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配电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539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配电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安全配电柜。



背景技术:

配电柜,电压电器放置在其中的箱子。统称为动力配电中心。它们集中安装在企业的变电站,把电能分配给不同地点的下级配电设备。由于配电柜由于需要使用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中,而由于配电柜中放置有很多重要的电器元件,受环境温度变化影响,夏天热、冬天冷,而且极易受潮,给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隐患,会影响电器元件的性能及寿命,造成配电柜的损坏,而现有技术中的配电柜多为单独结构,其温度控制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机房内的空调,控温能力较差,特别是单个机房内摆放较多的配电柜时,无法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配电柜,其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安全配电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内设有多组等距排布的隔板,每个所述隔板上方均设有调节装置以及滑动配合连接的抽屉组件,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抽屉组件之间设有空气流通区域,所述调节装置左侧设有前后设置的前进风管以及后进风管,所述调节装置内设有控制腔,所述控制腔两侧相对称设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左右侧壁对称设有与所述前进风管相连通的前进风孔,所述第二滑槽左右侧壁对称设有与所述后进风管相连通的后进风孔,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前进风孔配合连接的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二滑块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后进风管配合连接的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控制腔一侧设有伸入所述控制腔内的第一平滑面,所述第一平滑面部上方设有第一斜滑凸部,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控制腔一侧设有伸入所述控制腔内的第二平滑面,所述第二平滑面下方设有第二斜滑凸部,所述控制腔内部中间位置处设有的螺杆,所述螺杆上螺纹配合连接有操作块,所述螺杆底部转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上设置有承托装置,所述承托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底部的消震块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外部的消音棉,所述操作块两侧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平滑面和第二平滑面相抵接的滚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消震块位于所述电机的底部,所述消震块的顶面积大于所述电机的底面积,所述消音棉包覆在所述电机的外壳体上,所述消音棉的底部与所述所述消震块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消震块用以在启动所述电机时减少所述电机产生的震动力,所述消音棉用以启动所述电机时减少所述电机产生的噪音污染,防止所述电机因启动而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抽屉组件左侧端面下方的所述隔板上设有与所述抽屉组件相抵接的限位块。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相对侧均与所述控制腔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滑槽远离所述控制腔一侧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二滑槽远离所述控制腔一侧设有第二弹簧。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螺杆两侧的所述操作块内滑动配合连接导杆,所述导杆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腔内顶部和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杆顶端与所述控制腔内顶部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电机嵌于所述控制腔下方的底壁内且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前进风孔和后进风孔右侧与所述空气流通区域相连通设置。

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前进风管为热风管,所述后进风管为冷风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用以实现自动复位,从而实现可重复调节,通过螺杆、操作块、导杆和电机,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调节,减少人员劳动力,提高操作效率,且便于导向移动,通过单个抽屉组件相对应单独设置调节装置和前进风管、后进风管连接,从而实现控制柜体内部温度,提高控温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从而提高配电柜能适应多种工作环境,延长配电柜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安全配电柜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调节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打开后进风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打开前进风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控制腔、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布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种安全配电柜左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中操作块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安全配电柜,包括柜体1,所述柜体1内设有多组等距排布的隔板2,每个所述隔板2上方均设有调节装置4以及滑动配合连接的抽屉组件5,所述调节装置4与所述抽屉组件5之间设有空气流通区域3,所述调节装置4左侧设有前后设置的前进风管12以及后进风管11,所述调节装置4内设有控制腔41,所述控制腔41两侧相对称设有第一滑槽47和第二滑槽42,所述第一滑槽47左右侧壁对称设有与所述前进风管12相连通的前进风孔472,所述第二滑槽42左右侧壁对称设有与所述后进风管11相连通的后进风孔422,所述第一滑槽47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44,所述第二滑槽42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43,所述第一滑块44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前进风孔472配合连接的第一贯通孔441,所述第二滑块43上设有用以与所述后进风管11配合连接的第二贯通孔431,所述第一滑块44靠近所述控制腔41一侧设有伸入所述控制腔41内的第一平滑面443,所述第一平滑面部443上方设有第一斜滑凸部442,所述第二滑块43靠近所述控制腔41一侧设有伸入所述控制腔41内的第二平滑面433,所述第二平滑面433下方设有第二斜滑凸部432,所述控制腔41内部中间位置处设有的螺杆411,所述螺杆411上螺纹配合连接有操作块45,所述螺杆411底部转动连接有电机46,所述电机46上设置有承托装置,所述承托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电机46底部的消震块74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46外部的消音棉75,所述操作块45两侧设有凸块451,所述凸块451上设有分别与所述第一平滑面443和第二平滑面433相抵接的滚轮452。

其中,所述消震块74位于所述电机46的底部,所述消震块74的顶面积大于所述电机46的底面积,所述消音棉75包覆在所述电机46的外壳体上,所述消音棉75的底部与所述所述消震块74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消震块74用以在启动所述电机46时减少所述电机46产生的震动力,所述消音棉75用以启动所述电机46时减少所述电机46产生的噪音污染,防止所述电机46因启动而产生较大的噪音污染。

其中,所述抽屉组件5左侧端面下方的所述隔板2上设有与所述抽屉组件5相抵接的限位块21,防止移动超程。

其中,所述第一滑槽47和第二滑槽42相对侧均与所述控制腔41相连通设置,所述第一滑槽47远离所述控制腔41一侧设有第一弹簧471,所述第二滑槽42远离所述控制腔41一侧设有第二弹簧421,用以实现自动复位,从而实现可重复调节。

其中,所述螺杆411两侧的所述操作块45内滑动配合连接导杆412,所述导杆412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控制腔41内顶部和内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螺杆411顶端与所述控制腔41内顶部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电机46嵌于所述控制腔41下方的底壁内且固定连接,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调节,减少人员劳动力,提高操作效率。

其中,所述前进风孔472和后进风孔422右侧与所述空气流通区域3相连通设置,提高空气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前进风管12为热风管,所述后进风管11为冷风管,从而实现控制柜体内部温度。

初始状态时,操作块45处于螺杆411的中间位置处,此时,靠近第一滑块44的滚轮452与第一平滑面443之间通过第一弹簧471的作用力实现相抵接,靠近第二滑块43的滚轮452与第二平滑面433之间通过第二弹簧421的作用力实现相抵接,同时第一滑块44左右侧壁与前进风孔472为密闭接合连接,第二滑块43左右侧壁与后进风孔422为密闭接合连接。

需要制热时,通过电机46控制螺杆411正转,此时螺杆411带动操作块45逐渐向上移动,同时带动两侧滚轮452逐渐向上移动,当靠近第一滑块44的滚轮452远离第一平滑面443并与第一斜滑凸部442相抵连接时,此时,第一滑块44克服第一弹簧471的作用力向第一弹簧471一侧移动,同时靠近第二滑块43的滚轮452与第二平滑面433平行滚动连接,当操作块45上端面与控制腔41顶部相抵时,此时靠近第一滑块44的滚轮452与第一斜滑凸部442末端面相抵接,同时,第一贯通孔441与前进风孔472相重合连接,使得热风通过前进风管12,穿过前进风孔472和第一贯通孔441进入空气流通区域3内完成制热工作;;

需要制冷时,通过电机46控制螺杆411反转,此时螺杆411带动操作块45逐渐向下移动,同时带动两侧滚轮452逐渐向下移动,当靠近第二滑块43的滚轮452远离第二平滑面433并与第二斜滑凸部432相抵连接时,此时,第二滑块43克服第二弹簧421的作用力向第二弹簧471一侧移动,同时靠近第一滑块44的滚轮452与第一平滑面443平行滚动连接,当操作块45下端面与控制腔41底部相抵时,此时靠近第二滑块43的滚轮452与第二斜滑凸部432末端面相抵接,同时,第二贯通孔431与后进风孔422相重合连接,使得冷风通过后进风管11,穿过后进风孔422和第二贯通孔431进入空气流通区域3内完成制冷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用以实现自动复位,从而实现可重复调节,通过螺杆、操作块、导杆和电机,从而实现自动控制调节,减少人员劳动力,提高操作效率,且便于导向移动,通过单个抽屉组件相对应单独设置调节装置和前进风管、后进风管连接,从而实现控制柜体内部温度,提高控温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从而提高配电柜能适应多种工作环境,延长配电柜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