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源智能自动计算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85269阅读:586来源:国知局
交流电源智能自动计算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及电力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交流电源智能自动计算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变电站项目设计过程中,可研、初设和施工图阶段,均需要编制站用交直流一体化电源系统设计方案,包含站用变、蓄电池容量计算、充电装置和开关参数计算等。目前主要通过人工计算,将计算结果手动填入到报告和图纸中。在施工图阶段,需要完成一体化电源施工图纸,制作电力电缆清册、交、直流计算书等,图纸部分主要通过CAD制图软件人工完成。由于交、直流的技术与设备特点,计算和作图的工作量巨大。特别是新建变电站,即使是单台主变,直流回路多达100回,交流回路多达60回。制作交流计算书时,每个独立回路的电力电缆和空开需要分别计算和校验。所以,不管是CAD作图还是计算书制作,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重复劳动多,工作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交流电源智能自动计算方法,具有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作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交流电源智能自动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计算模式,所述计算模式包括交流负荷计算、供电设备计算和站用变容量计算,当选择交流负荷统计时进入步骤2,当选择供电设备计算时进入步骤6;当选择站用变容量计算时进入步骤10;

步骤2,录入变电站的导线参数至存储器,所述变电站参数包括回路名称、负荷容量以及电缆长度;

步骤3,通过处理器根据设定的变电站参数计算各个回路的电缆截面积和每个回路中的开关电流;

步骤4,处理器自动选择效验开关电流、电缆截面积,是,则进入步骤5,否则返回步骤2重新设定负荷容量或电缆长度;

步骤5,通过显示器显示计算完成的电缆截面积和开关整定电流,并自动绘制施工图纸;

步骤6,录入变电站的主装置参数至存储器,包括母联数量、母设数量和主变数量;

步骤7, 通过处理器根据变电站的装置参数通过第一预定算法分别算出断路器数量、隔离开关数量和接地开关数量;

步骤8, 处理器根据断路器数量、隔离开关数量和接地开关数量通过第二预定算法分别生成总负荷和总电流;

步骤9,分别与步骤7和步骤8连接,根据步骤7生成交流计算书的第一部分;根据步骤8生成交流计算书的第二部分;

步骤10,录入变电站的辅助装置参数至存储器;

步骤11, 处理器通过第三预定算法分别算出与辅助装置参数分别相对应的动力负荷、加热负荷和照明负荷,并得出动力负荷、加热符合和照明负荷三者的总负荷;

步骤12, 根据步骤11生成交流计算书的第三部分。

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3中的参数计算包括负荷电流计算,并依据负荷电流计算电缆截面积。

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图纸为CAD图纸。

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主变数量分别大于母联数量和母设数量。

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辅助装置参数包括消防水泵、220KV断路器加热和二次设备室照明箱。

一种交流电源智能自动计算系统,包括

选择计算装置,用于分别选择交流负荷计算、供电设备计算和站用变容量计算;

交流负荷计算输入装置,响应于选择计算装置,用于录入变电站的导线参数至存储器,所述变电站参数包括回路名称、负荷容量以及电缆长度;

交流负荷计算处理装置,处理器根据设定的变电站参数计算各个回路的电缆截面积和每个回路中的开关电流;

交流负荷计算判断装置,处理器自动选择效验开关电流、电缆截面积,是,则进入步骤5,否,则返回步骤2重新设定负荷容量或电缆长度;

交流负荷计算显示处理装置,通过显示器显示计算完成的电缆截面积和开关整定电流,并自动绘制施工图纸;

供电设备计算输入装置,用于录入变电站的主装置参数至存储器,包括母联数量、母设数量和主变数量;

供电设备初步计算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根据变电站的装置参数通过第一预定算法分别算出断路器数量、隔离开关数量和接地开关数量;

供电设备进步计算处理装置, 包括处理器,根据断路器数量、隔离开关数量和接地开关数量通过第二预定算法分别生成总负荷和总电流;

交流计算书生成装置,分别根据供电设备初步计算处理装置和供电设备进步计算处理装置的断路器数量、隔离开关数量和接地开关数量、总负荷和总电流生成交流计算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站用变容量计算输入装置,用于录入变电站的辅助装置参数至存储器;

站用变容量计算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通过第三预定算法分别算出与辅助装置参数分别相对应的动力负荷、加热负荷和照明负荷,并得出动力负荷、加热符合和照明负荷三者的总负荷;

交流计算书生成装置, 站用变容量计算处理装置的动力负荷、加热负荷、照明负荷和总负荷生成交流计算书的第三部分。

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参数计算包括负荷电流计算,并依据负荷电流计算电缆截面积。

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图纸为CAD图纸。

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主变数量分别大于母联数量和母设数量。

本发明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辅助装置参数包括消防水泵、220KV断路器加热和二次设备室照明箱。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用户通过设定回路参数来进行配置的自动运算和选择,有效避免了人工计算的重复劳动,且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2)能够自动绘制建筑施工图纸,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交流电源智能自动计算方法结构示意图;

图2是交流电源智能自动计算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20、选择计算装置;201、交流计算书生成装置;210、交流负荷计算单元;211、交流负荷计算输入装置;212、交流负荷计算处理装置;213、交流负荷计算判断装置;214、交流负荷计算显示处理装置;220、供电设备计算单元;221、供电设备计算输入装置;222、供电设备计算处理装置;230、站用变容量计算单元;231、站用变容量计算输入装置;232、站用变容量计算处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交流电源智能自动计算方法,如图1所示其结构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选择计算模式,所述计算模式包括交流负荷计算、供电设备计算和站用变容量计算,当选择交流负荷统计时进入步骤2,当选择供电设备计算时进入步骤6;当选择站用变容量计算时进入步骤10;

步骤2,录入变电站的导线参数至存储器,所述变电站参数包括回路名称、负荷容量以及电缆长度;

步骤3,通过处理器根据设定的变电站参数计算各个回路的电缆截面积和每个回路中的开关电流;

步骤4,处理器自动选择效验开关电流、电缆截面积,是,则进入步骤5,否,则返回步骤2重新设定负荷容量或电缆长度;

步骤5,通过显示器显示计算完成的电缆截面积和开关整定电流,并自动绘制施工图纸;

步骤6,录入变电站的主装置参数至存储器,包括母联数量、母设数量和主变数量;

步骤7, 通过处理器根据变电站的装置参数通过第一预定算法分别算出断路器数量、隔离开关数量和接地开关数量;

步骤8, 处理器根据断路器数量、隔离开关数量和接地开关数量通过第二预定算法分别生成总负荷和总电流;

步骤9,分别与步骤7和步骤8连接,根据步骤7生成交流计算书的第一部分;根据步骤8生成交流计算书的第二部分;

步骤10,录入变电站的辅助装置参数至存储器;

步骤11, 处理器通过第三预定算法分别算出与辅助装置参数分别相对应的动力负荷、加热负荷和照明负荷,并得出动力负荷、加热符合和照明负荷三者的总负荷;

步骤12, 根据步骤11生成交流计算书的第三。

步骤3中的参数计算包括负荷电流计算,并依据负荷电流计算电缆截面积。

图纸为CAD图纸,且主变数量分别大于母联数量和母设数量,辅助装置参数包括消防水泵、220KV断路器加热和二次设备室照明箱。

实施例二

一种交流电源智能自动计算系统,如图2所示其结构示意图,包括

选择计算装置,用于分别选择交流负荷计算、供电设备计算和站用变容量计算;

交流负荷计算输入装置,响应于选择计算装置,用于录入变电站的导线参数至存储器,所述变电站参数包括回路名称、负荷容量以及电缆长度;

交流负荷计算处理装置,处理器根据设定的变电站参数计算各个回路的电缆截面积和每个回路中的开关电流;

交流负荷计算判断装置,处理器自动选择效验开关电流、电缆截面积,是,则进入步骤5,否,则返回步骤2重新设定负荷容量或电缆长度;

交流负荷计算显示处理装置,通过显示器显示计算完成的电缆截面积和开关整定电流,并自动绘制施工图纸;

供电设备计算输入装置,用于录入变电站的主装置参数至存储器,包括母联数量、母设数量和主变数量;

供电设备初步计算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根据变电站的装置参数通过第一预定算法分别算出断路器数量、隔离开关数量和接地开关数量;

供电设备进步计算处理装置, 包括处理器,根据断路器数量、隔离开关数量和接地开关数量通过第二预定算法分别生成总负荷和总电流;

交流计算书生成装置,分别根据供电设备初步计算处理装置和供电设备进步计算处理装置的断路器数量、隔离开关数量和接地开关数量、总负荷和总电流生成交流计算书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站用变容量计算输入装置,用于录入变电站的辅助装置参数至存储器;

站用变容量计算处理装置,包括处理器,通过第三预定算法分别算出与辅助装置参数分别相对应的动力负荷、加热负荷和照明负荷,并得出动力负荷、加热符合和照明负荷三者的总负荷;

交流计算书生成装置, 站用变容量计算处理装置的动力负荷、加热负荷、照明负荷和总负荷生成交流计算书的第三部分。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