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3039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是国民经济的一大命脉,是人们生产生活中最常用的能源,从电灯、手机到电动车和电热水器,电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力设备能否正常工作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为了保证电力设备运行的可靠稳定,必须充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技术监督的水平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各类不平衡、非线性用电设备导致的电能质量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配网的电能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的电力的安全可靠地供应。通过实现对配网的电能质量的监测,对其电能质量问题进行实时监测和掌控,对于全网电能质量的监管和改善均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及工况,而电力系统中常出现的内、外部过电压是影响设备绝缘状态的最主要因素。

现有的电力传输系统是发电站提供电力,通过电线将电传送至使用方,但该电力传输系统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电力传输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线电力传输系统,有效地提高发电效率,电力传输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包括发电装置、充电装置、存储装置和运输装置,所述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板组件、DC-DC变换器、滤波电路和逆变器,所述逆变器通过切换开关与电网端连接, 所述太阳能板组件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DC-DC变换器和滤波电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充电装置与所述发电装置连接,用于对所述发电装置发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所述存储装置与所述充电装置相连接,用于存储转换后的直流电;所述运输装置与所述存储装置相连接,用于将所述存储装置存贮的直流电运输至使用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中,所述太阳能板组件上还连接有蓄电池和充放电控制电路,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与所述太阳能板组件相连接,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器的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充电装置包括并联谐振电路、与所述并联谐振电路连接的二极管桥、与所述二极管桥连接的AC-DC变换器,所述并联谐振电路由降压变压器T1和与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一次侧线圈并联连接的电容器C1组成,所述二极管桥由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4的连接点、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连接点与降压变压器T1的二次侧线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连接点经由电容器C4与第二输出端子连接,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连接点经由所述AC-DC变换器与第一输出端子连接,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连接点与第二输出端子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充电装置还设有一通信电路,所述通信电路包括N沟道MOS管Q1、N沟道MOS管Q2、电容器C2和电容器C3,所述N沟道MOS管Q1的漏极经由所述电容器C2与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4的连接点相连接,N沟道MOS管Q1的源极与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连接点相连接;所述N沟道MOS管Q2的漏极经由所述电容器C3与所述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连接点相连接,N沟道MOS管Q2的源极与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连接点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充电装置还设有一控制电路,所述N沟道MOS管Q1和N沟道MOS管Q2的栅极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AC-DC变换器的电流、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分别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输出端子和第二输出端子与所述存储装置相连。

优选地,所述存储装置包括一储电瓶。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采用发电装置、充电装置、存储装置和运输装置,通过将电存储在存储装置中,并通过运输装置将存储装置的电运输至使用方,采用无线传输的形式,取代电线输电的方式,达到了无线传输的目的。采用发电装置中的太阳能板组件,将电能分两路输出,实现家用发电系统与电网的并网使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与基于电阻调制的情况相比,抑制了输出电压的变动,能改善电力传输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发电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充电装置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包括发电装置10、充电装置20、存储装置30和运输装置40,如图2所示,所述发电装置10包括太阳能板组件11、DC-DC 变换器12、滤波电路13和逆变器14,所述逆变器14通过切换开关15与电网端16连接,所述太阳能板组件11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DC-DC变换器12和滤波电路13与所述逆变器14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充电装置20与所述发电装置连接10,用于对所述发电装置10发出的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所述存储装置30与所述充电装置20相连接,用于存储转换后的直流电;所述运输装置40与所述存储装置30相连接,用于将所述存储装置存贮的直流电运输至使用方,所述存储装置30包括一储电瓶,以便于运输。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同时由于太阳能是一种洁净的能源,在开发利用时,不会产生废渣、废水、废气、也没有噪音,更不会影响生态平衡,绝对不会造成污染和公害,本实用新型采用太阳能板组件11作为能量源。

具体的,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太阳能板组件11上还连接有蓄电池17和充放电控制电路18,所述充放电控制电路18与所述太阳能板组件11相连接,所述蓄电池17的输出端与所述逆变器14的输入端相连接,由此,太阳能板组件11的电能分两路输出,一路经过DC-DC变换器12和滤波电路13到逆变器14,另外一路经过充放电控制电路18和蓄电池17逆变器14,利用蓄电池17提供备用电源。

如图3所示,所述充电装置20包括并联谐振电路、与所述并联谐振电路连接的二极管桥、与所述二极管桥连接的AC-DC变换器,所述并联谐振电路由降压变压器T1和与所述降压变压器T1的一次侧线圈并联连接的电容器C1组成,所述二极管桥由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形成。

具体地,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二极管D2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4的连接点、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连接点与降压变压器T1的二次侧线圈连接。所述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连接点经由电容器C4与第二输出端子32连接,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的连接点经由所述AC-DC变换器与第一输出端子31连接,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连接点与第二输出端子32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中的充电装置还设有一通信电路,所述通信电路包括N沟道MOS管Q1、N沟道MOS管Q2、电容器C2和电容器C3,所述N沟道MOS管Q1的漏极经由所述电容器C2与所述二极管D1和二极管D4的连接点相连接,N沟道MOS管Q1的源极与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连接点相连接;所述N沟道MOS管Q2的漏极经由所述电容器C3与所述二极管D2和二极管D3的连接点相连接,N沟道MOS管Q2的源极与二极管D1和二极管D2的连接点相连接。

所述充电装置还设有一控制电路,所述N沟道MOS管Q1和N沟道MOS管Q2的栅极与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AC-DC变换器的电流、第一输出端子31和第二输出端子32分别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子31和第二输出端子32与所述存储装置30相连。控制电路探测流向AC-DC变换器的电流、从第一输出端子31和第二输出端子32输出的电压,探测充电装置20的状况,控制电路将检测到的输出调制信号分别施加到N沟道MOS管Q1和N沟道MOS管Q2的栅极,N沟道MOS管Q1和N沟道MOS管Q2同时接通或断开,以控制电流的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采用发电装置10、充电装置20、存储装置30和运输装置40,通过将电存储在存储装置30中,并通过运输装置40将存储装置30的电运输至使用方,采用无线传输的形式,取代电线输电的方式,达到了无线传输的目的。采用发电装置10中的太阳能板组件11,将电能分两路输出,实现家用发电系统与电网的并网使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充电装置20,与基于电阻调制的情况相比,抑制了输出电压的变动,提高了电力传输的效率。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