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电路及其充电方法与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7323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电路及其充电方法与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电路及其充电方法与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作为一种移动便携设备,其功能和应用越来越丰富,在很多使用场合,例如玩游戏、在线看视频等手机耗电较大的场合,手机使用时长较短,进而导致用户需要频繁充电,因此,提高手机充电电流,缩短充电时间是用户的迫切需求之一。

目前,现有技术主要采用两种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第一种方法是在终端上采用单颗充电芯片实现大电流充电。然而,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终端在采用单颗充电芯片实现大电流充电时的充电电流已经达到4安培,而如此大的充电电流必将造成充电通路上大的损耗,并且纹波电流大、充电芯片的效率降低以及对周围芯片(例如,摄像头、射频器件、天线等)造成很大的干扰;第二种方法是在终端上采用两颗充电芯片并联的方式实现大电流充电。然而,虽然此方法可以减小每一个充电通路的充电电流,进而降低充电通路损耗,但是,由于该方法中的两颗充电芯片都是独立控制,因此,其在同相或者不同频率工作时也会产生大的纹波电流,并且同样会对周围对纹波敏感的器件造成干扰。

综上所述,现有的终端充电方法存在纹波电流大与干扰性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电路及其充电方法与终端,其在实现大电流充电的同时纹波电流小且纹波干扰弱。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包括:

多相控制器、第一充电模块、第二充电模块以及电流输出模块;

所述多相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和所述第二充电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与所述第二充电模块与所述电流输出模块连接,所述电流输出模块与所述电池连接;

所述多相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命令至所述第一充电模块,并且所述多相控制器同时输出第二控制命令至所述第二充电模块;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与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均接收同一输入电压,并且所述第一充电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与所述输入电压输出第一电流,所述第二充电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与所述输入电压输出第二电流,所述电流输出模块将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二电流进行叠加后向所述电池充电。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上述的充电电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充电电路的充电方法,所述充电方法包括:

所述多相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命令至所述第一充电模块,并且所述多相控制器同时输出第二控制命令至所述第二充电模块;

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与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均接收同一输入电压,并且所述第一充电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与所述输入电压输出第一电流,所述第二充电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与所述输入电压输出第二电流;

所述电流输出模块将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二电流进行叠加后向所述电池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包括多相控制器、第一充电模块、第二充电模块以及电流输出模块的充电电路,使得多相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命令至第一充电模块,并且多相控制器同时输出第二控制命令至第二充电模块,第一充电模块与第二充电模块均接收外部输入电压,并且第一充电模块根据第一控制命令与输入电压输出第一电流,第二充电模块根据第二控制命令与输入电压输出第二电流,电流输出模块将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进行叠加后向电池充电,从而减小了终端在进行大电流充电时的纹波电流,并且减弱了终端在进行大电流充电时的纹波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充电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充电电路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充电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图3所示的充电电路中的开关节点A与B的电压波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3所示的充电电路中的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的波形示意图,以及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之和的波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充电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具体实现中,本发明实施例中描述的终端包括但不限于诸如具有触摸敏感表面(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和/或触摸板)的移动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或平板计算机之类的其它便携式设备。还应当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设备并非便携式通信设备,而是具有触摸敏感表面(例如,触摸屏显示器和/或触摸板)的台式计算机。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描述了包括显示器和触摸敏感表面的终端。然而,应当理解的是,终端可以包括诸如物理键盘、鼠标和/或控制杆的一个或多个其它物理用户接口设备。

终端支持各种应用程序,例如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绘图应用程序、演示应用程序、文字处理应用程序、网站创建应用程序、盘刻录应用程序、电子表格应用程序、游戏应用程序、电话应用程序、视频会议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即时消息收发应用程序、锻炼支持应用程序、照片管理应用程序、数码相机应用程序、数字摄影机应用程序、web浏览应用程序、数字音乐播放器应用程序和/或数字视频播放器应用程序。

可以在终端上执行的各种应用程序可以使用诸如触摸敏感表面的至少一个公共物理用户接口设备。可以在应用程序之间和/或相应应用程序内调整和/或改变触摸敏感表面的一个或多个功能以及终端上显示的相应信息。这样,终端的公共物理架构(例如,触摸敏感表面)可以支持具有对用户而言直观且透明的用户界面的各种应用程序。

参见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充电电路10的模块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发明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该充电电路10设置在终端内,用于向终端的电池20充电,该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如图1所示,该充电电路10包括多相控制器100、第一充电模块101、第二充电模块102以及电流输出模块103。

其中,多相控制器100分别与第一充电模块101和第二充电模块102连接,第一充电模块101与第二充电模块102与电流输出模块103连接,电流输出模块103与电池20连接。

具体的,多相控制器100输出第一控制命令至第一充电模块101,并且多相控制器100同时输出第二控制命令至第二充电模块102;第一充电模块101与第二充电模块102均接收同一输入电压Vin,并且第一充电模块101根据第一控制命令与输入电压Vin输出第一电流,第二充电模块102根据第二控制命令与输入电压Vin输出第二电流,电流输出模块103将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进行叠加后向电池20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单颗充电芯片向终端电池20进行大电流充电时,通常电流都会很高,而较高电流必然会造成充电通路上的损耗,并且纹波电流较大,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充电电路采用一个多相控制器同时控制两个充电模块输出不同的电流,进而根据两个充电模块输出的不同电流和向电池20充电,从而使得每个充电模块输出的电流均小于现有技术中一个充电芯片的充电电流,如此既减小了每个充电模块的充电通路上的损耗与文波电流,又使得两个充电模块输出的电流和向电池20充电时可以达到大电流充电的效果。

此外,第一电流、第二电流以及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之和的波形图可参考图5,后续将根据具体电路对图5进行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多相控制器100包括但不限于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单片机处理器、ARM处理器等。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一充电模块101包括第一开关单元101a与第一充电单元101b。

其中,第一开关单元101a接收输入电压Vin,并且第一开关单元101a与多相控制器100和第一充电单元101b连接,第一充电单元101b与电流输出模块103连接。

第一开关单元101a根据第一控制命令与输入电压Vin输出第一充电电压至第一充电单元101b,第一充电单元101b根据第一充电电压充电后输出第一电流至电流输出模块103。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充电电压的波形图可参考图4所示的开关节点A的电压波形示意图,后续将对该开关节点A的电压波形进行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一开关单元101a包括第一开关元件Q1与第二开关元件Q2。

其中,第一开关元件Q1的控制端与多相控制器100连接,第一开关元件Q1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元件Q2的控制端均与多相控制器100连接,第一开关元件Q1的输入端接收输入电压Vin,第一开关元件Q1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元件Q2的输入端连接,并且第一开关元件Q1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元件Q2的输出端共接于第一充电单元101b,第二开关元件Q2的输出端接地。

此外,第一充电单元101b包括第一电感L1,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单元101a连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电流输出模块103连接。

具体的,第一电感L1的第一端与第一开关单元101a中的第一开关元件Q1的输出端以及第二开关元件Q2的输入端共接,第一电感L1的第二端与电流输出模块103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元件Q1与第二开关元件Q2包括但不限于N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等。

其中,当第一开关元件Q1与第二开关元件Q2为NMOS晶体管时,第一开关元件Q1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元件Q2的控制端为N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一开关元件Q1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元件Q2的输入端为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一开关元件Q1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元件Q2的输出端为NMOS晶体管的源极。

当第一开关元件Q1与第二开关元件Q2为PMOS晶体管时,第一开关元件Q1的控制端与第二开关元件Q2的控制端为P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一开关元件Q1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元件Q2的输入端为PMOS晶体管的源极,第一开关元件Q1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元件Q2的输出端为PMOS晶体管的漏极。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第二充电模块102包括第二开关单元102a与第二充电单元102b。

其中,第二开关单元102a接收输入电压Vin,并且第二开关单元102a与多相控制器100和第二充电单元102b连接,第二充电单元102b与电流输出模块103连接。

第二开关单元102a根据第二控制命令与输入电压输出第二充电电压至第二充电单元102b,第二充电单元102b根据第二充电电压充电后输出第二电流至电流输出模块103。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充电电压的波形图可参考图4所示的开关节点B的电压波形示意图,后续将对该开关节点B的电压波形进行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第二开关单元102a包括第三开关元件Q3与第四开关元件Q4。

其中,第三开关元件Q3的控制端与第四开关元Q4件的控制端均与多相控制器100连接,第三开关元件Q3的输入端接收输入电压Vin,第三开关元件Q4的输出端与四开关元件Q4的输入端连接,并且第三开关元件Q3的输出端与第四开关元件Q4的输出端共接于第二充电单元102b,第四开关元件Q4的输出端接地。

此外,第二充电单元102b包括第二电感L2,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单元102a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电流输出模块103连接。

具体的,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单元102a中的第三开关元件Q3的输出端以及第四开关元件Q4的输入端共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与电流输出模块103连接。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开关元件Q3与第四开关元件Q4包括但不限于NMOS晶体管、PMOS晶体管等。

其中,当第三开关元件Q3与第四开关元件Q4为NMOS晶体管时,第三开关元件Q3的控制端与第四开关元件Q4的控制端为N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三开关元件Q3的输入端与第四开关元件Q4的输入端为NMOS晶体管的漏极,第三开关元件Q3的输出端与第四开关元件Q4的输出端为NMOS晶体管的源极。

当第三开关元件Q3与第四开关元件Q4为PMOS晶体管时,第三开关元件Q3的控制端与第四开关元件Q4的控制端为PMOS晶体管的栅极,第三开关元件Q3的输入端与第四开关元件Q4的输入端为PMOS晶体管的源极,第三开关元件Q3的输出端与第四开关元件Q4的输出端为PMOS晶体管的漏极。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电流输出模块103包括电容C,所述电容C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模块101以及所述第二充电模块102连接,所述电容C的第二端与所述电池20连接。

具体的,电容C的第一端与第一充电模块101中的第一开关元件Q1的输出端、第二开关元件Q2的输入端、第三开关元件Q3的输出端、第四开关元件Q4的输入端以及电池20的正极共接,电容C的第二端与电池20的负极共接于地。

进一步地,作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充电电路10还包括电流调整模块104。

其中,电流调整模块104与多相控制器100、第一充电模块101以及第二充电模块102连接。

具体的,电流调整模块104对第一控制命令与第二控制命令的占空比进行调整,以使第一充电模块101与第二充电模块102分别根据调整后的第一控制命令与第二控制命令输出调整后的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

下面以图3所示的电路结构、图4与图5所示的波形图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的工作原理作具体说明,详述如下:

如图3所示,第一开关元件Q1、第二开关元件Q2、第三开关元件Q3以及第四开关元件Q4均为NMOS。

其中,当多相控制器100发出第一控制命令控制第一开关元件Q1导通,第二开关元件Q2关闭,使得开关节点A根据第一开关元件Q1导通后输入的输入电压Vin输出正电压,具体波形如图4中的实线A所示,该开关节点A输出的正电压通过第一电感L1充电,根据电感电流和电压公式可知,此时第一电感L1输出的第一电流是线性增长的,具体波形如图5中实线C所示,即当开关节点A输出正电压时,第一电感L1输出的第一电流是线性增长的。

当多相控制器100输出第一控制命令控制第一开关元件Q1导通,第二开关元件关闭Q2时,多相控制器100同时输出第二控制命令至第三开关元件Q3与第四开关元件Q4,该第二控制命令控制第三开关元件Q3关闭,第四开关元件Q4导通,进而使得开关节点B输出的节点电压根据导通的第四开关元件Q4接地,具体波形如图4中的虚线B所示,从而导致第二电感L2放电,根据电电感电流和电压公式可知,此时第二电感L2输出的第二电流是线性下降的,具体波形如图5中的虚线D所示。

进一步地,当多相控制器100发出第一控制命令控制第一开关元件Q1关闭,第二开关元件Q2导通,进而使得开关节点A输出的节点电压根据导通的第二开关元件Q2接地,具体波形如图4中的实线A所示,从而导致第一电感L1放电,根据电电感电流和电压公式可知,此时第一电感L1输出的第一电流是线性下降的,具体波形如图5中的实线C所示。

当多相控制器100输出第一控制命令控制第一开关元件Q1关闭,第二开关元件Q2导通时,多相控制器100同时输出第二控制命令控制第三开关元件Q3导通,第四开关元件Q4关闭,使得开关节点B根据第三开关元件Q3导通后输入的输入电压Vin输出正电压,具体波形如图4中的虚线B所示,该开关节点B输出的正电压通过第二电感L2充电,根据电感电流和电压公式可知,此时第二电感L2输出的第二电流是线性增长的,具体波形如图5中虚线D所示,即当开关节点B输出正电压时,第二电感L2输出的第二电流是线性增长的。

当第一电感L1与第二电感L2在多相控制器100输出的不同控制命令下分别输出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时,电容C将该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进行叠加,并根据叠加后的电流向电池20充电。具体的,请参考图5,实线C是第一电感L1输出的第一电流波形图,虚线D是第二电感L2输出的第二电流波形图,实线E是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叠加之后的电流波形图,如图5所示,第一电流与第二电输出流的值纹波电流比较大,而叠加之后的电流虽然其值与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之和相等,但是叠加之后的电流纹波小于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的纹波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所示的充电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中,仅以第一开关元件Q1、第二开关元件Q2、第三开关元件Q3以及第四开关元件Q4均为NMOS管作为示例性说明,并不是对第一开关元件Q1、第二开关元件Q2、第三开关元件Q3以及第四开关元件Q4的类型作具体限制,即第一开关元件Q1、第二开关元件Q2、第三开关元件Q3以及第四开关元件Q4可以是任意类型晶体管的组合,此处仅需要对多相控制器100输出的第一控制命令与第二控制命令作具体限制即可,也就是说,第一控制命令与第二控制命令必须是在第一控制命令控制第一开关元件Q1导通、第二开关元件Q2关闭时,第二控制命令控制第三开关元件Q3关闭、第四开关元件Q4导通;或者,第一控制命令控制第一开关元件Q1关闭、第二开关元件Q2导通时,第二控制命令控制第三开关元件Q3导通、第四开关元件Q4关闭。

从上述充电电路10的具体原理描述可知,本发明实施例所示的充电电路10通过多相控制器100平衡控制两个充电模块,使得两个充电模块工作于双相位模式,从而降低了充电模块内部的开关元件与外部电感的纹波电流,并减小了大电流充电通路上的通路阻抗,提高了充电效率,降低了纹波干扰,从而减小了对充电电路10周围敏感器件及电路的干扰,并且可以便面由于器件误差带来的电流倒灌问题。

此外,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10中的两个充电模块输出的开关节点电压波形相互交替,即两个充电模块中的开关元件交替打开,因此,其相对于一相大电流充电时,降低了传导损耗。

再者,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10中的每一路输出电流相较于一相输出的大电流电流值减小,因此,充电电路10中每一路的电压随着电流减小,并且其对电流和电压的要求减小,进而使得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1以及电容C的体积相应较小,并且随着电容C输出电流的纹波电流减小,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10相较于单相充电而言,其具有更低的输出电容器纹波电压。

值得注意的是,图3所示的充电电路10中并没有体现电流调整模块104,而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设置该电流调整模块104,该电流调整模块104具体是调整多相控制器100输出的第一控制命令与第二控制命令的脉冲占空比,以达到调整控制第一开关元件Q1、第二开关元件Q2、第三开关元件Q3以及第四开关元件Q4关断程度的目的,进而实现控制充电过程中充电电流大小的目的,从而使得终端可以自主控制充电过程。

进一步地,从图3、图4以及图5结合而对充电电路10的描述可知,上述原理仅是以电路工作原理层面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电路10做具体介绍,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电路10具有纹波电流小的优点,而下面将具体以多相位充电时的多相位标准化纹波电流公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10的优点作具体说明,详述如下:

<mrow> <msub> <mi>I</mi> <mrow> <mi>R</mi> <mi>i</mi> <mi>p</mi> <mo>-</mo> <mi>n</mi> <mi>o</mi> <mi>r</mi> <mi>m</mi> </mrow> </msub> <mrow> <mo>(</mo> <mi>D</mi> <mo>)</mo> </mrow> <mo>=</mo> <mi>P</mi> <mi>h</mi> <mi>a</mi> <mi>s</mi> <mi>e</mi> <mi>s</mi> <mo>&times;</mo> <mfrac> <mrow> <mrow> <mo>&lsqb;</mo> <mrow> <mi>D</mi> <mo>-</mo> <mfrac> <mrow> <mi>m</mi> <mi>p</mi> <mrow> <mo>(</mo> <mi>D</mi> <mo>)</mo> </mrow> </mrow> <mrow> <mi>P</mi> <mi>h</mi> <mi>a</mi> <mi>s</mi> <mi>e</mi> <mi>s</mi> </mrow> </mfrac> </mrow> <mo>&rsqb;</mo> </mrow> <mo>&times;</mo> <mrow> <mo>&lsqb;</mo> <mrow> <mfrac> <mrow> <mn>1</mn> <mo>+</mo> <mi>m</mi> <mi>p</mi> <mrow> <mo>(</mo> <mi>D</mi> <mo>)</mo> </mrow> </mrow> <mrow> <mi>P</mi> <mi>h</mi> <mi>a</mi> <mi>s</mi> <mi>e</mi> <mi>s</mi> </mrow> </mfrac> <mo>-</mo> <mi>D</mi> </mrow> <mo>&rsqb;</mo> </mrow> </mrow> <mrow> <mo>(</mo> <mn>1</mn> <mo>-</mo> <mi>D</mi> <mo>)</mo> <mo>&times;</mo> <mi>D</mi> </mrow> </mfrac> <mo>;</mo>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row> </mrow>

m=D×Phases; (2)

其中,IRip-norm(D)为标准化的纹波电流,其为D的函数,D为占空比,Phases为相位,mp为m的整数。

具体的,当采用双相,且占空比为20%,即Phases的值为2,D的值为0.2时,由于mp为m的整数,则m=D×Phases=0,因此,此时而当采用单相,且占空比为20%,即Phases的值为1,D的值为0.2时,由于mp为m的整数,而m=D×Phases=0,因此,此时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10的文波电流大相较于单相时降低了25%,由于电容C必须承受的纹波电压大小可通过纹波电流乘以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阻得到,因此纹波电流下降,电容C所承受的纹波电压也下降,即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电路10对电容C的电流与电压要求较低。

此外,从公式(1)和公式(2)可以看出,当采用双相,且占空比为50%,即Phases的值为2,D的值为0.5时,由于mp为m的整数,则m=D×Phases=1因此,此时也就是说,当采用双相,且占空比为50%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电路10完全消除了纹波电流。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30,该终端30包括充电电路10与电池20,充电电路10用于向电池20充电,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充电电路10即为前述的充电电路10,因此其具体工作原理可参考图1至图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还还提供一种上述充电电路10的充电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701:所述多相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命令至所述第一充电模块,并且所述多相控制器同时输出第二控制命令至所述第二充电模块。

S702:所述第一充电模块与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均接收同一输入电压,并且所述第一充电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与所述输入电压输出第一电流,所述第二充电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与所述输入电压输出第二电流。

其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充电模块包括第一开关单元与第一充电单元,所述第二充电模块包括第二开关单元与第二充电单元,因此,所述第一充电模块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与所述输入电压输出第一电流,所述第二充电模块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与所述输入电压输出第二电流具体为: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根据所述第一控制命令与所述输入电压输出第一充电电压至所述第一充电单元,所述第一充电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充电电压充电后输出所述第一电流;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根据所述第二控制命令与所述输入电压输出第二充电电压至所述第二充电单元,所述第二充电单元根据所述第二充电电压充电后输出所述第二电流。

S703:所述电流输出模块将所述第一电流与所述第二电流进行叠加后向所述电池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方法是基于前述的充电电路10实现的,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充电方法的具体工作原理可参考图1至图5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包括多相控制器100、第一充电模块101、第二充电模块102以及电流输出模块103的充电电路10,使得多相控制器100输出第一控制命令至第一充电模块101,并且多相控制器100同时输出第二控制命令至第二充电模块102,第一充电模块101与第二充电模块102均接收外部输入电压,并且第一充电模块根据第一控制命令与输入电压输出第一电流,第二充电模块根据第二控制命令与输入电压输出第二电流,电流输出模块103将第一电流与第二电流进行叠加后向电池20充电,从而减小了终端在进行大电流充电时的纹波电流,并且减弱了终端在进行大电流充电时的纹波干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终端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终端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中的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