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轨车辆平置式变流器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3550发布日期:2018-09-28 17:56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变流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轻轨车辆平置式变流器柜。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城市为了节约建设成本和美化城市环境,在十字路口和广场不架设轻轨车辆的电网,这样就出现了轻轨车辆的无电区,当车辆处于无电区时,车辆需要通过位于车辆顶部的直流变直流(DC/DC)变流器柜为其超级电容供电,以使车辆能够正常运行。

然而,由于轻轨车辆车端顶部空间有限,且为了实现对车辆的超级电容供电以满足车辆运行的要求,变流器柜中需要设置有很多相关器件,比如风机、散热器、电抗器、风道、信号控制板等。因此,设计结构紧凑,且能够保证变流器柜中各器件的大功率电气性能和DC/DC变流器柜的连续工作时间的变流器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轨车辆平置式变流器柜,用以满足现有轻轨车辆要求变流器柜结构紧奏、体积小的同时又能保证内部器件能够正常运行的需要。

本发明提供的轻轨车辆平置式变流器柜,包括:

位于所述变流器柜的第一壁18和第二壁19之间的第一区域20和第二区域21;

所述第一区域20靠近所述变流器柜的出风侧侧壁,所述第二区域21靠近所述变流器柜的进风侧侧壁;

所述第一区域20中包括电抗器8和出风口13,所述出风口13位于所述出风侧侧壁上;

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一结构层22和第二结构层23,所述第二结构层23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层22上方;

所述第一结构层22包括风道17、散热器10和进风口12,所述进风口12位于所述进风侧侧壁上,所述散热器10位于所述风道17中靠近所述进风口12的一端;

所述第二结构层23包括离心风机11和功率模块组件1;

所述功率模块组件1位于所述散热器10的上方,所述离心风机11位于所述风道17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电抗器8与所述功率模块组件1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轻轨车辆平置式变流器柜,根据所述变流器柜内部器件的工作需要对风道结构进行了设计,并根据所述变流器柜内部器件的功能、工作条件和风道的结构走向将所述变流器柜设计成分区域、分层的结构,使所述变流器柜的结构紧凑,在减小了所述变流器柜体积的同时保证了所述变流器柜内部器件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轻轨车辆平置式变流器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轻轨车辆平置式变流器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轻轨车辆平置式变流器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轻轨车辆平置式变流器柜,包括:

位于所述变流器柜的第一壁18和第二壁19之间的第一区域20和第二区域21;

所述第一区域20靠近所述变流器柜的出风侧侧壁,所述第二区域21靠近所述变流器柜的进风侧侧壁;

所述第一区域20中包括电抗器8和出风口13,所述出风口13位于所述出风侧侧壁上;

所述第二区域包括第一结构层22和第二结构层23,所述第二结构层23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层22上方;

所述第一结构层22包括风道17、散热器10和进风口12,所述进风口12位于所述进风侧侧壁上,所述散热器10位于所述风道17中靠近所述进风口12的一端;

所述第二结构层23包括离心风机11和功率模块组件1,

所述功率模块组件1位于所述散热器10的上方,所述离心风机11位于所述风道17的上方,且位于所述电抗器8与所述功率模块组件1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结构层23还包括:

风机舱26,所述离心风机11设置于所述风机舱26中,其中,所述风机舱26为非密闭舱。

第二电流传感器组件5,所述第二电流传感器组件5位于所述离心风机11和所述功率模块组件1之间。

当系统运行时,离心风机11从底部吸风进入风道17,具体的,风从所述进风口12进入位于第一结构层的风道17,经过所述散热器10给安装在其上的处于第二结构层23的功率模块1散热,随后进入风机舱26并通过风机叶轮甩出给所述电抗器散热,最后从出风口13排出,风的流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这样的风道结构把散热器10、功率模块组件1、离心风机11和电抗器8结合起来,使所述变流器柜结构紧凑的同时,还能够保证对其内部器件的散热,从而确保了所述变流器柜能够连续长时间工作。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轻轨车辆平置式变流器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上述图1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所述轻轨车辆平置式变流器柜的第二结构层23还包括:

设置在风机上盖板上的第二熔断器组件15、放电电阻14和电压传感器组件7,所述风机上盖板覆盖于所述离心风机11上。

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5上的进出线端子排组件6、第一熔断器组件4、接触器组件3和第一电流传感器组件16。

具体的,所述进出线端子排组件6、所述熔断器组件4、所述接触器组件3和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组件16预先固定在第一安装板25上,并通过铜排连接在一起,再置入所述变流器柜中。

当主电路接线时由进出线端子排组件6接入外接电缆,随后通过铜排依次将所述熔断器组件4、所述接触器组件3和所述第一电流传感器组件16连接起来,第一电流传感器组件16通过电缆和所述功率模块组件1上的层叠母排连接到所述功率模块组件1,再依次通过铜排与所述第二熔断器组件15、放电电阻14和电压传感器组件7相连,最后通过电缆接到电抗器8,并连接到进出线端子排组件6上。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结构层23还包括:

设置在第二安装板24上的控制单元9,所述第二安装板24的安装高度高于所述功率模块组件1的高度,且所述第二安装板24为可翻转结构。

所述控制单元9直接控制所述功率模块组件1实现弱电控制强电,其控制电路沿风机舱26的侧壁与主电路电缆分上下两层平行走线,下面走主电路电缆,上面走控制电缆,这种线缆排布方式避免了控制电缆与主电路电缆的相互干扰,增强了所述变流器柜的电磁兼容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并且,所述第二安装板24为可翻转结构无论在检测还是更换器件时都能够使操作更加简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