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兆瓦级逆变器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982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兆瓦级逆变器室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兆瓦级逆变器室,包括:逆变器室本体,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内至少设置两排逆变器组件,逆变器室本体的下部挖设有布线沟槽,逆变器组件所引出的电缆线设于布线沟槽内,并通过布线沟槽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外,逆变器室本体的侧壁上设有通风道,通风道的一端与沟槽相连通,通风道的另一端设有引风机。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容纳多个逆变器组件,减少了电缆的使用量以及降低了电缆线的线损,便于集中管理;通过设置布线沟槽,使逆变器组件引出的电缆线布置更加整齐合理;通过设置通风道可以将逆变器组件以及电缆线所产生的热量快速散掉,从而改善了逆变器组件的工作环境,提高了逆变器的转换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兆瓦级逆变器室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逆变器室,尤其是一种兆瓦级逆变器室。
【背景技术】
[0002]光伏发电过程中,需要将光伏板产生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逆变器是交直流转换过程的重要电器元件,随着光伏发电厂的发电能力不断的提高,逆变器的使用数量不断的增加,而大功率的逆变器需要建造专门的逆变器室对其进行保护,然而传统的逆变器室所容纳的逆变器组件的数量极其有限,而且散热情况也不佳,严重影响逆变器的工作效率。如果在大功率的光伏发电厂还使用传统的逆变器室,逆变器室的建造将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而且与逆变器组件相连接的电缆线布置极其纷乱繁杂,电缆的用量得到提高,与此同时电缆的线损将严重影响发电效率,不便于逆变器组件的集中管理。
[0003]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造和使用成本较低、便于集中管理、可提高电厂发电效率和散热性好的兆瓦级逆变器室。
[0005]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兆瓦级逆变器室,包括:逆变器室本体,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内至少设置两排逆变器组件,逆变器室本体的下部挖设有布线沟槽,逆变器组件所引出的电缆线设于布线沟槽内,并通过布线沟槽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外,逆变器室本体的侧壁上设有通风道,通风道的一端与布线沟槽相连通,通风道的另一端设有引风机。所述的兆瓦级是指逆变器室所容纳的逆变器的总的额定功率至少为I兆瓦。
[0006]前述的这种兆瓦级逆变器室中,所述的布线沟槽包括布线沟槽a和布线沟槽b,逆变器室本体的下方至少挖设有两个布线沟槽a,逆变器组件设于布线沟槽a的上方,靠近逆变器室本体侧壁的布线沟槽a与逆变器室本体侧壁之间均设有布线沟槽b,布线沟槽a与布线沟槽b之间的沟槽壁上设有多个穿线孔,布线沟槽a与布线沟槽b通过穿线孔相连接,布线沟槽b的两端通向逆变器室本体外;逆变器组件下方引出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a和穿线孔汇入到布线沟槽b内,汇入到布线沟槽b内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b的两端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外。
[0007]前述的这种兆瓦级逆变器室中,所述的布线沟槽包括布线沟槽a、布线沟槽b和布线沟槽C,逆变器室本体的下方至少挖设有两个布线沟槽a,布线沟槽b设于逆变器室本体侧壁与相邻布线沟槽a之间,布线沟槽a与布线沟槽b之间的沟槽壁上设有多个穿线孔,布线沟槽a与布线沟槽b通过穿线孔相连接,布线沟槽b的一侧设有布线沟槽c,布线沟槽c与布线沟槽b相连通并通向逆变器室本体的外部,逆变器组件下方引出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a和穿线孔汇入到布线沟槽b内,汇入到布线沟槽b内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b的两端和布线沟槽c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外。[0008]前述的这种兆瓦级逆变器室中,所述的逆变器组件包括逆变器和配电柜,逆变器和配电柜均设于布线沟槽a的上方,逆变器和配电柜下方引出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a和穿线孔汇入到布线沟槽b内,汇入到布线沟槽b内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c和布线沟槽b的两端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外。
[0009]前述的这种兆瓦级逆变器室中,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的下方并排挖设有两个布线沟槽a,每个布线沟槽a上方均设有两个逆变器,相邻两个逆变器之间均设有配电柜;两个布线沟槽a之间的地面上为行走通道。
[0010]前述的这种兆瓦级逆变器室中,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的地面上并排挖设有三个布线沟槽a,每个布线沟槽a上方均设有两个逆变器,相邻两个逆变器之间均设有配电柜;相邻两个布线沟槽a之间的地面为行走通道;其中靠近逆变器室本体侧壁的布线沟槽a与侧壁之间均设有布线沟槽b,布线沟槽a与布线沟槽b之间通过穿线孔相连通;设于逆变器室本体中部的布线沟槽a与任意一侧的布线沟槽b通过穿线孔相连通。
[0011]前述的这种兆瓦级逆变器室中,所述的布线沟槽a两侧均并排设有多个预埋件,预埋件上设有安装支座,逆变器固定在安装支座上。
[0012]前述的这种兆瓦级逆变器室中,所述的安装支座的安装平面高于逆变器室本体的地面且逆变器底面的两侧设于安装支座上。
[0013]前述的这种兆瓦级逆变器室中,所述的穿线孔均设于相邻的预埋件之间。
[0014]前述的这种兆瓦级逆变器室中,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的侧壁上还设有通风窗和换气孔,换气孔设于通风道的一端,风机设于换气孔内。
[0015]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后,带来以下有益效果:
[0016]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兆瓦级逆变器室可以容纳多个逆变器组件,减少了电缆的使用量以及降低了电缆线的线损,便于集中管理;通过设置布线沟槽,使逆变器组件弓I出的电缆线布置更加整齐合理;通过设置通风道可以将逆变器组件以及电缆线所产生的热量快速散掉,从而改善了逆变器组件的工作环境,提高了逆变器的转换效率。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方案;
[0019]图2:图1的A-A剖视图;
[0020]图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方案;
[0021]图4: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A。
[0022]其中:1、逆变器室本体,2、布线沟槽a,3、布线沟槽b,4、沟槽壁,5、穿线孔,6、布线沟槽c,7、预埋件,8、安装支座,9、行走通道,10、通风窗,11、换气孔,12、引风机,13、布线沟槽,14、逆变器组件,15、逆变器,16、配电柜,17、通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一种兆瓦级逆变器室,包括:逆变器室本体1,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I内设有逆变器组件14,逆变器室本体I的下部挖设有布线沟槽13,逆变器组件14所引出的电缆线设于布线沟槽13内,并通过布线沟槽13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I外,逆变器室本体I的侧壁上设有通风道17,通风道17的一端与布线沟槽13相连通,通风道17的另一端设有引风机12。所述的布线沟槽13包括布线沟槽a2和布线沟槽b3,逆变器室本体I的下方至少挖设有两个布线沟槽a2,逆变器组件14设于布线沟槽a2的上方,靠近逆变器室本体I侧壁的布线沟槽a2与逆变器室本体I侧壁之间均设有布线沟槽b3,布线沟槽a2与布线沟槽b3之间的沟槽壁4上设有多个穿线孔5,布线沟槽a2与布线沟槽b3通过穿线孔5相连接,布线沟槽b3的两端通向逆变器室本体I外;逆变器组件14下方引出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a2和穿线孔5汇入到布线沟槽b3内,汇入到布线沟槽b3内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b3的两端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I外。所述的逆变器组件14包括逆变器15和配电柜16,逆变器15和配电柜16均设于布线沟槽a2的上方,逆变器15和配电柜16下方引出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a2和穿线孔5汇入到布线沟槽b3内,汇入到布线沟槽b3内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c6和布线沟槽b3的两端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I外。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I的下方并排挖设有两个布线沟槽a2,每个布线沟槽a2上方均设有两个逆变器15,相邻两个逆变器15之间均设有配电柜16 ;两个布线沟槽a2之间的地面上为行走通道9。所述的布线沟槽a2两侧均并排设有多个预埋件7,预埋件7上设有安装支座8,逆变器固定在安装支座8上。所述的安装支座8的安装平面高于逆变器室本体I的地面且逆变器底面的两侧设于安装支座8上。所述的穿线孔5均设于相邻的预埋件7之间。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I的侧壁上还设有通风窗10和换气孔11,换气孔11设于通风道17的一端,风机12设于换气孔11内。
[002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种兆瓦级逆变器室,包括:逆变器室本体1,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I内至少设置两排逆变器组件14,逆变器室本体I的下部挖设有布线沟槽13,逆变器组件14所引出的电缆线设于布线沟槽13内,并通过布线沟槽13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I夕卜,逆变器室本体I的侧壁上设有通风道17,通风道17的一端与布线沟槽13相连通,通风道17的另一端设有引风机12。所述的布线沟槽13包括布线沟槽a2、布线沟槽b3和布线沟槽c6,逆变器室本体I的下方至少挖设有两个布线沟槽a2,布线沟槽b3设于逆变器室本体I侧壁与相邻布线沟槽a2之间,布线沟槽a2与布线沟槽b3之间的沟槽壁4上设有多个穿线孔5,布线沟槽a2与布线沟槽b3通过穿线孔5相连接,布线沟槽b3的一侧设有布线沟槽c6,布线沟槽c6与布线沟槽b3相连通并通向逆变器室本体I的外部,逆变器组件14下方引出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a2和穿线孔5汇入到布线沟槽b3内,汇入到布线沟槽b3内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b3的两端和布线沟槽c6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I外。所述的逆变器组件14包括逆变器15和配电柜16,逆变器15和配电柜16均设于布线沟槽a2的上方,逆变器15和配电柜16下方引出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a2和穿线孔5汇入到布线沟槽b3内,汇入到布线沟槽b3内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c6和布线沟槽b3的两端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I外。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I的地面上并排挖设有三个布线沟槽a2,每个布线沟槽a2上方均设有两个逆变器15,相邻两个逆变器15之间均设有配电柜16 ;相邻两个布线沟槽a2之间的地面为行走通道9 ;其中靠近逆变器室本体I侧壁的布线沟槽a2与侧壁之间均设有布线沟槽b3,布线沟槽a2与布线沟槽b3之间通过穿线孔5相连通;设于逆变器室本体I中部的布线沟槽a2与任意一侧的布线沟槽b3通过穿线孔5相连通。所述的布线沟槽a2两侧均并排设有多个预埋件7,预埋件7上设有安装支座8,逆变器固定在安装支座8上。所述的安装支座8的安装平面高于逆变器室本体I的地面且逆变器底面的两侧设于安装支座8上。所述的穿线孔5均设于相邻的预埋件7之间。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I的侧壁上还设有通风窗10和换气孔11,换气孔11设于通风道17的一端,风机12设于换气孔11内。
[002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种兆瓦级逆变器室,包括:逆变器室本体1,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I内至少设置两排逆变器组件14,逆变器室本体I的下部挖设有布线沟槽13,逆变器组件14所引出的电缆线设于布线沟槽13内,并通过布线沟槽13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I夕卜,逆变器室本体I的侧壁上设有通风道17,通风道17的一端与布线沟槽13相连通,通风道17的另一端设有引风机12。所述的布线沟槽13包括布线沟槽a2、布线沟槽b3和布线沟槽c6,逆变器室本体I的下方至少挖设有两个布线沟槽a2,布线沟槽b3设于逆变器室本体I侧壁与相邻布线沟槽a2之间,布线沟槽a2与布线沟槽b3之间的沟槽壁4上设有多个穿线孔5,布线沟槽a2与布线沟槽b3通过穿线孔5相连接,布线沟槽b3的一侧设有布线沟槽c6,布线沟槽c6与布线沟槽b3相连通并通向逆变器室本体I的外部,逆变器组件14下方引出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a2和穿线孔5汇入到布线沟槽b3内,汇入到布线沟槽b3内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b3的两端和布线沟槽c6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I外。所述的逆变器组件14包括逆变器15和配电柜16,逆变器15和配电柜16均设于布线沟槽a2的上方,逆变器15和配电柜16下方引出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a2和穿线孔5汇入到布线沟槽b3内,汇入到布线沟槽b3内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c6和布线沟槽b3的两端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I外。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I的下方并排挖设有两个布线沟槽a2,每个布线沟槽a2上方均设有两个逆变器15,相邻两个逆变器15之间均设有配电柜16 ;两个布线沟槽a2之间的地面上为行走通道9。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I的侧壁上还设有通风窗10和换气孔11,换气孔11设于通风道17的一端,风机12设于换气孔11内。
[002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多种变形和改进,这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兆瓦级逆变器室,包括:逆变器室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I)内至少设置两排逆变器组件(14),逆变器室本体(1)的下部挖设有布线沟槽(13),逆变器组件(14)所引出的电缆线设于布线沟槽(13)内,并通过布线沟槽(13)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⑴外,逆变器室本体⑴的侧壁上设有通风道(17),通风道(17)的一端与布线沟槽(13)相连通,通风道(17)的另一端设有引风机(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兆瓦级逆变器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线沟槽(13)包括布线沟槽a (2)和布线沟槽b (3),逆变器室本体(1)的下方至少挖设有两个布线沟槽a (2),逆变器组件(14)设于布线沟槽a (2)的上方,靠近逆变器室本体(1)侧壁的布线沟槽a (2)与逆变器室本体(1)侧壁之间均设有布线沟槽b (3),布线沟槽a (2)与布线沟槽b(3)之间的沟槽壁(4)上设有多个穿线孔(5),布线沟槽a (2)与布线沟槽b (3)通过穿线孔(5)相连接,布线沟槽b(3)的两端通向逆变器室本体⑴外;逆变器组件(14)下方引出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a (2)和穿线孔(5)汇入到布线沟槽b (3)内,汇入到布线沟槽b (3)内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b (3)的两端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1)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兆瓦级逆变器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线沟槽(13)包括布线沟槽a (2)、布线沟槽b (3)和布线沟槽c (6),逆变器室本体(1)的下方至少挖设有两个布线沟槽a (2),布线沟槽b (3)设于逆变器室本体⑴侧壁与相邻布线沟槽a(2)之间,布线沟槽a(2)与布线沟槽b(3)之间的沟槽壁(4)上设有多个穿线孔(5),布线沟槽a(2)与布线沟槽b(3)通过穿线孔(5)相连接,布线沟槽b (3)的一侧设有布线沟槽c (6),布线沟槽c (6)与布线沟槽b(3)相连通并通向逆变器室本体⑴的外部,逆变器组件(14)下方引出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a (2)和穿线孔(5)汇入到布线沟槽b (3)内,汇入到布线沟槽b (3)内的电缆线通过布 线沟槽b (3)的两端和布线沟槽c (6)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1)外。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兆瓦级逆变器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变器组件(14)包括逆变器(15)和配电柜(16),逆变器(15)和配电柜(16)均设于布线沟槽a(2)的上方,逆变器(15)和配电柜(16)下方引出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a(2)和穿线孔(5)汇入到布线沟槽b (3)内,汇入到布线沟槽b (3)内的电缆线通过布线沟槽c (6)和布线沟槽b (3)的两端引出到逆变器室本体(1)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兆瓦级逆变器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1)的下方并排挖设有两个布线沟槽a (2),每个布线沟槽a (2)上方均设有两个逆变器(15),相邻两个逆变器(15)之间均设有配电柜(16);两个布线沟槽a(2)之间的地面上为行走通道(9)。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兆瓦级逆变器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1)的地面上并排挖设有三个布线沟槽a (2),每个布线沟槽a (2)上方均设有两个逆变器(15),相邻两个逆变器(15)之间均设有配电柜(16);相邻两个布线沟槽a(2)之间的地面为行走通道(9);其中靠近逆变器室本体(1)侧壁的布线沟槽a(2)与侧壁之间均设有布线沟槽b (3),布线沟槽a (2)与布线沟槽b (3)之间通过穿线孔(5)相连通;设于逆变器室本体(1)中部的布线沟槽a(2)与任意一侧的布线沟槽b (3)通过穿线孔(5)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兆瓦级逆变器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线沟槽a(2)两侧均并排设有多个预埋件(7),预埋件(7)上设有安装支座(8),逆变器固定在安装支座(8)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兆瓦级逆变器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支座(8)的安装平面高于逆变器室本体(1)的地面且逆变器底面的两侧设于安装支座(8)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变器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线孔(5)均设于相邻的预埋件(7)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兆瓦级逆变器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逆变器室本体(1)的侧壁上还设有通风窗(10)和换气孔(11),换气孔(11)设于通风道(17)的一端,风机(12)设于换气孔(1 1)内。
【文档编号】H02M7/00GK203800832SQ201420170883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0日
【发明者】吕广, 谢青耀, 刘志宇, 王立权, 刘志成, 石大伟 申请人:大唐德令哈新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