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线束主干走向和分支方向的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2999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线束主干走向和分支方向的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线束并能控制线束主干走向和分支方向的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汽车对发动机性能要求都比较高,导致对发动机适配的线束要求严格。在线束生产过程中,某些线束分支和主干的走向无法满足装车要求,同时线体所选用的防护材料也无法实现耐高温和耐磨损的要求。这些问题不解决,容易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对车辆整体性能的评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线束分支和主干的走向无法满足装车要求,存在安全隐患,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减少安全隐患的控制线束主干走向和分支方向的支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控制线束主干走向和分支方向的支架,包括主壳体,所述的主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铰接连接,所述的下壳体和上壳体通过扣件扣合;所述的下壳体端部设有安装带,下壳体中间设有安装扣,所述的下壳体和上壳体上设有相互对称的出口槽,下壳体和上壳体扣合后相互对称的出口槽形成分支出口。

所述下壳体与线束主杆相配合,上壳体至少有两段,上壳体包括上边缘壳体或下边缘壳体,上边缘壳体铰接在下壳体上边缘,下边缘壳体铰接在下壳体下边缘,上边缘壳体或下边缘壳体间隔设置。

所述上边缘壳体与下边缘壳体连接处设有延长片。

所述的主壳体上设有定位槽。

所述下壳体上设有扣件的扣件环,上壳体上设有与扣件环相配合的扣件凸起。

所述的安装带上设有挂接孔。

采用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实现装车要求的线束走向,又满足产品耐高温和耐磨损的性能要求,对提高发动机的安全性能和美观性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发动机线束的设计水平,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公司线束的同步开发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扣合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扣合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主壳体5,所述的主壳体5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与下壳体2铰接连接,所述的下壳体2和上壳体1通过扣件4扣合;所述的下壳体2端部设有安装带21,下壳体2中间设有安装扣22,所述的下壳体2和上壳体1上设有相互对称的出口槽11,下壳体2和上壳体1扣合后相互对称的出口槽11形成分支出口12。

所述下壳体2与线束主杆3相配合,上壳体1至少有两段,上壳体1包括上边缘壳体13或下边缘壳体14,上边缘壳体13铰接在下壳体2上边缘,下边缘壳体14铰接在下壳体2下边缘,上边缘壳体13或下边缘壳体14间隔设置。根据线束或下壳体走向设置多段上壳体,方便操作,将线束在下壳体中分支从出口槽11中引出,各分支摆好后,逐个扣合上壳体,完成分支走向定位。

所述上边缘壳体13与下边缘壳体14连接处设有延长片15。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扣合时,上边缘壳体13的延长片15伸进下边缘壳体14内,使其组合更加牢固。

所述的主壳体5上设有定位槽51。定位槽51对扎带位置进行定位,避免传统扎带定位时的反复测量,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扣合后,将线束扎带安装在定位槽51槽中即可。

所述下壳体2上设有扣件4的扣件环41,上壳体1上设有与扣件环41相配合的扣件凸起42。

所述的安装带21上设有挂接孔23。所述的挂接孔23与发动机上挂接线束的挂件相配合,安装扣22与发动机上连接线束的接口相配合。

使用时,主壳体形状根据车内线束布线空间走向而定;多个分支出口可以满足多个分支按尺寸要求从主壳体中分流出来;足够的长度和宽度空间,可以确保需要保护的线束主体部分完全被主壳体收纳;分支或主干出口处设计有定位槽,可以安装扎带,固定分支。线束主干入口空间尺寸要符合线束主体外径要求,分支出口方向要求实现分支方向符合装车要求;主壳体与发动机主体接口相配合处的安装扣22外径尺寸要适配发动机主体对接钣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