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8321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配电箱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电箱。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配电箱主要有:传统的机械控制配电箱和具备远程控制功能的配电箱;

传统配电箱:传统配电箱为纯机械的控制,价格便宜,可靠性比较高,但无法实现远程控制、电量计量等其他智能化功能。

智能配电箱:目前智能配电箱主要功能是:采集用电参数,通过通讯模块把数据上传到服务器,同时通过通讯模块接收关于继电器的控制命令。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方案均是通过将用电参数搜集模块和通讯模块集成为一个模块,并且整体出售,导致灵活性差和价格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配电箱,旨在使配电箱模块化,从而能更加灵活的选配配电箱及其搭配模块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配电箱,包括箱体和安装于所述箱体内的断路装置,所述断路装置包括第一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用于进行支路用电参数采集、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的断路模块;所述断路模块设有露出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串行通信协议CAN接口,所述第一串行通信协议CAN接口用于接收指令以及将采集的支路用电参数发出。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左侧面和第一右侧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左侧面和第一右侧面之间的第一底面,所述第一底面的中部向顶侧凹设有第一导轨卡口,所述第一导轨卡口左右方向延伸并且贯通所述第一左侧面和第一右侧面,所述配电箱体内上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卡口用于与所述配电箱的导轨卡合。

优选的,所述断路模块还包括第一电源供电接口和手动开关;

所述第一电源供电接口与所述第一CAN接口背对设置,所述第一电源供电接口包括第一单火线入口和第一单火线出口,用以接通火线;

所述手动开关经由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顶侧的开关窗伸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手动开关包括开启位和关闭位,用于控制所述断路装置在导通或断路状态间切换。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的顶面的前后两部分皆对称下沉设置,用以形成中部高前后低的台阶状,所述开关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顶侧凸出部位;

所述第一电源供电接口对应所述第一壳体的后侧设置;所述CAN接口对应所述第一壳体的前侧设置。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还包括中央控制装置,所述中央控制装置包括第二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用于接收断路装置的用电参数,并且将所述用电参数上传到服务器的中央控制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包括露出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CAN接口,所述第二CAN接口通过CAN线缆与第一CAN接口连接,用于供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与所述断路模块连接并且获得所述用电参数。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二左侧面和第二右侧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左侧面和第二右侧面之间的第二底面,所述第二底面的中部向顶侧凹设有第二导轨卡口,所述第二导轨卡口左右方向延伸并且贯通所述第二左侧面和第二右侧面,所述第二导轨卡口用于与所述配电箱的导轨卡合。

优选的,所述中央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电源供电接口;

所述第二电源供电接口与所述第二CAN接口背对设置,所述第二电源供电接口包括第二单火线入口和第二单火线出口,用以接通火线获得电能;

所述第二壳体的顶面的前后两部分皆对称下沉设置,用以形成中部高前后低的台阶状;

所述第二电源供电接口对应所述第二壳体的后侧设置;所述第二CAN接口对应所述第二壳体的前侧设置。

优选的,所述配电箱还包括网关装置,所述网关装置包括第三壳体和设于所述第三壳体内用于与外部网络连接以及数据传输的网关模块;所述网关模块包括无线通讯单元和露出于所述第三壳体的网络端口;所述无线通讯单元用于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的中央控制模块无线连接,所述网络端口用于与外网连接,所述中央控制装置用于通过所述网关装置与外部服务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壳体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三左侧面和第三右侧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三左侧面和第三右侧面之间的第三底面,所述第三底面的中部向顶侧凹设有第三导轨卡口,所述第三导轨卡口左右方向延伸并且贯通所述第三左侧面和第三右侧面,所述第三导轨卡口用于与所述配电箱的导轨卡合。

优选的,所述网关装置还包括第三电源供电接口;

所述第三电源供电接口与所述网络端口背对设置,所述第三电源供电接口包括第三单火线入口和第三单火线出口,用以接通火线获得电能;

所述壳体的顶面的前后两部分皆对称下沉设置,用以形成中部高前后低的台阶状;

所述第三电源供电接口对应所述第三壳体的后侧设置;所述网络端口对应所述第三壳体的前侧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配电箱,通过断路装置能够实现传统的配电箱所能实现的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功能;并且由于预留有CAN接口,因此在需要增加智能管理功能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配与断路装置通过CAN线缆连接的中央控制装置,则可以通过中央控制装置与断路装置连接,从而实现智能管理配电箱的功能。即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断路装置具有用电参数采集功能,以及设置第一CAN接口,则用户仅需要额外选配CAN接口适配的中央控制装置,则可以使得配电箱进行升级而具有远程监控的功能,因此具有简单便捷的任意组合选配配电箱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配电箱第一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配电箱内的断路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断路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断路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断路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配电箱第二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配电箱内的中央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中央处理装置的在另一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所示中央处理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配电箱第三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配电箱内的网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网关装置的在另一视角时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具体地:

请参看图1至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配电箱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请参看图1,所述配电箱,包括箱体500和安装于所述箱体500内的断路装置300。

请结合参看图2至图5,所述断路装置300包括第一壳体310和设于所述第一壳体310内用于进行支路用电参数采集、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的断路模块320;所述断路模块320设有露出于所述第一壳体310的第一串行通信协议CAN接口321,该第一串行通信协议CAN接口321用于接收指令以及将采集的支路用电参数发出。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配电箱,通过断路装置300能够实现传统的配电箱所能实现的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功能;并且由于预留有CAN接口,因此在需要增加智能管理功能时,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配与断路装置300通过CAN线缆连接的中央控制装置,则可以通过中央控制装置与断路装置300连接,从而实现智能管理配电箱的功能。即本实施例通过在断路装置300具有用电参数采集功能,以及设置第一CAN接口,则用户仅需要额外选配CAN接口适配的中央控制装置,则可以使得配电箱进行升级而具有远程监控的功能,因此具有简单便捷的任意组合选配配电箱的效果。

本实施例,配电箱还包括总空气开关400,外部接入的火线L、零线N和地线E,皆经过空气开关400再接入其他配件。具体地,由总空气开关400引出的火线620经图中下方(断路装置300的后侧)与断路装置300的第一单火线入口331连接。与外界连通的火线630与断路装置300的第一单火线出口332连接。

优选的,所述配电箱上还具有一导轨510,多个所述断路装置300沿着所述导轨510的延伸方向并排安装于所述导轨510上,图1中,导轨510沿着左右方向延伸,断路装置300也沿着左右方向排布。本实施例通过在配电箱体内设置导轨510,则便于在配电箱内整齐的排布断路装置300。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310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左侧面311和第一右侧面314,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左侧面311和第一右侧面314之间的第一底面312,所述第一底面312的中部向顶侧凹设有第一导轨卡口313,所述第一导轨卡口313左右方向延伸并且贯通所述第一左侧面311和第一右侧面314,所述第一导轨卡口313用于与所述配电箱的导轨510卡合。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壳体310的第一左侧面311和第一右侧面314为相互平行状,则在多个断路装置300左右方向上并列布置时,相对的侧面能够相互贴合,达到整齐排布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断路模块320还包括第一电源供电接口330和手动开关340。

所述第一电源供电接口330与所述第一CAN接口321背对设置,所述第一电源供电接口330包括第一单火线入口331和第一单火线出口332,用以接通火线;其中,在过载或者漏电时,断路模块320则断开第一单火线入口331和第一单火线出口332之间的连接。具体地,断路模块320包括继电器323,并且通过继电器323来实现过载保护和漏电保护的功能;断路模块320包括与继电器323连接的PCB板,通过PCB板上的控制电路来监控继电器323的状态,以及获得用电参数信息。

所述手动开关340经由设于所述第一壳体310顶侧的开关窗315伸于所述第一壳体310,所述手动开关340包括开启位和关闭位,用于控制所述断路装置300在导通或断路状态间切换。本实施例中,当继电器323断开时,则手动开关340将处于关闭位;待用户手动操作,或者断路模块320接收到指令时,控制手动开关230切换至开启位,从而使得继电器323切换至导通。

优选的,所述第一壳体310的顶面的前后两部分皆对称下沉设置,用以形成中部高前后低的台阶状,所述开关窗315设于所述第一壳体310顶侧凸出部位。本实施例的第一壳体310采用中部高前后低的台阶状,从而与现有的空气开关的造型相同,具有更好的适配传统配电箱的效果。

所述第一电源供电接口330对应所述第一壳体310的后侧设置;所述CAN接口对应所述第一壳体310的前侧设置。本实施例,第一电源供电接口330与所述第一CAN接口321背对设置,可以避免火线和CAN线缆走线冲突;进一步,第一电源供电接口330对应所述第一壳体310的后侧设置,所述CAN接口对应所述第一壳体310的前侧设置,则与现有的空气开关的火线布局位置相同,从而具有更好的适配传统配电箱的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看图6至图9,本实用新型配电箱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以第一实施例为基础,该配电箱进一步选配了中央控制装置。

请参看图6,具体地,所述配电箱还包括中央控制装置200。

请结合参看图7至图9,所述中央控制装置200包括第二壳体210和设于所述第二壳体210内用于接收断路装置300的用电参数,并且将所述用电参数上传到服务器的中央控制模块220;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20包括露出于所述第二壳体210的第二CAN接口221,所述第二CAN接口221通过CAN线缆610与第一CAN接口321连接,用于供所述中央控制模块220与所述断路模块320连接并且获得所述用电参数。

其中,中央控制装置200可以内置网关组件,也可以与用户额外安装的网关连接,并且通过该网关来实现将用电参数发送至服务器。

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210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二左侧面211和第二右侧面(未标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二左侧面211和第二右侧面之间的第二底面212,所述第二底面212的中部向顶侧凹设有第二导轨卡口213,所述第二导轨卡口213左右方向延伸并且贯通所述第二左侧面211和第二右侧面,所述第二导轨卡口213用于与所述配电箱的导轨510卡合。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二导轨卡口213则可以便于安装于配电箱的导轨510上;进一步通过设置第二壳体210的第二左侧面211和第二右侧面为相互平行状,则可以与上述的多个断路装置300在左右方向上并列布置时,相对的侧面能够相互贴合,达到整齐排布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中央控制装置200还包括第二电源供电接口230;其中,第二电源供电接口230与第一电源供电接口330采用相同的结构即可。

所述第二电源供电接口230与所述第二CAN接口221背对设置,所述第二电源供电接口230包括第二单火线入口231和第二单火线出口232,用以接通火线获得电能;其中,第二电源供电接口230可以通过将载有220V市电的火线接入至中央控制模块220,从而为中央控制模块220提供电能。本实施例中该火线经由总空气开关400而进入。

所述第二壳体210的顶面的前后两部分皆对称下沉设置,用以形成中部高前后低的台阶状。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中央控制装置200,其沿着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上的投影结构与所述断路装置300相同,即侧面观察时呈“凸”字形;一方面便于安装至导轨510上,另一方面在与断路装置300进行并列安装时,能够更整齐,也便于后期进行升级时的走线。并且,所述第二电源供电接口230与所述第二CAN接口221背对设置,可以避免火线和CAN线缆610走线冲突。

优选的,所述第二电源供电接口230对应所述第二壳体210的后侧设置;所述第二CAN接口221对应所述第二壳体210的前侧设置。本实施例,中央控制装置200和断路装置300的布局一致,则可以统一在其前侧布置CAN线缆610,后侧统一布置火线。

优选的,所述中央控制装置200通过CAN线缆610为断路装置300进行供电,用以提供断路装置进行监控所在支路用电的电能。

本实施例,通过进一步选配中央控制装置200,并且通过CAN线缆610与断路装置300连接,从而实现了监控各个断路装置300的效果;然后再通过中央控制模块220统一将用电参数发送至外部服务器,从而实现用户远程监控的功能。相对于现有的方案所采用的每个断路装置300皆设置通讯模块并与服务器建立连接,本实施例仅需在中央控制装置200设置通讯模块,从而具有节省成本以及连接配置便捷的效果。

实施例三:

请参看图10至图12,本实用新型配电箱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选配了网关装置。

请参看图10,具体地,所述配电箱还包括网关装置100。

请结合参看图11和图12,所述网关装置100包括第三壳体110和设于所述第三壳体110内用于与外部网络连接以及数据传输的网关模块;所述网关模块包括无线通讯单元和露出于所述第三壳体110的网络端口121;所述无线通讯单元用于与所述中央控制装置200的中央控制模块220无线连接,所述网络端口121用于与外网连接,从而所述中央控制装置200通过所述网关装置100与外部服务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壳体110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三左侧面111和右侧面(未标注),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三左侧面111和右侧面之间的第三底面112,所述第三底面112的中部向顶侧凹设有第三导轨卡口113,所述第三导轨卡口113左右方向延伸并且贯通所述第三左侧面111和右侧面,所述第三导轨卡口113用于与所述配电箱的导轨510卡合。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三导轨卡口113则可以便于安装于配电箱的导轨510上;进一步通过设置第三壳体110的第三左侧面111和右侧面为相互平行状,则可以与上述的中央控制装置200以及多个断路装置300在左右方向上并列布置时,相对的侧面能够相互贴合,达到整齐排布的效果。

优选的,所述网关装置100还包括第三电源供电接口(未标注);其中,第三电源供电接口与第一电源供电接口330采用相同的结构即可。

所述第三电源供电接口与所述网络端口121背对设置,所述第三电源供电接口包括第三单火线入口131和第三单火线出口132,用以接通火线获得电能;其中,第三电源供电接口可以通过将载有220V市电的火线接入至中央控制模块220,从而为网关模块提供电能。本实施例中该火线经由总空气开关400而进入。

所述壳体的顶面的前后两部分皆对称下沉设置,用以形成中部高前后低的台阶状。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配电箱增配的网关装置100,其沿着所述轨道的延伸方向上的投影结构与所述断路装置300以及中央控制装置200相同,即侧面观察时呈“凸”字形;一方面便于安装至导轨510上,另一方面在与断路装置300以及中央控制装置200进行并列安装时,能够更整齐,也便于后期进行升级时的走线。并且,所述第三电源供电接口与所述网络端口121背对设置,可以避免火线和网络线缆走线冲突。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网络端口121采用RJ45端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要选用其他标准的端口,例如电话线端口或光纤端口等。

优选的,所述第三电源供电接口对应所述第三壳体110的后侧设置;所述网络端口121对应所述第三壳体110的前侧设置。本实施例,网关装置100和中央控制装置200以及断路装置300的布局一致,则可以统一在其前侧布置CAN线缆610和网络线缆,后侧统一布置火线。

本实施例,通过增设网关装置100,则可以供中央控制装置200进行连接,进而中央控制装置200通过网关装置100与外部服务器连接。相对于中央控制装置200内置网关单元的方案,本方案则可以实现一个网关装置100供多个中央控制装置200连接的效果。因此,本方案一方面具有成本更低、利用效率高的效果,另一方面具有可以供用户灵活选配的效果。例如,用户可以灵活地选择5个配电箱中只配一个网关装置100或者两个网关装置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