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桩及具有其的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6582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桩及具有其的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充电桩及具有其的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充电桩一般采用落地式,落地式充电桩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基座。当落地式充电桩需要更换设置地点时,不便于移动。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桩。所述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基座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部连接至所述充电桩主体,所述连接件下部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基座,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做上下伸缩运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基座之间还设有滚轮,当所述连接件和所述基座拆卸开时,所述滚轮可带动所述充电桩主体相对于所述基座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下部包括:伸缩套杆,所述伸缩套杆的下端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运动,且所述伸缩套杆的下端设有固定安装部,当所述伸缩套杆处于伸出位置时,所述固定安装部与所述基座接触,并通过紧固件连接至所述基座;当所述伸缩套杆处于缩回位置时,所述固定安装部与所述基座之间脱开。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套杆包括:第一套杆,其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以及第二套杆,其上设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定位孔中的一者通过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内部设置为中空,且在所述充电桩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设置有舱门。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与所述连接件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上部为L型连接部,所述L型连接部的第一端固定至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内侧壁,所述L型连接部的第二端与所述滚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L型连接部与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内侧壁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安装部为水平板,且所述固定安装部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伸缩套杆的延伸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L型连接部,其第一端固定至所述充电桩主体的内侧壁,第二端与所述滚轮连接;第二L型连接部,其连接至所述第一L型连接部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二L型连接部上设置有竖直延伸的长孔;以及固定安装部,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基座,且所述固定安装部上设置有定位孔,以通过贯穿所述定位孔和所述长孔的第一连接件在所述长孔内的滑动而使所述固定安装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做上下伸缩运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桩。

在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中,充电桩主体通过连接件连接至基座,且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基座,并能够相对于基座做上下伸缩运动。在连接件相对于基座伸出时,充电桩主体与基座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使充电桩主体固定至基座,从而保证充电桩的固定性。在充电桩主体与基座通过连接件拆卸开时,连接件能够相对于基座缩回,使充电桩主体通过滚轮能够相对于基座运动,从而使充电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方便地移动到任意指定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充电桩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充电桩中的伸缩套杆、固定安装部与基座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伸缩套杆中的第一套杆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伸缩套杆中的第二套杆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充电桩主要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充电桩指的是落地式充电桩。

参见图1,充电桩包括充电桩主体1、连接件、基座3以及滚轮2。

参见图1,充电桩主体1的形状为中空长方体。也就是说,充电桩主体1的内部设置为中空,且充电桩主体1的中空内部用于容置供充电用的零部件、连接件以及滚轮2等部件,以对容置在充电桩主体1内的部件进行保护。

连接件上部连接至充电桩主体1,连接件下部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基座3,且能够相对于基座3做上下伸缩运动,以使连接件方便且灵活地相对于基座3运动。也就是说,充电桩主体1通过连接件既可以连接至基座3,又可以从基座3上拆卸下来。在连接件相对于基座3伸出时,充电桩主体1与基座3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使充电桩主体1固定至基座3,从而保证充电桩的固定性,同时满足充电桩的防盗要求。其中,基座3指的是地面上的不可移动且水平延伸的凸台。

滚轮2设置在连接件与基座3之间。具体地,滚轮2安装至连接件的上部,滚轮2的下端与基座3相接触,用于将充电桩主体1支撑在基座3上。且滚轮2的下端低于充电桩主体1的下端,以使滚轮2能够带动充电桩主体1相对于基座3便利地滑动。当连接件和基座3拆卸开时,连接件能够相对于基座3缩回。滚轮2可带动充电桩主体1相对于基座3运动,从而使充电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方便地移动到任意指定位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滚轮2与连接件铰接,以使滚轮2能够带动充电桩主体1相对于基座3进行水平360度旋转,以灵活地滑动至任意方向和位置。在另一实施例中,滚轮2与连接件以可折叠的方式连接,以使滚轮2能够相对于连接件折叠的实施例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参见图1,连接件上部为L型连接部8,L型连接部8的形状为L型。L型连接部8的第一端(具体指的是图1所示的L型连接部8中的竖直延伸边)固定至充电桩主体1的内侧壁,L型连接部8的第二端(具体指的是图1所示的L型连接部8中的水平延伸边)与滚轮2连接。具体地,滚轮2的上端通过连接板9安装至L型连接部8的第二端。其中,连接板9与L型连接部8的第二端铰接,使连接板9与滚轮2配合形成万向轮,以使滚轮2能够带动充电桩主体1相对于基座3进行水平360度旋转,以灵活地滑动至任意方向和位置。

从L型连接部8固定至充电桩主体1的内侧壁可以看出,安装在L型连接部8上的滚轮2、连接板9以及下述的伸缩套杆等部件均设置在充电桩主体1的中空内部,以保证滚轮2、连接板9以及下述的伸缩套杆等部件的安全,从而有效提高防盗性。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L型连接部8与充电桩主体1的内侧壁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使L型连接部8与充电桩主体1之间能够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同时,使滚轮2的下端与充电桩主体1的下端之间的间距能够进行调节。可以理解的是,L型连接部8与充电桩主体1的内侧壁也可以通过焊接、铆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滚轮2的下端与充电桩主体1的下端之间的间距设置在5毫米至50毫米的范围内。例如,滚轮2的下端与充电桩主体1的下端之间的间距可以设置为5毫米、10毫米、25毫米、50毫米或此范围内的其它任意数值。以使充电桩主体1通过滚轮2方便地进行滑动,且防止滚轮2的下端与充电桩主体1的下端之间的间距过大而使非操作人员从间隙中爬入充电桩主体1内部,造成不必要的危险。

参见图1,连接件下部包括伸缩套杆和固定安装部4。

伸缩套杆的伸缩方向为图1所示的竖直方向。且伸缩套杆的上端连接至L型连接部8的第二端,且伸缩套杆的下端能够相对于基座3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运动。

伸缩套杆的下端设有固定安装部4。具体地,固定安装部4的一端(即图1所示的固定安装部4的上端)固定连接至伸缩套杆的下端,固定安装部4的另一端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基座3。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安装部4为水平板,且固定安装部4所在的平面垂直于伸缩套杆的延伸方向,且固定安装部4平行于基座3所在的平面,以使固定安装部4与基座3配合连接效果好。

当伸缩套杆处于伸出位置时,固定安装部4与基座3接触,并通过紧固件5连接至基座3,从而使充电桩主体1在基座3上的设置位置固定。当伸缩套杆处于缩回位置时,固定安装部4与基座3之间在图1所示的上下方向上具有间距,使固定安装部4与基座3之间脱开。即固定安装部4与基座3拆卸开,且固定安装部4与基座3不再接触,从而通过滚轮2能够带动充电桩主体1相对于基座3运动。

具体参见图2至图4,伸缩套杆包括第一套杆61和第二套杆62。

伸缩套杆中的第一套杆61的形状为中空圆柱体。第一套杆61的上端固定至L型连接部8的第二端,且第一套杆61在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竖直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套杆61的上端焊接至L型连接部8的第二端(具体指的是图1所示的L型连接部8中的水平延伸边),以使第一套杆61与L型连接部8牢固地固定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套杆61与L型连接部8也可以通过胶接、过渡配合等方式连接在一起。且第一套杆6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611。

伸缩套杆中的第二套杆62的形状为圆柱体。第二套杆62上端与第一套杆61套接在一起,以使第二套杆62的上端能够沿第一套杆61的延伸方向上下移动。且第二套杆62在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孔621。图4所示的第二套杆62上设置的第二定位孔621的数量为两个。固定安装部4设置在第二套杆62的下端,且固定安装部4邻近位于第二套杆62下端的第二定位孔621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安装部4焊接至第二套杆62的下端,以使固定安装部4与第二套杆62牢固地固定在一起。可以理解的是,固定安装部4与第二套杆62也可以通过胶接、过渡配合等方式连接在一起。

第一定位孔611与至少两个第二定位孔621中的一者通过连接件7连接。具体地,在所述伸出位置,第一定位孔611和位于第二套杆62上端的一个第二定位孔621通过连接件7(具体为螺栓)同心连接,使固定安装部4与基座3相接触,以使固定安装部4与基座3连接,从而将充电桩主体1固定至基座3;或者在所述缩回位置,第一定位孔611和位于第二套杆62下端的一个第二定位孔621通过连接件7同心连接,使固定安装部4与基座3之间具有间距,从而使滚轮2能够带动充电桩主体1相对于基座3滑动。

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定位孔611在第一套杆61上的设置位置与位于第二套杆62上端的一个第二定位孔621在第二套杆62上的设置位置需要满足第一定位孔611和位于第二套杆62上端的一个第二定位孔621通过连接件7连接后,固定安装部4能够恰好与基座3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L型连接部8、滚轮2、固定安装部4、第一套杆61以及第二套杆62的数量设置为4个。其中两个L型连接部8固定至充电桩主体1的一个内侧壁(例如,图1所示的充电桩主体1的左侧壁),另外两个L型连接部8与其中两个L型连接部8在图1所示的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且固定至充电桩主体1的与所述内侧壁相对设置的另一内侧壁(例如,图1所示的充电桩主体1的右侧壁)。使L型连接部8、滚轮2、固定安装部4、第一套杆61以及第二套杆62的数量的使用数量适中,且能够保证充电桩主体1在基座3上固定的稳定性以及充电桩主体1滑动的平稳性。其中,图1所示的视图上仅示出了两个L型连接部8、两个滚轮2、两个固定安装部4、两个第一套杆61以及两个第二套杆62。

需要指出的是,在充电桩主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开口,且开口处设置有舱门。在需要移动充电桩主体1时,将舱门打开进行操作;在不需要移动充电桩主体1时,将舱门保持关闭,以对容置在充电桩主体1内的部件进行保护。

在未图示的另一实施例中,连接件包括第一L型连接部、第二L型连接部以及固定安装部。

第一L型连接部包括在一端相互连接的第一竖直延伸板和第一水平延伸板。第一L型连接部的第一端(即第一竖直延伸板)固定至充电桩主体1的内侧壁,第一L型连接部的第二端(即第一水平延伸板)与滚轮2连接。

第二L型连接部包括在一端相互连接的第二竖直延伸板和第二水平延伸板。第二L型连接部(即第二水平延伸板)连接至第一L型连接部8的第二端。且第二L型连接部(即第二竖直延伸板)上设置有竖直延伸的长孔。

固定安装部包括在一端相互连接的第三竖直延伸板和第三水平延伸板。固定安装部(即第三水平延伸板)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基座3。且固定安装部(第三竖直延伸板)上设置有定位孔。以通过贯穿固定安装部上的定位孔和第二L型连接部上的长孔的第一连接件(即螺栓)在长孔内的滑动,而使固定安装部能够相对于基座3做上下伸缩运动。此种方式使固定安装部上下伸缩简单灵活且方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系统,所述充电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桩。

在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桩中,充电桩主体通过连接件连接至基座,且连接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至基座,并能够相对于基座做上下伸缩运动。在连接件相对于基座伸出时,充电桩主体与基座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使充电桩主体固定至基座,从而保证充电桩的固定性,同时满足充电桩的防盗要求。在充电桩主体与基座通过连接件拆卸开时,连接件能够相对于基座缩回,使充电桩主体通过滚轮能够相对于基座运动,从而使充电桩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方便地移动到任意指定位置。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