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2085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应急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源,尤其涉及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



背景技术:

由于太阳能绿色环保,是一种清洁新能源,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新能源的需求和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越来越多的太阳能产品应用到社会生产生活当中。

便携式太阳能电源作为一种方便携带的移动电源设备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野外露营、偏远落后、供电网络无法到达的地区,便携式太阳能电源应用频率更高。

为了满足对更多电器的供电要求,便携式太阳能电源除具有为设置在其中的直流电源充电的功能外还需要将直流电源转换成交流电源进行输出的功能,而为了同时实现上述功能便携式太阳能电源通常具有充电控制器以及逆变器,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控制器与逆变器分别独立设置,造成便携式移动电源的体积增大,携带性能受到影响,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集成化设置充电控制器以及逆变器,使得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体积小,保证便携性能不受影响。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包括一体机下安装壳以及一体机上安装壳,所述一体机上安装壳与所述一体机下安装壳扣合后形成壳内安装空间,所述壳内安装空间包括用于安装充电控制器的控制器安装空间,以及用于安装逆变器的逆变器安装空间,所述控制器安装空间中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蓄电池以及所述充电控制器,所述充电控制器由支撑组件支撑使其与所述蓄电池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所述充电控制器、太阳能电池板以及所述蓄电池电连接,所述逆变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作为所述的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的,所述一体机下安装壳包括下壳主安装板以及位于所述下壳主安装板两侧的下壳第一侧安装板以及下壳第二侧安装板,所述下壳第一侧安装板以及所述下壳第二侧安装板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下壳主安装板;

所述一体机上安装壳包括上壳主安装板以及位于所述上壳主安装板两侧的上壳第一侧安装板以及上壳第二侧安装板,所述上壳第一侧安装板以及所述上壳第二侧安装板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上壳主安装板;

所述下壳主安装板、所述下壳第一侧安装板、所述下壳第二侧安装板、所述上壳主安装板、所述上壳第一侧安装板以及所述上壳第二侧安装板分别位于六个方向,形成矩形体状的一体机壳体。

作为所述的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的,所述下壳第一侧安装板上与所述控制器安装空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充电接线端子,所述充电接线端子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充电控制器电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

作为所述的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的,所述下壳第一侧安装板上与所述逆变器安装空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通过导线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作为所述的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的,所述逆变器安装空间还设置有逆变器控制开关以及交流输出接口,所述上壳主安装板上与所述逆变器控制开关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逆变开关开口,与所述交流输出接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交流输出开口。

作为所述的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的,所述充电控制器上设置有USB输出接口以及蓄电池电量指示灯,所述上壳主安装板上与所述USB输出接口对应的设置有USB开口,与所述蓄电池电量指示灯对应的设置有指示灯开口。

作为所述的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的,所述上壳第一侧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用以供市电输入以对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市电充电输入口,所述市电充电输入口中设置有市电充电端子,所述市电充电端子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作为所述的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的,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折叠式结构,其上设置有用以使其在水平面上支撑放置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用于朝向太阳光的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

作为所述的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的,所述下壳第二侧安装板上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为多个并分为两组,两组所述散热孔分别对应所述控制器安装空间以及所述逆变器安装空间设置。

作为所述的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的,所述下壳主安装板上不同于所述下壳第一侧安装板以及所述下壳第二侧安装板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一体机固定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便携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立体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中:

100、一体机下安装壳;101、下壳主安装板;102、下壳第一侧安装板;103、下壳第二侧安装板;104、充电接线端子;105、散热风扇;

200、一体机上安装壳;201、上壳主安装板;202、上壳第一侧安装板;203、上壳第二侧安装板;204、逆变开关开口;205、交流输出开口;206、USB开口;207、指示灯开口;

300、充电控制器;301、USB输出接口;302、蓄电池电量指示灯;

400、逆变器;401、逆变器控制开关;402、交流输出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包括一体机下安装壳100以及一体机上安装壳200,所述一体机上安装壳200与所述一体机下安装壳100扣合后形成壳内安装空间,所述壳内安装空间包括用于安装充电控制器300的控制器安装空间,以及用于安装逆变器400的逆变器安装空间,所述控制器安装空间中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蓄电池(图中未示出)以及所述充电控制器300,所述充电控制器300由支撑组件支撑使其与所述蓄电池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所述充电控制器300、太阳能电池板以及蓄电池电连接,所述逆变器400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一体机下安装壳100包括下壳主安装板101以及位于所述下壳主安装板101两侧的下壳第一侧安装板102以及下壳第二侧安装板103,下壳第一侧安装板102以及下壳第二侧安装板103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下壳主安装板101;

所述一体机上安装壳200包括上壳主安装板201以及位于所述上壳主安装板201两侧的上壳第一侧安装板202以及上壳第二侧安装板203,上壳第一侧安装板202以及上壳第二侧安装板203相互平行且均垂直于所述上壳主安装板201;

所述下壳主安装板101、所述下壳第一侧安装板102、所述下壳第二侧安装板103、所述上壳主安装板201、所述上壳第一侧安装板202以及所述上壳第二侧安装板203分别位于六个方向,形成矩形体状的一体机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壳第一侧安装板102上与所述控制器安装空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充电接线端子104,所述充电接线端子104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充电控制器300电连接,另一端通过导线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下壳第一侧安装板102上与所述逆变器安装空间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散热风扇105,所述散热风扇105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连接。

所述逆变器安装空间还设置有逆变器控制开关401以及交流输出接口402,所述上壳主安装板201上与所述逆变器控制开关40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逆变开关开口204,与所述交流输出接口40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交流输出开口205。

为了扩大所述的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的应用范围,所述充电控制器300上设置有USB输出接口301以及蓄电池电量指示灯302,所述上壳主安装板201上与所述USB输出接口301对应的设置有USB开口206,与所述蓄电池电量指示灯302对应的设置有指示灯开口207。可以直接通过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对具有USB接口的充电设备进行充电。

为了防止恶劣天气下太阳能充电供电量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在所述上壳第一侧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用以供市电输入以对所述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市电充电输入口(图中未示出),所述市电充电输入口中设置有市电充电端子(图中未示出),所述市电充电端子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

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图中未示出)为折叠式结构,其上设置有用以使其在水平面上支撑放置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设于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用于朝向太阳光的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

为了便于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的散热,所述下壳第二侧安装板103上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为多个且分为两组,两组所述散热孔分别对应所述控制器安装空间以及所述逆变器安装空间设置。

在使用状态下,优选将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进行简单固定,因此所述下壳主安装板101上不同于所述下壳第一侧安装板102以及所述下壳第二侧安装板103的两侧边分别设置有一体机固定元件。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不具有特殊含义。

需要声明的是,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在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容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