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压器闭环调节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4249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压器闭环调节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压器闭环调节电路,包括变压器、PWM控制器、MOS管驱动电路、MOS管、比较电路和衰减电路;变压器包括原边线圈、第一副边线圈和第二副边线圈,衰减电路包括线性光耦、整流二极管和限流电阻;原边线圈的一端连接输入电源,另一端连接MOS管,第一副边线圈连接比较电路的反相输入端,第二副边线圈连接线性光耦;MOS管连接MOS管驱动电路的输出端,MOS管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PWM控制器的输出端;PWM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线性光耦,线性光耦通过整流二极管和限流电阻连接比较电路的输出端,比较电路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能够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
【专利说明】一种变压器闭环调节电路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变压器闭环调节电路。

【背景技术】
[0002]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电压、电流和阻抗的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子 工业或工矿企业,作为机床和机械设备中一般电路的控制电源。现有的变压器多存在输出 电压不稳定的问题,导致整个电路经常不能工作在额定的输出功率范围内,给生产带来不 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安全可靠、适用性强的变压器闭 环调节电路,能够输出稳定的工作电压,使整个电路工作在额定的输出功率范围内。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0005] -种变压器闭环调节电路,包括变压器,还包括PWM控制器、M0S管驱动电路、M0S 管、比较电路和衰减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线圈、第一副边线圈和第二副边线圈,所述 衰减电路包括线性光耦、整流二极管和限流电阻;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的一端连接输入 电源,另一端连接M0S管的漏极,第一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比较电路的反相输入端,另一端 接地,第二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线性光耦的阳极,另一端接地;所述M0S管的栅极连接M0S 管驱动电路的输出端,M0S管的源极接地;M0S管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PWM控制器的输出 端;PWM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线性光耦的集电极,线性光耦的发射极接地,线性光耦的阴极 通过整流二极管和限流电阻连接比较电路的输出端,比较电路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 源。
[0006] 所述的变压器闭环调节电路,所述M0S管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 和栅极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选用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选用PNP型三极管;所述 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均与PWM控制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 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通过栅极电阻与M0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 电极通过分压电路与输入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
[0007] 所述的变压器闭环调节电路,所述分压电路由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串联 构成,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与输入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分压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 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与第二分压电阻之间的节点与第一三极管的集 电极连接。
[0008] 所述的变压器闭环调节电路,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有滤波电阻和滤波 电容串联构成,所述滤波电阻的一端分别与线性光耦的集电极和PWM控制器的输入端连 接,另一端与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滤波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09]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能够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使整个电 路工作在额定的输出功率范围内。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2] 如图1所示,一种变压器闭环调节电路,包括输入电源1、变压器2、比较电路3、衰 减电路4、滤波电路5、PWM控制器6、M0S管驱动电路7、M0S管8和分压电路9。其中,变压 器2包括原边线圈、第一副边线圈和第二副边线圈,衰减电路4包括线性光耦、整流二极管 和限流电阻R4,M0S管驱动电路7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栅极电阻R3,第一三极管 为NPN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
[0013] 变压器2的原边线圈的一端与输入电源1相连,变压器2的原边线圈的另一端与 M0S管8的漏极相连;变压器2的第一副边线圈的一端与比较电路3的反相输入端相连,变 压器2的第一副边线圈的另一端接地;变压器2的第二副边线圈的一端与线性光耦的阳极 相连,变压器2的第二副边线圈的另一端接地。比较电路3的同相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源, 比较电路3的输出端通过限流电阻R4和整流二极管与线性光耦的阴极相连。线性光耦的发 射极接地,线性光耦的集电极与PWM控制器6的输入端相连,PWM控制器6的输出端分别与 M0S管驱动电路7的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相连。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 过分压电路9与输入电源1相连,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二三 极管的发射极之间的节点通过栅极电阻R3与M0S管8的栅极相连,M0S管8的源极接地。
[0014] 分压电路9由第一分压电阻R1和第二分压电阻R2串联构成,第一分压电阻R1的 一端与输入电源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分压电阻R2的一端相连,第二分压电阻R2的另一端 接地,第一分压电阻R1与第二分压电阻R2之间的节点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滤波 电路5由滤波电阻R0和滤波电容C0串联构成,滤波电阻R0的一端分别与线性光耦的集电 极和PWM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另一端与滤波电容C0的一端相连,滤波电容C0的另一端接 地。
[0015] 比较电路3可选用MCP6542型芯片,PWM控制器6可选用TL2844B型芯片,线性光 耦可选用PS2701型芯片,基准电压源可选用REF192ESZ型芯片。
[00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17] 首先,使输入电源1供电,且PWM控制器6使能输出,产生脉冲传递给M0S管驱动 电路7,从而使M0S管8工作在频繁的开关状态,这样变压器2的原边线圈就有电流通过, 根据变压器原理,变压器2的副边线圈就会产生相应的输出电压;然后,利用比较电路3和 衰减电路4构成变压器闭环调节电路,将基准电压VREF和变压器2的第一输出电压VI分 别接入比较电路3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将变压器2的第二输出电压V2接入衰减电 路4的线性光耦的阳极,当第一输出电压VI低于基准电压VREF时,比较电路3的输出为 高电平,此时第二输出电压V2、比较电路3的输出端、限流电阻R4、整流二极管和线性光耦 的阴极组成的回路没有电流流过,即线性光耦不发光,所以变压器2设计的时候就使第一 输出电压VI高于基准电压VREF,而当第一输出电压VI高于基准电压VREF时,比较电路3 的输出为低电平,线性光耦发光,此时,若第二输出电压V2有升高趋势,则线性光耦发光增 强,其集电极得到的反馈电压随之升高,PWM控制器6接收升高的反馈电压会相应地减小输 出PWM波形的占空比,使MOS管8导通的时间变短;反之,若第二输出电压V2有降低趋势, 则线性光耦发光减弱,其集电极得到的反馈电压随之降低,PWM控制器6接收降低的反馈电 压会相应地增大输出PWM波形的占空比,使MOS管8导通的时间变长,从而形成一个闭环控 制过程,使变压器2的输出电压稳定,并且整个电路工作在额定的输出功率范围内。
[0018]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 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 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 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变压器闭环调节电路,包括变压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WM控制器、MOS管驱动 电路、M0S管、比较电路和衰减电路;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线圈、第一副边线圈和第二副边 线圈,所述衰减电路包括线性光耦、整流二极管和限流电阻;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线圈的一端 连接输入电源,另一端连接M0S管的漏极,第一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比较电路的反相输入 端,另一端接地,第二副边线圈的一端连接线性光耦的阳极,另一端接地;所述M0S管的栅 极连接M0S管驱动电路的输出端,M0S管的源极接地;M0S管驱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PWM控 制器的输出端;PWM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线性光耦的集电极,线性光耦的发射极接地,线性 光耦的阴极通过整流二极管和限流电阻连接比较电路的输出端,比较电路的同相输入端连 接基准电压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闭环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M0S管驱动电路包 括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和栅极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选用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三极 管选用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均与PWM控制器的输出 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均通过栅极电阻与M0S管的栅极 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分压电路与输入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 接地。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闭环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电路由第一分 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串联构成,所述第一分压电阻的一端与输入电源连接,另一端与第 二分压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二分压电阻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分压电阻与第二分压电阻 之间的节点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闭环调节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滤波电路,所述滤 波电路有滤波电阻和滤波电容串联构成,所述滤波电阻的一端分别与线性光耦的集电极和 PWM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滤波电容的一端连接,滤波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文档编号】H02M5/293GK203883681SQ201420291714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4日
【发明者】王军, 陈顺东, 吴成加, 丁传记, 李韧, 赵圣宝 申请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