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更换绝缘子的绝缘起吊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8488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更换绝缘子的绝缘起吊拉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带电作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更换绝缘子的绝缘起吊拉板,其包括一承载板,在所述承载板上方连接有一起吊绳索,所述起吊绳索与承载板的第一连接孔位于承载板的中心;在所述承载板下方还连接有两球头挂环、两短绳索套环和两长绳索套环,所述球头挂环、短绳索套环和长绳索套环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中心两侧。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防止工具材料在上下传递过程中发生碰撞、绳索缠绕,而且还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专利说明】—种用于更换绝缘子的绝缘起吊拉板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力带电作业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更换绝缘子的绝缘起吊拉板。
【背景技术】
[0002]输电线路的绝缘子是一种特殊的绝缘部件,能够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到将导线与杆塔绝缘的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绝缘子由以往的瓷质、玻璃绝缘子发展到现在的合成绝缘子。然而,不论是哪一种绝缘子,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老化、零值,需要及时更换。
[0003]近年来,随着对输电线路运行可靠性的要求,带电作业大力开展,针对“地电位更换IIOkV线路合成绝缘子”带电作业项目,由于在作业过程中,绝缘工器具及材料在上、下传递过程中容易发生碰撞导致绝缘工器具及材料破损,绝缘传递绳索容易发生缠绕,从而影响带电作业中的人身及设备安全,降低了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更换绝缘子的绝缘起吊拉板,避免绝缘工器具及材料在上、下传递过程中发生碰撞导致绝缘工器具及材料破损,并解决绝缘传递绳索容易发生缠绕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用于更换绝缘子的绝缘起吊拉板,其包括一承载板,在所述承载板上方连接有一起吊绳索,所述起吊绳索与承载板的第一连接孔位于承载板的中心;在所述承载板下方还连接有两球头挂环、两短绳索套环和两长绳索套环,所述球头挂环、短绳索套环和长绳索套环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承载板的中心两侧。
[0007]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板的长为400毫米、宽为52毫米、厚为10毫米,所述第一连接孔的直径大小为20毫米。
[0008]进一步的,所述球头挂环与承载板的第二连接孔的圆心位于该承载板的横向中心线上,并与第一连接孔的圆心距离为59毫米,且该第二连接孔的直径为14毫米。
[0009]进一步的,所述短绳索套环与所述承载板之间通过两个第三连接孔连接,该第三连接孔的直径为14毫米;所述第三连接孔对称设置在该承载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两侧,且两个第三连接孔圆心之间的中点距离第一连接孔的圆心距离为123毫米。
[0010]进一步的,所述长绳索套环与所述承载板之间通过两个第四连接孔连接,该第四连接孔的直径为14毫米;所述第四连接孔对称设置在该承载板的横向中心线的两侧,且两个第四连接孔圆心之间的中点距离第一连接孔的圆心距离为187毫米。
[0011]进一步的,所述球头挂环的最远端距离承载板下底面的距离为82毫米,所述短绳索套环的最远端距离承载板下底面的距离为131毫米,所述长绳索套环的最远端距离承载板下底面的距离为193毫米。
[0012]本实用新型在同一承载板上对称设置球头挂环、短绳索套环、长绳索套环,不仅可以保持上下过程的平衡,而且可以使其承载的绝缘子及其工具都水平排列在承载板下方,相互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不再发生碰撞和缠绕。
[0013]使用本实用新型后,之前繁琐的操作程序得到简化,可以更好地推行规范作业流程、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作业人员违章的机会、节省作业时间的目的。本实用新将作业的工器具和材料分别连在绝缘拉板不同的位置上,然后一次性起吊到作业位置,这样既节省了工器具和材料上下传递的时间,又避免了工器具和材料上下传递时发生碰撞、绳索发生缠绕,还解决了地面作业人忙碌的问题。
[0014]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防止上下传递过程中发生碰撞、绳索缠绕,而且还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此【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所提供的图片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承载板上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法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19]实施例1:
[0020]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更换绝缘子的绝缘起吊拉板,其包括一承载板1,在承载板I上方连接有一起吊绳索2,起吊绳索2与承载板I的第一连接孔11位于承载板I的中心;在承载板I下方还连接有两球头挂环3、两短绳索套环4和两长绳索套环5,球头挂环
3、短绳索套环4和长绳索套环5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承载板I的中心两侧。
[0021]其中,本实施例为了考虑起吊方便和平衡性能,承载板I的长为400毫米、宽为52毫米、厚为10毫米,所述第一连接孔11的直径大小为20毫米。
[0022]其中,本实施例为了更好地保持上下过程中的平衡性将绝缘子的悬挂在离中心比较近的位置,球头挂环3与承载板I的第二连接孔12的圆心位于该承载板I的横向中心线上,并与第一连接孔11的圆心距离为59毫米,且该第二连接孔12的直径为14毫米。
[0023]其中,为了适应承载板的大小和放置上下过程中相互碰撞,其短绳索套环4和长绳索套环5具体优选位置进而尺寸如下:
[0024]短绳索套环4与所述承载板I之间通过两个第三连接孔13连接,该第三连接孔13的直径为14毫米;所述第三连接孔13对称设置在该承载板I的横向中心线的两侧,且两个第三连接孔13圆心之间的中点距离第一连接孔11的圆心距离为123毫米。
[0025]长绳索套环5与所述承载板I之间通过两个第四连接孔14连接,该第四连接孔14的直径为14毫米;所述第四连接孔14对称设置在该承载板I的横向中心线的两侧,且两个第四连接孔14圆心之间的中点距离第一连接孔11的圆心距离为187毫米。
[0026]其中,为了适应承载板的大小和保持上下过程的平衡,采用了长短不同的绳套结构,具体优选尺寸如下:所述球头挂环3的最远端距离承载板I下底面的距离为82毫米,所述短绳索套环4的最远端距离承载板I下底面的距离为131毫米,所述长绳索套环5的最远端距离承载板I下底面的距离为193毫米。
[0027]本实施例中的吊绳索2用来上下移动绝缘起吊拉板,为了使其左右平衡所以将其设置在承载板I的中心。本实施例中的球头挂环3专门用来悬挂绝缘子,本实施例的短绳索套环4和长绳索套环5都是用来更换绝缘子所需要的工具的。
[0028]使用本实用新型后,之前繁琐的操作程序得到简化,可以更好地推行规范作业流程、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作业人员违章的机会、节省作业时间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将作业的工器具和材料分别连在绝缘拉板不同的位置上,然后一次性起吊到作业位置,这样既节省了工器具和材料上下传递的时间,又避免了工器具和材料上下传递时发生碰撞、绳索发生缠绕,还解决了地面作业人忙碌的问题。
[0029]在甘肃省第六次输电带电作业技术比武中,其他参赛队在此项目中的作业时间均达到8分钟以上,而采用本实施例的参赛队仅用4分13秒就完成了该比赛项目,并且取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此项目的作业方法以及使用的工器具得到了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聘请的国内知名带电作业专家的高度评价,省公司将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该项目的作业方法以及使用的工器具。
[003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的改变之处,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更换绝缘子的绝缘起吊拉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承载板(1),在所述承载板(I)上方连接有一起吊绳索(2 ),所述起吊绳索(2 )与承载板(I)的第一连接孔(11)位于承载板(I)的中心;在所述承载板(I)下方还连接有两球头挂环(3)、两短绳索套环(4)和两长绳索套环(5),所述球头挂环(3)、短绳索套环(4)和长绳索套环(5)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承载板(I)的中心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更换绝缘子的绝缘起吊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板(I)的长为400毫米、宽为52毫米、厚为10毫米,所述第一连接孔(11)的直径大小为20毫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更换绝缘子的绝缘起吊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头挂环(3)与承载板(I)的第二连接孔(12)的圆心位于该承载板(I)的横向中心线上,并与第一连接孔(11)的圆心距离为59毫米,且该第二连接孔(12)的直径为14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更换绝缘子的绝缘起吊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绳索套环(4)与所述承载板(I)之间通过两个第三连接孔(13)连接,该第三连接孔(13)的直径为14毫米;所述第三连接孔(13)对称设置在该承载板(I)的横向中心线的两侧,且两个第三连接孔(13)圆心之间的中点距离第一连接孔(11)的圆心距离为123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更换绝缘子的绝缘起吊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绳索套环(5)与所述承载板(I)之间通过两个第四连接孔(14)连接,该第四连接孔(14)的直径为14毫米;所述第四连接孔(14)对称设置在该承载板(I)的横向中心线的两侧,且两个第四连接孔(14)圆心之间的中点距离第一连接孔(11)的圆心距离为187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更换绝缘子的绝缘起吊拉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球头挂环(3)的最远端距离承载板(I)下底面的距离为82毫米,所述短绳索套环(4)的最远端距离承载板(I)下底面的距离为131毫米,所述长绳索套环(5)的最远端距离承载板(I)下底面的距离为193毫米。
【文档编号】H02G1/02GK203760921SQ201420127392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0日
【发明者】邵必飞, 曹永胜, 李小强, 曹少军, 王政, 夏天, 王健, 郑列辉, 叶怀刚, 吴明鹏 申请人:邵必飞, 曹永胜, 李小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