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流电路、直流电力供给连接器和直流电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53993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限流电路、直流电力供给连接器和直流电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公开涉及限流电路、直流电力供给连接器和直流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直流供电或交流供电中,断电时发生电弧放电。在ac的情况下,由于在每预定时间(例如,每10毫秒)有电压变为零的瞬间,电弧放电至少在上述预定时间内(例如,在10毫秒内)自发停止。然而,在直流供电中,因为没有电压变为零的瞬间,电弧放电不会自发停止。

因此,已经公开了在直流供电的情况下抑制断电时电弧放电的发生为目的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3-203721a

专利文献2:jp2014-522088t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

在直流供电的情况下,肯定会抑制在电源关闭时电弧放电的发生,但是用于抑制电弧放电发生的结构被大型化却不是优选的。在直流供电期间,用于抑制电弧放电发生所增加的结构降低了功率供给效率也不是优选的。因此在直流电力供给期间,希望以小型化结构来抑制直流断电时的电弧放电的发生而不降低功率效率。

因此,本公开内容提出了一种新颖且改进的限流电路、直流电力供给连接器和直流电源装置,其可以在直流电力供给期间以小型结构来抑制直流断电时的电弧放电发生而不降低功率效率。

解决问题

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限流电路,其配置为:在供给直流电力时,在与设置于供给所述直流电力的电极上的第一触点接触之前,在所述电极供给所述直流电力时,设置在与电流流过的电力接收侧的端子相接触位置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端子的接触被解除之前,减少通过所述第二触点流入所述端子的电流;在所述端子接触所述第一触点的情况下,不流过电流,并且仅在所述端子接触所述第二触点的情况下,减少通过所述第二触点流入所述端子的电流。

另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直流电力供给连接器,其至少包括:正电极侧电极和负电极侧电极,被配置为供给直流电力;其中,所述正电极侧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侧电极中的至少任一个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设置在供给所述直流电力时直流电流流过的电力接收侧上的端子在接触所述第一触点之前接触的位置处,以及限流电路,被配置为在解除所述端子和所述第二触点之间的接触之前,减少通过所述第二触点流入所述端子的电流;以及在所述端子接触所述第一触点的情况下,所述限流电路不流过电流,并且仅在所述端子接触所述第二触点的情况下,所述限流电路减少通过所述第二触点流入所述端子的所述电流。

另外,根据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直流电源装置,其至少包括:直流电源,被配置为供给直流电力;以及正电极侧电极和负电极侧电极,被配置为供给来自所述直流电源的所述直流电力;其中,所述正电极侧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侧电极中的至少任一个包括:第一触点,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设置在供给所述直流电力时直流电流流过的电力接收侧上的端子在接触所述第一触点之前接触的位置处,以及限流电路,被配置为在解除所述端子和所述第二触点之间的接触之前,减少通过所述第二触点流入所述端子的电流,以及在所述端子接触所述第一触点的情况下,所述限流电路不流过电流,并且仅在所述端子接触所述第二触点的情况下,所述限流电路减少通过第二触点流入所述端子的所述电流。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公开,可以提供一种新颖和改进的限流电路、直流电力供给连接器和直流电源装置,其可以在直流电力供给期间以小型结构来抑制直流断电时的电弧放电发生而不降低功率效率。

注意,上述效果不一定是限制性的。具有上述效果或代替上述效果,可以实现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任何一种效果或可从本说明书中掌握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力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3是示出直流电源装置100的具体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4是示出将插头11插入插头接收器2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5是示出将插头11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插头11插入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根据插头11的插入位置的关系限流电路30的端至端电压v1的电压变化以及施加至负载10的电压v2的电压变化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直流电源装置100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直流电源装置100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直流电源装置100中存在多个插头接收器20的情况下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连接两个直流电源装置100a和100b的情况下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18是示出图17所示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中的电流和电压的示例性转变的说明图。

图1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2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

图22是示出根据插头11的插入位置的关系限流电路30的端至端电压v1的电压变化和施加到负载10的电压v2电压变化的说明图。

图23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具有限流电路30提供的电动驱动部件的功能结构的示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a)优选实施方式。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具有基本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结构元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省略对这些结构元件的重复说明。

请注意,将按以下顺序提供说明。

1.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1.1.背景

1.2.结构例

2.结论

<1.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1.1背景]

在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前,先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背景。

在直流供电或交流供电中,在断电时,当电压和电流达到某些预定值或更高时,会发生由于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引起的火花或电弧放电。在ac的情况下,由于在每预定时间(例如,每10毫秒)有电压变为零的瞬间,所以至少在上述预定时间内(例如,在10毫秒内)电弧放电会自发停止。

然而,在直流供电中,因为与ac供电不同,不存在电压为零的瞬间,所以电弧放电不会自发停止。电弧放电可能导致触点劣化,例如金属熔断或溶着(welding,熔接),并可能降低供电的可靠性。

因此,已经公开了在直流供电的情况下用于抑制断电时发生电弧放电为目的的技术。例如,现有技术已经提出了一种通过将缓冲电路(使用电容器和电阻器)连接在振荡触点元件之间的回避技术。

然而,在直流供电的情况下,为了防止使用缓冲电路的电弧放电,除非使用大容量电容器和小电阻器,否则不能获得十分有效的效果。为了获得十分有效的效果,缓冲电路的尺寸将会增加。此外,在防止使用缓冲电路的电弧放电的情况下,如果在切断直流电源后尝试重新连接到直流电源,则由于被充电在大容量电容器中的电荷引起的短路电流将增加,因此,触点将被溶着。

此外,通过将插入插头插入到插头接收器/从插头接收器将插入插头移除进行直流供电的情况下,还存在用于向插入插头提供机械开关以防止发生电弧放电、并且当从插头接收器移除插入插头时操作机械开关的技术,因此防止发生电弧放电。然而,该技术需要迫使用户在移除插入插头时进行操作机械开关的复杂操作。

还有一种机械去除电弧放电的方法。然而,为了机械地去除电弧放电,需要一种提高分离触点的速度或通过磁气电路分离电弧的结构,导致用于去除电弧放电的电路的尺寸增加。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中发现了在直流供电的情况下用于抑制断电时的电弧放电发生为目的的技术。

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了直流供电期间在电流流过的路径上设置开关元件、并且在从插头接收器移除插入插头时关闭开关元件的技术,从而抑制电弧放电的发生。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由于在直流供电期间电流流过开关元件,因此在直流供电期间在开关元件中会消耗功率并且在直流供电期间开关元件会产生热量。

上述专利文献2还公开了直流供电期间在电流流过的路径上设置包括开关元件的电弧吸收电路、并且在从插头接收器移除插入插头时关闭开关元件的技术,从而抑制电弧放电的发生。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设置了作为电弧吸收电路的两个开关元件和用于关闭开关元件的定时器,其需要用于暂时存储电弧电力并将所存储的电力放电的电路,导致电路尺寸增加。

考虑到上述背景技术,本申请的公开者因此集中精力研究了一种使用小型结构在直流电源断电时抑制电弧放电发生而没有降低在直流电源供电期间的功率效率的技术。作为一种结果,本申请的公开者(如以下所述)通过在正电极侧的电极上设置两个触点并且当开关接触受电侧电极时抑制在直流电源断开时在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压而构思出了一种使用小型结构在直流电源断电时抑制电弧放电发生而没有降低在直流电源供电期间的功率效率的技术。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背景。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1.2.结构例]

首先,将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力供给系统的示例性配置。图1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力供给系统的结构例的说明图。以下,使用图1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力供电系统的结构例。

图1示出了直流电力供电系统1的结构例,该直流电力供电系统1包括供给直流电力的直流电源装置100和从直流电源装置100接收直流电力的负载10。直流电源装置100是供给直流电力的电源装置,并且例如可以是在内部包含蓄电池来向负载10供给直流电力的装置,或者也可以是将由太阳光、风力、地热、生物质等产生的电力供给到负载10的装置、或由另外类型的自然能量作为直流电力供给到负载10的装置。

在负载10接收来自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直流电力的供给时,将插头11插入插头接收器20中。然后,当直流电源装置100停止供给直流电力时,将插头11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当插头11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时,如上所述,没有考虑抑制电弧放电会导致插头11或插头接收器20的损坏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直流电源装置100包括限流电路,用于当将插头11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时抑制从直流电源装置100流向负载10的电流,以便抑制当插头11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时的电弧放电。

直流电源装置100被配置为当插头11完全插入插头接收器20中并且当直流电力从直流电源装置100供给到负载10时,使得设置在直流电源装置100中的限流电路中没有电流流动。此外,当插头11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时,限流电路用于当电流经由限流电路从直流电源装置100流向负载10时减少从直流电源装置100流向负载10的电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向直流电源装置100提供如上所述的限流电路,可以在直流电力供给期间,在直流电力切断时抑制电弧放电的发生而不降低供电效率。此外,由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限流电路可以是稍后描述的小规模电路,因此可以在不增加电路规模的情况下在直流电力切断时抑制电弧放电的发生。

图2是示出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如图2所示,直流电源装置100包括限流电路30。此外,包括在直流电源装置100中的插头接收器20分别在正电极侧具有两个接触元件20a、20b并且在负电极侧具有一个接触元件20c。

限流电路30是在插头11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时、当电流经过限流电路30从直流电源装置100流向负载10并且插头11完全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时用于将从直流电源装置100流向负载10的电流减少到不发生电弧放电的程度的电路。限流电路30被配置为当插头11完全插入插头接收器20中、并且直流电力从直流电源装置100供给到负载10时没有电路流过。

图3是示出直流电源装置100的具体结构例的说明图。如图3所示,直流电源装置100包括限流电路30。此外,包括在直流电源装置100中的插头接收器20分别具有在正电极侧的两个接触元件20a、20b和在负电极侧的一个接触元件20c。

负载10的插头11包括正电极侧端子11a和负电极侧端子11b。图4是表示插头11已经插入插头接收器20的状态的说明图。当插头11被插入到插头接收器20中时,正电极侧端子11a首先连接到接触元件20b,并且在连接到接触元件20b之后,连接到接触元件20a(如图4所示)。

图5是示出插头11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的状态的说明图。当插头11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时,如图5所示,随着移除,与接触元件20a连接的状态下的正电极侧端子11a连接到接触元件20b,并且然后完全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

在限流电路30中,在插头11已经完全被插入到插头接收器20中并且接触元件20a和接触元件20b被正电极侧端子11a短路的状态下,没有电流流动,而在正电极侧端子11a与接触元件20b连接的状态下,有电流流动。因此,由于在插头11已经完全插入插头接收器20的状态下在限流电路30中没有电流流过,所以直流电源装置100可以在直流电力供给期间向负载10供给直流电力而不降低功率效率。

限流电路30包括mosfett1、电容器c1、电阻器r1和二极管d1。限流电路30作为电压积分电路。

在本实施方式中,mosfett1使用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并且在插头11的正电极侧端子11a连接到插头接收器20的接触元件20b的状态下,在电流从直流电源装置100流向负载10的电流的路径上设置mosfet。电容器c1设置在mosfett1的漏极端子和栅极端子之间。此外,电阻器r1设置在mosfett1的栅极端子和源极端子之间。此外,电容器c1和电阻器r1串联连接。

还将使用图6和图7一起来描述限流电路30的功能。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包括插头11的负载10已经插入直流电源装置100的插头接收器20中的状态的横向说明图。图6示出了正电极侧端子11a接触接触元件20a和接触元件20b两者的状态。此外,图6是示出当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插头11时的电流和电压的示例性转变的说明图。

如上所述,在插头11已经完全插入插头接收器20并且正电极侧端子11a接触接触元件20a和接触元件20b两者以短路接触元件20a和接触元件20b的状态下,在限流电路30中没有电流流过。当插头11开始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时,限流电路30的两端被正电极侧端子11a短路,并且因此,mosfett1也处于截止状态。

此后,插头11从插头接收器20进一步被移除,并且当正电极侧端子11a不再接触位置x1处的接触元件20a并且仅接触接触元件20b时,在正电极侧端子11a和接触元件20a之间的接触点的一部分产生集中电流,并且由于电流集中在接触元件20a和接触元件20b之间产生电压。

在接触元件20a和接触元件20b之间产生的电压通过电容器c1引起mosfett1的栅极电压,以使mosfett1进入导通状态。当mosfett1处于导通状态时,电流沿着接触元件20a和接触元件20b之间的电压下降的方向流动。

随着mosfett1进入导通状态并且电流沿着接触元件20a和接触元件20b之间的电压下降的方向流动,正电极侧端子11a和接触元件20a之间的电位差减少。随着正电极侧端子11a与接触元件20a之间的电位差减少,从接触元件20a分离正电极侧端子11a不会导致电弧放电的发生。

mosfett1的漏极端子和源极端子之间的电压落入沿着根据fet的栅极电压传递函数的电压内。当正电极侧端子11a从接触元件20a分离之后,在接触元件20a和接触元件20b之间产生的电压增加了电容器c1的充电时,mosfett1的栅极电压下降,并且mosfett1转变到截止状态,使得电流不再流入mosfett1。在mosfett1转变到截止状态之后,由于没有电流流入mosfett1中,正电极侧端子11a从接触元件20b的分离不会导致电弧放电的发生。

设置与限流电路30的电阻r1并联连接的二极管d1,用于在正电极侧端子11a接触接触元件20a和接触元件20b两者以使接触元件20a和接触元件20b短路的情况下,不经过电阻r1而在短时间内对电容器c1中蓄积的电荷进行放电。

由于与限流电路30中的电阻器r1并联设置的二极管d1,即使接触元件20a和接触元件20b之间的连接会例如引起诸如抖动的现象,也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限流电路30的电压积分功能。电阻r1向mosfett1的栅极端子施加电压。电压供给时间是根据电容器c1的电容与电阻r1的电阻值的乘积关系来确定的。

图7示出根据插头11的插入位置、限流电路30的端至端电压v1的电压变化以及施加到负载10的电压v2的电压变化。图7还示出了根据插头11插入位置、流过接触元件20a侧的电流i1和流向接触元件20b侧的电流i2的电流变化。

在正电极侧端子11a从接触元件20a分离的位置x1处,限流电路30的端至端电压v1保持恒定电压,并且随着插头11的移除进程,端至端电压v1逐渐上升,而施加到负载10的电压v2逐渐下降。

此外,在正电极侧端子11a从接触元件20a分离的位置x1处,流向接触元件20a侧的电流i1突然下降到0a,而流向接触元件20b侧的电流i2从0a突然上升。当电流i1突然下降到0a并且电流i2从0a突然上升时,限流电路30抑制正电极侧端子11a和接触元件20a之间的电位差的发生。

然后,在正电极侧端子11a从接触元件20b分离的位置x2处,施加到负载10的电压v2和电流i2的下降已经进行,并且不存在条件发生在正电极侧端子11a和接触元件20b之间的电流集中。因此,正电极侧端子11a与接触元件20b的分离不会导致电弧放电的发生。

注意,在上述示例中,将n型mosfet用于mosfett1,并且具有电压积分功能的限流电路30被配置在正电极侧,而本公开不限于这样的示例。可以使用p型mosfet,并且具有电压积分功能的限流电路30可以设置在负电极。

此外,上述示例示出了在具有正电极和负电极的双线系统中的直流供电的情况,但在具有正电极、中性和负电极的三线系统中的直流供电的情况,也可以配置具有电压积分功能的限流电路30。在三线系统的直流供电的情况下,通过将限流电路30配置在正电极和负电极的两个电极上,可以抑制在拔出插头时的电弧放电的发生。

已经描述了通过插入和移除插头11来进行从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直流供电的开始和停止的示例,而本公开不限于这样的示例。图8是示出了直流电源装置100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8所示是通过操作包括端子22a和22b的开关22来执行从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直流供电的开始和停止的例子。

图8所示的开关22被配置为使得当直流电源装置100开始直流供电时,端子22a、22b都接触接触元件21a、21b,并且当直流电源装置100停止直流供电时,端子22b首先与接触元件21b分离,并且在端子22b与接触元件21b分离之后,端子22a通过弹簧等的弹力与接触元件21a分离。

即使在如图8所示的通过开关22进行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直流供电的开始和停止的情况下,当关闭开关22时,通过设置限流电路30可以抑制的电弧放电的发生。

图9是示出直流电源装置100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9所示的是直流电源装置100设置有直流继电器31并且由直流继电器31进行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直流供电的开始和停止的示例。

在如图9所示的通过直流继电器31进行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直流供电的开始和停止的情况下,当电容器c1被充电时,mosfett1可以瞬间被导通以将过大的电流流向负载10。

因此,为了避免当电容器c1被充电时mosfett1瞬间被导通以使过大的电流流向负载10,如图9所示,经由直流继电器31的接触点旁路在电容器c1中充电的电荷产生的电流。通过经由直流继电器31的接触点旁路在电容器c1中充电的电荷产生的电流,可以抑制流向负载10的过大电流。

图10是示出在直流电源装置100中存在多个插头式接收器20的情况下结构例的说明图。即使在如图10所示的在直流电源装置100中存在多个插头式接收器20的情况下,通过一个限流电路30可以抑制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插头11时发生的电弧放电。

在供给直流电力的直流电源装置彼此连接的情况下,通过为每个直流电源装置提供限流电路,每个直流电源装置也可以抑制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插头11时发生的电弧放电。例如,在将每个直流电源装置(包括电池)彼此连接并且用其中的另一个直流电源装置为其中的一个直流电源装置的电池充电的情况下,通过包括限流电路,每个直流电源装置可以抑制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插头11时发生的电弧放电。

图11是示出连接两个直流电源装置100a、100b的情况下的结构例的说明图。直流电源装置100a包括接触元件20a、20b和20c,并且还包括插头的正电极侧端子11c和负电极侧端子11d。直流电源装置100b包括接触元件20d、20e和20f,并且还包括插头的正电极侧端子11a和负电极侧端子11b。

例如,在将直流电源装置100b连接到直流电源装置100a以从直流电源装置100a接收电力的情况下,插头的正电极侧端子11a和负电极侧端子11b被插入到直流电源装置100a中。然后,当直流电源装置100a停止向直流电源装置100b供给电力时,从直流电源装置100a移除插头的正电极侧端子11a和负电极侧端子11b,并且在移除时,限流电路30用以抑制正电极侧端子11a和接触元件20a、20b之间的电弧放电的发生。

类似地,在将直流电源装置100a连接到直流电源装置100b以从直流电源装置100b接收电力的情况下,插头的正电极侧端子11c和负电极侧端子11d被插入到直流电源装置100b中。然后,当直流电源装置100b停止向直流电源装置100a供给电力时,从直流电源装置100b移除插头的正电极侧端子11c和负电极侧端子11d。当从直流电源装置100b移除插头的正电极侧端子11c和负电极侧端子11d时,限流电路30用以抑制在正电极侧端子11c和接触元件20d、20e之间的电弧放电。

注意,在连接两个直流电源装置100a和100b的情况下,通过在限流电路30的mosfett1的漏极侧设置二极管d2来期望防止电流回流。

在如图11所示的在将每个直流电源装置100a和100b(分别包括电池)彼此连接并且用其中的另一个直流电源装置对其中的一个直流电源装置的电池进行充电的情况下,利用直流电源装置100a,100b设置有限流电路30可以抑制从接触元件移除插头的端子时的电弧放电的发生。

已经描述了用于抑制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插头11时发生电弧放电发生的结构例。接下来,将描述用于在将插头插入插头接收器20中时抑制火花(热电弧)发生的结构例。

图1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图12所示的直流电源装置100包括限流电路40,其用于抑制在插头插入插头接收器20时发生的火花(热电弧)。

限流电路40是用于在将插头11插入插头接收器20中时调节从直流电源装置100逐渐流向负载10的电流的电路,并且包括mosfett1、电阻器r2、r3和电容器c2。

当插头11插入到图12中的位置x3时,电阻器r2、r3和电容器c2形成电流积分电路。在插头11插入到图12中的位置x3之后,当插头11插入到图12中的位置x2时,由电阻器r2、r3和电容器c2形成的电流积分电路允许电流从直流电源装置100逐渐流向负载10。

然后,当插头11最终插入到图12中的位置x1时,由电阻器r2、r3和电容器c2形成的电流积分电路流动的电流减少,以降低mosfett1的栅极电压,使得mosfett1进入截止状态。在mosfett1进入截止状态的情况下,分流电流不再流入限流电路40,并且因此,图12所示的直流电源装置100可以从直流电源装置100向负载10有效地供电。

因此,当插头11被插入到插头接收器20中时,图12所示的直流电源装置100利用限流电路40可以抑制火花(热电弧)的发生,其中,限流电路40在插头11被插入到插头接收器20中时,允许电流从直流电源装置100逐渐流向负载10。

这里,通过组合如图3所示的限流电路30等与如图12所示的限流电路40,可以一起抑制当插头11插入插头接收器20时火花(热电弧)的发生以及当插头11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时电弧放电的发生。将描述组合图3所示的限流电路30等以及图12所示的限流电路40的情况的示例。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图13所示的直流电源装置100包括限流电路50,用于抑制当将插头11插入插头接收器20中时火花(热电弧)的发生,并且抑制在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插头11时电弧放电的发生。此外,图13所示的插头接收器20也在负电极侧设置有两个接触元件20c和20d。

限流电路50是将图3所示的限流电路30等以及图12所示的限流电路40进行组合的电路。也就是说,限流电路50是以在插头11插入插头接收器20中时、直流电源装置100流向负载10的电流逐渐减少的方式运行的电路,并且也是在插头11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时、从直流电源装置100到负载10的电流逐渐减少的方式运行的电路。

限流电路50包括mosfett1,电阻器r1、r2、r3,电容器c1、c2,二极管d1和开关sw1。开关sw1是这样结构的开关:其在插头11插入插头接收器20中时,mosfett1的栅极端子连接到电阻器r2,并且在插头11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时,mosfett1的栅极端子连接到电阻器r1。

当插头11插入插头接收器20的开始时,开关sw1根据插头插入插头接收器20中的摩擦力等进行将mosfett1的栅极端子连接到电阻器r2的切换操作,相反地,当插头11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时,开关sw1根据将插头11插入插头接收器20中的摩擦力等进行将mosfett1的栅极端子连接到电阻器r1的切换操作。

利用如图13所示的开关sw1进行如上所述切换操作,限流电路50以在插头11插入插头接收器20中时电流从直流电源装置100逐渐流向负载10的方式运行,并且也可以以在插头11从插头接收器20移除时电流从直流电源装置100逐渐流向负载10的方式运行。

注意,如图14所示,限流电路50可以设置有用于保护在栅极端子侧的mosfett1的电阻器r3,并且可以设置有用于保护在mosfett1的栅极端子和源极端子之间的mosfett1的齐纳(zener)二极管dz1。

迄今已经描述了通过两个端子和电极之间的接触执行直流供电的情况,即负载10的插头11具有两个端子的情况的示例,而本公开不限于这样的示例。在通过三个或更多个端子和电极之间的接触执行直流供电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限流电路类似地抑制电弧放电或火花(热电弧)的发生。也就是说,负载10的插头和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电极可以具有三个或更多个端子。

图15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图15中所示的是经由三个端子进行直流供电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示例的结构。图15中所示的直流电源装置100包括电极120a、120b、120c(插头的端子111a、111b、111c分别被插入其中)。

当将插头的端子111a、111b和111c插入电极120a、120b和120c中时,首先端子111b和111c基本上同时接触电极120b和120c,并且在端子111b和111c基本上同时接触电极120b和120c之后,端子111a接触电极120a。

然后,当从电极120a、120b和120c移除插头的端子111a、111b和111c时,端子111a首先与电极120a分离,并且在端子111a与电极120a分离之后,端子111b和111c基本上同时与电极120b和120c分离。然后,随着端子111a从电极120a分离,限流电路30以从直流电源装置100到负载10的电流逐渐减少的这样的方式开始运转。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如图16所示是经由四个端子进行直流供电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图16所示的直流电源装置100包括电极120a、120b、120c和120d(插头的端子111a、111b、111c和111d分别被插入其中)。

当将插头的端子111a、111b、111c和111d插入电极120a、120b,120c和120d中时,首先端子111b、111c和111d基本上同时接触电极120b、120c和120d,并且在端子111b、111c和111d基本上同时接触电极120b、120c和120d之后,端子111a接触电极120a。利用端子111a接触从其他端子111b,111c和111d输送的电极120a,限流电路50以电流从直流电源装置100逐渐流向负载10的这样的方式开始运转。

然后,当从电极120a、120b、120c和120d移除插头的端子111a、111b、111c和111d时,端子111a首先从电极120a分离,并且在端子111a从电极120a分离之后,端子111b、111c和111d基本上同时与电极120b、120c和120d分离。然后,随着端子111a从电极120a分离,限流电路50以从直流电源装置100到负载10的电流逐渐减少的这样的方式开始运转。

如上所述,在通过三个或更多个端子和电极之间的接触进行直流供电的情况下,直流电源装置100还可以通过与限流电路类似的情况(通过两个端子和电极之间的接触执行直流供电)抑制电弧放电或火花(热电弧)的发生。

图17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图17中所示的是当从直流电源装置100断开负载10时,在其中使用单极双掷开关sw2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图17所示的示例的特征在于,单极双掷开关sw2的b触点连接到限流电路30的电容器c1和电阻器r1之间的节点。即使在当负载10从直流电源装置100断开连接时使用单刀双掷开关sw2的情况下,通过限流电路30抑制电弧放电或火花(热电弧)的发生。

图18是示出图17所示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中的电流和电压的示例性转变的说明图。

当向处于截止状态(没有进行dc电源装置100至负载10的供电)的直流电源装置100施加电压时,即在单极双掷开关sw2连接到b触点的情况下,电压v2被施加到电容器c1,并且充电电流流动。在电容器c1具有大约0.1μf的电容的情况下,微电流直接在负载10中流动,并且mosfett1保持在截止状态。因此,由于mosfett1处于截止状态,所以大电流不会从直流电源装置100流向负载10。

当单刀双掷开关sw2在图18中的时间点t1被按压以将导电板连接到a触点时,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电压v0完全施加到负载10。当电压v0和负载10的电压v1达到相等值时,限流电路30进入短路状态。当限流电路30进入短路状态时,电容器c1中累积的电荷经由二极管d1快速放电。

当单刀双掷开关sw2在图18中的时间点t2被按压以分离导电板和a触点之间的连接时,作为mosfett1的漏极-源极电压的电压v2开始上升,并且电流i3流入电容器c1中。在电容器c1中的电流i3的流动在电阻器r1中产生电压,并且当mosfett1的栅极电压vg上升到vg-on时,mosfett1被导通。当mosfett1被导通时,电容器c1的充电电压逐渐上升,而从直流电源装置100流向负载10的电流i2减少。

当单刀双掷开关sw2的切换操作结束时,单刀双掷开关sw2的导电板和b触点在图18中的时间点t3被连接。mosfett1的栅极电压vg达到0v,并且从直流电源装置100流向负载10的电流i2被中断。

通过上述一系列操作,图17所示的直流电源装置100在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电压v0施加到负载10(作为初始状态)时,阻止限流电路30的操作。此外,当单刀双掷开关sw2处于断开操作下时、即使导电板从触点a充分分离并且分离至触点b,图17所示的直流电源装置100也能够确保不发生电弧放电的距离,并且暂停限流电路30的操作以减少不必要的功率消耗,以及减少作为开关元件的mosfett1的发热。

上述一系列操作类似地应用于图9所示的结构例,其中,直流电源装置100设置有直流继电器31,并且通过直流继电器31进行从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直流供电的开始和停止。

图19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图19中示出经由四个端子进行直流供电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图19所示的直流电源装置100包括分别插有插头的端子111a、111b、111c和111d的电极120a、120b、120c和120d。

当将插头的端子111a、111b、111c和111d插入电极120a、120b,120c和120d中时,首先端子111b、111c和111d基本上同时接触电极120b、120c和120d,并且在端子111b,111c和111d基本上同时接触电极120b、120c和120d后,端子111a接触电极120a。

然后,当从电极120a、120b、120c和120d移除插头的端子111a、111b、111c和111d时,端子111a首先从电极120a分离,并且在端子111a从电极120a分离之后,端子111b、111c和111d基本上同时从电极120b、120c和120d分离。然后,随着端子111a从电极120a分离,限流电路30以从直流电源装置100到负载10逐渐减少的电流这样的方式开始运转。

在图19所示的例子中,插头的端子111a和111c不会同时接触电极120a和120c。端子的先头位置和末端位置在插头的端子111a和111c之间是不同的,并且此外,电极120a和120c的位置也被定位成使得插头的端子111a和111c不同时接触电极120a和120c。

通过设置如图19所示的插头的端子111a、111b、111c和111d以及电极120a、120b、120c和120d,通过限流电路30也可以抑制电弧放电或火花(热电弧)的发生。

图20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图20中示出了当从直流电源装置100断开负载10时使用开关sw3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图20示出了通过插头的端子11a和开关sw3之间的接触,开关sw3的导电板在触点a和触点b之间切换的结构。此外,图20的示例的特征在于,开关sw3的b触点连接到在限流电路30的电容器c1和电阻器r1之间的节点。

当将插头插入直流电源装置100中时,接触元件20a和接触元件20b分别接触端子11a和端子11b。此外,当将插头插入直流电源装置100中时,接触元件20a与端子11a之间的接触允许微电流经由开关sw3的b触点在电容器c1中流动,并且电容器c1被充电。

此后,将插头进一步插入直流电源装置100中,并且通过与端子11a的接触将开关sw3的导电板从触点b切换到触点a。当开关sw3的导电板切换到触点a时,来自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直流电力经由触点a供给至负载10。此外,当开关sw3的导电板被切换到触点a时,蓄积在电容器c1中的电荷经由二极管d1快速放电。

当从直流电源装置100移除插头时,通过分离与端子11b的接触,开关sw3的导电板首先从触点a切换到触点b。当开关sw3的导电板从触点a断开时,操作限流电路30以将来自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电流旁路到限流电路30,从而抑制电弧放电的发生。

然后,当开关sw3的导电板连接到触点b时,mosfett1的栅极电压下降以使mosfett1进入截止状态。随着mosfett1进入截止状态,从直流电源装置100流向负载10的电流变为零。

图21是使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的说明图。图21中示出了包括其使用热敏电阻150代替电阻器r1的限流电路30的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结构例。

热敏电阻150是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其电阻值与温度成反比。在图21中所示的限流电路30使用通过流入热敏电阻150(为ntc热敏电阻)电流而使热敏电阻150自发热、并且室温下电阻值急速减少的效果缩短了电容器c1的充电时间。

图21中所示的限流电路30可以缩短电容器c1的充电时间,从而缩短mosfett1的操作时间。此外,图21中所示的限流电路30可以利用热敏电阻150(为ntc热敏电阻)的自己发热引起的电阻变化来缩短电容器c1的充电时间,并且能够与直流电源的源电压差无关地减少由于mosfett1的功耗而导致的发热,同时可以抑制电弧放电条件。

图22是示出了与插头11插入到如图21所示的电源控制装置100的位置有关的、限流电路30的端至端电压v1的电压变化和施加到负载10的电压v2电压变化的说明图。而且,图22还示出了与插头11插入位置有关的、流向接触元件20a侧的电流i1和流向接触元件20b侧的电流i2的电流变化的示例。注意,图7中所示的电压变化曲线中的电压v1、v2和电流i1、i2在图22中通过虚线分别表示为压力v1',v2'和电流i1',i2'。

在图21中所示的限流电路30中,通过使用热敏电阻150(为ntc热敏电阻),电压v1,v2和电流i1,i2如图22中所示的曲线图那样变化。图21所示的限流电路30可以通过缩短电容器c1的充电时间与源电压的差无关地来缩短mosfett1的操作时间,并且在减少由于mosfett1的功耗而产生的热量的同时,可以抑制电弧放电的发生。

图22还示出了与插头11的插入位置有关的mosfett1消耗功率p的转变。随着电压v1,v2和电流i1,i2如图22中所示的曲线图那样变化。mosfett1的消耗功率p也从p'变为p。也就是说,图21中所示的限流电路30可以通过使用热敏电阻150(为ntc热敏电阻)来减少mosfett1的功率消耗量。

注意,尽管ntc热敏电阻用于图21所示的热敏电阻150,通过临界温度电阻(ctr)热敏电阻代替ntc热敏电阻,也可以预期抑制电弧放电发生、同时减少由于mosfett1的功率消耗引起的发热的效果。ctr热敏电阻是当超过一定温度时其电阻突然下降的热敏电阻,并且限流电路30还可以使用ctr热敏电阻代替电阻值与温度成反比的ntc热敏电阻缩短电容器c1的充电时间温度。

此外,通过将电阻器或正温度系数(ptc)热敏电阻与图21中所示的热敏电阻150(ntc热敏电阻)并联组合,也可以抑制取决于限流电路30的操作环境温度的积分时间的变化。与ctr热敏电阻相反,ptc热敏电阻是当超过一定温度时其电阻突然上升的热敏电阻。通过并联组合ntc热敏电阻和ptc热敏电阻,即使限流电路30的操作环境温度变化,也可以阻止作为并联组合整体的热敏电阻的电阻值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21中所示的限流电路30可以缩短mosfett1的中断时间,因为积分时间与直流电源的电压变化不成比例。此外,当进行直流中断时,即使直流电源的电压变为两倍,mosfett1的消耗功率也不会与该电压上升成比例地增加,并且图21中所示的限流电路30可以减少mosfett1的散热。

图23是包括限流电路30的移动体200的功能结构的示例的说明图。例如,移动体200可以是由汽油驱动的的移动体(诸如汽油车辆),或者也可以是主要由可充放电的电池驱动的移动体(诸如电动车辆、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摩托车)。图23示出了移动体200设置有电池210和由电池供电驱动的驱动单元220的情况的示例。例如驱动单元220可以包括为车辆提供的装置,例如刮水器、电动车窗、灯、汽车导航系统和空调、诸如电动机等驱动移动体200的装置。

图23中所示的移动体200设置有在沿着从电池210向驱动单元220供给直流电力的路径的途中的限流电路30。随着在限流电路30设置在沿着从电池到驱动单元220供给直流电力的路径上,图23所示的移动体200(例如,当临时安装/拆卸电池210时)可以抑制电弧放电的发生。

注意,图23示出了仅具有一个限流电路30的移动体200的示例,而本公开不限于这样的示例。也就是说,可以在沿着供给直流电力的路径的路径上设置多个限流电路30。此外,限流电路30不仅可以设置在沿着电池210向驱动单元220供给直流电力的路径的路径上,也可以设置在另一位置处,例如,当用直流电源对电池210充电的路径上。随着限流电路30设置在用直流电源对电池210进行充电的路径的途中,移动体200可以允许电池210安全地用直流电源充电。

<2.结论>

根据如上所述的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了直流电源装置100,其包括限流电路30,该限流电路30当插头11从直流电源装置100中移除、同时从直流电源装置100向负载10进行直流供电时,可以在从直流电源装置100流向负载10的电流逐渐地减少的方向运行,并且当插头11从直流电源移除时,能够抑制电弧放电的发生。

在插头11已经完全插入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状态下,在限流电路30中没有电流流动。因为在插头11已经完全插入直流电源装置100的状态下,没有电流流动,所以当从直流电源装置100对负载10进行直流供电时,限流电路30不消耗功率,因此不会降低电力供给效率。

然后,当插头11从直流电源装置100移除时,限流电路30通过在mosfett1的漏极和源极之间产生的电位差产生的电流在电容器c1中累积电荷,并且根据电容器c1中的电荷累积,提高mosfett1的栅极电压,以导通mosfett1。

通过电容器c1中的电荷累积使mosfett1导通,以通过mosfett1将电流从直流电源装置100流向负载10,当插头11从直流电源装置100中移除时,限流电路30可以抑制其与插头11的电极已经接触的接触元件之间的电位差的发生,以抑制电弧放电的发生。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插头11和插头接收器20可以分别应用于通用串行总线(usb)的公连接器和母连接器。在将直流电力从usb的母连接器供给到公连接器的情况下,当usb的公连接器从母连接器中移除时,利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的限流电路30(其设置在包括usb端口的装置中)可以抑制电弧放电的发生。

以上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而本公开不限于上述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发现各种改变和修改,并且应当理解,它们将自然地落入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内。

此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效果仅仅是示例性或示例性的效果,并不是限制性的。也就是说,利用或代替以上的效果,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可以实现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清楚的其他效果。

另外,本技术也可以如下构成。

(1)一种限流电路,配置为:

在供给直流电力时,在与设置于供给所述直流电力的电极上的第一触点接触之前,在所述电极供给所述直流电力时,设置在与电流流过的电力接收侧的端子相接触位置的第二触点与所述端子的接触被解除之前,减少通过所述第二触点流入所述端子的电流;以及

在所述端子接触所述第一触点的情况下,不流过电流,并且仅在所述端子接触所述第二触点的情况下,减少通过所述第二触点流入所述端子的所述电流。

(2)根据(1)所述的限流电路,其特征在于,

通过逐渐增加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的电位差来减少接收直流电力的装置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以减少在第二触点和端子之间流动的电流。

(3)根据(2)所述的限流电路,包括:

开关元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端子不再连接到所述第一触点时的时间点进入导通状态,以在所述端子仅连接到所述第二触点的状态下,减少通过所述第二触点流入所述端子的电流。

(4)根据(3)的限流电路,包括:

电容元件,被配置为在端子不再连接到第一触点时的时间点开始充电,以在端子仅连接到第二触点的状态下升高开关元件的栅极电压。

(5)根据(4)的限流电路,包括:

电阻元件,其被配置为结合电容元件设置用于向开关元件的栅极端子施加电压的时间。

(6)根据(5)的限流电路,

其中,电阻元件是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元件。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限流电路,其配置为,

在所述端子接触第一触点之前接触第二触点时,逐渐增加通过第二触点流入端子的电流。

(8)根据(7)所述的限流电路,包括:

开关,被配置为切换所述端子在接触第一触点之前接触第二触点的情况与所述端子在接触第一触点之后接触第二触点的情况之间的切换功能。

(9)一种直流电力供给连接器,至少包括:

正电极侧电极和负电极侧电极,被配置为供给直流电力;

其中,所述正电极侧电极和所述负电极侧电极中的至少任一个包括:

第一触点,

第二触点,其设置在供给直流电力时直流电流流过的电力接收侧上的端子在接触第一触点之前接触的位置处;以及

限流电路,被配置为在解除端子和第二触点之间的接触分离之前,减少通过第二触点流入端子的电流,以及

在端子接触第一触点的情况下,限流电路不流过电流,并且仅在端子接触第二触点的情况下,所述限流电路减少通过第二触点流入端子的电流。

(10)根据(9)所述的直流电力供给连接器,

其中,限流电路通过逐渐增加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的电位差来减少接收直流电力的装置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以减少在第二触点和端子之间流动的电流。

(11)根据(10)所述的直流电力供给连接器,

其中,限流电路包括开关元件,其被配置为在端子不再连接到第一触点时的时间点进入导通状态,以在端子仅连接到第二触点的状态下,减少通过第二触点流入端子的电流。

(12)根据(11)所述的直流电力供给连接器,

其中,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电容元件,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端子不再连接到所述第一触点时的时间点开始充电,以在所述端子仅连接到所述第二触点的状态下升高所述开关元件的栅极电压。

(13)根据(12)所述的直流电力供给连接器,

其中,限流电路包括电阻元件,其被配置为结合电容元件设置用于向开关元件的栅极端子施加电压的时间。

(14)根据(13)所述的限流连接器,

其中,电阻元件是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元件。

(15)根据(9)~(14)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力供给连接器,

其中,在所述端子接触第一触点之前接触第二触点时,限流电路逐渐增加通过第二触点流入端子的电流。

(16)根据(15)所述的限流连接器,

其中,所述限流电路包括开关,其被配置为切换所述端子在接触所述第一触点之前接触所述第二触点的情况与所述端子在接触所述第一触点之后接触所述第二触点的情况之间的切换功能。

(17)一种直流电源装置,至少包括:

直流电源,其配置为供给直流电力;以及

正电极侧电极和负电极侧电极,被配置为供给来自直流电源的直流电力,

其中,正电极侧电极和负电极侧电极中的至少任一个包括

第一触点,

第二触点,其设置在供给直流电力时直流电流流过的电力接收侧上的端子在接触第一触点之前接触的位置处,以及

限流电路,被配置为在解除所述端子和所述第二触点之间的接触之前,减少通过所述第二触点流入所述端子的所述电流,以及

在端子接触第一触点的情况下,限流电路不流过电流,并且仅在端子接触第二触点的情况下,限流电路减少通过第二触点流入端子的电流。

(18)根据(17)所述的直流电源装置,

其中,限流电路通过逐渐增加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的电位差来减少接收直流电力的装置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以减少在第二触点和端子之间流动的电流。

(19)根据(18)所述的直流电源装置,包括:

开关元件,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端子不再连接到所述第一触点时的时间点进入导通状态,以在所述端子仅连接到所述第二触点的状态下,减少通过所述第二触点流入所述端子的电流。

(20)根据(19)所述的直流电源装置,

其中,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电容元件,其被配置为在所述端子不再连接到所述第一触点时的时间点开始充电,以在所述端子仅连接到所述第二触点的状态下,升高所述开关元件的栅极电压。

(21)根据(20)所述的直流电源装置,

其中,限流电路包括电阻元件,其被配置为结合电容元件设置用于向开关元件的栅极端子施加电压的时间。

(22)根据(21)所述的直流电源装置,

其中,电阻元件是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元件。

(23)根据(17)~(22)中任一项所述的直流电源装置,

其中,在所述端子接触第一触点之前接触第二触点时,所述限流电路逐渐增加通过第二触点流入端子的电流。

(24)根据(23)所述的直流电源装置,

其中,所述限流电路包括开关,所述开关被配置为切换所述端子在接触所述第一触点之前接触所述第二触点的情况与所述端子在接触所述第一触点之后接触所述第二触点的情况之间的功能。

(25)一种限流电路,包括:

开关元件,被配置为在接收直流电力供给的端子不再连接到漏极侧触点时的时间点进入导通状态,以在端子仅连接到源极侧触点的状态下,减少通过源极侧触点流入端子的电流;

电容元件,被配置为在当所述端子不再连接到所述漏极侧触点时的时间点开始充电,以在所述端子仅连接到所述源极侧触点的状态下,升高所述开关元件的栅极电压;以及

电阻元件,被配置为结合电容元件设置用于向开关元件的栅极端子施加电压的时间。

(26)根据(25)所述的限流电路,被配置为,

通过逐渐增加漏极侧触点和源极侧触点之间的电位差来减少接收直流电力的装置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以减少源极侧触点和所述端子之间流动的电流。

(27)根据(25)或(26)所述的限流电路,

其中,所述电阻元件是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元件。

(28)根据(25)~(27)中任一项所述的限流电路,被配置为,

在所述端子接触漏极侧触点之前接触源极侧触点时,逐渐增加通过源极侧触点流入端子的电流。

(29)根据(28)所述的限流电路,包括:

开关,被配置为切换所述端子在接触漏极侧触点之前接触源极侧触点的情况与所述端子在接触漏极侧触点之后接触源极侧触点的情况之间的功能。

(30)移动体,包括根据(1)~(8)中任一项的所述限流电路。

(31)一种电力供给系统,包括:

电池,被配置为供给直流电力;

驱动单元,被配置为由从所述电池供给的直流电力驱动;和

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流电路,其设置在所述电池和所述驱动单元之间。

(32)根据(31)的电力供给系统,

其中,所述电力供给系统被设置用于移动体。

(33)根据(31)或(32)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

其中,所述限流电路通过逐渐增加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的电位差来减少接收直流电力的装置的正电极和负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以减少在第二触点和端子之间流动的电流。

(34)根据(33)的电力供给系统,包括:

开关元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端子不再连接到所述第一触点时的时间点进入导通状态,以在所述端子仅连接到所述第二触点的状态下,减少通过所述第二触点流入所述端子的电流。

(35)根据(34)的电力供给系统,

其中,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电容元件,所述电容元件被配置为在所述端子不再连接到所述第一触点时的时间点开始充电,以在所述端子仅连接到所述第二触点的状态下,以高所述开关元件的栅极电压。

(36)根据(35)的电力供给系统,

其中,限流电路包括电阻元件,其被配置为结合电容元件设置用于向开关元件的栅极端子施加电压的时间。

(37)根据(36)的电力供给系统,

其中,所述电阻元件是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下降的元件。

(38)根据(31)~(3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

其中,在所述端子接触第一触点之前接触第二触点时,所述限流电路逐渐增加通过第二触点流入端子的电流。

(39)根据(38)所述的电力供给系统,

其中,所述限流电路包括开关,所述开关被配置为切换所述端子在接触所述第一触点之前接触所述第二触点的情况与所述端子在接触所述第一触点之后接触所述第二触点的情况之间的功能。

参考标志清单

1直流电力供给系统

10负载

11插头

11a正电极侧端子

11b负电极侧端子

11c正电极侧端子

11d负电极侧端子

20插头接收器

20a、20b、20c、20d、20e、20f、21a、21b接触元件

22开关

22a,22b端子

30、40、50限流电路

31直流继电器

100、100a、100b直流电源装置

111a、111b、111c、111d端子

120a、120b、120c、120d电极

200移动体

210电池

220驱动单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