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变电二次检修工作粘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780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变电二次检修工作粘贴板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二次检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手持式变电二次检修工作粘贴板。



背景技术:

在变电二次日常检修及技改工作中,经常使用到号头管、标签、电缆牌,尤其是技改工作中,一面屏柜涉及到的电缆多则数十根,线芯多则百余根,线芯号头、标签、电缆牌的使用量比较大,但这些物品体积小,容易造成丢失与混淆,在使用中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进行排序、规整,给现场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工作中也容易出现错误,影响到工作效率与工作现场整洁性、规范性。目前,在变电二次检修现场,对于线芯号头、标签、电缆牌等物品尚缺乏比较有效的管理手段。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变电二次检修工作中的线芯号头、标签、电缆牌使用混乱、易丢失、易混淆的不足,提供能使线芯号头、标签、电缆牌统一管理,分类、定点、规范存放,而且能够明确、便捷使用的一种手持式变电二次检修工作粘贴板。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手持式变电二次检修工作粘贴板,包括支撑板,支撑板周圈安装边框,边框上沿内壁设置压板,支撑板上设置粘贴纸,粘贴纸的四周位于压板下部,粘贴纸上设置数个长条形的粘贴层,每个粘贴层上均设置保护纸,支撑板上安装把手。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板设置安装座,安装座内开设安装槽,安装槽内设置托板,托板与安装槽底壁之间安装第二弹簧,把手的端部通过连接柱连接安装板,连接柱直径小于安装板的宽度,安装板位于安装槽内,安装座上开设至少两个固定槽,托板上安装至少两个L形的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杆位于对应的固定槽内,固定杆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齿条,固定槽内安装相互啮合的第一伞齿轮和第二伞齿轮,第一伞齿轮上安装第一齿轮,第一齿条与第一齿轮啮合,第一伞齿轮上安装轮轴,轮轴的一端伸出安装座并安装挡板,挡板与安装座之间安装复位弹簧,推动轮轴能够使第一伞齿轮脱离第二伞齿轮,第二伞齿轮上安装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上啮合第二齿条,安装座上开设滑槽,滑槽与安装槽相通,滑槽位于把手与安装板之间,滑槽内设置限位板,限位板上配合安装截面为方形的导杆,限位板与第二齿条相触,导杆上安装竖板,限位板与竖板之间安装第三弹簧,第二齿条能够推动限位板沿导杆移动至安装槽内。所述的托板上开设数个导向孔,安装槽底壁上安装数个导向柱,导向柱位于导向孔内,托板能够通过导向孔沿导向柱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数个粘贴层构成粘贴区,粘贴区分为号头粘贴区 、标签粘贴区 、电缆牌粘贴区。在检修现场使用时,撕开粘贴层上的保护纸后,可将线芯号头、标签、电缆牌等物品分类粘贴在粘贴层上,粘贴层的粘性适中,既能固定住粘贴物品,又不会在使用时损坏粘贴物品。线芯号头、标签或电缆牌的有字面朝上,按顺序粘贴在粘贴区内,使用时可直接从粘贴区内取。粘贴纸为一次性纸,每次工作结束后,取下粘贴纸,进行下次工作时,更换新的粘贴纸即可。这种结构能够对变电二次检修工作中的线芯号头、标签、电缆牌进行统一管理,放置清楚有序,使用时一目了然,有效避免了丢失、混淆,减少使用中出错,使二次检修现场更加整洁、规范,提升了二次检修工作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剖面图;图3是图2的B向放大图;图4是图3的另一种另一种状态图;图5是沿图3的C-C线剖视图;图6是沿图4的D-D线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手持式变电二次检修工作粘贴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周圈安装边框8,边框8上沿内壁设置压板3,支撑板1上设置粘贴纸2,粘贴纸2的四周位于压板3下部,粘贴纸2上设置数个长条形的粘贴层5,每个粘贴层5上均设置保护纸4,支撑板1上安装把手6。数个粘贴层5构成粘贴区,粘贴区分为号头粘贴区 、标签粘贴区 、电缆牌粘贴区。在检修现场使用时,撕开粘贴层5上的保护纸4后,可将线芯号头、标签、电缆牌等物品分类粘贴在粘贴层5上,粘贴层5的粘性适中,既能固定住粘贴物品,又不会在使用时损坏粘贴物品。线芯号头、标签或电缆牌的有字面朝上,按顺序粘贴在粘贴区内,使用时可直接从粘贴区内取。粘贴纸2为一次性纸,每次工作结束后,取下粘贴纸13,进行下次工作时,更换新的粘贴纸2即可。这种结构能够对变电二次检修工作中的线芯号头、标签、电缆牌进行统一管理,放置清楚有序,使用时一目了然,有效避免了丢失、混淆,减少使用中出错,使二次检修现场更加整洁、规范,提升了二次检修工作的效率。这种结构能够由工作人员单手通过把手6提起,方便携带。

所述的支撑板1设置安装座7,安装座7内开设安装槽32,安装槽32内设置托板39,托板39与安装槽32底壁之间安装第二弹簧42,把手6的端部通过连接柱41连接安装板40,连接柱41直径小于安装板40的宽度,安装板40位于安装槽32内,安装座7上开设至少两个固定槽22,托板39上安装至少两个L形的固定杆30的一端,固定杆30位于对应的固定槽22内,固定杆3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齿条25,固定槽22内安装相互啮合的第一伞齿轮24和第二伞齿轮43,第一伞齿轮24上安装第一齿轮26,第一齿条25与第一齿轮26啮合,第一伞齿轮24上安装轮轴21,轮轴21的一端伸出安装座7并安装挡板33,挡板33与安装座7之间安装复位弹簧34,推动轮轴21能够使第一伞齿轮24脱离第二伞齿轮43,第二伞齿轮43上安装第二齿轮23,第二齿轮23上啮合第二齿条27,安装座7上开设滑槽44,滑槽44与安装槽32相通,滑槽44位于把手6与安装板40之间,滑槽44内设置限位板28,限位板28上配合安装截面为方形的导杆35,限位板28与第二齿条27相触,导杆35上安装竖板31,限位板28与竖板31之间安装第三弹簧29,第二齿条27能够推动限位板28沿导杆35移动至安装槽32内。这种结构能够使把手6方便通过安装座7与支撑板1拆卸和连接。支撑板1安装时,将安装板40放入安装槽32内并推动托板39,使固定杆30带动第一齿条25向下移动,通过第一齿轮26使第一伞齿轮24带动第二伞齿轮43转动,第二齿轮23随第二伞齿轮43转动,使第二齿条27克服第三弹簧29的弹力,将限位板28从滑槽44内推出,并使之位于安装板40上,由于限位板28位于截面为方形的导杆35上,因此限位板28无法转动,限位板28将安装板40卡在安装槽32内,从而使把手6方便固定在安装座7上,拆卸把手6时,推动轮轴21使第一伞齿轮24脱离第二伞齿轮43,从而使限位板28在第三弹簧29的弹力作用下回到滑槽44内,从而使安装板40能够脱离安装槽32,方便将把手6从安装座7上拆卸。脱离后,将轮轴21拉动回到原位,使第一伞齿轮24与第二伞齿轮43啮合。轮轴21的一端伸出安装座7并安装挡板33,挡板33与安装座7之间安装复位弹簧34,复位弹簧34给第一伞齿轮24始终向第二伞齿轮43移动的力,避免伞齿轮转动时,第一伞齿轮24脱离第二伞齿轮43。

所述的托板39上开设数个导向孔37,安装槽32底壁上安装数个导向柱36,导向柱36位于导向孔37内,托板39能够通过导向孔37沿导向柱36滑动。这种结构能够起到对托板39的导向作用,避免托板39移动过程中产生偏斜导致的第二弹簧42使用寿命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限制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