关状态。开关组件的第一开关状态将第一绕组部段和第二绕组部段串联地电气联接到逆变器开关,第二开关状态将第二绕组部段电气联接到逆变器开关而将第一绕组部段从逆变器开关断开。
【专利说明】具有可重构绕组的电力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电机,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驱动系统的永磁(PM)交流电机,该驱动系统在预定的电机转速下电气地重构分流定子绕组以在较高的电机转速下减少反电势并且增加电机的转矩和功率。
【背景技术】
[0002]具有宽转速范围的电机对于例如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电动车辆、燃料电池车辆等的车辆推进系统以及对于发电应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最大化其转矩/安培比,电机通常被设计成具有尽可能高的感应电压-转速比。但是,由于感应电压是成比例的,特别是当电机的转速增加时,由电机产生的反电动势(EMF)也随着电机转速增加而增加,直到所述感应电压达到直流母线电压(通常是蓄电池电压)为止,这会导致可用来驱动所述电机中电流的电动势的损失,该损失会起作用以限制电机的转速。
[0003]为了克服这个问题,本领域已经提出了通过注入去磁电流到电机定子绕组中(本领域中称为弱磁)来提高电机的转速,这降低电机的反电动势从而使得可以增加电机的转速。本领域已知用于绕组重构的其它技术,以通过重构电机相绕组的匝数的数量来减小电机的反电动势并扩展电机的工作转速范围。
[0004]在一种公知的绕组重构方法中,用于电机各相的定子绕组被分成两个分流绕组。开关被提供并被控制,以使每相的分流绕组在低的电机转速下串联地电气联接,并且在电机的转速达到其中反电动势减小了电机转矩的点时并联地电气联接。然而,通过将定子中的绕组以及在电气串联构造和并联构造之间切换所必要的开关设置为两倍,该绕组重构方案将用于三相电机的所需交流开关的数量增加到九并且将电机引线的总数量增加到十。此外,由于线圈电动势的不匹配,存在电流在并联构造中循环的可能性。另外,在并联操作中线圈需要位于同一个定子槽中,并且在并联操作中较低的绕组电感可能需要更高的开关频率以降低电流纹波。
[0005]用于重构绕组以减小电机的反电动势的另一种已知方法包括:当反电动势达到预定值时改变电机的极数以及切换定子绕组的每相的串联匝数的数量。然而,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感应电机并不适用于永磁(PM)电机,这是因为永磁电机中的磁极数目固定。
[0006]用于重构绕组以减小电机的反电动势的另一种已知方法包括:提供电机可调节性,这在于2011 年6月 2 日提交的、名为“Electric Drive with Electronically ScalableReconfigurable Winding”、转让给本申请的受让人、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布N0.2012/0306424中被讨论。然而,这种方法对于三相电机需要九个引线和十二个AC开关。此外,绕组匝数比与电机性能的关系也未得到解决。
[0007]在本领域中已知的重构绕组以减少电机的反电动势的另一种方法被称为Υ-Λ绕组,其中当反电动势是低的时定子绕组的电连接被设置为传统Y型构造,当电机反电动势开始减少电机的转矩时所述电连接被切换为传统三角形(△)构造。这种方法在扩展转速范围方面稍微有效,但没有显著地有效并具有许多缺点,包括在三角形构造中存在的循环谐波、可能增加的绕组饱和度、以及有限的转速范围扩展。

【发明内容】

[0008]根据本发明的教导,公开了一种用于PM电机的电力驱动系统,其中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逆变器。电机的每相包括分成第一绕组部段和第二绕组部段的定子绕组以及电气联接到绕组部段的逆变器中的两个逆变器开关。该驱动系统包括用于每相的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电气联接到逆变器开关以及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其中开关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开关状态。开关组件的第一开关状态将第一绕组部段和第二绕组部段串联地电气联接到逆变器开关,第二开关状态将第二绕组部段电气联接到逆变器开关并且将第一绕组部段与逆变器开关电气断开。
[0009]本发明还包括通过以下方案。
[0010]1,一种用于永磁(PM)电机的驱动系统,所述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逆变器,所述驱动系统包括:
[0011]在所述定子中的至少一个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包括第一绕组部段和第二绕组部段;
[0012]在所述逆变器中的至少两个逆变器开关,所述逆变器开关电气联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和
[0013]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所述开关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开关状态,其中第一开关状态将所述第一绕组部段和所述第二绕组部段串联地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而第二开关状态将所述第二绕组部段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并将所述第一绕组部段从所述逆变器开关断开。
[0014]2.根据方案I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永磁电机是多相电机,其中每相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的定子绕组、两个逆变器开关以及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开关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都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仅所述第二绕组部段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
[0015]3.根据方案I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晶闸管。
[0016]4.根据方案I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逆阻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0017]5.根据方案I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双向晶闸
管和第二双向晶闸管。
[0018]6.根据方案I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组件是单刀双掷继电器。
[0019]7.根据方案I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绕组部段的匝数和所述第一绕组部段的匝数的比率小于I。
[0020]8.根据方案7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绕组部段的匝数和所述第一绕组部段的匝数的比率在0.3到I之间。
[0021]9.根据方案I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绕组部段的匝数和所述第一绕组部段的匝数的比率大于I。
[0022]10.根据方案9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绕组部段的匝数和所述第一绕组部段的匝数的比率在I到3之间。
[0023]11.一种用于多相永磁(PM)电机的驱动系统,所述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逆变器,所述驱动系统包括:
[0024]所述PM电机的每相中的定子绕组,其中每个定子绕组包括第一绕组部段和第二绕组部段;
[0025]用于所述PM电机的每相的所述逆变器中的两个逆变器开关,其中用于每相的两个逆变器开关联接到所述定子中的用于该相的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和
[0026]用于所述PM电机的每相的开关组件,每个开关组件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和用于该相的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所述开关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开关状态,其中第一开关状态将所述第一绕组部段和所述第二绕组部段串联地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而第二开关状态将所述第二绕组部段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而将所述第一绕组部段从所述逆变器开关断开。
[0027]12.根据方案1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开关组件包括从由晶闸管、双向晶闸管、逆阻型逆栅双极晶体管和继电器组成的组中被选择的开关。
[0028]13.根据方案1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每个第二绕组部段的匝数与每个第一绕组部段的匝数的比率在0.3到I之间。
[0029]14.根据方案1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每个第二绕组部段的匝数与每个第一绕组部段的匝数的比率在I到3之间。
[0030]15.一种用于多相永磁(PM)电机的驱动系统,所述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逆变器,所述驱动系统包括:
[0031]在所述PM电机的每相中的定子绕组,其中每个定子绕组包括第一绕组部段和第二绕组部段;
[0032]用于所述PM电机的每相的所述逆变器中的两个逆变器开关,其中用于每相的所述两个逆变器开关联接到所述定子中的用于该相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和
[0033]用于所述PM电机的每相的第一和第二开关,每个第一和第二开关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以及用于该相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其中当所述第一开关闭合而所述第二开关断开时,用于该相的所述第一绕组部段和第二绕组部段串联地电气联接至所述逆变器开关,当所述第一开关断开而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时,所述第二绕组部段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而所述第一绕组部段从所述逆变器开关断开。
[0034]16.根据方案15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开关从由晶闸管、双向晶闸管、逆阻型逆栅双极晶体管和继电器组成的组中被选择。
[0035]17.根据方案15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每个第二绕组部段的匝数与每个第一绕组部段的匝数的比率小于I。
[0036]18.根据方案17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每个第二绕组部段的匝数与每个第一绕组部段的匝数的比率在0.3和I之间。
[0037]19.根据方案15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每个第二绕组部段的匝数与每个第一绕组部段的匝数的比率大于I。
[0038]20.根据方案19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每个第二绕组部段的匝数与每个第一绕组部段的匝数的比率在I和3之间。[0039]通过下面的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书并结合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显而易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传统PM电机的示意图;
[0041]图2是包括定子和转子的PM电机的四分之一剖视图;
[0042]图3是用于PM电机中的一相的可重构绕组的电力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0043]图4是在水平轴上是转速、左竖直轴上是转矩和右竖直轴上是功率的曲线图,其示出了在功率提升模式中PM电机的驱动系统的电机转速和转矩以及电机的转速和功率之间的关系;
[0044]图5是在水平轴上是转速、左竖直轴上是转矩和右竖直轴上是功率的曲线图,其示出了在更高的局部负荷效率模式中PM电机的驱动系统的电机转速和转矩以及电机的转速和功率之间的关系;
[0045]图6是采用晶闸管开关的PM电机的电力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0046]图7是采用逆阻型IGBT开关的PM电机的电力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0047]图8是采用双向晶闸管开关的PM电机的电力驱动系统的示意图;和
[0048]图9为采用SPDT继电器的PM电机的电力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9]涉及PM电机的电力驱动系统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下述讨论在本质上来说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决不旨在限制本发明或其应用或用途。例如,本发明的驱动系统可具体应用于在车辆上的PM电机。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的驱动系统也可应用于其他电机。
[0050]图1是包括三相PM电机12的PM电机系统10的示意图,三相PM电机12具有在电机12的转子中的永磁体14以及在电机12的定子中的绕组16、18和20。永磁体14之间的磁通与绕组16-20中的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用于驱动电机12的转矩。系统10还包括具有多个二极管24的逆变器/整流器电路22,其将由绕组16-20产生的AC电流整流为DC电流以向车辆蓄电池26充电。当该电机12作为电动机操作以例如启动车辆时,该电路22还将来自蓄电池26的DC电流变换为AC电流。逆变器/整流器电路22包括多个MOSFET或IGBT开关28,其被选择性地接通和断开以提供直流-交流逆变和整流。控制器30提供控制信号G1-G6,其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式来切换开关28的接通和断开,以提供所需的直流-交流逆变或交流-直流转换。
[0051]图2是传统PM电机34的剖开四分之一截面端视图。电机34包括由圆柱形转子38包围并安装到圆柱形转子38上的中心轴36。转子38包括围绕转子38的外周设置的多个永磁体40。电机34还包括圆筒形定子42,所述定子具有在其间限定出狭槽44的定子齿32,其中绕组46通过狭槽44围绕齿32缠绕。气隙48将转子38与定子42分离,并允许转子38相对于定子42旋转。
[0052]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处于合适相位的交流电流被提供给定子绕组46,从而使得流过绕组46的电流所产生的磁场与永磁体40所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使得转子38相对于定子42旋转,从而使轴36转动从而作出物理功。围绕绕组46的磁通路径穿过转子36、永磁体40、气隙48及定子42,以形成闭环路径并且与定子绕组46相关联。定子42的感应电压与关联于定子绕组46的总磁通成比例。
[0053]图3是用于AC永磁电机的电力驱动系统50的示意图,其包括具有如图所示地电气联接的开关54和56以及二极管58和60的半H桥52。半H桥52用于电机的一相,SP,用于绕组16、18或20中的一个,其中开关54和56代表逆变器电路22中的两个开关28,二极管58和60代表逆变器电路22中的两个二极管24。在驱动系统50中,绕组16、18或20中的一个被分成为两个绕组部段,它们被示出为绕组部段62和绕组部段64。绕组70是用于PM电机的另一相的绕组,并且也会被分成两个独立的绕组部段。类似地,绕组72是用于电机的第三相的绕组,并且也会被分成两个绕组部段。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其它PM电机可包括更多相,并且相应地会具有附加绕组。双向开关66与绕组部段62串联地电气联接,双向开关68与绕组部段62并联地电气联接。两个开关66和68也电气联接到半H桥52并且位于开关54和56之间,如图所不。电机的每相以同样的方式包括用于绕组70和72的两个开关。
[0054]在该电气构造中,当开关66闭合而开关68断开时,电流流经串联的绕组部段62和64。当开关66断开且开关68闭合时,电流仅仅流经绕组部段64而不流经绕组部段62。在操作中,对于完整磁通模式1,在需要高转矩的低电机转速下,开关66闭合而开关68断开;并且当电机需要维持或增加功率时,开关66断开并且开关68闭合,以用于在高转速下操作的降低磁通模式2。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电机达到预定的转速并且特定相的电流越过零值时,开关66和68断开和闭合,以允许开关66和68自然换向关断(natural commutation)并最小化电压和转矩的瞬变。换句话说,当在控制过程从完整磁通模式I切换到降低磁通模式2的情况下达到预定的电机转速时,开关66和68并非同时针对电机的每一相都被切换,而在特定相的交流电流(AC)大致处于零电流时,用于每相的开关66和68被切换。
[0055]基于驱动系统50的这种电气构造,通过减少电机相中定子的绕组匝数的数量可提供反电动势的减少,当反电动势大到足以借助于降低流过定子绕组的电流来降低电机的转速时,这降低磁通。绕组部段62和64之间的绕组匝数比可以被选择性地设计,使得在当控制过程从完整磁通模式I切换到降低磁通模式2时,磁通的减少可以被精确地控制。与不具备分流定子绕组部段的传统PM电机驱动系统设计中的情况相比,通过为三相电机的每一相提供分离的分流绕组部段,所需的额外硬件是六个附加的开关和三个附加的引线。
[0056]在一个非限制性实施例中,绕组部段64的匝数和绕组部段62的匝数之比在0.3到3的范围内。对于驱动系统50的两个单独实施方式,即,在较高的电机转速下提供更多功率的功率提升模式以及提供更高的逆变器效率的较高局部负荷效率模式,可以选择性地控制所述匝数比。在功率提升模式中,绕组部段64中的匝数与绕组部段62的匝数之比小于1,优选在0.3至I的范围内。另外,开关66和68可以具有低额定电压,例如,小于800伏,且优选为600-650伏。由于较低的额定电压,功率提升模式允许开关66和68具有较低的传导损耗和开关损耗。进一步,由于绕组部段62和64的串联匝数的数量减少,功率提升模式在较高的电机转速范围中提供了增加的转矩/功率以及降低了的铜损。
[0057]图4是在水平轴上是电机转速(RPM)、左纵轴上是电机转矩(Nm)、右纵轴上是电机功率(kW)的曲线图,示出了用于内部PM电机驱动系统(例如,驱动系统50)的性能,所述电机驱动系统在功率提升模式下运行并且绕组部段62和64之间的匝数比为I。线条80表示例如为5000RPM的预定电机转速,其中控制过程从完整磁通模式I切换到降低磁通模式2,在完整磁通模式I中开关66闭合并且开关68断开,在降低磁通模式2中开关66断开而开关68闭合以如上文所述在更高的电机转速下提供减少的磁通。图线82代表驱动系统50的转矩,其中电机在线条80之前工作在完整磁通模式1,并在线条80之后工作在降低磁通模式2。图线84示出了在电机在线条80之外仅工作在完整磁通模式I的情况下电机的转矩将怎样,图线86表示在电机总是处于降低磁通模式2的情况下电机的转矩将怎样。类似地,图线88表示当开关66和68在由线条80表示的电机转速下从模式I切换到模式2时电机的功率。图线90表示在开关66在线条80处保持闭合并且电机不进入模式2的情况下电机的功率,图线92表示在电机总是处于模式2的情况下电机的功率。
[0058]在较高的局部负荷效率模式中,绕组部段64的匝数与绕组部段62的匝数的比值大于1,优选在1-3的范围内。通过提供比无绕组重构的传统电机多的电机每相的匝数以及在绕组部段64提供比绕组部段62多的匝数来提高局部负荷效率,使得产生相同转矩所需的相电流更低。在局部负荷效率模式中,驱动系统在比在功率模式中更低的电机转速下从模式I切换到模式2。例如,对于具有相同总匝数数量的绕组部段62和64来说,驱动系统50可以在约3500RPM下从完整磁通模式I切换到降低磁通模式2。在本实施例中,开关66和68具有较低的额定电流,所述额定电流优选低于无绕组重构的可对比的常规逆变器中的额定电流的70%。较高的局部负荷效率模式提供了在局部负荷条件下提高的逆变器效率以及在高速操作下减少的铜损。
[0059]图5是类似于图4中的曲线图的曲线图,其中同样的图线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并包括基线转矩和基线功率。在这个例子中,绕组部段64中的匝数与绕组部段62的匝数的比是1.333。对于局部负荷效率模式,从模式I到模式2的切换发生在较低的电机转速下,例如,在线条80处的约3500RPM。此外,图线94表示基线转矩而图线96代表基线功率。
[0060]取决于电机的所需性能和具体应用,开关66和68可以是适合于本文所讨论的目的的任何交流电压阻断开关。图6是用于AC永磁电机的驱动系统110的示意图,示出了电机的所有三相。分流定子绕组被示出为:用于第一相的绕组部段112和114;用于第二相的绕组部段116和118 ;以及用于第三相的绕组部段120和122。该驱动系统110包括逆变器电路120,其具有用于第一相的开关126和128、用于第二相的开关130和132、以及用于第三相的开关134和136。逆变器开关的反并联二极管为简单起见没有被示出,但它们如图1所示被集成到所述逆变器。在本实施例中,绕组开关是各自都包括两个晶闸管的晶闸管,具体而言是,用于第一相的晶闸管138和140、用于第二相的晶闸管142和144、以及用于第三相的晶闸管146和148。晶闸管提供低导通电压(例如1-1.5伏)、非常坚固耐用、提供高过载能力、并具有小于IOms的切换时间。
[0061]图7是类似于驱动系统110的驱动系统150的示意图,其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在本实施例中,晶闸管被替换为逆阻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RB-1GBT),其具有相反的晶体管开关,即用于第一相的RB-1GBT152和154、用于第二相的RB-1GBT156和158、以及用于第三相的RB-1GBT160和162。该RB-1GBT提供了具有小于5ms的切换时间的简单的栅极驱动装置。[0062]图8是类似于驱动系统110的驱动系统170的示意图,其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在本实施例中,晶闸管被替换为双向晶闸管,即,用于第一相的双向晶闸管172和174、用于第二相的双向晶闸管176和178、以及用于第三相的双向晶闸管180和182。双向晶闸管提供了如1-1.5伏的低导通电压、简易的包装、高过载能力、以及小于IOms的切换时间。
[0063]图9是类似于驱动系统110的驱动系统190的示意图,其中相同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在本实施例中,晶闸管被替换为单刀双掷(sroT)继电器,即,用于第一相的继电器192、用于第二相的继电器194和用于第三相的继电器196。继电器提供如小于I伏的低导通电压,并且不需要附加的散热器,但体积大并具有较长的切换时间。
[0064]前述讨论仅公开并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从这些讨论以及从附图和权利要求书中将容易地认识到,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文作出各种变化、修改和变型。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永磁(PM)电机的驱动系统,所述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逆变器,所述驱动系统包括: 在所述定子中的至少一个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包括第一绕组部段和第二绕组部段; 在所述逆变器中的至少两个逆变器开关,所述逆变器开关电气联接到所述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和 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所述开关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开关状态,其中第一开关状态将所述第一绕组部段和所述第二绕组部段串联地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而第二开关状态将所述第二绕组部段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并将所述第一绕组部段从所述逆变器开关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永磁电机是多相电机,其中每相包括具有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的定子绕组、两个逆变器开关以及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开关组件,其中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都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仅所述第二绕组部段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晶闸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和第二逆阻型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组件包括第一双向晶闸管和第二双向晶闸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关组件是单刀双掷继电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绕组部段的匝数和所述第一绕组部段的匝数的比率小于I。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系统,其中,所述第二绕组部段的匝数和所述第一绕组部段的匝数的比率在0.3到I之间。
9.一种用于多相永磁(PM)电机的驱动系统,所述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逆变器,所述驱动系统包括: 所述PM电机的每相中的定子绕组,其中每个定子绕组包括第一绕组部段和第二绕组部段; 用于所述PM电机的每相的所述逆变器中的两个逆变器开关,其中用于每相的两个逆变器开关联接到所述定子中的用于该相的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和 用于所述PM电机的每相的开关组件,每个开关组件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和用于该相的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所述开关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开关状态,其中第一开关状态将所述第一绕组部段和所述第二绕组部段串联地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而第二开关状态将所述第二绕组部段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而将所述第一绕组部段从所述逆变器开关断开。
10.一种用于多相永磁(PM)电机的驱动系统,所述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逆变器,所述驱动系统包括: 在所述PM电机的每相中的定子绕组,其中每个定子绕组包括第一绕组部段和第二绕组部段; 用于所述PM电机的每相的所述逆变器中的两个逆变器开关,其中用于每相的所述两个逆变器开关联接到所述定子中的用于该相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和 用于所述PM电机的每相的第一和第二开关,每个第一和第二开关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以及用于该相的所述第一和第二绕组部段,其中当所述第一开关闭合而所述第二开关断开时,用于该相的所述第一绕组部段和第二绕组部段串联地电气联接至所述逆变器开关,当所述第一开关断开而所述第二开关闭合时,所述第二绕组部段电气联接到所述逆变器开关而所述第一绕 组部段从所述逆变器开关断开。
【文档编号】H02P25/18GK104009699SQ201410142812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6日
【发明者】L·郝, C·S·纳穆杜里 申请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