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沿着山体坡面布置的光伏阵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25003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沿着山体坡面布置的光伏阵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阵列,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沿着山体坡面布置的光伏阵列。



背景技术:

太阳能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其开采利用正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为人类创造洁净的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的大趋势,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能源行业。

为了大量采集太阳能,需要再广阔的土地上设置光伏支架,目前常规的太阳能光伏支架可以满足平地的安装使用要求,但是只能单方向调节角度,遇到山地等复杂地形情况,地面与水平成一定角度,带有坡度的地带,普通的光伏支架安装困难,太阳能电池板的朝向不能因地形而有效变动,增加了施工难度,影响了太阳能的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沿着山体坡面布置的光伏阵列,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连接方便,结构安装稳固,沿着山体坡面布置,能够适应山地坡度调节倾斜角度,使用方便。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沿着山体坡面布置的光伏阵列,包括沿着山体坡面布置的光纤组件和多个安装支架,所述的安装支架包括立柱和可伸缩的斜伸缩支撑杆,所述的立柱的下端置于地桩管内且可沿着地桩管上下移动,地桩管预设于灌注桩基础内,灌注桩基础设置于山体上;所述的立柱的上端通过三角连接件与南北向斜梁相连;所述的南北向斜梁通过连接机构与光纤组件固连;所述的斜伸缩支撑杆的上端通过三角连接件与南北向斜梁相连,斜伸缩支撑杆的下端与套设于地桩管上的抱箍活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立柱的下部沿高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贯通螺栓孔一;所述的地桩管的上端设置有三个圆孔,相邻圆孔之间夹角为120°,且对应每个圆孔外部均焊接有螺母;所述的地桩管上位于圆孔下方设置有贯通螺栓孔二,该贯通螺栓孔二与立柱下部设置的贯通螺栓孔一相适配。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抱箍由左抱箍和右抱箍构成,所述的抱箍内腔为圆形,所述的左抱箍和右抱箍的前后两端侧设有连接耳,左抱箍和右抱箍的中间外侧均设有与上述斜伸缩支撑杆活动连接的扁铁,扁铁与左抱箍和右抱箍之间分别设置有加强筋。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的L字形檩托和与檩托螺栓连接的C型檩条,所述的檩托螺栓连接于南北向斜梁上;所述的檩条通过螺栓与光纤组件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斜伸缩支撑杆由外管和套设于外管内的内管组成,所述的内管和外管可沿轴向相对滑动,内管中设有弹性机构,弹性机构上顶推连接一按键,所述外管上沿轴向分布多个与上述按键配合的定位孔。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沿着山体坡面布置的光伏阵列,其包括沿着山体坡面布置的光纤组件和多个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立柱和可伸缩的斜伸缩支撑杆,立柱的下端置于地桩管内且可沿着地桩管上下移动,地桩管预设于灌注桩基础内,灌注桩基础设置于山体上,光纤组件沿着山体坡面布置,并且通过立柱可沿着地桩管上下移动的结构进行倾斜角度的调节,更能适应于山体的使用,另外斜伸缩支撑杆可伸缩,在调节倾斜角度时,无需拆卸斜伸缩支撑杆进行调节安装,只需调节斜伸缩支撑杆伸缩即可,方便可靠,省时省力;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沿着山体坡面布置的光伏阵列,其立柱的下部沿高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贯通螺栓孔一;地桩管的上端设置有三个圆孔,相邻圆孔之间夹角为120°,且对应每个圆孔外部均焊接有螺母,地桩管上位于圆孔下方设置有贯通螺栓孔二,该贯通螺栓孔二与立柱下部设置的贯通螺栓孔一相适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立柱沿着地桩管上下移动;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沿着山体坡面布置的光伏阵列,其抱箍由左抱箍和右抱箍构成,抱箍内腔为圆形,左抱箍和右抱箍的前后两端侧设有连接耳,左抱箍和右抱箍的中间外侧均设有与上述斜伸缩支撑杆活动连接的扁铁,扁铁与左抱箍和右抱箍之间分别设置有加强筋,结构简单稳固,使用方便;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沿着山体坡面布置的光伏阵列,其连接机构包括的L字形檩托和与檩托螺栓连接的C型檩条,檩托螺栓连接于南北向斜梁上;檩条通过螺栓与光纤组件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光纤组件及南北向斜梁之间连接稳固可靠;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沿着山体坡面布置的光伏阵列,其斜伸缩支撑杆由外管和套设于外管内的内管组成,内管和外管可沿轴向相对滑动,内管中设有弹性机构,弹性机构上顶推连接一按键,外管上沿轴向分布多个与上述按键配合的定位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沿着山体坡面布置的光伏阵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立柱与地桩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斜伸缩支撑杆部分连接结构局部放大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灌注桩基础;2、地桩管;3、斜伸缩支撑杆;31、外管;32、内管;33、按键;4、立柱;41、贯通螺栓孔一;5、南北向斜梁;6、光纤组件;7、三角连接件;8、抱箍;81、左抱箍;82、右抱箍;83、圆形;84、连接耳;85、扁铁;86、加强筋;9、檩托;10、檩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

结合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沿着山体坡面布置的光伏阵列,包括沿着山体坡面布置的光纤组件6和多个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立柱4和可伸缩的斜伸缩支撑杆3,立柱4的下端置于地桩管2内且可沿着地桩管上下移动,地桩管2预设于灌注桩基础1内,灌注桩基础1设置于山体上,光纤组件6沿着山体坡面布置,并且通过立柱4可沿着地桩管2上下移动的结构进行倾斜角度的调节,更能适应于山体的使用,另外斜伸缩支撑杆3可伸缩,在调节倾斜角度时,无需拆卸斜伸缩支撑杆3进行调节安装,只需调节斜伸缩支撑杆伸缩即可,方便可靠,省时省力,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所示)立柱4的下部沿高度方向均设置有若干贯通螺栓孔一41;地桩管2的上端设置有三个圆孔,相邻圆孔之间夹角为120°,且对应每个圆孔外部均焊接有螺母;地桩管2上位于圆孔下方设置有贯通螺栓孔二,该贯通螺栓孔二与立柱下部设置的贯通螺栓孔一41相适配,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便于立柱沿着地桩管上下移动,为了防止长久使用后雨水进而地桩管2内使得管壁生锈,地桩管2的顶端与前立柱5或后立柱3之间设有用于密封地桩管2管口的密封圈;本实施例中(参见图5所示)斜伸缩支撑杆3由外管31和套设于外管31内的内管32组成,内管32和外管31可沿轴向相对滑动,内管32中设有弹性机构,弹性机构上顶推连接一按键33,所述外管31上沿轴向分布多个与上述按键33配合的定位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立柱4的上端通过三角连接件7与南北向斜梁5相连;南北向斜梁5通过连接机构与光纤组件6固连,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包括的L字形檩托9和与檩托螺栓连接的C型檩条10,檩托9螺栓连接于南北向斜梁5上;檩条10通过螺栓与光纤组件6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光纤组件6及南北向斜梁5之间连接稳固可靠;斜伸缩支撑杆3的上端通过三角连接件7与南北向斜梁5相连,斜伸缩支撑杆3的下端与套设于地桩管2上的抱箍8活动连接;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抱箍8由左抱箍81和右抱箍82构成,抱箍8内腔为圆形83,左抱箍81和右抱箍82的前后两端侧设有连接耳84,左抱箍81和右抱箍82的中间外侧均设有与上述斜伸缩支撑杆3活动连接的扁铁85,扁铁85与左抱箍81和右抱箍82之间分别设置有加强筋86,结构简单稳固,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沿着山体坡面布置的光伏阵列,结构简单,连接方便,结构安装稳固,沿着山体坡面布置,能够适应山地坡度调节倾斜角度,使用方便。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