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13691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剥线器,用于去除单芯或多芯电缆的外皮和/或芯线绝缘层,其中,所述剥线器具有借助共同的转轴相互连接的空心体半壳,所述空心体半壳能够相向转动,以便形成至少部分地容纳电缆的空心体,其中,所述空心体半壳具有至少一个切割元件。



背景技术:

上述类型的剥线器在现有技术中已知。文献wo2005/025023a1例如公开一种剥线器,该剥线器既可以用于移除多芯电缆的外皮也可以用于移除单根电缆的芯线绝缘层。剥线器由两个在壳边缘上相连的、可偏转的半壳组成,半壳横向于半壳的纵向具有多个切割元件。为了移除外皮或芯线绝缘层,通过开口将电缆从端侧插入切割元件。沿周向握住剥线器,其中,使用者的手几乎围住整个剥线器,并且拇指和食指压紧布置在端面区域的握持面。

例如为了移除悬挂在配电箱中的多芯电缆上的外皮,使用者需要扭转前臂和/或手,以便能施加最大的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前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在舒适度和力传递方面改进的剥线器。

为了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建议,所述剥线器具有至少两个以大约90°至170°之间、尤其110°至150°之间的角度相对彼此布置的空心体子区域,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空心体子区域具有两个能相对转动的空心体半壳,两个空心体半壳中的至少一个空心体半壳能够在第二空心体子区域不发生位移的情况下偏转。

按照本发明,第一空心体子区域和第二空心体子区域布置为相互间在90°与170°之间的钝角,由此形成剥线器的弯曲形状。该弯曲形状使得使用者的操作符合人体工学,从而可以向电缆施加至少大小相同的拉力,而同时使用者的前臂和/或手不会受到较强的负荷。在此,至少一个第一空心体子区域具有用于去除外皮或芯线绝缘层的切割元件,同时第二子区域用作把手以引导剥线器。特别有利地,两个空心体子区域形成剥线器的手枪形状。手枪形状与手腕在施加拉力期间的自然姿态相符。由此,防止手腕受到过度负荷。

基本上存在所述剥线器的至少两个不同的实施方式。根据第一可行实施方式,仅第一空心体子区域具有两个可绕转轴相对彼此偏转的空心体半壳,同时第二空心体子区域是不可移动的握持部,并且因此不具有可偏转的空心体半壳。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可行实施方式,两个空心体子区域都具有可相对偏转的空心体半壳,也就是说,每个空心体子区域都具有转轴。根据该第二实施方式,每个空心体子区域既可以用于剥线又可以用作握持部。

尤其合适的是,两个空心体子区域分别具有两个可转动的空心体半壳,其中,在可行的设计方案中,第一空心体子区域构造用于容纳具有第一直径的电缆,并且其中,第二空心体子区域构造用于容纳具有第二直径的电缆,第二直径不同于第一直径。由此,所述剥线器被优化至少用于为两种不同直径的电缆剥线。例如在所述第一空心体子区域中,可以为具有较大直径的电缆、例如直径为8mm至13mm的多芯圆电缆和多芯防潮电缆(例如nym电缆)剥除外皮,而在所述第二空心体子区域中,可以为直径为4.5mm至10mm的同轴电缆和/或数据电缆剥除外皮。此外备选地或附加地,也可以特别针对扁平电缆或圆电缆或者具有不同外皮厚度的电缆优化空心体子区域之一。

此外建议,所述剥线器具有至少两个转轴,所述转轴一方面布置在共同的第一空心体半壳上,并且另一方面布置在相互分离的第二空心体半壳上。由此,所述剥线器具有弯曲的第一空心体半壳,所述第一空心体半壳具有两个或更多的转轴,这些转轴相互间以一个角度布置,该角度相应于空心体子区域之间的角度。在每一个转轴上布置单独的第二空心体半壳,所述第二空心体半壳可以独立于其它的第二空心体半壳的运动而单独偏转。因此,将电缆插入空心体时,不必打开整个空心体,而是仅需打开空心体子区域中由第一空心体半壳和仅其中一个单独的第二空心体半壳形成的空心体子区域。另外的空心体子区域保持关闭,从而该空心体子区域例如可以用作握持部,并且不必为了将电缆送入剥线器而松开。这简化了剥线器的使用,并且有助于在使用时节省时间。

布置在分离的第二空心体半壳上的第一和第二转轴可以或者布置在空心体和第一空心体半壳的同一壳边缘上、相对置的壳边缘上,或者在0°和180°之间的角度范围内(沿周向)偏移地布置。在沿周向偏移180°、也就是相对置地布置的情况下,有利地实现,当使用者每次握住空心体子区域之一时,空心体始终将电缆例如总是从左侧引入空心体半壳之间。换言之这意味着,依照所述剥线器的手枪形状,使用者无论(例如以右手)握住第一空心体子区域还是第二空心体子区域,使用者总是从左侧看到剥线器。

所述剥线器的空心体子区域的空心体半壳优选地可在关闭位置上闭锁。这可以适用于两个第二空心体半壳,备选地优选仅适用于两个第二空心体半壳其中之一。通过可能的闭锁进一步简化剥线器的操作。该闭锁可以涉及用于剥线或剥除外皮的空心体区域。该闭锁也可以在用作把手的空心体区段的区域中是有利的。

优选地,所述剥线器在闭锁状态和解锁状态下都可用。

所述空心体半壳可以借助沿空心体半壳的纵向延伸的轴体偏转。在此,该轴体可以是相对于配合作用的空心体半壳分开的轴体,例如插入式的金属轴。优选地,两个第二空心体半壳通过这种轴体可转动地连接在弯曲延伸的第一空心体半壳上。

在可行设计方案中,所述轴体可以贯穿闭锁件。这种闭锁件可以用来可靠地固定第二空心体半壳。此外,贯穿闭锁件的轴体可以用于将该闭锁件优选持久地固定在空心体半壳之一上,同样可以在该闭锁件从闭锁位置位移至解锁位置以及从解锁位置位移至闭锁位置时用来导引该闭锁件。

此外优选地,闭锁件可以横向于轴体的纵向移动至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在此也有利于操作例如可用拇指操作闭锁件,以便使该闭锁件从一个终端位置位移至另一终端位置。可以至少近似地形成闭锁件的(基于空心体半壳之一的)在横剖面中的切向位移方向。

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至少闭锁位置被锁定,在进一步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这种锁定既出现在闭锁位置又出现在解锁位置,此外,可以分别在同一空心体半壳上实现这些锁定。在可行设计方案中,该空心体半壳是第一空心体半壳。优选地,该锁定是使用者在闭锁件上仅施加推力(例如由于越过设置的卡锁凸出部)便可以被解除的锁定。

此外建议,第一空心体子区域具有突伸超出周向面的手柄舌片,该手柄舌片用于通过拇指与食指压紧形成空心体的空心体半壳,并且其中,第二空心体子区域具有同时供手的鱼际部位贴靠的握持面。根据该设计方案,第一空心体子区域的手柄舌片在剥除电缆外皮期间被握住并且被压紧,同时第二空心体子区域则基本上通过鱼际部位导引。可以设置为,第一空心体子区域和第二空心体子区域都具有手柄舌片,从而两个空心体子区域可以同样用于剥线。适合的是,这两个手柄舌片布置为垂直于由两个空心体子区域张紧的平面。这对应使用者的手在剥除电缆外皮期间的自然姿态。

此外本发明还建议一种剥线器、尤其是具有前述技术特征中一项或多项的剥线器,所述剥线器具有借助共同的转轴相互连接的空心体半壳,所述空心体半壳能够相向转动,以便形成至少部分地容纳电缆的空心体,其中,所述空心体半壳具有至少一个切割元件,其中,由两个空心体半壳形成的空心体至少在端部区域方面在空心体的外轮廓中具有锥体,所述锥体沿着剥线器的握持面的方向扩展。由此,所述剥线器在一个或两个端部区域上具有锥形的外轮廓,该锥形的外轮廓使得剥线器在狭窄的接线盒、配电箱或类似的设施中具有较好的可到达性。这尤其也对于多根电缆紧挨排布的场所是有利的。为了为多根紧挨排布的电缆之一剥除外皮,将待剥除外皮的电缆与另外的电缆分开,由此电缆之间形成一个角度。将剥线器的锥形端部区域尽可能深地插入该角度区域,直至锥形周向面最大限度地接近其顶点。在此,布置在空心体内部的切割元件可有利地布置在该锥形端部区域内。

此外建议,所述锥体的周向面与所述端部区域的端面呈大约30°至60°的角度。这相当于待剥线的电缆与多根并排布置电缆通常的分开状态。由此可以最优地使用该剥线器。

此外建议,所述锥体从端面开始构造为5mm至20mm的长度。由此,该剥线器提供足够大的外表面用于分开电缆,而在便携工具的意义上,同时保持该剥线器的尽可能小的直径。

此外本发明还建议一种剥线器、尤其是具有前述技术特征中的一项或多项的剥线器,所述剥线器具有借助共同的转轴相互连接的空心体半壳,所述空心体半壳能够相向转动,以便形成至少部分地容纳电缆的空心体,其中,所述空心体半壳具有至少一个切割元件,其中,所述空心体半壳能够在壳边缘上相向转动,所述空心体在所述壳边缘上具有用于使电缆压入空心体的凹部,所述凹部具有尤其小于180°的张角。通过该设计方案,可以将电缆压在剥线器上,从而不需要用手翻转空心体半壳。将待送入空心体中的电缆压靠凹部的倾斜面,由此两个空心体半壳彼此分开,从而可以插入电缆。在此合适的是,所述凹部具有小于180°的张角,由此凹部不会形成平坦的面,而是凹部的边缘区域(类似于悬垂物)扣住已插入的电缆。由此形成作用面,电缆可以作用在该作用面上并且打开剥线器。由此,使用者可以如通常地在例如第二空心体子区域的握持面上将剥线器握持在第一只手中,并且用第二只手将电缆压靠构造在第一空心体子区域上的凹部。此外有利地,凹部靠近剥线器的端部区域、尤其靠近具有用于供电缆穿过的开口的端部区域。由此,可以将该凹部有利地设置在从基本上不同方向可到达的区域中。特别有利地,该凹部位于一个区域中,该在区域中外轮廓具有锥体,该锥体朝剥线器的握持面方向扩展。由此,通过将电缆压靠凹部可以特别简单地打开剥线器。备选地,该凹部也可以构造在前述手柄舌片上。

此外建议,所述凹部的张角对应于1mm至20mm的开口宽度、尤其对应于待容纳在空心体内的电缆的直径。因此,凹部足够大,使得多芯电缆、例如nym电缆也可以作用在凹部的边上,以便打开剥线器。特别合适的是,所述凹部的周向区段大约与待送入空心体中的电缆的直径相符,从而可靠地防止电缆从剥线器上滑脱。特别有利地,该凹部具有150°或更小的张角。

合适的是,所述转轴配有弹簧,借助该弹簧的复位力,空心体半壳可以相向转动以形成空心体或者可以相背转动以打开空心体。根据上述第一备选方案,为了打开剥线器,也就是说为了将电缆插入空心体半壳之间,至少一个空心体半壳需要克服弹簧的复位力偏转。在此,应如此设定弹簧复位力的大小,使得可以借助作用在凹部的电缆打开空心体半壳。一旦空心体半壳中的一个偏转并且电缆到达两个空心体半壳之间,该复位力使空心体半壳偏转回到关闭位置。在此,电缆在没有使用者进一步协助的情况下已稳定固持在空心体半壳之间。接着,使用者仅需压紧两个空心体半壳,有利地压紧构造在相应空心体子区域上的手柄舌片,以便剥线或剥除外皮。根据上述第二备选方案,所述空心体半壳借助弹簧的复位力相背转动以打开空心体,也就是说复位力朝空心体的打开位置的方向作用。在此,使用者需要克服弹簧的复位力来压紧空心体半壳。一旦使用者松开空心体半壳,空心体就通过弹簧的复位力自行打开,从而使用者不需要手动地使空心体半壳中的一个偏转就可以将电缆从工具中移除。在此情况下,例如也可以设置为,剥线器具有带弹簧的第一空心体子区域,该弹簧的复位力朝向空心体的关闭方向,其中,第二空心体子区域具有弹簧,该弹簧的复位力朝向空心体的打开方向。

此外本发明建议一种剥线器、尤其是按照前述技术特征中的一项或多项的剥线器,所述剥线器具有借助共同的转轴相互连接的空心体半壳,所述空心体半壳能够相向转动,以便形成至少部分地容纳电缆的空心体,其中,所述空心体半壳具有至少一个切割元件,其中,所述空心体半壳能够在壳边缘上相向转动,所述空心体半壳在所述壳边缘上具有沿壳边缘的方向并排布置的切割元件,其中,所述切割元件配有导引滑槽,所述导引滑槽具有至少一个侧向于切割元件构造的、用于使电缆在切割元件上定向的接板,其中,在有多个接板的情况下,这些接板沿壳边缘的方向构造在两个切割元件的相对置的侧面上、尤其两个相邻的切割元件的相对置的侧面上。根据该设计方案,有利地设计该剥线器,以便既可以移除多芯电缆的外皮,又可以移除单芯电缆的芯线绝缘层。外皮的移除有利地例如通过剥线器的端面实现,而芯线绝缘层的移除可以例如沿垂直于该端面的方向上进行,也就是说在空心体的壳边缘上进行。根据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切割元件布置在与转轴基本上相对置的壳边缘上,空心体半壳可以在该壳边缘上相连。在此,每个空心体半壳都具有切割元件,该切割元件与相对置的空心体半壳的切割元件相对应。在剥线器的打开状态下,两个空心体半壳相背转动,从而相对置的切割元件彼此分离并且可以将电缆放置在切割元件对之间。在现有技术中,相邻的切割元件通常沿平行于转轴的方向紧挨布置,其中,这些切割元件可以例如伴随着增大的尺寸并排布置。在此,这些切割元件的增大的尺寸与不同的电缆直径相对应。这些切割元件之间的尺寸差异往往不易识别,因而在有许多、例如十个并排布置的切割元件的情况下,使用者不能立即识别出,哪个切割元件是最合适的或者使用者在先前的剥线过程中使用过哪个切割元件。根据实施方式,为切割元件分配导引滑槽,该导引滑槽一方面用于电缆在切割元件上的定向,另一方面用于使用者在许多并排布置的切割元件内部定位。在此,在特别简单的实施方式中规定,导引滑槽仅具有一个接板,该接板例如将一排切割元件分成两半,并且由此在识别或辨别合适的切割元件时提供帮助。如果例如四个切割元件并排布置在壳边缘上,导引滑槽的接板可居中布置在第二切割元件和第三切割元件之间,从而使用者既可以在触觉上又可以在视觉上简单且快速地识别全部四个切割元件。如果沿壳边缘布置有较多数量的切割元件,合适的是,导引滑槽具有多个接板,这些接板沿纵向构造在两个切割元件的相对置侧上,尤其两个紧挨的切割元件的相对置侧上。在导引滑槽的两个沿壳边缘依次排列的接板之间特别有利地布置两个切割元件,其中,使用者在选择合适的切割元件时可以根据接板定位。以此方式可以在导引滑槽的依次排列的接板之间分别布置两个或三个切割元件,从而使用者首先根据接板定位,例如选择位于第一接板和第二接板之间的区段,并且随后例如基于两个接板之间的区段使电缆贴靠在左侧接板上并且将电缆下降到切割元件上。接着,使用者可以重复实施该操作,而不需要总是重新计算切割元件或实施类似操作。还有利的是,这些切割元件以相互间不同的间距布置,例如分别合并成对并且与相邻的对相间隔。由此,该剥线器的使用变得特别舒适。在此,导引滑槽有利地仅布置在两个空心体半壳中的一个上,其中,第一空心体半壳的接板朝第二空心体半壳的方向延伸,并且依据尺寸突出于切割元件。在剥线器的关闭状态下,接板可以在外部贴靠在相对置的空心体半壳的周向面上。除了定位以外,导引滑槽同时也有助于电缆相对于切割元件定向。此外,在剥线器合起来并且由此切割元件对的两个切割元件彼此相叠的过程中,实现了电缆在切割元件上的定中心。

此外可以规定,所述导引滑槽具有两个子导引滑槽,所述子导引滑槽布置在这些切割元件的沿垂直于壳边缘的方向的相对置侧上。由此,切割元件沿剥线器的壳边缘布置,切割元件布置在导引滑槽的各一个子导引滑槽的两侧、也就是说沿径向朝外的方向和沿径向朝内的方向,其中,这些子导引滑槽有利地平行于所述壳边缘布置。在此,导引滑槽形成用于待剥线电缆的三维导引件。由于电缆在导入剥线器中时在相关的切割元件前后都受到导引,因此防止了电缆相对于切割元件的倾斜。由此可以达到最优的剥线结果。

此外,建议一种剥线器、尤其是按照前述技术特征中的一项或多项的剥线器,所述剥线器具有借助共同的转轴相互连接的空心体半壳,所述空心体半壳能够相向转动,以便形成至少部分地容纳电缆的空心体,其中,所述空心体半壳具有至少一个切割元件,其中,所述空心体半壳能够在壳边缘上相连,所述空心体半壳在所述壳边缘上具有沿壳边缘的方向并排布置的切割元件,其中,至少一个空心体半壳具有沿电缆的插入方向设在切割元件后面的标记,所述标记使得使用者可以带刻度地测量待剥线的插入长度。该标记有利地具有多个平行于切割元件布置的线,这些线也特别有利地对应毫米刻度、例如“4”、“8”、“12”、“16”。在将待剥线的电缆插入剥线器中时,使用者可以直接识别出电缆在剥线器中的伸入程度。

当然也可以为多芯电缆的外皮剥除设置相应的标记。在此情况下,该标记垂直于切割元件的标记、即基本上沿平行于剥线器的转轴的方向布置。

也可以设置为,所述标记以三维立体的方式成型。例如,该标记的形状可以是板条,该板条凸出于相关空心体半壳的内壁。这简化了剥线器的使用者测量相应的长度。

此外,建议一种剥线器、尤其是按照前述技术特征中的一项或多项的剥线器,其中,第一空心体子区域具有突伸超出周向面的功能舌片,其中,至少一个功能舌片具有切割元件,所述切割元件具有沿转轴的方向延伸的切刃。

至少一个功能舌片可以优选地如此突出于空心体半壳的周向面,该功能舌片在该周向面上优选一体式且以单一材料成型,使得参照沿纵向延伸贯穿相关空心体子区域的中心轴线,在相应的剖面中设置该功能舌片的至少近似的径向定向。在优选的设计方案中,该功能舌片提供切割元件,该切割元件例如用于沿切割元件的纵向延伸切割电缆外皮。

相应地,优选在被空心体半壳包围的区域外部使用布置在功能舌片中的切刃,进一步相应地在相关的周边区域中使用。

优选地设置两个功能舌片,这两个功能舌片分别配属于相互作用的空心体半壳。此外,在空心体半壳关闭时,所述功能舌片可以至少在切刃的区域中相互重叠。在此,两个功能舌片可以具有指向另一功能舌片的切刃,备选地,仅这两个功能舌片中的一个具有指向另一功能舌片的切刃,其中,尤其在此情况下,不具有切刃的功能舌片可以为外皮被切割的电缆提供支撑区域。

至少在切刃区域中可重叠的功能舌片在优选地对应于壳关闭位置的使用位置中保留通孔,该通孔的直径与待加工的电缆的常规直径相应。该通孔在剖面中优选地是圆形的、必要时呈椭圆形。切刃径向向内伸入在剖面中保留的开口剖面,以便相应地切入贯穿的电缆的外皮。

在通孔的优选的轴向延长区域中,可以在壳体上构造用于被导引通过该通孔的电缆的导引件,该导引件例如具有贴靠凹槽的形状。

特别对操作有利的设计方案是,功能舌片构造为手柄舌片、尤其这种前述的手柄舌片。相应地通过该手柄舌片,可以在剥除外皮的过程中朝关闭位置方向施加压力,相应地进一步向切入外皮中的切刃施加压力。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只在实施例之一中阐述的部件并且该部件在另外的实施例中出于特殊性而不能被另外的部件所替代,由此该部件对于另外的实施例被描述为在任何情况下最可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出涉及第一实施方式的剥线器的立体视图;

图2示出剥线器的侧视图;

图3示出剥线器在关闭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示出剥线器在打开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5示出插有两条电缆的剥线器;

图6示出剥线器的立体侧视图;

图7示出剥线器的立体视图(图1的背面);

图8示出插入电缆后根据图7的剥线器的示图;

图9示出剖切剥线器的凹部得到的横剖面图;

图10示出涉及第二实施方式的剥线器的侧视图;

图11示出图10中区域11的放大图;

图12示出沿图10中的线xii-xii所得的剖面图;

图13示出图12中区域xiii的涉及处于解锁位置的闭锁件的放大图;

图14示出对应于图13但涉及闭锁位置的设计方案的示图;

图15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剥线器的按照图6的立体侧视图;

图16示出对应于图15的立体视图,但是涉及设有功能舌片的第二空心体半壳的上翻位置;

图17示出图15中区域xvii的放大图;

图18示出图17中区域xviii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6示出用于移除单芯或多芯电缆4的外皮2和/或芯线绝缘层3的示例性剥线器1的第一侧面。剥线器1具有两个形成空心体9的空心体子区域12、13,所述空心体子区域相互间呈角度α地布置(参见图2)。角度α此处约为135°。两个空心体子区域12、13具有共同的第一空心体半壳7,在第一空心体半壳7上布置两个转轴5、6。在此,第一转轴5配属于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而第二转轴6配属于第二空心体子区域13。在转轴5、6上分别布置有第二空心体半壳8,第二空心体半壳8可绕相应的转轴5、6相对于第一空心体半壳7偏转。转轴5、6布置在第一空心体半壳7的相对置的壳边缘19上。

在空心体9中,在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和第二空心体子区域13上分别布置切割元件10(参见图4)、尤其切割元件对,所述切割元件10的切削边棱11垂直于转轴5、6延伸。所述切割元件10尤其用于移除多芯电缆4的外皮2。空心体9在所述切割元件10的区域中具有开口16,待剥线的电缆4可穿过该开口16。

此外,空心体子区域12的带有开口16的端部区域17在其外轮廓中具有锥体18,该锥体18沿背离开口16的方向扩展。锥体18在此相对于开口16的平面具有约为45°的角度β(参见图2)。

剥线器1的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和第二空心体子区域13总体上形成手枪形状,从而剥线器1的使用者将空心体子区域12、13的握持面15用作握持部,并且将另一空心体子区域13、12用作真正用于对电缆4剥线的工具。

剥线器1在壳边缘19上具有多个切割元件21、尤其切割元件对,此处为六个切割元件21。这些切割元件如此布置,使得一对中的对应的切割元件21布置在第一空心体半壳7和第二空心体半壳8上。沿这些并排布置在壳边缘19上的切割元件21的方向构造导引滑槽22,该导引滑槽22具有多个用于将电缆4引入空心体9的接板23(参见图5和图6)。接板23分布在导引滑槽22的两个子导引滑槽24上,其中,所述子导引滑槽24平行于具有切割元件21的壳边缘19延伸,并且在该壳边缘19的对置侧上延伸。

图4示出在打开状态下的剥线器1,其中,两个第二空心体半壳8绕转轴5、6偏转。在此可以看到构造在第一空心体半壳7上的标记25,标记25指示从切割元件21至标记25的线的距离。由此可以测量电缆4的待剥线长度。标记25的各条线对应毫米刻度,此处为“8”、“12”、“16”。

最后,在空心体半壳7、8上构造有手柄舌片14,用于在剥除外皮过程期间压紧两个空心体半壳7、8。手柄舌片14从空心体9的周向面开始,沿垂直于由空心体子区域12、13张紧的平面的方向延伸。

图5示出具有两个插在空心体9中的电缆4的剥线器1。电缆4具有彼此不同的直径,其中,插入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的电缆4的直径大于插入第二空心体子区域13的电缆4。然而在剥线过程期间,通常仅有一根电缆或者位于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中或者位于第二空心体子区域13中。相应的空心体子区域12、13针对电缆4的确定直径进行优化。例如,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可设计用于直径为8mm至13mm的圆电缆和防潮电缆,而第二空心体子区域13优选针对直径为4mm至8mm的数据电缆。可根据相应的直径设计切割元件10、开口16或空心体子区域12、13的内径。

图7至图9示出(图1至图6中示出的)剥线器1的背面,该剥线器的背面在第二空心体子区域13的周向面上具有凹部20,该凹部20空出周向子区域。凹部20在此处从空心体子区域13的周向大约切去130°的角度子区域。可以将待插入空心体9的电缆4送入凹部20,并且横向压靠壳边缘19,直至空心体半壳7、8转动彼此分离。在此,应该克服(未示出)弹簧的复位力,该弹簧布置在转轴6上并且试图关闭空心体9。

图7示出电缆4位于凹部20中并且压靠空心体半壳7、8的状态。在此,电缆4抵靠凹部20的斜侧面。在图8中,电缆4已经被导引在两个空心体半壳7、8之间。所述弹簧由于其复位力在电缆4越过打开的壳边缘19后立即关闭空心体9。

最后,图9示出在凹部20的区域中剖切第二空心体子区域13得到的横剖面。此处可以看到,在空心体子区域13原本圆形的圆周留空出大约为130°的张角γ的凹部20。

本发明例如如此起作用,为了剥除电缆4的外皮2,使用者选择剥线器1的最符合电缆4的直径的空心体子区域12、13。例如,如果电缆4具有例如6mm的直径,则第二空心体子区域13尤其合适。因此,使用者握住剥线器1的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该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类似于手枪形状地与第二空心体子区域13相连。在此,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的握持面15供使用者的手贴靠,尤其供鱼际部位及无名指和中指贴靠。使用者用另一只手握住待剥线的电缆4并且将该电缆4在凹部20内压向第二空心体子区域13的空心体半壳7、8(参见图7和图9)。如果使用者所用的力大于配属于转轴6的弹簧的复位力,则第二空心体半壳8偏转,使得电缆4可以被导入空心体9中。必要时使用者还沿电缆4的外皮2移动剥线器1,直至达到电缆4的期望的规定剥线长度。如果在可到达性不佳的插座或狭窄的电力箱中操作剥线器1,则剥线器1可以凭借端部区域17的锥体18尽可能地接近期望的使用位置。

为了剥除外皮,使用者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握住第二空心体子区域13,并且压紧空心体半壳7、8。由此,电缆4被压在切割元件10上,从而在切割元件10绕电缆4旋转时产生相应的切割效果,该切割可以移除外皮2。使用者以常见的方式通过手腕的转动实施剥线器1绕电缆4的旋转。

以相应的方式也可以在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中剥除电缆4的外皮,其中,在此处可以利用手柄舌片14来压紧空心体半壳7、8。

此外,使用者还可以使用剥线器1来移除单芯电缆4的芯线绝缘层3,为此,使用者使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的第二空心体半壳8相对于第一空心体半壳7偏转,由此使用者手动打开剥线器1的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由此,使用者可以看到剥线器1的空心体9内部,空心体9在相对于转轴5对置的壳边缘19上具有多个相互并排布置的切割元件21。使用者根据芯线绝缘层3的相应直径选择对应的切割元件21,使用者特别有利地通过在导引滑槽22的不规则布置的接板23上的定向识别切割元件21。尤其在为具有相同直径的多个电缆4剥线时,使用者可以记住距离期望的切割元件21最近的接板23,并且将电缆4较快地插入剥线器1中。在此,使用者使电缆4有利地支撑在相邻的接板23上,由此,基本上实现了电缆4相对于切割元件21的定向。附加地,使用者可以借助标记25测量电缆4的期望的待剥线长度。例如,如果电缆4的期望的剥线长度为十二毫米,则使用者将电缆4导入剥线器1中直至毫米刻度为“12”的刻度线。

图10至图18示出剥线器1的第二实施方式,该剥线器基本上以在图1至图9中描述的实施方式为基础。

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空心体半壳8可在第一空心体半壳7上闭锁,尤其在壳关闭位置闭锁。在此示出关于空心体子区域12的这种闭锁。此外附加或备选地,这种在空心体子区域13中的闭锁是可行的。

每个第二空心体半壳8都可围绕沿相应空心体子区域12或13的纵向延伸的轴体26偏转。该轴体26优选地分别形成转轴5或6并且固持在第一空心体半壳7的边缘侧,其中优选地,轴体26或转轴5或6相对于剥线器1的纵向延伸段总体上相互对置的布置是优选的。

沿纵向延伸段观察,第一空心体半壳7和第二空心体半壳8的在关节区域朝向彼此的边缘区域交替跨越几何转轴地嵌套在一起。

在所示实施例中,设有配属于空心体子区域12的可滑移的闭锁件27。该闭锁件27在空心体子区域13的纵向延伸段的大约中间位置定位在铰链侧。

闭锁件27首先放置在固定的空心体半壳7的壁侧的凹陷28中。该凹陷28向着第一空心体半壳7与可偏转的第二空心体半壳8之间的分离面敞开。

当空心体半壳8关闭时,在凹陷28的延长部中,在该空心体半壳8的壁外侧形成闭锁凹陷29,该闭锁凹陷29同样朝该分离面的方向敞开。

闭锁件27在垂直于几何转轴的延伸而定向的长孔状凹空30的区域被对应的轴体26贯穿。由此,闭锁件27在相对于转轴基本上几乎是切向可移动的情况下,在凹陷28的底面上垂直于轴定向被导引,并且此外持久地固持在剥线器1上。

闭锁件27的操作或位移优选地可以单手、例如基于拇指施力实现。

通过从如图13中所示的解锁位置滑移至根据图14的闭锁位置,闭锁件27在铰链区域内横越空心体半壳8与空心体半壳7之间的分离面(这发生在空心体子区域关闭时),并且伸入可上翻的第二空心体半壳8的闭锁凹陷29的区域中。如此,使空心体半壳8沿打开方向支撑在闭锁件27上。

优选地并且也如所示,两个锁闩端部位置被锁定。如图所示,这种锁定发生在闭锁件27与第一空心体半壳7之间。第一空心体半壳7面向闭锁件27的对应面在凹陷28的区域中具有可被越过的卡锁凸出部31,该卡锁凸出部31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上伸入闭锁件27的沿位移方向彼此间隔的卡锁凹陷32中。

闭锁件27的朝外的表面可以按照人体工学有利地成形,例如采用壳状设计。此外如图所示,该表面可以具有有利于力传递的造型。该表面也可以构造为,至少部分地通过例如以双组份喷射方法形成的软塑料部件提高握持稳定性。

此外,所述表面的这种在力传递方面有利的设计方案也可以在设置在一个或两个手柄舌片14的区域中(例如参见图15)。

此外,根据图15至图18中的示图,手柄舌片14可以不仅用于朝关闭位置的方向向配属的壳施加负荷,而且也可以具有切割功能。

如此,手柄舌片14构造为功能舌片33。所述功能舌片33也分别从第一空心体半壳7和第二空心体半壳8开始,背离转轴地自由突伸超出周向面。在所示实施例中,功能舌片33构造在空心体子区域12中。

功能舌片33在空心体半壳7和8关闭时(如图15所示)相互重叠,其中,在该关闭位置上,形成优选为圆形的通孔34。该通孔34优选地分别各占一半地通过功能舌片33的朝向彼此的面的区域中的相应凹空形成。

通孔34在壳关闭状态下优选地平行于对应的空心体子区域的几何转轴延伸。此外,通孔34如此定位在所述功能舌片33之间,使得参照根据图12中所示的横向于空心体子区域12的纵向延伸的横剖面,通孔34在壳壁侧延伸。

至少一个功能舌片33具有切割元件,优选地,配属于可上翻的第二空心体半壳8的功能舌片33具有切割元件。

切割元件的切刃35在壳关闭时伸入通孔34的自由横剖面中,并且在此基本上沿同一空心体子区域的几何转轴的定向延伸。

具有具备切刃35的切割元件的通孔34优选地用于沿纵向切割电缆外皮,以便简化尤其在较大电缆长度上移除外皮。在这种切割过程中,将电缆穿过通孔34。

实施这种操作时,在该通孔的位于空心体子区域13的轴向延长区域中、尤其在相关的空心体半壳8的对应区段中可以形成电缆的贴靠。在此情况下,可从外部到达的贴靠凹槽形式的导引件36是特别有利的,该导引件36可以构造在空心体子区域13的空心体半壳8上。

尽管附图仅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当然,各个技术特征也可以相互接合。例如,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和第二空心体子区域13都可以具有切割元件21。转轴5、6相对于壳边缘19的定位同样是可变的。此外,所述剥线器在空心体子区域12、13的壳边缘19上,既可以具有凹部20又可以具有切割元件21。此外,当然也可以与锥形的端部区域17相结合。剥线器1可以构造为右手工具或左手工具,其中,必要时将转轴5、6设置在两个空心体半壳7、8之间的相对置的壳边缘19上。另外的技术特征组合也是可行的。

前述实施方案用于阐述本申请整体所包含的发明,所述发明至少通过以下技术特征组合分别、也独立地改良现有技术,即: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线器1具有至少两个以大约90°至170°之间、尤其110°至150°之间的角度α相对彼此布置的空心体子区域12、13,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13具有两个能相对转动的空心体半壳7、8,两个空心体半壳中的至少一个空心体半壳7、8能够在第二空心体子区域13、12不发生位移的情况下偏转。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两个空心体子区域12、13形成剥线器1的手枪形状。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两个空心体子区域12、13分别具有两个可转动的空心体半壳7、8。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构造用于容纳具有第一直径的电缆4,并且第二空心体子区域13构造用于容纳具有与第一直径不同的第二直径的电缆4。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线器1具有至少两个转轴5、6,所述转轴5、6一方面布置在共同的第一空心体半壳7上,并且另一方面布置在相互分离的第二空心体半壳8上。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心体半壳8的第一和第二转轴5、6彼此相对置地布置。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空心体子区域12、13的空心体半壳8能够在关闭位置闭锁。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空心体半壳8能够借助沿所述空心体半壳8的纵向延伸的轴体26偏转。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26贯穿闭锁件27。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件27能够横向于轴体26的纵向移动至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件27在闭锁位置和解锁位置均被锁定在同一空心体半壳7上。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具有突伸超出周向面的手柄舌片14,用于借助手的拇指和食指压紧形成所述空心体9的空心体半壳7、8,并且,第二空心体子区域13具有同时供手的鱼际部位贴靠的握持面15。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由两个空心体半壳7、8形成的空心体9至少在端部区域17方面在空心体的外轮廓中具有锥体18,所述锥体18沿着剥线器1的握持面15的方向扩展。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18的周向面相对于所述端部区域17的端面具有大约30°至60°的角度β。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体18从所述端部区域17的端面开始构造为5mm至20mm的长度。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体半壳7、8能够在壳边缘19上相向转动,所述空心体9在所述壳边缘19上具有用于使电缆4压入空心体9的凹部20,所述凹部20具有尤其小于180°的张角γ。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部20的张角γ对应于1mm至20mm的开口宽度、尤其对应于待容纳在空心体9内的电缆4的直径。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5、6配有弹簧,所述空心体半壳7、8借助所述弹簧的复位力能够相向转动以形成空心体9,或者能够相背转动以打开所述空心体9。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割元件21配有导引滑槽22,所述导引滑槽具有至少一个侧向于切割元件21构造的、用于使电缆4在切割元件21上定向的接板23,其中,在有多个接板23的情况下,这些接板23沿壳边缘19的方向构造在两个切割元件21的相对置的侧面上、尤其两个相邻的切割元件21的相对置的侧面上。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滑槽22具有两个子导引滑槽24,所述子导引滑槽布置在所述切割元件21的沿垂直于壳边缘19的方向相对置的侧面上。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空心体半壳7、8具有沿电缆4的插入方向设在切割元件21后面的标记25,所述标记25使得使用者可以带刻度地测量待剥线的插入长度。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记25三维立体地成型。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第一空心体子区域12、13具有突伸超出周向面的功能舌片33,其中,至少一个功能舌片33具有切割元件,所述切割元件具有沿转轴5、6的方向延伸的切刃35。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心体半壳7、8关闭时,所述功能舌片33至少在所述切刃35的区域中彼此重叠。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舌片33构造为手柄舌片14。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舌片33在关闭状态下保留通孔34。

一种剥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孔34的轴向延长区域中,在壳体上成型有用于电缆4的导引件36。

所有公开的特征(本身及其相互组合)都有发明意义或发明价值。在本申请的公开文件中,所属/附属的优先权文本(在先申请文件)的公开内容也被完全包括在内,为此也将该优先权文本中的特征纳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中。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都是对于现有技术有独立发明意义或价值的改进设计,尤其可以这些从属权利要求为基础提出分案申请。

附图标记列表

1剥线器

2外皮

3芯线绝缘层

4电缆

5转轴

6转轴

7空心体半壳

8空心体半壳

9空心体

10切割元件

11切削边棱

12空心体子区域

13空心体子区域

14手柄舌片

15握持面

16开口

17端部区域

18锥体

19壳边缘

20凹部

21切割元件

22导引滑槽

23接板

24子导引滑槽

25标记

26轴体

27闭锁件

28凹陷

29闭锁凹陷

30凹空

31卡锁凸出部

32卡锁凹陷

33功能舌片

34通孔

35切刃

36导引件

α角度

β角度

γ角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