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机充电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8850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机充电盒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机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手机充电盒。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相比传统功能手机耗电量大大提高,充电需求也随之增加。目前智能手机的充电采用充电器连接USB线再连接手机的方式,线缆裸露在沙发、茶几、电视机柜等处,既不美观也会造成安全隐患,尤其是在家庭中,家庭成员的多个手机同时需要充电时,更加杂乱,且需要占用多个电源插座,有时会存在电源插座不够用的情况。另一方面,手机充电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热量,尤其在夏季,可能会导致手机损坏,甚至发生意外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手机充电盒,能够同时给多台手机充电,避免充电线杂乱,提供良好散热,消除安全隐患,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蓝牙音箱播放手机中的音乐。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以上目的,采用如下方案:一种手机充电盒,包括两个及以上盒体,相邻盒体间的长边并排固定连接,所述盒体底面设有若干用于通风的镂空长条,所述盒体前方侧壁内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内设有USB充电线,所述USB充电线的接头伸出所述前方侧壁且位于盒体内,所述盒体底部固定连接有空心隔层,所述空心隔层底面设有与隔层外空气相通的圆孔,所述圆孔内设有风扇,所述隔层底面角部设有支撑腿,所述最左侧的盒体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蓝牙音箱,所述最右侧的盒体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源模块,所述USB充电线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所述蓝牙音箱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风扇的轴垂直于所述盒体的底面,且风扇的风向由空心隔层吹向所述盒体底部,通过空气流通将手机充电时产生的热量带走,降低温度。

优选的,所述盒体前方侧壁顶部设有控制所述风扇的开关,可单独控制每个盒体下方的风扇运转,仅对正在充电的手机吹风,另外在室温较低的环境下可关闭风扇节约能源。

优选的,所述USB充电线为可伸缩线,方便调整长度,其接头可为microUSB或miniUSB,可根据需求给不同接口类型的手机充电。

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设有交流电接口,连接220V市电。

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还设有电源插座和USB接口,可供其他设备充电,如平板电脑、剃须刀等。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可实现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同时给多台手机充电,提高了方便性和易用性;无需再另外使用充电线及充电器,省去大量裸露的线缆,并通过风扇使空气流通,提供良好散热,消除了安全隐患: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蓝牙音箱播放手机中的音乐,增加了娱乐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侧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盒体内前方侧壁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手机充电盒,由三个盒体11,12,13构成,相邻盒体间的长边并排固定连接,所述盒体11,12,13底面设有若干用于通风的镂空长条2,用于散热,所述盒体11,12,13前方侧壁11a,12a,13a内设有夹层,所述夹层内设有USB充电线,所述盒体底部固定连接有空心隔层3,所述空心隔层3底面角部设有支撑腿5,使整个手机充电盒底部留出空隙便于空气流通,所述最左侧的盒体11左侧面固定连接有蓝牙音箱6,所述最右侧的盒体13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电源模块7,所述USB充电线与所述电源模块7连接,所述蓝牙音箱6与所述电源模块7连接。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面示意图,所述空心隔层3底面设有与隔层外空气相通的圆孔,所述圆孔内设有风扇4,所述风扇4的轴垂直于所述盒体的底面,且风扇4的风向由空心隔层吹向所述盒体底部,并穿过镂空长条2形成风道。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右侧面图,即电源模块7示意图,所述电源模块7设有交流电接口71,电源插座72和USB接口73,电源插座72可供其他设备充电,如剃须刀,USB接口73可供其他较大的电子设备充电,如平板电脑,电源模块7分别与所述蓝牙音箱6和所述USB充电线8连接。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盒体内前方侧壁局部示意图,所述盒体前方侧壁11a顶部设有控制所述风扇4的开关9,所述USB充电线8从前方侧壁11a的夹层内伸出并位于盒体内,所述USB充电线(8)为可伸缩线,其接头为microUSB或miniUSB,可适应不同类型的手机接口。本图只示出了其中一个盒体的前方侧壁,其他盒体结构与本图相同,即每个盒体都具有单独的USB充电线及控制风扇的开关。

使用本实用新型给手机充电时,将所述电源模块的交流电接口通过线缆连接市电,然后将盒体前方侧壁夹层内的USB充电线抽出并连接手机的USB接口,再将手机放入相应的盒体内,根据环境温度选择打开风扇开关即可,同时可使用手机蓝牙连接蓝牙音箱播放手机中的音乐,增加娱乐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