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手机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77595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接触手机充电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非接触充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接触手机充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充电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无线充电,顾名思义,就是在不借助金属导线以及其他物理连接的条件下,以空气为介质实现电能传输,为设备进行充电。现阶段无线充电技术主要实现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利用变化的电流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实现电能传输的电磁感应式,第二种是利用电磁耦合共振效应的电磁共振式,第三种是将电力以微波的形式辐射到接收端的电磁波辐射式。目前,无线充电技术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各项技术的成熟以及无线充电需求的增加,无线充电技术的发展领域程扩大化趋势。无线充电技术最开始针对的是低功耗便携式电子产品领域,并取得了很好的发展成效。如今,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开始渗透到更多领域。首先,在医疗器械领域,无线充电无疑为医疗器械的改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改变了传统的植入式医疗电子产品的供电方式,避免了更换电池带来的病痛与感染。例如在心脏起搏器、心脏调节器与内窥镜等方面的应用。其次,专家们正在努力为无线充电开拓交通运输领域。电动汽车、动车组、矿井车等等需要电能的交通工具都是当今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热点,早在2012年7月,日本丰桥技术科学大学在横滨举办的贸易展上就展示了一辆可在运行过程中通过道路无线充电的汽车。家电领域中也有了无线充电技术的身影,净水器、吸尘器、冰箱、洗衣机等等都是无线充电技术的载体。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专家提出了更长远的目标领域:太空领域。利用空间太阳能电站,把太空中接收到的太阳能转换成微波,发射给地球,转换成电能后供给人类。当然还有很多,比如航空航天、国防军事、深海探测、水下能量收集等,都是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延伸的领域。

随着手机市场的不断扩大,手机充电器行业也一种在追逐创新,目前,手机充电器行业主要趋势在于发展远距离无线充电技术。

远距离无线充电,充电庚方便,除此之外,无线充电还更安全,没有了外露的连接器,漏电、跑电等安全隐患都彻底避免了。有人担心辐射的问题,这一技术最先在净水器中运用,至今已经有8年时间了,安全性已经得到了36个国家的验证,肯定不会对人体和环境带来危害。据介绍,无线充电大致上是通过磁场输送能量,而人类以及人类身边的绝大多数物件都是非磁性的。无线充电还有一个好处是省电,无线充电设备的效能接收在70%左右,和有线充电设备相等,但是它具备电满自动关闭功能,避免了不必要的能耗。而且这个效能接收率在不断提高,很快将能达到98%。

无线充电设备比普通充电器“聪明”很多,对于不同的电子产品,电源接口能自动对应,需要充电时,发射器和接收芯片会同时自动开始工作,充满电时,两方就会自动关闭。它还能自动识别不同的设备和能量需求,进行‘个性化工作’,这就是智能。

现在,为了消费者的安全以及他们的便利性考虑,相关科研人员先提供了近磁场无线充电技术(即需放在发射器旁边),同时,他们也在研究远距离无线充电,这将是一个新兴市场。实际上现在的技术就可以达到3英尺~4英尺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电量传输,但这还需要经过相关组织的验证。相信未来5到10年,甚至更快,远距离无线充电就会进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手机无线充电市场有望在2017年率先爆发。2015年是无线充电在消费电子大规模应用的元年,索尼、谷歌nexus、moto、诺基亚等品牌在高端机上都开始内置无线充电模块,标志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度及模组成本得到了国际一线品牌的认可。手机无线充电目前整体市场渗透率较低,2017年是iphone推出十周年,市场预测下一代iphone采用无线充电技术是大概率事件,有望引领智能手机掀起无线充电浪潮,华为、oppo、vivo、小米等国产品牌跟进将进一步推动手机无线充电渗透率的提升,预计手机无线充电技术应用将迎来爆发期。

目前的手机充电是通过充电插头进行充电,这就带来了很多弊端:1、不同手机充电插头不同,导致手机之间的充电器不能互换;2、频繁的充电导致频繁的拔插充电器插头,导致手机充电器插头和手机充电插座损害;3、有些手机充电插座和usb数据传输共用一个插座,手机充电插座损害会导致手机无法正常使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非接触电磁感应来对手机进行充电,避免手机因频繁拔插充电器插头导致手机充电器插头和手机充电插座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手机充电器,通过非接触就能够为移动设备充电,提高充电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非接触手机充电器,电磁感应充电装置1和充电拴2,所述电磁感应充电装置1由电磁感应线圈、整流器、稳压元件、充电导线和充电插头构成,电磁感应充电装置1设置在手机3的充电腔中,并通过充电导线4、充电插头5与电池6相连。

充电栓2由圆柱感应铁磁体、电源线、电源插头和主动感应线圈构成,圆柱感应铁磁体的一部分插在主动感应线圈中,圆柱感应铁磁体与电源线相连,电源线通过电源插头获得交流电。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和主动感应线圈的匝数关系满足变压器的匝数关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变压器的匝数关系,即v主︰v被=n主︰n被,其中v为电压,n为匝数。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柱感应铁磁体插在主动感应线圈的部分为圆柱感应铁磁体长的1/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柱感应铁磁体中部有调节圆盘按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磁感应线圈、所述整流器、所述稳压元件、所述充电导线所述充电插头依次进行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圆柱感应铁磁体、所述电源线、所述电源插头和所述主动感应线圈依次进行电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非接触手机充电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对手机进行非接触充电,不会对手机充电器插头和手机充电插座造成任何损害,延长了手机的使用寿命,提高充电的安全性和便捷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接触手机充电器,该充电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实现对手机进行非接触充电,不会对手机充电器插头和手机充电插座造成任何损害,延长了手机的使用寿命;可以保护usb数据插座和充电插座免受损伤。本发明提供的非接触手机充电器结构简单,无需使用手机托,成本低,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非接触手机充电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非接触手机充电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非接触手机充电器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1:电磁感应充电装置,2:充电拴,3:充电腔,4:充电导线,5:充电插头,6: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非接触手机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电磁感应充电装置1和充电拴2,所述电磁感应充电装置1由电磁感应线圈、整流器、稳压元件、充电导线和充电插头构成,电磁感应充电装置1设置在手机3的充电腔中,并通过充电导线4、充电插头5与电池6相连;

充电栓2由圆柱感应铁磁体、电源线、电源插头和主动感应线圈构成,圆柱感应铁磁体的一部分插在主动感应线圈中,圆柱感应铁磁体与电源线相连,电源线通过电源插头获得交流电。

可选的,所述圆柱感应铁磁体插在主动感应线圈的部分为圆柱感应铁磁体长的1/2。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非接触手机充电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具体的,可选的,所述电磁感应线圈和主动感应线圈的匝数关系满足变压器的匝数关系,电磁感应线圈和被动感应线圈的匝数关系满足变压器的匝数关系,即v主︰v被=n主︰n被,其中v为电压,n为匝数。为n1:n2,具体的,比值关系可以为5,也可以为10,本发明在此不对其进行具体限定。

插孔式电磁感应手机充电器,包括电磁感应充电装置1和充电拴2,所述电磁感应充电装置由被动感应线圈、桥堆、稳压元件、充电导线4和充电插头5构成,电磁感应充电装置1设置在手机3的充电腔中,并通过充电导线4、充电插头5与电池6相连,充电栓2由圆柱感应铁磁体、电源线、电源插头和主动感应线圈构成,圆柱感应铁磁体的一部分插在主动感应线圈中,圆柱感应铁磁体与电源线相连,电源线通过电源插头获得交流电。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非接触手机充电器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为电磁感应充电装置1经过充电导线和充电插头5与电池6连接的一种实现方式。圆柱感应铁磁体5插在主动感应线圈10的部分为圆柱感应铁磁体长的1/2。

将圆柱感应铁磁体5的裸露段插入被动感应线圈4内,然后把电源插头7插入~220v交流电插座内,50赫兹的交流电使得缠绕在圆柱感应铁磁体5的主动感应线圈产生交变磁场,使得圆柱感应铁磁体的裸露段与被动感应线圈4耦合,被动感应线圈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通过桥堆变为直流电,再通过稳压元件、充电导线、充电插头输出符合要求的直流充电电压进而为手机电池充电。

进一步的,所述电磁感应线圈、所述整流器、所述稳压元件、所述充电导线所述充电插头依次进行电连接,且所述圆柱感应铁磁体、所述电源线、所述电源插头和所述主动感应线圈依次进行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