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股线剥线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401229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股线剥线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股线剥线装置,包括圆筒状软外壳,以及相对应的12个弹簧、12个三角形刀口和12个刀口固定体,各弹簧的外端分别固定在软外壳的内壁上,它们位于软外壳的同一圆形截面上,且呈均匀分布,各弹簧的内端固定连接各自对应的刀口固定体,各刀口固定体的内端固定连接各自对应的三角形刀口,各三角形刀口围成圆形,且它们的刀尖朝内,相邻的两个三角形刀口外端具有小间隙。本实用新型具有效率高、操作灵活、不伤线、体积小、质量轻、携带方便的特点。
【专利说明】一种多股线剥线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剥线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普通剥线钳适用于0.5-6平方毫米的独股线,用于一次性剥除独股线的表面绝缘层,但不能剥除多股铜芯线,一是直径不满足要求,多股线的线径一般在10平方及以上的,但是普通剥线钳的最大直径在6平方及以下;二是普通剥线钳的刀口是圆形,但是多股线往往不是非常规则的圆形,不能干净利落的剥除多股铜芯线的表面绝缘层。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股线剥线装置,其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圆筒状软外壳,以及相对应的12个弹簧、12个三角形刀口和12个刀口固定体,各弹簧的外端分别固定在软外壳的内壁上,它们位于软外壳的同一圆形截面上,且呈均匀分布,各弹簧的内端固定连接各自对应的刀口固定体,各刀口固定体的内端固定连接各自对应的三角形刀口,各三角形刀口围成圆形,且它们的刀尖朝内,相邻的两个三角形刀口外端具有小间隙。
[0004]本实用新型在剥除多股线的表面绝缘层时,通过对软外壳的挤压,使得三角形刀口完全深入到多股线的缝隙,在转动的同时干净利落的剥除表面绝缘层,同时调整弹簧的力度,最大限度的减少对铜芯线的损伤。本实用新型具有效率高、操作灵活、不伤线、体积小、质量轻、携带方便的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07]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圆筒状软外壳1,以及相对应的12个弹簧2、12个三角形刀口 3和12个刀口固定体4。各弹簧2的外端分别固定在软外壳I的内壁上,它们位于软外壳I的同一圆形截面上,且呈均匀分布,各弹簧2的内端固定连接各自对应的刀口固定体4,各刀口固定体4的内端固定连接各自对应的三角形刀口 3,各三角形刀口 3围成圆形,且它们的刀尖朝内,相邻的两个三角形刀口 3外端具有小间隙。
[0008]操作时,把多股线5插入各三角形刀口 3围成的圆形空间内,用手上下挤压软外壳1,然后稍微旋转5度左右,再水平挤压,稍微旋转,进而能够实现全面剥线,不留死角。
【权利要求】
1.一种多股线剥线装置,包括圆筒状软外壳(1),以及相对应的12个弹簧(2)、12个三角形刀口(3)和12个刀口固定体(4),其特征在于:各弹簧(2)的外端分别固定在软外壳(I)的内壁上,它们位于软外壳(I)的同一圆形截面上,且呈均匀分布,各弹簧(2)的内端固定连接各自对应的刀口固定体(4),各刀口固定体(4)的内端固定连接各自对应的三角形刀口(3),各三角形刀口(3)围成圆形,且它们的刀尖朝内,相邻的两个三角形刀口(3)外端具有小间隙。
【文档编号】H02G1/12GK203813341SQ201420209439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8日
【发明者】刘继彦, 宋燕霞, 辛欣, 赵建文, 毛洪星 申请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泰安供电公司, 国家电网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