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usb口手机锂电池恒流充电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9783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电脑usb口手机锂电池恒流充电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电脑USB口手机锂电池恒流充电器,其特征包括:电脑USB口、恒流源电路、场效应管功率驱动及充电接口电路、锂电池电量充满指示电路;所述的恒流源电路由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IC1、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组成,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IC1选用的型号为TL431;所述的场效应管功率驱动及充电接口电路中,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1的栅极接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IC1的阴极,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1的源极接电路地GND,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1的漏极接锂电池充电端子的负极,锂电池充电端子的正极接电路正极VCC。当手机锂电池电量充满后由指示电路提醒,该电路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专利说明】电脑USB 口手机锂电池恒流充电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手机锂电池充电【技术领域】,是关于一种电脑USB 口手机锂电池恒 流充电器。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手机的使用非常广泛,特别是智能手机用电量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智 能手机所配的锂电池动辄上千毫安时,用普通充电器为其充电少则三、四小时,多则七、八 小时。遇到手机锂电池缺电不能使用时,充电又需要很长时间,这给手机使用者带来很大麻 烦。为了解决手机锂电池快速充电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制作了一种电脑USB 口手机锂电 池恒流充电器,该充电器从电脑USB 口获取5V直流电源作为充电器工作电源,当手机锂电 池电量充满后由指示电路提醒,其电路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且具有可靠性好、制作成本低等 优点。
[0003] 以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脑USB 口手机锂电池恒流充电器在实施过程 中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内容。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目前手机的使用非常广泛,特别是智能手机用电量大的问 题一直困扰着大家。智能手机所配的锂电池动辄上千毫安时,用普通充电器为其充电少则 三、四小时,多则七、八小时。遇到手机锂电池缺电不能使用时,充电又需要很长时间,这给 手机使用者带来很大麻烦。为了解决手机锂电池快速充电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制作了一 种电脑USB 口手机锂电池恒流充电器,该充电器从电脑USB 口获取5V直流电源作为充电器 工作电源,当手机锂电池电量充满后由指示电路提醒,其电路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且具有可 靠性好、制作成本低等优点。
[0005] 电路工作原理:电脑USB 口手机锂电池恒流充电器由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 IC1 (TL431)为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1的栅极提供控制电压,在电脑USB 口提供的5V 直流电源支持下,1A充电恒流值,通过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1的漏极与手机锂电池组成 快速充电回路。
[0006] 在快速充电回路中接有4. 15V电压检测电路,当充电回路上锂电池端电压达到 4. 15V时,三端微功耗电压检测器1C的第1脚输出高电平,此时高电平通过电阻R6点亮红 色发光二极管LED,这表明手机锂电池的电量已经充满。
[0007] 技术方案:电脑USB 口手机锂电池恒流充电器,它包括电脑USB 口、恒流源电路、场 效应管功率驱动及充电接口电路、锂电池电量充满指示电路,其特征在于:
[0008] 恒流源电路:它由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IC1、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组成, 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IC1选用的型号为TL431,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IC1的阴极接 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路正极VCC,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 阻R3的一端接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IC1的参考极,电阻R3的另一端和三端可调分流 基准电压源IC1的阳极接电路地GND ;
[0009] 场效应管功率驱动及充电接口电路: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1的栅极接三端可 调分流基准电压源IC1的阴极,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1的源极接电路地GND,锂电池充 电端子的正极接电路正极VCC,锂电池充电端子的负极接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1的漏 极;
[0010] 电脑USB 口的正极接电路正极VCC,电脑USB 口的负极接电路地GND。
[0011] 锂电池电量充满指示电路:它由三端微功耗电压检测器IC2、电阻R4、电阻R5、电 阻R6和红色发光二极管LED组成,三端微功耗电压检测器IC2选择的电压值为4. 15V,电阻 R4的一端和电阻R5的一端接三端微功耗电压检测器IC2的第2脚,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 路正极VCC,电阻R5的另一端和三端微功耗电压检测器IC2的第3脚接增强型N沟道场效 应管VT1的漏极,三端微功耗电压检测器IC2的第1脚通过电阻R6接红色发光二极管LED 的正极,红色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接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1的漏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个电脑USB 口手机锂电池恒流充电器的实施例电路工 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按照附图1所示的电脑USB 口手机锂电池恒流充电器电路工作原理图和附图说 明,并按照实用新型内容所述的各部分电路中元器件之间连接关系,以及实施方式中所述 的元器件技术参数要求和电路制作要点进行实施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实施例对 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14] 元器件的技术参数及选择要求
[0015] IC1为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选用的型号为TL431,封装形式T0-92, 3个引脚 分别是参考端、正极端和负极端;正极端与负极端的输出电压在2. 5?36V之间连续可调, 工作电流范围是〇. 1?l〇〇mA ;
[0016] TL431性能的好坏可用万用表RX1KQ档测量,g卩:红表笔接阳极,黑表笔接阴 极,阻值应为无穷大,对调表笔测量应在几千欧姆;红表笔接参考极,黑表笔接阴极,阻值应 为无穷大…,对调表笔后测量值应在几千欧姆;红表笔接参考极,黑表笔接阳极,阻值应为 30ΚΩ左右,对调表笔测量应为20ΚΩ左右,若测量某两脚之间阻值很小或为零,表明TL431 已击穿损坏;
[0017] IC2为三端微功耗电压检测器,选用的电压检测值为4. 15V,封装形式为T0 - 92 ;
[0018] VT1为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选用的型号为IRFZ22或IRFZ30,封装形式均为 T0- 220,这两种型号的场效应管在导通状态下,场效应管的源极与漏极之间压降很小,基 本上可以忽略不计,使用时需要加装小型散热器;
[0019] LED为红色发光二极管,选用直径0 5红色发光二极管;
[0020] 电阻全部选用金属膜电阻,功率均为1/8W,电阻R1的阻值为250 Ω,电阻R2的阻 值为8. 2K Ω,电阻R3的阻值约为10K Ω,电阻R4的阻值为220?390 Ω,电阻R5的阻值为 3. 3K Ω,电阻R6的阻值为270 Ω。
[0021] 电路的制作要点与电路调试
[0022] 因电脑USB 口手机锂电池恒流充电器的电路结构比较简单,制作比较容易,一般 情况下只要选用的电子元器件性能完好,并按照说明书附图1中的元器件连接关系进行焊 接,物理连接线及焊接质量经过仔细检查正确无误后,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基本不需要进行 任何调试即可正常工作;
[0023] 建议为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1加装一个小型散热器;
[0024] 调整电阻R2的阻值,在充电恒流值为1000mA,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1的栅极 对电路地GND电压参考值约为:3. 9V ;
[0025] 本实用新型使用额定值为3. 7V/1000mAH的锂电池进行测试,充电恒流值为 1000mA,锂电池充满电量的时间约为1. 3?1. 4小时,3. 7V/1000mAH的锂电池充满电量的端 电压为4. 2V。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脑USB 口手机锂电池恒流充电器,它包括电脑USB 口、恒流源电路、场效应管 功率驱动及充电接口电路、锂电池电量充满指示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恒流源电路由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IC1、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3组成, 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IC1选用的型号为TL431,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IC1的阴极接 电阻R1的一端和电阻R2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接电路正极VCC,电阻R2的另一端和电 阻R3的一端接三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IC1的参考极,电阻R3的另一端和三端可调分流 基准电压源IC1的阳极接电路地GND ; 所述的场效应管功率驱动及充电接口电路中,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1的栅极接三 端可调分流基准电压源IC1的阴极,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1的源极接电路地GND,锂电 池充电端子的正极接电路正极VCC,锂电池充电端子的负极接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1的 漏极; 所述的电脑USB 口的正极接电路正极VCC,电脑USB 口的负极接电路地GND。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USB 口手机锂电池恒流充电器,其特征是:锂电池电量 充满指示电路由三端微功耗电压检测器IC2、电阻R4、电阻R5、电阻R6和红色发光二极管 LED组成,三端微功耗电压检测器IC2选择的电压值为4. 15V,电阻R4的一端和电阻R5的 一端接三端微功耗电压检测器IC2的第2脚,电阻R4的另一端接电路正极VCC,电阻R5的 另一端和三端微功耗电压检测器IC2的第3脚接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1的漏极,三端 微功耗电压检测器IC2的第1脚通过电阻R6接红色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红色发光二极 管LED的负极接增强型N沟道场效应管VT1的漏极。
【文档编号】H02J7/00GK203871878SQ201420104756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9日
【发明者】吴建堂 申请人:吴建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