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743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箱式变电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箱式变电站,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箱体以及设于箱体内的元器件,箱体包括分体设置的下壳体和上盖,下壳体与上盖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通风口,通风口内设置有排风扇,隔板对应通风口位置还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隔板对应上盖一侧,上盖上设置有散热孔;下壳体包括呈中空夹层设置的侧壁,侧壁的夹层内设置有结构层和隔音散热层,结构层上镂空有若干孔洞,孔洞在截面上呈拱形且拱形孔洞的弧顶背向元器件设置。本实用新型箱式变电站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且散热性能好,适合大批量工业生产。
【专利说明】箱式变电站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箱式变电站。

【背景技术】
[0002]在电力系统中,广泛使用箱式变电站,箱式变电站是一种将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按一定接线方案排成一体的工厂预制户内/外紧凑型配电设备,实现高压受电、变压器降压、低压配电等功能;箱式变电站包括由底板、墙板和顶盖组成的箱体,箱体内由隔板分隔成高压室、变压室和低压室,高压室、变压室和低压室分别对应放置高压开关设备、配电变压器和低压配电装置,整个箱体为全封闭式,可防潮、防尘、防鼠、防火和隔热,为了散热的需要底板上形成有若干通风孔。但与高压开关设备和低压配电装置不同,配电变压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这些热量如不及时散去,将会使变压室内温度过高,严重时会影响变压器的正常工作。虽然现有技术在变电站侧墙上设有通风孔,但自然散热效果不佳,热量往往会大量聚集在盖顶上,无法散去,使得整个箱体的温度不断升高,对内部的设备造成不利影响。
[0003]且现有技术中的变电站壳体,普遍采用单层金属面板组成,隔热性能和隔音效果极差,且壳体强度不高,容易变形,不易抗压,在运输过程中受到磕磕碰碰或者受到物体的强烈冲击都可能破坏壳体,甚至对壳体内的元器件产生损坏,仍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强度高、散热性能好的箱式变电站。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箱式变电站,包括箱体以及设于箱体内的元器件,箱体包括分体设置的下壳体和上盖,下壳体与上盖之间设置有隔板,隔板上开设有通风口,通风口内设置有排风扇,隔板对应通风口位置还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隔板对应上盖一侧,上盖上设置有散热孔;
[0006]下壳体包括呈中空夹层设置的侧壁,侧壁的夹层内设置有结构层和隔音散热层,结构层上镂空有若干孔洞,孔洞在截面上呈拱形且拱形孔洞的弧顶背向元器件设置。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变电站工作过程中,元器件会产热,由于热空气呈上升趋势,因此箱体内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在上盖与箱体之间设置有隔板,热空气通过隔板上的排风扇将箱体内的热空气从通风口处排出至上盖内,并由上盖上的散热孔进行散热,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特性将热量集中排放,相比于传统的散热方式效果更佳,隔板对箱体内的元器件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在通风口处设置有过滤网,避免灰尘从通风口处进到箱体内,确保箱体内的工作环境良好;下壳体包括呈中空夹层设置的侧壁,夹层内设置有结构层和隔音散热层,结构层上镂空有若干孔洞,孔洞在截面上呈拱形且拱形孔洞的弧顶背向元器件设置,拱形孔洞的设置不仅减轻了结构层的重量,同时使得结构层具有极高的结构强度,有效防止下壳体受到冲击而受损,而隔音散热层可大大降低箱体内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发出的噪音,且可避免箱体内的环境温度受到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壳体对应上盖一侧突出有卡块,上盖对应卡块位置形成有卡槽。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盖可以通过卡槽与下壳体上的卡块相配合连接在下壳体上,使得上盖与下壳体可拆卸连接,在长时间工作后,可方便对上盖以及通风口处的排风扇和过滤网进行维修和维护。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音散热层为隔音棉。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音散热层为隔音棉,可有效降低由箱体内发出的噪音,避免箱体内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发出的噪音影响周围环境,同时隔音棉设置在夹层内还具有一定的隔热作用,避免外界环境温度直接影响到箱体内的环境温度。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盖外表面铺设有建筑防晒涂料层。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上盖外表面铺设有建筑防晒涂料层,使得上盖可反射太阳光,反射来自太阳的热量,从而达到降低温度的作用。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结构层由不锈钢制成。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层由不锈钢制成,确保下壳体具有可靠的结构强度,避免箱体在受到外力冲击时轻易受损而影响到箱体内的元器件。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箱式变电站不仅具有可靠的结构强度,箱体不易受到外界冲击而变形,同时能将热量集中并散发,散热效果更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箱式变电站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箱式变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0020]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箱式变电站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下壳体;11、隔音散热层;12、结构层;121、孔洞;2、上盖;3、隔板;31、通风口 ;32、排风扇;33、过滤网;41、卡块;42、卡槽;5、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箱式变电站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4]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箱式变电站包括箱体以及设于箱体内的元器件,箱体包括分体设置的下壳体I和上盖2,下壳体I与上盖2之间设置有隔板3,隔板3将下壳体和上盖之间隔开,隔板3上开设有通风口 31,通风口 31的数量可根据箱体大小及实际生产应用情况而定,也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而定,通风口 31内设置有排风扇32,隔板3对应通风口31位置还设有过滤网33,过滤网33位于隔板3对应上盖2 —侧,作为优选的,该过滤网33与通风口 31可拆卸连接,方便其更换和维护,上盖2上设置有散热孔5,加强上盖内的空气流通,加强散热效果,下壳体I包括呈中空夹层设置的侧壁,侧壁的夹层内设置有结构层12和隔音散热层11,结构层12上镂空有若干孔洞121,作为优选的,若干孔洞呈均匀分布在结构层上,孔洞121在截面上呈拱形且拱形孔洞121的弧顶背向元器件设置,利用了拱形的特殊形状的结构强度;在变电站工作过程中,元器件会产热,由于热空气呈上升趋势,因此箱体内的热量随热空气上升,热空气通过隔板3上的排风扇32将箱体内的热空气从通风口 31处排出至上盖2内,并由上盖2上的散热孔5进行散热,利用了热空气上升的特性将热量集中排放,相比于传统的散热方式效果更佳,隔板3对箱体内的元器件起到了保护作用,作为优选的,在通风口 31处设置有过滤网33,避免灰尘从通风口 31处进到箱体内,确保箱体内的工作环境良好;下壳体I包括呈中空夹层设置的侧壁,夹层内设置有结构层12和隔音散热层11,作为优选的,结构层12由不锈钢制成,结构层12上镂空有若干孔洞121,孔洞121在截面上呈拱形且拱形孔洞121的弧顶背向元器件设置,拱形孔洞121的设置不仅减轻了结构层12的重量,同时使得结构层12具有极高的结构强度,有效防止下壳体I受到冲击而受损,而隔音散热层11由隔音棉制成,可有效降低由箱体内发出的噪音,避免箱体内元器件在工作过程中发出的噪音影响周围环境,同时隔音棉设置在夹层内还具有一定的隔热作用,避免外界环境温度直接影响到箱体内的环境温度。
[0025]作为改进,上盖2可以通过卡槽42与下壳体I上的卡块41相配合连接在下壳体I上,该卡块41可沿着下壳体I对应上盖2 —侧的边缘分布,卡槽42对应卡块41设置,且卡槽42呈倒U型结构,卡槽42在截面上可将卡块41夹持,使得上盖2与下壳体I可拆卸连接,不仅结构强度高,同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在长时间工作后,可方便对上盖2以及通风口 31处的排风扇32和过滤网33进行维修和维护。
[0026]作为改进,在上盖2外表面铺设有建筑防晒涂料层,使得上盖2可反射太阳光,反射来自太阳的热量,从而达到降低温度的作用。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箱式变电站,包括箱体以及设于箱体内的元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包括分体设置的下壳体和上盖,所述下壳体与上盖之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风口,通风口内设置有排风扇,所述隔板对应通风口位置还设有过滤网,过滤网位于隔板对应上盖一侧,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散热孔; 所述下壳体包括呈中空夹层设置的侧壁,所述侧壁的夹层内设置有结构层和隔音散热层,所述结构层上镂空有若干孔洞,所述孔洞在截面上呈拱形且拱形孔洞的弧顶背向元器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是:所述下壳体对应上盖一侧突出有卡块,上盖对应卡块位置形成有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是:所述隔音散热层为隔音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是:所述上盖外表面铺设有建筑防晒涂料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箱式变电站,其特征是:所述结构层由不锈钢制成。
【文档编号】H02B1/26GK203967565SQ201420381486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1日
【发明者】钱程锦 申请人:华东控股集团温州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