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30459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快速发展,用户日常通讯变得非常便捷。

目前移动设备通常采用USB充电线充电的方式,此种方式充电时必须通过USB充电线连接移动设备,具有一定的不便性;另外,移动设备采用USB充电线进行充电时可能发生低概率的漏电事件,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一些可以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该移动设备中需要在内部靠近后壳一侧增加铜线线圈,使得移动设备在设计上存在较大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能够解决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设计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包括:接收线圈、显示模组、主板及盖板;所述接收线圈透明,且形成于所述盖板内或其一表面,用于感应电磁波并产生感应电流;所述接收线圈耦接所述主板,用于将所述感应电流传输到所述主板以实现为所述移动设备充电;所述显示模组与所述盖板贴合。

其中,所述接收线圈是电镀于所述盖板一表面的氧化铟锡线圈。

其中,所述盖板一侧边上设置有连接所述接收线圈的FPC接脚,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主板上连接有电路接脚,所述FPC接脚耦合于所述电路接脚上。

其中,所述移动设备进一步包括导电膜;所述导电膜透明并贴附于所述盖板一表面,所述透明接收线圈形成于所述导电膜内或一表面。

其中,所述接收线圈是电镀于所述导电膜一表面的氧化铟锡线圈。

其中,所述导电膜一侧边上设置有连接所述接收线圈的FPC接脚,所述移动设备的所述主板上连接有电路接脚,所述FPC接脚耦合于所述电路接脚上。

其中,所述接收线圈的数量为多个,且相互嵌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通过在移动设备的盖板内或其一表面上形成一透明接收线圈,使得移动设备可以感应电磁波并产生电流,而该电流通过盖板一侧边上设置的连接的FPC接脚传输到主板上,从而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不用考虑如何在设备内部增加铜线线圈的同时也不用考虑后盖、电池等零件拆开对铜线线圈的影响,而仅仅通过盖板内或其一表面上形成的透明接收线圈就可以对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无需考虑后盖、电池等零件拆开等因素,容易实现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移动设备中盖板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接收线圈形成于盖板一表面的状态;

图3是本发明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移动设备中导电膜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显示接收线圈形成于导电膜一表面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无线充电技术应用了电磁波感应原理,及相关的交流感应技术,在发送端的发送线圈中产生交流电,接收端的接收线圈则会产生感应电流,该感应电流可以用于对接收设备进行充电。因此,移动设备中可以设置一接收线圈用于感应电磁波,并产生感应电流,以对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移动设备中盖板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10包括:接收线圈101、显示模组102、主板103及盖板104。

其中,接收线圈101透明,且形成于盖板104内或其一表面,用于接收电磁波并产生感应电流;显示模组102与盖板104贴合。

具体地,盖板104与显示模组102贴合,而由于接收线圈101形成于盖板104内或其一表面,因此,接收线圈101对应显示模组102显示区域的部分必须是透明的,才能够不遮挡显示模组102,从而不影响移动设备10的正常显示。

如图2所示,在一个应用例中,接收线圈101是电镀于盖板104一表面的氧化铟锡线圈。氧化铟锡是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而且可以切断对人体有害的电子辐射、紫外线及远红外线。因此,接收线圈101采用氧化铟锡材料制作,并电镀于盖板104一表面,其透明性可以使显示模组102显示的图像不受遮挡的显示,同时其导电性可以使移动设备10靠近无线充电器时能够感应电磁波并产生感应电流。另外,在盖板104一表面电镀氧化铟锡线圈还可以减少产生于移动设备10内部的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电子辐射。

当然,在其他应用例中,接收线圈101的材质可以是其他透明导电物质。

接收线圈10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且相互嵌套。

接收线圈101的数量为多个时,接收线圈101为相互嵌套的多圈绕组,其整体呈现圆形螺旋状。由于接收线圈101形成于盖板104内或其一表面,因此接收线圈101外周尺寸应小于盖板104。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线圈101整体呈现圆形螺旋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接收线圈101整体可以呈现方形螺旋状等其他形状。

进一步参阅图1,如图1所示,接收线圈101耦接主板103,用于将感应电流传输到主板103、电池(图未示)以实现为移动设备10充电;

具体地,主板103上设置有对移动设备10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接收线圈101产生感应电流以后,将感应电流传输到主板103,由主板103中的充电电路实现为移动设备10充电。

其中,盖板104一侧边上设置有连接接收线圈101的FPC接脚1041,移动设备10的主板103上连接有电路接脚1031,FPC接脚耦合于电路接脚1031上。

具体地,接收线圈101产生感应电流后,通过盖板104一侧边上设置的FPC接脚1041传输到主板103上与FPC接脚1041耦合的电路接脚1031上,主板103再将电路接脚1031接收到的电流传输到充电电路,以实现为移动设备10充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移动设备通过盖板内或其一表面上形成的一透明接收线圈感应电磁波并产生感应电流,再将感应电流通过盖板一侧边上设置的FPC接脚传输到主板上,以通过主板的充电电路对移动设备充电,从而实现对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且不用考虑如何在设备内部增加铜线线圈的同时也不用考虑后盖、电池等零件拆开对铜线线圈的影响;另外,采用氧化铟锡制作接收线圈技术成熟,成本较低;而且由于氧化铟锡的透明性,也不影响移动设备的显示效果和外观。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接收线圈形成于盖板内或其一表面,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以先将接收线圈制作于一导电膜内或其一表面,再将导电膜贴附于盖板一表面。

具体地,请参阅图3和图4,图3是本发明可无线充电的移动设备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移动设备中导电膜一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移动设备30,包括:导电膜301、显示模组302、主板303及盖板304。

其中,导电膜301透明,且其内或一表面形成有一接收线圈3011,导电膜301贴附于盖板304一表面,用于感应电磁波并产生感应电流;显示模组302与盖板304贴合。

具体地,盖板304与显示模组302贴合,而由于导电膜301贴附于盖板304一表面,因此,导电膜301对应显示模组302显示区域的部分必须是透明的,才能够不遮挡显示模组302,从而不影响移动设备30的正常显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导电膜301贴附于盖板304背离显示模组302的一表面,以使用户可以自行贴膜,此时导电膜301一侧的FPC接脚3012会制作地相对较大以避免接触不良。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导电膜301也可以在移动设备制作时就贴附于盖板304相对显示模组302的一表面,不需要用户自行贴膜。

如图4所示,在一个应用例中,接收线圈3011是电镀于导电膜301一表面的氧化铟锡线圈。氧化铟锡是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具有很好的导电性和透明性,而且可以切断对人体有害的电子辐射、紫外线及远红外线。在氧化物导电膜中,以氧化铟锡(ITO)膜的透过率最高和导电性能最好,其透光率可达90%以上。因此,接收线圈3011采用氧化铟锡材料制作,并电镀于透明导电膜301一表面,其透明性可以使显示模组302显示的图像不受遮挡的显示,同时其导电性可以使移动设备10靠近无线充电器时能够感应电磁波并产生感应电流。

当然,在其他应用例中,接收线圈3011的材质可以是其他透明导电物质。

接收线圈30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且相互嵌套。

接收线圈3011的数量为多个时,接收线圈3011为相互嵌套的多圈绕组,其整体呈现方形螺旋状。由于接收线圈3011形成于导电膜301内或其一表面,因此接收线圈3011外周尺寸应小于导电膜301。

在本实施方式中,接收线圈3011整体呈现方形螺旋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接收线圈3011整体可以呈现圆形螺旋状等其他形状。

进一步参阅图3和图4,接收线圈3011耦接主板303,用于将感应电流传输到主板303、电池(图未示)以实现为移动设备30充电;

具体地,主板303上设置有对移动设备30进行充电的充电电路,接收线圈3011产生感应电流以后,将感应电流传输到主板303,由主板303中的充电电路实现为移动设备30充电。

其中,导电膜301一侧边上设置有连接接收线圈3011的FPC接脚3012,移动设备30的主板303上连接有电路接脚3031,FPC接脚3012耦合于电路接脚3031上。

具体地,接收线圈3011产生感应电流后,通过导电膜301一侧边上设置的FPC接脚3012传输到主板303上与FPC接脚3012耦合的电路接脚3031上,主板303再将电路接脚3031接收到的电流传输到充电电路,以实现为移动设备30充电。

上述实施方式中,本发明通过在一导电膜内或其一表面上形成一透明接收线圈,并将导电膜贴附于盖板一表面上,使得移动设备可以感应电磁波并产生电流,而该电流通过导电膜一侧边上设置的连接的FPC接脚传输到主板上,从而实现不用考虑如何在设备内部增加铜线线圈的同时也不用考虑后盖、电池等零件拆开对铜线线圈的影响就可以对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