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97105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工施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

背景技术:
在电力施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二次电缆,由于二次电缆外层设置有聚乙烯外皮或保护套,在施工或中安装过程中必须将聚乙烯外皮或保护套扒掉。以往人们都是使用电力刀或美工刀。使用美工刀或电力刀的缺陷:一是必须掌握好力度,力度小了扒不下来,力度大了可能对没有设置钢铠的二次电缆线芯造成破坏;二是由于二次电缆是圆形的,在扒皮时很容易使刀具偏离电缆弄伤手指或身体;三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劳动强度小、工作效率高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包括刀架本体和刀架手柄,刀架本体与刀架手柄铰接,所述刀架手柄上安装有圆形刀片,该圆形刀片两侧安装有限位夹具,该限位夹具的形状为圆形,限位夹具的半径小于圆形刀片的半径;通过限位夹具对圆形刀片进行限制,限定切割深度,能够保证不破坏线芯。将刀片及限位夹具都设置成圆形,一是方便安装;二是刀片可以滚动,圆形刀片能够保证切割刀二次电缆。所述刀架本体由容刀主体和平衡主体构成;所述容刀主体由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构成,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为双曲线型筒体,第二部分为圆筒体,第一部分的下端面直径、第三部分的下端面直径与第二部分圆筒体直径相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依次相连并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容刀主体顶端开有容刀槽;即第一部分的端面、第三部分的端面分别与第二部分圆筒体两端相连,并形成一体结构,如此设置的有益效果是,使容刀主体的第二部分与地面接触,对刀架本体起支撑作用,同时还能工保证刀架本体的平衡。所述容刀主体上设置有定位块,该定位块为长条形;所述容刀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共有四块,对称分布;有两块位于容刀主体的下部,两块位于容刀主体的中上部;所述定位块贯穿容刀主体后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上端的安装板设置在容刀主体1/2-3/4高度处。这样设置能够保证定位块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由于二次电缆是圆形,而且直接一般在20mm-30mm,当二次电缆放置在容刀主体内,可以通过定位块来对其定位夹紧,防止扒皮时切割偏离;所述安装板上开有条形槽,所述定位块两端设置有外螺纹,该定位块的外螺纹穿过条形槽,通过螺母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可以通过安装板上的条形槽来调节倾斜角度;针对不同直径的二次电缆,可以通过调整定位块在安装板上的条形槽内的位置来调节其倾斜角度,以便满足不同直径二次电缆的要求。本发明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刀架手柄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圆形刀片和限位夹具套装在安装轴上,所述安装轴穿过安装孔;安装轴的两端通过螺母固定。这样设置的刀片可以沿安装轴转动,当切割刀二次电缆时,在力的作用下,圆形刀片可以沿二次电缆外皮进行滚动,保证切割效率。本发明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夹具的半径比圆形刀片的半径小0.5mm-1.5mm。通过设置限位夹具来限定切割深度,这样可以限定切割深度为0.5mm-1.5mm,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发明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夹具的厚度为2-4mm。这样设置的效果一是对切割深度进行限定;二是对二次电缆进行挤压定位,保证一次切割的长度长。本发明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夹具的边缘为弧状或将限位夹具的端面设置为弧面。减少对切割后线芯的损害。本发明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容刀主体第一部分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容刀主体第三部分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L1大于L2。通过这样设置,刀架主体的稳定性更高。本发明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容刀槽贯穿容刀主体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延伸至第三部分的中部。本发明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平衡主体的顶端高于容刀主体的顶端。这样设置,可以提供本发明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通过限位夹具对圆形刀片进行限制,限定切割深度,能够保证不破坏线芯。将刀片及限位夹具都设置成圆形,一是方便安装;二是刀片可以滚动,圆形刀片能够保证切割刀二次电缆。第一部分的端面、第二部分的端面分别与第二部分圆筒体两端相连,并形成一体结构,使容刀主体的第二部分与地面接触,对刀架本体起支撑作用,同时还能工保证刀架本体的平衡。使用时只需将二次电缆放置在刀架主体内,通过下压刀架手柄,即可满足对二次电缆的切割扒皮,同时,由于圆形刀片可以转动,能够保证一侧切割二次电缆保护套的长度较长,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而且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中刀架手柄的主视图。图3为本发明中容刀主体的主视图。图4为本发明中容刀主体的俯视图。图5为本发明中容刀主体的左视图。图中,1-刀架手柄;11-圆形刀片;12-限位夹具;13-安装轴;2-刀架本体;21-第一部分;22-第二部分;23-第三部分;24-容刀槽;3-平衡主体;4-定位块;5-安装板;6-电缆1;7-电缆2。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包括刀架本体2和刀架手柄1,刀架本体2与刀架手柄1铰接,所述刀架手柄1上安装有圆形刀片11,该圆形刀片11两侧安装有限位夹具12,该限位夹具12的形状为圆形,限位夹具12的半径小于圆形刀片11的半径;通过限位夹具对圆形刀片进行限制,限定切割深度,能够保证不破坏线芯。将刀片及限位夹具都设置成圆形,一是方便安装;二是刀片可以滚动,圆形刀片能够保证切割刀二次电缆。所述刀架本体由容刀主体和平衡主体3构成;所述容刀主体由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和第三部分23构成,所述第一部分21和第三部分23为双曲线型筒体,第二部分22为圆筒体,第一部分21的下端面直径、第三部分23的下端面直径与第二部分圆22筒体直径相等,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和第三部分23依次相连并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容刀主体顶端开有容刀槽24;即第一部分的端面、第三部分的端面分别与第二部分圆筒体两端相连,并形成一体结构,如此设置的有益效果是,使容刀主体的第二部分与地面接触,对刀架本体起支撑作用,同时还能工保证刀架本体的平衡。所述容刀主体上设置有定位块4,该定位块4为长条形;所述容刀主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共有四块,对称分布;有两块位于容刀主体的下部,两块位于容刀主体的中上部;所述定位块贯穿容刀主体后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上端的安装板设置在容刀主体1/2-3/4高度处。这样设置能够保证定位块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由于二次电缆是圆形,而且直接一般在20mm-30mm,当二次电缆放置在容刀主体内,可以通过定位块来对其定位夹紧,防止扒皮时切割偏离;所述安装板上开有条形槽,所述定位块两端设置有外螺纹,该定位块的外螺纹穿过条形槽,通过螺母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块可以通过安装板上的条形槽来调节倾斜角度;针对不同直径的二次电缆,可以通过调整定位块在安装板上的条形槽内的位置来调节其倾斜角度,以便满足不同直径二次电缆的要求。本发明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刀架手柄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圆形刀片和限位夹具套装在安装轴上,所述安装轴穿过安装孔;安装轴的两端通过螺母固定。这样设置的刀片可以沿安装轴转动,当切割刀二次电缆时,在力的作用下,圆形刀片可以沿二次电缆外皮进行滚动,保证切割效率。本发明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夹具的半径比圆形刀片的半径小0.5mm-1.5mm。通过设置限位夹具来限定切割深度,这样可以限定切割深度为0.5mm-1.5mm,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本发明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夹具的厚度为2-4mm。这样设置的效果一是对切割深度进行限定;二是对二次电缆进行挤压定位,保证一次切割的长度长。本发明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限位夹具的边缘为弧状或将限位夹具的端面设置为弧面。减少对切割后线芯的损害。本发明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容刀主体第一部分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容刀主体第三部分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2,L1大于L2。通过这样设置,刀架主体的稳定性更高。本发明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容刀槽贯穿容刀主体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延伸至第三部分的中部。本发明的二次电缆快速扒皮刀,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平衡主体的顶端高于容刀主体的顶端。这样设置,可以提供本发明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通过限位夹具对圆形刀片进行限制,限定切割深度,能够保证不破坏线芯。将刀片及限位夹具都设置成圆形,一是方便安装;二是刀片可以滚动,圆形刀片能够保证切割刀二次电缆。第一部分的端面、第二部分的端面分别与第二部分圆筒体两端相连,并形成一体结构,使容刀主体的第二部分与地面接触,对刀架本体起支撑作用,同时还能工保证刀架本体的平衡。使用时只需将二次电缆放置在刀架主体内,通过下压刀架手柄,即可满足对二次电缆的切割扒皮,同时,由于圆形刀片可以转动,能够保证一侧切割二次电缆保护套的长度较长,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而且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