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49555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定子、转子、以及将定子和转子收纳的壳体的电动机。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电动机中使用的转子,已知有在日本实开平5-43749号公报中公开的所谓永久磁石励磁的伦德尔型结构的转子。伦德尔型结构的转子包括一对转子芯和在轴向上配置于该一对转子芯之间的励磁磁石。各个转子芯具有在圆周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爪状磁极。伦德尔型结构的转子使爪状磁极交替作为不同的磁极发挥作用。

另外,在日本特开2012-115085号公报中公开的伦德尔型结构的转子具备在交替配置的爪状磁极之间配置的极间磁石。通过设置极间磁石,从而调整磁路,实现电动机的高输出化。这种电动机具备壳体,该壳体具有有底筒状的磁轭外壳和设置在该磁轭外壳的一端的端架。所述转子和所述定子被收纳到壳体内。

然而,在上述的电动机中,磁体的磁轭外壳位于转子的轴向的一端面侧,树脂制的端架位于转子的轴向的另一端面侧。在这种情况下,从转子的励磁磁石输出的磁通的一部分有可能漏到壳体(磁轭外壳),导致输出特性恶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漏磁通并提高输出特性的电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涉及的电动机,具备定子、转子以及壳体。所述定子具有:具有沿着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齿的定子芯;以及缠绕到所述齿上的绕组。所述多个齿分别沿着径向延伸。所述转子包括第1转子芯、第2转子芯以及励磁磁石。所述第1转子芯以及所述第2转子芯分别具有大致圆板状的芯基座和在该芯基座的外周部等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爪状磁极。各个所述爪状磁极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在轴向上延伸。所述第1转子芯的芯基座和所述第2转子芯的芯基座彼此对置且所述第1转子芯的爪状磁极和所述第2转子芯的爪状磁极在圆周方向上交替配置。所述励磁磁石在轴向上配置于所述第1转子芯的芯基座和所述第2转子芯的芯基座彼此之间。所述励磁磁石在所述轴向上被磁化,使第1转子芯的所述爪状磁极作为第1磁极发挥作用,使所述第2转子芯的所述爪状磁极作为第2磁极发挥作用。所述壳体将所述定子以及所述转子收纳。所述壳体具有有底筒状的磁轭外壳和将该磁轭外壳的开口部闭塞的盖部。所述磁轭外壳由磁体构成。为了使从所述第1转子芯输出的磁通和从所述第2转子芯输出的磁通平衡,所述转子与所述定子之间的距离和所述转子与所述磁轭外壳之间的距离不同,或者,定子的齿具有能够磁饱和的形状。

本发明的第2方式涉及的电动机,具备定子、转子以及壳体。所述定子具有:具有沿着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齿的定子芯;以及缠绕到所述齿上的绕组。所述多个齿分别沿着径向延伸。所述转子包括第1转子芯、第2转子芯以及励磁磁石。所述第1转子芯以及所述第2转子芯分别具有大致圆板状的芯基座和在该芯基座的外周部等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爪状磁极。各个所述爪状磁极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在轴向上延伸。所述第1转子芯的芯基座和所述第2转子芯的芯基座彼此对置且所述第1转子芯的爪状磁极和所述第2转子芯的爪状磁极在圆周方向上交替配置。所述励磁磁石在轴向上配置于所述第1转子芯的芯基座和所述第2转子芯的芯基座彼此之间。所述励磁磁石在所述轴向上被磁化,使第1转子芯的所述爪状磁极作为第1磁极发挥作用,使所述第2转子芯的所述爪状磁极作为第2磁极发挥作用。所述壳体将所述定子以及所述转子收纳。所述壳体具有有底筒状的磁轭外壳和将该磁轭外壳的开口部闭塞的盖部。所述磁轭外壳由磁体构成。为了使从所述第1转子芯输出的磁通和从所述第2转子芯输出的磁通平衡,所述第1转子芯和第2转子芯具有相互不对称的形状。

本发明的第3方式涉及的电动机,具备定子、转子以及壳体。所述定子具有:具有沿着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齿的定子芯;以及缠绕到所述齿上的绕组。所述多个齿分别沿着径向延伸。所述转子包括第1转子芯、第2转子芯以及励磁磁石。所述第1转子芯以及所述第2转子芯分别具有大致圆板状的芯基座和在该芯基座的外周部等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爪状磁极。各个所述爪状磁极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在轴向上延伸。所述第1转子芯的芯基座和所述第2转子芯的芯基座彼此对置且所述第1转子芯的爪状磁极和所述第2转子芯的爪状磁极在圆周方向上交替配置。所述励磁磁石在轴向上配置于所述第1转子芯的芯基座和所述第2转子芯的芯基座彼此之间。所述励磁磁石在所述轴向上被磁化,使第1转子芯的所述爪状磁极作为第1磁极发挥作用,使所述第2转子芯的所述爪状磁极作为第2磁极发挥作用。所述壳体将所述定子以及所述转子收纳。所述壳体具有有底筒状的磁轭外壳和将该磁轭外壳的开口部闭塞的盖部。所述磁轭外壳由磁体构成。还具有为了使从所述第1转子芯输出的磁通和从所述第2转子芯输出的磁通平衡而配置于预定位置的辅助磁石。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新颖性特征由权利要求书加以明确。本发明的目的及效果,可以通过下面所示的当前的优选实施例及附图而加以理解。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无刷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改变定子与爪状磁极在径向上的分开距离a/转子芯与磁轭外壳在轴向上的分开距离b时的t-n特性以及t-i特性的曲线图。

图6是表示额定负荷中的dc电流的比率的曲线图。

图7是用于说明定位转矩的偏置的说明图。

图8是用于说明定子与爪状磁极在径向上的分开距离a/转子芯与磁轭外壳在轴向上的分开距离b和定位转矩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9是第1实施方式的其他例中的无刷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10的齿的示意图。

图12是用于说明由壳体的影响产生的齿槽转矩的偏置的说明图。

图13a是用于说明由槽部的径向长度(深度)的不同产生的齿槽转矩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13b是用于说明由槽部的径向长度(深度)的不同产生的齿槽偏置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14是用于说明由槽部的圆周方向宽度的不同产生的齿槽偏置的变化的说明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5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5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19是图18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20是图19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21是图20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22是第4实施方式的其他例中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转子的俯视图。

图24是图23的转子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25是用于说明图23的转子的定位转矩的曲线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27是图26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28是图26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29是图28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30是表示图27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1是表示图27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2是表示图27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3是表示图27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4是用于说明图27的转子的定位转矩的曲线图。

图35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一方的转子芯的俯视图。

图36是本发明的第7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另一方的转子芯的俯视图。

图37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8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39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0是表示第7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1是用于说明图35和图36的转子的定位转矩的曲线图。

图42是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一方的转子芯的俯视图。

图43是本发明的第8实施方式的另一方的转子芯的俯视图。

图44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5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6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7是表示第8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48是用于说明图42和图43的转子的定位转矩的曲线图。

图49是本发明的第9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50是图49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51是图50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52是图51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53是图51的转子的俯视图。

图54是用于说明图51的转子的齿槽转矩的曲线图。

图55是第9实施方式的其他例的转子的俯视图。

图56是本发明的第10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57是图56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58是图57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59是图58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60是用于说明由背面辅助磁石的配置变更产生的定位转矩的差异的柱状图。

图61是用于说明由极间磁石的配置变更产生的定位转矩的差异的柱状图。

图62是本发明的第11实施方式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63是本发明的第12实施方式的电动机的剖视图。

图64是图63的电动机的俯视图。

图65是图64的转子的立体图。

图66是图63的电动机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7是第12实施方式的其他例中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68是第12实施方式的其他例中的转子的剖视图。

图69是第12实施方式的其他例中的转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电动机的第1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作为电动机的无刷电动机11具备电动机壳体12。电动机壳体12具有形成为大致有底圆筒状的磁轭外壳13和将该磁轭外壳13的前侧(图1中、左侧)的开口部闭塞的作为盖部的端板14。所述磁轭外壳13由例如磁体的铁构成。另外,所述端板14由例如非磁体的树脂材料构成。

如图1所示,在磁轭外壳13的内周面固定有定子16。定子16具备:具有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17a的定子芯17;以及隔着绝缘体19缠绕到定子芯17的齿17a上的绕组20。定子16通过从外部的控制电路s向绕组20供给驱动电流而产生旋转磁场。

如图2所示,定子芯17具有共计12个齿17a。因此,形成于齿17a之间的齿槽17b的数量为12个。

如图2和图5所示,齿17a具备缠绕部18a和从缠绕部18a的径向内侧的端部向圆周方向两侧突出的突出部18b。在缠绕部18a上,通过集中绕线方式分别缠绕有u相、v相、w相的绕组20。

如图1所示,无刷电动机11的转子21具有旋转轴22,该旋转轴22配置于定子16的内侧。旋转轴22是非磁体的金属轴,被支承于磁轭外壳13的底部13a以及端板14的轴承23、24可旋转地支承。

如图3和图4所示,转子21具备第1以及第2转子芯31、32和在轴向上介于第1转子芯31与第2转子芯32之间的作为励磁磁石的环状磁石33。在第1以及第2转子芯31、32中压入所述旋转轴22。由此,第1以及第2转子芯31、32相互在轴向上保持间隔的同时固定到旋转轴22。此外,转子21具有背面辅助磁石34、35和极间磁石36、37。

如图3和图4所示,第1转子芯31具有大致圆板状的第1芯基座31a和在第1芯基座31a的外周部等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1实施方式中为4个)的第1爪状磁极31b。各个第1爪状磁极31b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在轴向上延伸。

如图3和图4所示,第2转子芯32与第1转子芯31形状相同,具有大致圆板状的第2芯基座32a和在第2芯基座32a的外周部等间隔地排列的多个第2爪状磁极32b。各个第2爪状磁极32b向径向外侧突出并在轴向上延伸。而且,在第1以及第2转子芯31、32的各个中央孔压入旋转轴22,并且以第1以及第2芯基座31a、32a的轴向的外侧端(相反的端面)彼此的距离为预先设定的一定距离的方式第1以及第2转子芯31、32相对于旋转轴22被固定。此时,第2转子芯32以各个第2爪状磁极32b配置于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第1爪状磁极31b之间且环状磁石33在轴向上配置(夹持)于第1芯基座31a和第2芯基座32a之间的方式相对于第1转子芯31进行组装。

环状磁石33由铁氧体磁石、钕磁石等磁石构成,形成为具备中央孔的圆环状。环状磁石33在轴向上被磁化成,使第1爪状磁极31b作为第1磁极(第1实施方式中为n极)发挥作用,使第2爪状磁极32b作为第2磁极(第1实施方式中为s极)发挥作用。即,第1实施方式的转子21是使用了作为励磁磁石的环状磁石33的所谓伦德尔型结构的转子。转子21具备成为n极的4个第1爪状磁极31b和成为s极的4个第2爪状磁极32b,极数为8极(极对数为4个)。第1爪状磁极31b和第2爪状磁极32b在圆周方向上交替配置。也就是说,在第1实施方式中,转子21的极数被设定为“8”,定子16的齿17a的数量被设定为“12”。也就是说,这样构成电动机:将所述转子21的极数设为2n(其中,n为自然数,第1实施方式中为4)、齿槽17b的数量(齿槽数)为3n,极数与齿槽数之比为2:3。

在各个第1爪状磁极31b的背面31c(径向内侧的面)和第2芯基座32a的外周面32d之间配置有背面辅助磁石34。背面辅助磁石34的轴正交方向(即、与轴正交的方向)截面为大致扇形。背面辅助磁石34被磁化成,与第1爪状磁极31b的背面31c抵接的部位成为与第1爪状磁极31b同极的n极,与第2芯基座32a的外周面32d抵接的部位成为与第2芯基座32a同极的s极。

另外,与第1爪状磁极31b同样地,在各个第2爪状磁极32b的背面32c与第1芯基座31a的外周面31d之间配置有背面辅助磁石35。背面辅助磁石35的轴正交方向截面为扇形状。背面辅助磁石35被磁化成,与背面32c抵接的部位成为s极,与第1芯基座31a的外周面31d抵接的部位成为n极。作为背面辅助磁石34、35使用例如铁氧体磁石。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圆周方向上在第1爪状磁极31b与第2爪状磁极32b之间配置有极间磁石36、37。

如图1所示,转子21的第1以及第2转子芯31、32与磁轭外壳13(底部13a)在轴向上分开的分开距离b。径向外侧的分开距离b2比径向内侧的分开距离b1大,被设定为分开距离b1<分开距离b2。另外,所述第1以及第2爪状磁极31b、32b(第1以及第2转子芯31、32)与所述定子16(定子芯17)在径向上分开预定距离(分开距离a)。而且,分开距离b/分开距离a被设定在5.0≤b/a≤9.0的范围。

另外,如图1所示,在转子21上,通过大致圆板状的磁石固定部件41设置有传感器磁石42。详细地说,磁石固定部件41具备在中央形成有轴套部41a的圆板部41b和从该圆板部41b的外缘呈筒状延伸的筒部41c。环状的传感器磁石42以与该筒部41c的内周面以及圆板部41b的表面抵接的方式被固装到磁石固定部件41。而且,磁石固定部件41通过在离第1转子芯31近的位置将轴套部41a外嵌到旋转轴22而被固定到旋转轴22。

而且,在端板14上,在与传感器磁石42在轴向上对置的位置设置有作为磁传感器的霍尔ic43。霍尔ic43在检测到基于传感器磁石42的n极和s极的磁场时,分别将h电平的检测信号和l电平的检测信号输出到所述控制电路s。

接着,说明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无刷电动机11的作用。

从控制电路s向绕组20供给3相驱动电流时,在定子16上产生旋转磁场,转子21被旋转驱动。此时,与霍尔ic43对置的传感器磁石42旋转,从而从霍尔ic43输出的检测信号的电平根据转子21的旋转角度(位置)而切换。根据该检测信号,从控制电路s向绕组20供给在最佳时机切换的3相驱动电流。由此,良好地产生旋转磁场,转子21良好地连续旋转驱动。

在第1实施方式中,将所述定子与爪状磁极在径向上的分开距离规定为a,将第1以及第2转子芯与磁轭外壳在轴向上的分开距离规定为b时,满足5.0≤b/a≤9.0。图5表示改变所述b/a时的t-n特性(转矩-转数特性)以及t-i特性(转矩-电流特性),图6表示在额定负荷时改变所述b/a时的电流比率。在图5中,线ti1表示b/a为“3”时的t-i特性的曲线,线ti2表示b/a为“6”时的t-i特性的曲线,线ti3表示b/a为“9”时的t-i特性的曲线。另外,在图5中,线tn1表示b/a为“3”时的t-n特性的曲线,线tn2表示b/a为“6”时的t-n特性的曲线,线tn3表示b/a为“9”时的t-n特性的曲线。另外,在图6中,将所述b/a为“6”的dc电流表示为100%。由图5可知,所述b/a的值越大,以相同的dc电流得到的转矩越高。由图6可知,所述b/a小于“5”时,dc电流下降明显,然而b/a为“5”以上时,减少率变缓。由此,通过将b/a设为“5”以上,从而相对于定子16与第1、第2爪状磁极31b、32b在径向上的分开距离a,能够充分确保第1以及第2转子芯31、32与磁轭外壳13在轴向上的分开距离b。由此,在轴向上泄漏的漏磁通减少,所以输出特性(电动机特性)提高。

另外,磁体(铁制)的磁轭外壳13位于转子21的轴向的一端面附近,树脂制的端板14位于转子21的轴向的另一端面附近。因此,从转子21的环状磁石33输出的磁通的一部分有可能漏出到壳体12(磁轭外壳13),导致磁平衡破坏。

即,如图7所示,由一方的磁极产生的定位转矩c1和由另一方的磁极产生的定位转矩c2成为c1>c2,会产生峰值差cx(=c1-c2)。

于是,在第1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b/a的范围设为“5”以上。由此,相对于第1、第2爪状磁极31b、32b与定子16在径向上的分开距离a,能够充分确保第1、第2转子芯31、32与磁轭外壳13在轴向上的分开距离b,抑制向磁轭外壳13的漏磁通。其结果,如图8所示,峰值差cx变小,实现磁平衡的提高。此外,定位转矩c1、c2双方大体提高,所以能够提高转子21的保持力。

接着,记载第1实施方式的优点。

(1)转子21和定子16之间的距离a与转子21和磁轭外壳13之间的距离b不同。详细地说,将定子16与第1、第2爪状磁极31b、32b在径向上的分开距离规定为a,并且将第1以及第2转子芯31、32与磁轭外壳13(底部13a)在轴向上的分开距离规定为b。此时,满足5.0≤b/a。由此,如图5和图6所示,能够抑制漏磁通,实现输出特性(电动机特性)的提高。另外,由图8可知,增大所述b/a,增大转子芯31、32与由磁体构成的磁轭外壳13在轴向上的距离,从而漏磁通减少,定位转矩c1、c2增加。因此,能够提高转子21的保持力。

(2)对于转子芯31、32与磁轭外壳13在轴向上的分开距离b(b1,b2),1圈的表面积大的径向外侧的部位的分开距离b2比径向内侧的部位的分开距离b1长。由此,能够更加良好地减少漏磁通。

以下说明电动机的第2实施方式。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将各部件的符号设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0所示,各个齿17a的顶端面18c(径向内侧面、顶端部表面)形成为以电动机11的轴线l为中心的圆弧状。另外,齿17a的顶端面18c形成为从一方的突出部18b延伸到另一方的突出部18b。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各个齿17a的顶端面18c形成有一个齿侧槽部50。齿侧槽部50是在径向上呈凹状的槽,沿着轴向(所述轴线l延伸的方向)连续延伸。各个齿侧槽部50形成在相应的齿17a的圆周方向的大致中心。如图11所示,各个齿17a构成为相对于其圆周方向中心线l1为线对称。

另外,齿侧槽部50具有在圆周方向上对置的一对侧面部51、52。将齿侧槽部50的一方的侧面部51与另一方的侧面部52之间的长度(齿侧槽部50的圆周方向宽度)设为b,将所述齿槽17b的开口宽度设为w时,所述齿侧槽部50被设定为满足1.5≤b/w≤2.0。顺便提及,齿槽17b的开口宽度w是指,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齿17a之中、在圆周方向上相邻的突出部18b彼此的间隔在圆周方向上的长度。

另外,将齿侧槽部50的径向长度(齿侧槽部50的深度)设为c,将所述齿17a的作为顶端部的突出部18b的径向长度(厚度)设为h时,所述齿侧槽部50被设定为满足0.6<c/h≤1.2。

接着,说明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无刷电动机11的作用。

在第2实施方式中,磁体(铁制)的磁轭外壳13位于转子21的轴向的一端面附近,树脂制的端板14位于转子21的轴向的另一端面附近。因此,从转子21的环状磁石33输出的磁通的一部分有可能漏出到壳体12(磁轭外壳13)而导致失去磁平衡。

也就是说,如图12所示,由一方的磁极产生的齿槽转矩c1和由另一方的磁极产生的齿槽转矩c2为c1>c2,产生齿槽偏置cx(=c1-c2)。

于是,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齿的顶端部表面的圆周方向的大致中心形成有齿侧槽部50。通过形成齿侧槽部50,从而使齿17a磁饱和,能够抑制向磁轭外壳13漏出磁通。由此,转子的磁平衡的恶化得到抑制。以满足0.6<c/h≤1.2的方式将齿侧槽部50的槽的深度形成得较深,从而如图13a以及13b所示,能够增大齿槽转矩c2,能够减小齿槽偏置。以满足0.6≤b/w≤1.3的方式将齿侧槽部50的槽的宽度形成得较宽,从而如图14所示,齿槽偏置减小。

接着,下面记载第2实施方式的优点。

(3)定子16的齿17a具有可磁饱和的形状。详细地说,在齿17a的顶端面18c的圆周方向的大致中心形成有齿侧槽部50。通过齿侧槽部50,使齿17a磁饱和,能够抑制向磁轭外壳13泄漏的磁通。由此,转子21的磁平衡的恶化得到抑制。

(4)以满足0.6<c/h≤1.2的方式形成齿侧槽部50。由此,如图13a以及13b所示,能够增大齿槽转矩,减小齿槽偏置。

(5)以满足0.6≤b/w≤1.3的方式形成齿侧槽部50。由此,如图14所示,可减小齿槽偏置。

下面说明电动机的第3实施方式。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将各部件的符号设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1转子芯31的各个第1爪状磁极31b具有从第1芯基座31a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31e和设置在该第1突出部31e的顶端并在轴向上延伸的第1爪部31f。第1突出部31e形成为从轴向观看时呈扇形状。第1爪部31f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扇形状。

如图16和图17所示,第2转子芯32的各个第2爪状磁极32b具有从第2芯基座32a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32e和设置于该第2突出部32e的顶端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2爪部32f。与第1转子芯31的第1突出部31e同样地,第2突出部32e形成为从轴向观看时呈扇形状。第2爪部32f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扇形状。另外,第2转子芯32的第2爪部32f具有比第1转子芯31的第1爪部31f长的轴向长度。

在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转子21中,第2芯基座32a被配置于在轴向上比第1芯基座31a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靠近底部13a的位置)。

如图17所示,第2转子芯32的第2爪状磁极32b的轴向长度e2比第1转子芯31的第1爪状磁极31b的轴向长度e1长。换言之,第1转子芯31的第1爪状磁极31b构成为其轴向长度e1比第2转子芯32的第2爪状磁极32b的轴向长度e2短。因此,在将第1、第2转子芯31、32和环状磁石33组装了的状态下,第1爪状磁极31b的顶端面31g被配置于比第2芯基座32a的轴向端面32g在轴向上靠向磁轭外壳13相反侧的位置(从磁轭外壳13远离的位置)。

其结果,如图15所示,第1爪状磁极31b(第1爪部31f)的顶端面31g与磁轭外壳13在轴向上的分开距离d1比第2芯基座32a的轴向端面32g与磁轭外壳13在轴向上的分开距离d2长。

接着,说明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无刷电动机11的作用。

在第3实施方式中,第2转子芯32的第2爪状磁极32b具有比第1转子芯31的第1爪状磁极31b长的轴向长度。由此,第2爪状磁极32b与定子16之间的磁阻比第1爪状磁极31b与定子16之间的磁阻低。在此,第2转子芯32的第2芯基座32a被配置于在轴向上离磁轭外壳13近的位置,所以容易从第2芯基座32a向磁轭外壳13泄漏磁通。然而,如上所述,第2爪状磁极32b具有比第1爪状磁极31b长的轴向长度。因此,第2爪状磁极32b的磁阻相对变低,能够抑制向磁轭外壳13漏出磁通。此外,从在轴向上配置于离磁轭外壳13较远的位置上的第1转子芯31向磁轭外壳13泄漏的磁通少。因此,在使第2爪状磁极32b的轴向长度与第1爪状磁极31b的轴向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第1爪状磁极31b与定子16之间的磁通量容易比第2爪状磁极32b与定子16之间的磁通量多。也就是说,在两个磁极(第1转子芯31以及第2转子芯32)上产生磁通的不平衡。因此,使第1爪状磁极31b的轴向长度比第2爪状磁极32b的轴向长度短,从而第1爪状磁极31b与定子16之间的磁阻增高,能够抑制两个磁极间的磁通的不平衡。

接着,记载第3实施方式的优点。

(6)在第2转子芯32的第2芯基座32a配置于在轴向上离作为磁体的磁轭外壳13近的位置的情况下,容易从第2转子芯32的第2芯基座32a向磁轭外壳13泄漏磁通。根据第3实施方式,为了使从第1转子芯31输出的磁通和从第2转子芯32输出的磁通达到平衡,第1转子芯31和第2转子芯32具有相互不对称的形状。详细地说,第2转子芯32的爪状磁极32b的轴向长度e2比第1转子芯31的爪状磁极31b的轴向长度e1长。由此,第2爪状磁极32b与定子16之间的磁阻减小。因此,能够减少向磁轭外壳13的漏磁通。由此,能够提高输出特性。

(7)另外,使第1爪状磁极31b的轴向长度比第2爪状磁极32b的轴向长度短,从而第1爪状磁极31b与定子16之间的磁阻增高,能够抑制两个磁极间的磁通的不平衡。

(8)能够确保第1爪状磁极31b(第1爪部31f)的顶端面31g与磁轭外壳13在轴向上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从第1爪状磁极31b(第1爪部31f)的顶端面31g向磁轭外壳13泄漏磁通,能够增加向定子16的交链磁通量。

下面说明电动机的第4实施方式。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将各部件的符号设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18~图21所示,第1转子芯31的各个第1爪状磁极31b具有从第1芯基座31a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31e和设置在该第1突出部31e的顶端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1爪部31f。第1突出部31e形成为从轴向观看时呈扇形状。第1爪部31f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扇形状。

如图18~图21所示,第2转子芯32的各个第2爪状磁极32b具有从第2芯基座32a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32e和设置在该第2突出部32e的顶端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2爪部32f。与第1转子芯31的第1突出部31e同样地,第2突出部32e形成为从轴向观看时呈扇形状。第2爪部32f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扇形状。

另外,如图21所示,第2转子芯32的第2突出部32e的径向长度tm2比另一方的第1转子芯31的第1突出部31e的径向长度tm1长。此时,第1、第2芯基座31a、32a彼此的径向长度tb1、tb2相同,第1、第2爪部31f、32f彼此的径向长度tn1、tn2(厚度)相同。在此,第4实施方式的第1、第2爪状磁极31b、32b(第1、第2爪部31f、32f)的外周面31h、32h是通过以所述转子的中心(轴线l)为中心的同心圆上的曲面。因此,从第2转子芯32的径向的中心(轴线l)至第2爪状磁极32b的外周面32h的径向上的长度f2(第2径向长度)比从第1转子芯31的径向的中心(轴线l)至第1爪状磁极31b的外周面31h的径向上的长度f1(第1径向长度)长(f2>f1)。其结果,如图18所示,定子芯17的齿17a与相对于该齿17a对置的第2爪状磁极32b的外周面32h之间的径向上的空隙k2(第2空隙)比齿17a与相对于该齿17a对置的第1爪状磁极31b的外周面31h之间的径向上的空隙k1(第1空隙)小(k2<k1)。也就是说,在转子21的径向上,作为第1空隙的空隙k1大于作为第2空隙的空隙k2。

在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转子21中,第2芯基座32a被配置于在轴向上比第1芯基座31a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靠近底部13a的位置)。

接着,说明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无刷电动机11的作用。

在第4实施方式中,从第2转子芯32的径向中心(轴线l)至第2爪状磁极32b的外周面32h的径向上的长度f2(第2径向长度)比从第1转子芯31的径向中心(轴线l)至第1爪状磁极31b的外周面31h的径向上的长度f1(第1径向长度)长(f2>f1)。由此,第2转子芯32与定子16在径向上的距离(空隙k2)比第1转子芯31与定子16在径向上的距离(空隙k1)小。因此,第2爪状磁极32b与定子16(齿17a)之间的磁阻变得比第1爪状磁极31b与定子16(齿17a)之间的磁阻低。在此,第2转子芯32的第2芯基座32a被配置于在轴线上离磁轭外壳13近的位置,所以容易从第2芯基座32a向磁轭外壳13泄漏磁通。然而,如上所述,设为长度f2>长度f1,从而能够抑制第2转子芯32与定子16(齿17a)之间的磁阻。因此,其结果,能够抑制磁通泄漏到磁轭外壳13。此外,对于离磁轭外壳13较远的第1转子芯31,漏出到磁轭外壳13的漏磁通少,所以即使相比于离磁轭外壳13较近的第2转子芯32,在径向上离定子16更远,也能够充分确保磁通量。

接着,记载第4实施方式的优点。

(9)在第2转子芯32的第2芯基座32a被配置于在轴向上靠近作为磁体的磁轭外壳13的位置的情况下,容易从第2转子芯32的第2芯基座32a向磁轭外壳13泄漏磁通。根据第4实施方式,为了使从第1转子芯31输出的磁通和从第2转子芯32输出的磁通达到平衡,第1转子芯31和第2转子芯32具有相互不对称的形状。详细地说,第2转子芯32与定子16在径向上的距离(第2空隙)比第1转子芯31与定子16在径向上的距离(第1空隙)小。由此,第2转子芯32的第2爪状磁极32b与定子16之间的磁阻减小。因此,能够减少漏出到磁轭外壳13的漏磁通,能够提高输出特性。另外,从在轴向上配置于离磁轭外壳13较远的位置的第1转子芯31漏出到磁轭外壳13的磁通少。因此,在第2转子芯32的第2爪状磁极32b与齿17a之间的空隙k2和第1转子芯31的第1爪状磁极31b与齿17a之间的空隙k1相同的情况下,第1转子芯31的第1爪状磁极31b与齿17a之间的磁通量容易比第2转子芯32的第2爪状磁极32b与齿17a之间的磁通量多。也就是说,在两个磁极(第1转子芯31以及第2转子芯32)处产生磁通的不平衡。因此,第2转子芯32与定子16在径向上的距离比第1转子芯31与定子16在径向上的距离小,从而第1转子芯31的第1爪状磁极31b与齿17a之间的磁阻增高,能够抑制两个磁极中的磁通的不平衡。

(10)能够使第2转子芯32的第2爪状磁极32b的周面32h整体相比于第1转子芯31的第1爪状磁极31b的周面31h整体靠近定子16(齿17a)。因此,能够抑制漏磁通,提高输出特性。

接着,说明电动机的第5实施方式。

在第5实施方式上,转子21具有与第4实施方式的转子21不同的形状,电动机壳体12以及定子16具有与第4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壳体12以及定子16相同的构成。因此,在第5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转子21的变更点,对其他构成附加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如图23和图24所示,第1、第2爪状磁极31b、32b的外周面31h、32h的曲率半径r1、r2比转子21的曲率半径rx短。在此,转子21的曲率半径rx是从转子中心(轴线l)沿着径向至转子21内最远处的长度。顺便提及,在第5实施方式中,第1、第2爪状磁极31b、32b的径向最外周部分(径向外侧部位)在转子21内位于最远的位置。

第1爪状磁极31b的外周面31h的曲率半径r1比第2爪状磁极32b的外周面32h的曲率半径r2短(r1>r2)。另外,第1、第2爪状磁极31b、32b的外周面31h、32h各自与转子中心(轴线l)之间的径向上的长度在外周面31h、32h的各个圆周方向大致中心上最长,其长度分别为lx1、lx2。长度lx1、lx2彼此相同(lx1=lx2)。因此,曲率半径短的第1爪状磁极31b与定子16的距离(第1最大空隙)比曲率半径长的第2爪状磁极32b与定子16的距离(第2最大空隙)长。

接着,说明第5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第5实施方式的转子21中,第1、第2爪状磁极31b、32b的外周面31h、32h的曲率半径r1、r2均比转子21的曲率半径rx短。因此,第1、第2爪状磁极31b、32b各自与定子16的齿17a对置时,外周面31h、32h各自与定子16(齿17a)在径向上的距离(空隙)从圆周方向的一方至另一方侧,依次按照“大”、“小”、“大”的顺序慢慢改变。其结果,磁通密度变化缓和。

在此,例如,在第1、第2爪状磁极31b、32b各自与定子16之间的空隙的距离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在配置于离磁轭外壳13远的位置的第1转子芯31上,作用于空隙的磁通密度变高,如图25中x1所示,定位转矩容易增高。另一方面,在离磁轭外壳13近的第2转子芯32上,作用于空隙的磁通密度低,如图25中x2所示,定位转矩容易变低。因此,定位转矩也变得不平衡。

于是,如上所述,将离磁轭外壳13远的第1转子芯31的第1爪状磁极31b设为偏心曲面,在圆周方向上改变第1爪状磁极31b与定子16在径向上的距离。由此,如图25中y1所示,能够降低定位转矩。其结果,如图25中y2所示,第2转子芯32的定位转矩与第1转子芯31的定位转矩之差减少,实现定位转矩的平衡化。

接着,记载第5实施方式的优点。

在第5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中,除了第4实施方式的(9)的优点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的优点。

(11)为了使从第1转子芯31输出的磁通和从第2转子芯32输出的磁通达到平衡,第1转子芯31和第2转子芯32具有相互不对称的形状。详细地说,第1爪状磁极31b的对置面(外周面31h)与齿17a之间的空隙在圆周方向上慢慢改变。因此,磁通密度变化缓和,定位转矩得到抑制。由此,如图25所示,能够实现在各个第1、第2转子芯31、32上的定位转矩的平衡。

下面说明电动机的第6实施方式。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将各部件的符号设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26~图29所示,第1转子芯31的各个第1爪状磁极31b具有从第1芯基座31a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1突出部31e和设置在该第1突出部31e的顶端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1爪部31f。第1突出部31e形成为从轴向观看时呈扇形状。第1爪部31f的轴正交方向截面为扇形状。

如图26~图29所示,第2转子芯32的各个第2爪状磁极32b具有从第2芯基座32a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第2突出部32e和设置在该第2突出部32e的顶端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第2爪部32f。与第1转子芯31的第1突出部31e同样地,第2突出部32e形成为从轴向观看时呈扇形状。第2爪部32f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扇形状。

如图27所示,第2爪状磁极32b的第2爪部32f具有槽部39,该槽部39沿着轴向(轴线l方向)延伸并且形成为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形状。该槽部39位于将转子中心(轴线l)和第2爪状磁极32b的圆周方向大致中央连结的直线x1上。

在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转子21中,第2芯基座32a被配置于在轴向上比第1芯基座31a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靠近底部13a的位置)。

接着,说明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第6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11的作用。

随着转子21旋转,周期性地产生齿槽转矩。在此,在第6实施方式中,在第2爪状磁极32b的第2爪部32f的径向外侧面的圆周方向大致中央形成有槽部39,该槽部39沿着轴向(轴线l方向)延伸并且形成为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形状。因此,在有槽部39的情况和没有槽部39的情况下产生的齿槽转矩不同。

在图34中,实线表示具有槽部39时(实施例)的齿槽转矩的变化的一部分,单点划线表示没有槽部39时(比较例)的齿槽转矩的变化的一部分。

例如,在转子21和定子16处于图30所示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在轴向上位于磁轭外壳13相反侧的第1转子芯31和齿17a之间产生朝向圆周方向的一方作用的齿槽转矩t1。在该位置上,通过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的第2转子芯32的槽部39,产生在圆周方向上与齿槽转矩t1朝向相反方向的齿槽转矩t2。此时,存在齿槽转矩t1>齿槽转矩t2的关系,所以如图34的[a]所示,与没有槽部39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齿槽转矩t2来降低实际产生的齿槽转矩。

并且,例如,在转子21和定子16处于图31所示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在轴向上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的第2转子芯32与齿17a之间产生朝向圆周方向的另一方作用的齿槽转矩t3。在该位置上,没有产生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齿槽转矩t3朝向相反方向的齿槽转矩。因此,如图34的[b]所示,是否有槽部39,所产生的齿槽转矩的变化不大。

并且,例如,在转子21和定子16处于图32所示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在轴向上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的第2转子芯32和齿17a之间产生朝向圆周方向的一方作用的齿槽转矩t4。在该位置上,没有产生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齿槽转矩t4朝向相反方向的齿槽转矩。因此,如图34的[c]所示,是否有槽部39,所产生的齿槽转矩的变化不大。

并且,例如,在转子21和定子16处于图33所示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在轴向上位于磁轭外壳13相反侧的第1转子芯31与齿17a之间产生朝向圆周方向的另一方作用的齿槽转矩t5。在该位置上,通过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的第2转子芯32的槽部39,产生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齿槽转矩t5朝向相反方向的齿槽转矩t6。此时,存在齿槽转矩t5>齿槽转矩t6的关系,所以如图34的[d]所示,与没有槽部39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齿槽转矩t6来降低实际产生的齿槽转矩。

另外,在图34的[a]处实际产生的齿槽转矩,通过所述齿槽转矩t2而降低,与在图34的[c]处产生的齿槽转矩之差g1减小。

此外,在图34的[d]处实际产生的齿槽转矩,通过所述齿槽转矩t6而降低,与在图34的[b]处产生的齿槽转矩之差g2减小。

接着,记载第6实施方式的优点。

(12)在轴向上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的第2转子芯32具有位于第2爪状磁极32b的中央部的槽部39。由此,能够产生朝向与在位于磁轭外壳13相反侧的第1转子芯31的第1爪状磁极31b与齿17a之间产生的大齿槽转矩相反的方向(转子21的圆周方向上的相反方向)作用的齿槽转矩。由此,能够抑制在第1转子芯31的第1爪状磁极31b与齿17a之间产生的齿槽转矩。因此,周期性地产生的齿槽转矩的平衡良好。

(13)由于只在第2转子芯32上形成槽部39,所以能够简化第1转子芯31的形状。

接着,说明电动机的第7实施方式。

在第7实施方式中,转子21具有与第6实施方式的转子21不同的形状,电动机壳体12以及定子16具有与第6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壳体12以及定子16相同的构成。因此,在第7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转子21的变更点,对其他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说明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第7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1的转子21具有一对的第1以及第2转子芯31、32。在第7实施方式中,第2转子芯32(第2芯基座32a)在轴向上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第1转子芯31(第1芯基座31a)在轴向上位于磁轭外壳13相反侧。

如图35所示,第1转子芯31具有位于第1爪状磁极31b的第1爪部31f表面的2个(偶数个)槽部51a、52b。槽部51a、52b形成在从将转子21的中心(轴线l)和第1爪部31f的圆周方向的中心连结的线x1向圆周方向两侧分别错开了角度θ=±7.5度的位置。

如图36所示,第2转子芯32具有位于第2爪状磁极32b的第2爪部32f表面的3个(奇数个)槽部52a~52c。槽部52a~52c具有形成在将转子21的中心(轴线l)和第2爪部32f的圆周方向的中心连结的线x1上的中央槽部52a和形成在从所述线x1向圆周方向两侧分别错开了角度θ=±7.5度的位置的左右槽部52b、52c。另外,在第1以及第2转子芯31、32的第1以及第2爪部31f、32f上形成的槽部51a、51b、52a、52b、52c全部具有相同的形状。

接着,说明第7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第7实施方式中,随着转子21旋转,周期性地产生齿槽转矩。在第7实施方式中,在第1以及第2爪状磁极31b、32b的第1以及第2爪部31f、32f的径向外侧面,形成有沿着轴向(轴线l方向)延伸并且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形状的槽部51a、51b、52a、52b、52c。因此,在具有槽部51a、51b、52a、52b、52c的情况下和没有这些槽部的情况下产生的齿槽转矩不同。

在图41中,用实线表示具有槽部51a、51b、52a、52b、52c时(实施例)的齿槽转矩的变化的一部分,用单点划线表示没有槽部51a、51b、52a、52b、52c时(比较例)的齿槽转矩的变化的一部分。

例如,在转子21和定子16位于图37所示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在轴向上位于磁轭外壳13相反侧的第1转子芯31与齿17a之间产生朝向圆周方向的一方作用的齿槽转矩t1。在该位置上,通过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的第2转子芯32的中央槽部52a,产生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齿槽转矩t1朝向相反方向的齿槽转矩t2。此外,通过第2转子芯32的左右槽部52b、52c和第1转子芯31的2个槽部51a、51b产生朝向圆周方向的一方作用的齿槽转矩t7、t8。其结果,如图41的[a]所示,与没有槽部51a、51b、52a、52b、52c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实际产生的齿槽转矩。

并且,例如,在转子21和定子16处于图38所示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在轴向上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的第2转子芯32与齿17a之间产生朝向圆周方向的另一方作用的齿槽转矩t3。在该位置上,通过第2转子芯32的左右槽部52b、52c和第1转子芯31的2个槽部51a、51b,产生朝向圆周方向的另一方作用的齿槽转矩t9、t10。因此,如图41的[b]所示,与没有槽部51a、51b、52a、52b、52c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实际产生的齿槽转矩。

并且,例如,在转子21和定子16处于图39所示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在轴向上靠近磁轭外壳13的第2转子芯32与齿17a之间产生朝向圆周方向的一方作用的齿槽转矩t4。在该位置上,通过第2转子芯32的左右槽部52b、52c和第1转子芯31的2个槽部51a、51b,产生朝向圆周方向的一方作用的齿槽转矩t11、t12。因此,如图41的[c]所示,与没有槽部51a、51b、52a、52b、52c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实际产生的齿槽转矩。

并且,例如,在转子21和定子16处于图40所示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在轴向上位于磁轭外壳13相反侧的第1转子芯31与齿17a之间产生朝向圆周方向的另一方作用的齿槽转矩t5。在该位置上,通过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的第2转子芯32的槽部52a,产生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齿槽转矩t5朝向相反方向的齿槽转矩t6。此外,通过第2转子芯32的左右槽部52b、52c和第1转子芯31的2个槽部51a、51b,产生朝向圆周方向的另一方作用的齿槽转矩t13、t14。其结果,如图41的[d]所示,与没有槽部51a、51b、52a、52b、52c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加实际产生的齿槽转矩。

另外,在图41的[a]处实际产生的齿槽转矩,通过所述齿槽转矩t2、t7、t8而增加,与在图41的[c]处发生的齿槽转矩之差g1变小。此外,在图41的[d]处实际产生的齿槽转矩,通过所述齿槽转矩t6、t13、t14而增加,与在图41的[b]处产生的齿槽转矩之差变小。

接着,记载第7实施方式的优点。

在第7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中,除了第6实施方式的(12)的优点之外,得到以下的优点。

(14)通过在第2爪状磁极32b的中央部形成的槽部52a,能够产生朝向与在位于磁轭外壳13相反侧的第1转子芯31的第1爪状磁极31b和齿17a之间产生的大齿槽转矩相反的方向(转子21的圆周方向上的相反方向)作用的齿槽转矩。由此,能够抑制在第1转子芯31的第1爪状磁极31b和齿17a之间产生的齿槽转矩。因此,周期性地产生的齿槽转矩的平衡良好。此外,在第1转子芯31的第1爪状磁极31b以及第2转子芯32的第2爪状磁极32b双方形成槽部51a、51b、52a、52b、52c,从而能够实现齿槽转矩本身的生成量的调整。

接着,说明电动机的第8实施方式。

在第8实施方式中,转子21具有与第6实施方式的转子21不同的形状,电动机壳体12以及定子16具有与第6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壳体12以及定子16相同的构成。因此,在第8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转子21的变更点,对其他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将说明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省略。

第8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1的转子21具有一对的第1以及第2转子芯31、32。在第8实施方式中,第2转子芯32(第2芯基座32a)在轴向上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第1转子芯31(第1芯基座31a)在轴向上位于磁轭外壳13相反侧。

如图42所示,第1爪状磁极31b的第1爪部31f具有沿着轴向(轴线l方向)延伸并且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形状的槽部53。该槽部53位于将转子中心(轴线l)和第1爪状磁极31b的圆周方向的大致中央连结的直线x1上。

如图43所示,第2爪状磁极32b的第2爪部32f具有沿着轴向(轴线l方向)延伸并且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形状的槽部54。该槽部54位于将转子中心(轴线l)和第2爪状磁极32b的圆周方向的大致中央连结的直线x1上。

形成在第2爪部32f上的槽部54的大小比形成在第1爪部31f上的槽部53大。

接着,说明第8实施方式的作用。

在第8实施方式中,随着转子21旋转,周期性地产生齿槽转矩。在第8实施方式中,在第1以及第2爪状磁极31b、32b的第1以及第2爪部31f、32f的径向外侧面的圆周方向的大致中央形成有沿着轴向(轴线l方向)延伸并且向径向内侧凹陷的形状的槽部53、54。因此,在有槽部53、54的情况下和没有槽部的情况下产生的齿槽转矩不同。

在图48中,实线表示有槽部53、54时(实施例)的齿槽转矩的变化的一部分,单点划线表示没有槽部53、54时(比较例)的齿槽转矩的变化的一部分。

例如,在转子21和定子16处于图44所示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在轴向上位于磁轭外壳13相反侧的第1转子芯31与齿17a之间产生朝向圆周方向的一方作用的齿槽转矩t1。在该位置上,通过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的第2转子芯32的大的槽部54,产生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齿槽转矩t1朝向相反方向的齿槽转矩t2。其结果,如图48的[a]所示,与没有槽部53、54的情况相比,通过齿槽转矩t2,能够降低实际产生的齿槽转矩。

并且,例如,在转子21和定子16处于图45所示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在轴向上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的第2转子芯32与齿17a之间产生朝向圆周方向的另一方作用的齿槽转矩t3。在该位置上,通过位于磁轭外壳13相反侧的第1转子芯31的槽部53,产生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齿槽转矩t3朝向相反方向的齿槽转矩t15。其结果,如图48的[b]所示,与没有槽部53、54没有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齿槽转矩t15降低实际产生的齿槽转矩。

并且,例如,在转子21和定子16处于图46所示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在轴向上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的第2转子芯32与齿17a之间产生朝向圆周方向的一方作用的齿槽转矩t4。在该位置上,通过位于磁轭外壳13相反侧的第1转子芯31的槽部53,产生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齿槽转矩t4朝向相反方向的齿槽转矩t16。其结果,图48的[c]所示,与没有槽部53、54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齿槽转矩t16而降低实际产生的齿槽转矩。

并且,例如,在转子21和定子16处于图47所示的相对位置的情况下,在轴向上位于磁轭外壳13相反侧的第1转子芯31与齿17a之间产生朝向圆周方向的另一方作用的齿槽转矩t5。在该位置上,通过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的第2转子芯32的大的槽部54,产生在圆周方向上相对于齿槽转矩t5朝向相反方向的齿槽转矩t6。其结果,如图48的[d]所示,与没有槽部53、54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齿槽转矩t2而降低实际产生的齿槽转矩。

另外,在图48的[a]处实际产生的齿槽转矩,通过所述齿槽转矩t2而降低,与在图48的[c]处产生的齿槽转矩之差变小。此外,在图48的[d]处实际产生的齿槽转矩,通过所述齿槽转矩t6而降低,与在图48的[b]处产生的齿槽转矩之差变小。

接着,记载第8实施方式的优点。

在第8实施方式的电动机中,除了第6实施方式的(12)的优点之外,还能够得到以下的优点。

(15)在第1爪状磁极31b和第2爪状磁极32b上各自形成有相同个数的槽部53、54。因此,能够通过各个槽部53、54的大小而调整齿槽转矩的平衡。

下面说明电动机的第9实施方式。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将各部件的符号设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49~图52所示,转子芯(第1转子芯)31的各个爪状磁极(第1爪状磁极)31b具有从芯基座(第1芯基座)31a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第1突出部)31e和设置在该突出部31e的顶端上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爪部(第1爪部)31f。突出部31e形成为从轴向观看时呈扇形状。爪部31f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扇形状。并且,如图53所示,爪状磁极31b(爪部31f)的径向外侧面(外周面)31h形成为从轴向观看时在以转子中心o为中心的圆周上延伸的圆弧形状。

如图49~图52所示,转子芯(第2转子芯)32的各个爪状磁极(第2爪状磁极)32b具有从芯基座(第2芯基座)32a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第2突出部)32e和设置在该突出部32e的顶端上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爪部(第2爪部)32f。与转子芯31的突出部31e同样地,突出部32e形成为从轴向观看时呈扇形状。爪部32f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扇形状。并且,如图53所示,爪状磁极32b(爪部32f)的径向外侧面32h形成为从轴向观看时在以转子中心o为中心的圆周上延伸的圆弧形状。

如图53所示,转子芯32的爪状磁极32b的径向外侧面32h的圆周方向宽度w1比转子芯31的爪状磁极31b的径向外侧面31h的圆周方向宽度w2长。另外,圆周方向宽度w1是由虚拟线vl1和虚拟线vl2所成的角度幅度,虚拟线vl1是将转子中心o和径向外侧面32h的圆周方向的一方侧的角部kal连结的线,虚拟线vl2是将转子中心o和径向外侧面32h的圆周方向的另一方侧的角部ka2连结的线。圆周方向宽度w2是由虚拟线vl3和虚拟线vl4所成的角度幅度,虚拟线vl3是将转子中心o和径向外侧面31h的圆周方向的一方侧的角部ka3连结的线,虚拟线vl4是将转子中心o和径向外侧面31h的圆周方向的另一方侧的角部ka4连结的线。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转子21中,转子芯32的芯基座32a被配置于在轴向上比芯基座31a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靠近底部13a的位置)。

接着,说明采用上述方式构成无刷电动机11的作用。

例如,假设转子芯31、32的爪状磁极31b、32b的径向外侧面31h、32h的圆周方向宽度彼此大致相同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轴向上离磁轭外壳13(底部13a)远的转子芯31上,在磁轭外壳13与转子芯31之间几乎不会有漏磁通,所以如图54中x1所示,齿槽转矩容易变高。另一方面,在轴向上离磁轭外壳13(底部13a)近的转子芯32上,在磁轭外壳13与转子芯32之间产生漏磁通,所以如图54中x2所示,齿槽转矩容易变低。因此,齿槽转矩在n极和s极处不平衡。

于是,如上所述,在轴向上离磁轭外壳13相对较近地配置的转子芯32形成为,爪状磁极32b的径向外侧面32h的圆周方向宽度w1比转子芯31的径向外侧面31h的圆周方向宽度w2大(w1>w2)。由此,漏磁通产生少的转子芯31的爪状磁极31b的圆周方向宽度比转子芯32的爪状磁极32b的圆周方向宽度窄,从而在与定子16之间作用的磁通量减少。因此,如图54中y1所示,能够减少齿槽转矩。其结果,如图54中y2所示,与另一个极的齿槽转矩之差减少,实现齿槽转矩的平衡。

从离磁轭外壳13远的转子芯31向磁轭外壳13的漏磁通少。因此,在转子芯31上,使爪状磁极31b的径向外侧面31h的圆周方向宽度w2窄,也能够充分确保磁通量。

接着,记载第9实施方式的优点。

(16)转子芯32的爪状磁极32b的作为最外周部的径向外侧面32h的圆周方向宽度w1比另一方的转子芯31的爪状磁极31b的作为最外周部的径向外侧面31h的圆周方向宽度w2大。因此,能够减少配置于在轴向上离磁轭外壳13远的位置的转子芯31的转矩成分(齿槽转矩)。由此,即使从配置于在轴向上离磁轭外壳13近的位置的转子芯32向磁轭外壳13产生漏磁通,仍能够使齿槽转矩的平衡良好。

下面说明电动机的第10实施方式。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将各部件的符号设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56~图59所示,转子芯31的爪状磁极31b具有从芯基座31a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1e和设置在该突出部31e的顶端上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爪部31f。突出部31e形成为从轴向观看时呈扇形状。爪部31f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扇形状。

如图56~图59所示,转子芯32的爪状磁极32b具有从芯基座32a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2e和设置在该突出部32e的顶端且在轴向上延伸的爪部32f。与转子芯31的突出部31e同样地,突出部32e形成为从轴向观看时呈扇形状。爪部32f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扇形状。另外,一方的转子芯32的爪部32f具有比另一方的转子芯31的爪部31f长的轴向长度。

如图58和图59所示,在转子芯31的各个爪状磁极31b的背面31c(径向内侧的面)与转子芯32的芯基座32a的外周面32d之间形成有缝隙s1。在缝隙s1中配置有径向长度比该缝隙s1的径向长度短的背面辅助磁石34。该背面辅助磁石34以从爪状磁极31b分开的方式与转子芯32的外周面32d在径向上抵接,在径向上从转子芯31的背面31c分开。背面辅助磁石34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大致扇形状。背面辅助磁石34被磁化成,与爪状磁极31b的背面31c对置的部位成为与爪状磁极31b同极的n极,与转子芯32的芯基座32a的外周面32d抵接的部位成为与芯基座32a同极的s极。

如图58和图59所示,在转子芯32的各个爪状磁极32b的背面32c与转子芯31的芯基座31a的外周面31d之间形成有缝隙s2。在缝隙s2中配置有径向长度比该缝隙s2的径向长度短的背面辅助磁石35。该背面辅助磁石35以靠接爪状磁极32b的方式与背面32c在径向上抵接,在径向上从转子芯31的外周面31d分开。背面辅助磁石35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扇形状。背面辅助磁石35被磁化成,与爪状磁极32b的背面32c抵接的部位成为s极,与转子芯31的芯基座31a的外周面31d对置的部位成为n极。作为背面辅助磁石34、35,能够使用例如铁氧体磁石。

如图57和图58所示,在圆周方向上,在爪状磁极31b与爪状磁极32b之间配置有极间磁石36、37。极间磁石36、37以在径向上与各个转子芯31、32的外周面31d、32d分开的方式配置在径向外侧。另外,极间磁石36、37的径向长度比所述爪状磁极31b与爪状磁极32b之间的缝隙s3的径向长度(与从转子芯31的外周面31d、32d至爪状磁极31b、32b顶端的长度大致相等的长度)短。

在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转子21中,第2转子芯32的芯基座32a被配置于在轴向上比第1转子芯31的芯基座31a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靠近底部13a的位置)。

接着,说明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第10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11的作用。

根据第10实施方式的转子21,背面辅助磁石35以靠接在轴向上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的转子芯32的爪状磁极32b的方式配置在缝隙s2中。背面辅助磁石34以从在轴向上位于磁轭外壳13相反侧的转子芯31的爪状磁极31b分开的方式配置在缝隙s1中。

在此,使用图60来说明由背面辅助磁石34、35的配置变更引起的定位转矩的差异。

在图60中,在以将爪状磁极31b、32b的背面31c、32c与第2以及第1芯基座32a、31a的外周面32d、31d之间的缝隙s1、s2填埋的方式配置了背面辅助磁石34、35的情况下的定位转矩的值作为基准tc1,表示定位转矩的变化。

例如,在图60中以“th1”表示的例子中,背面辅助磁石34以靠接转子芯31的爪状磁极31b的方式配置于缝隙s1,背面辅助磁石35以从转子芯32的爪状磁极32b分开的方式配置于缝隙s2。采用这种构成时,与基准tc1的定位转矩相比,定位转矩下降约0.9%。

另外,在图60中以“tj1”表示的例子中,背面辅助磁石35以靠接转子芯32的爪状磁极32b的方式配置于缝隙s2,背面辅助磁石34以从转子芯31的爪状磁极31b分开的方式配置于缝隙s1。也就是说,“tj1”表示的例子是第10实施方式的构成。通过这种构成,与基准tc1的定位转矩相比,定位转矩增加约2.3%。

也就是说,如第10实施方式所示,以靠接转子芯32的爪状磁极32b的方式配置背面辅助磁石35,以从转子芯31的爪状磁极31b分开的方式配置背面辅助磁石34,从而定位转矩提高。

另外,在第10实施方式的转子21中,极间磁石36、37以在径向上与转子芯31、32的外周面31d、32d分开的方式配置于径向外侧。

在此,使用图61来说明由极间磁石36、37的配置变更产生的定位转矩的差异。

在图61中,以将爪状磁极31b、32b之间的圆周方向上的缝隙s3填埋的方式配置了极间磁石36、37时的定位转矩的值设为基准tc2,表示定位转矩的变化。也就是说,将极间磁石36、37的径向长度设为与圆周方向缝隙s3的径向长度大致相同,将使转子芯31、32的外周面31d、32d与极间磁石36、37在径向上抵接的状态设为基准tc2。

例如,在图61中以“th2”表示的例子中,极间磁石36、37的径向长度比圆周方向的缝隙s3的径向长度短。另外,以转子芯31、32的外周面31d、32d与极间磁石36、37在径向上抵接的方式将极间磁石36、37配置于径向内侧。在这种情况下,在极间磁石36、37的径向外侧与爪状磁极31b、32b之间形成有空隙。通过这种构成,与基准tc2的定位转矩相比,定位转矩下降约5.0%。

另外,在图61中以“tj2”表示的例子中,极间磁石36、37的径向长度比圆周方向缝隙s3的径向长度短。另外,以极间磁石36、37在径向上从转子芯31、32的外周面31d、32d分开的方式将极间磁石36、37配置于径向外侧。也就是说,以“tj2”表示的例子是第10实施方式的构成。通过这种构成,与基准tc2的定位转矩相比,定位转矩增加约5.1%。

像这样,在第10实施方式中,极间磁石36、37以在径向上从转子芯31、32的外周面31d、32d分开的方式配置于径向外侧。由此,对定位转矩具有坏影响的爪状磁极间的径向内侧的漏磁通降低,有助于转矩的磁通增加。因此,定位转矩提高。

接着,记载第10实施方式的优点。

(17)电动机11还具有为了使从第1转子芯31输出的磁通和从第2转子芯32输出的磁通达到平衡而配置于预定位置的背面辅助磁石34、35。详细地说,以靠接转子芯32的爪状磁极32b的方式配置背面辅助磁石35,并且以从转子芯31的爪状磁极31b远离的方式配置背面辅助磁石34。由此,在轴向上靠近磁轭外壳13进行配置的转子芯32(芯基座32a)中的磁阻下降。其结果,如图60所示,能够实现定位转矩的增加。

(18)对定位转矩具有坏影响的爪状磁极间的径向内侧的漏磁通降低。因此,如图61所示,定位转矩提高。

接着,说明电动机的第11实施方式。

在第11实施方式中,转子21具有与第10实施方式的转子21不同的构成,电动机壳体12以及定子16具有与第10实施方式的电动机壳体12以及定子16相同的构成。因此,在第11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转子21的变更点,对其他构成赋予相同的符号,将说明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省略。

第11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1的转子21具有一对的转子芯31、32。另外,在第11实施方式中,转子芯32(芯基座32a)在轴向上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转子芯31(芯基座31a)在轴向上位于磁轭外壳13相反侧。

如图62所示,在各个爪状磁极31b的背面31c(径向内侧的面)与转子芯32的芯基座32a的外周面32d之间形成有缝隙s1。在缝隙s1中配置有径向长度比该缝隙s1的径向长度短的背面辅助磁石34。该背面辅助磁石34以从爪状磁极31b分开的方式从爪状磁极31b的背面31c在径向上分开,与转子芯32的外周面32d在径向上抵接。背面辅助磁石34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扇形状。背面辅助磁石34被磁化成,与爪状磁极31b的背面31对置的部位成为n极,与转子芯31的芯基座31a的外周面31d抵接的部位成为s极。

另外,在转子芯32的各个爪状磁极32b的背面32c与转子芯31的芯基座31a的外周面31d之间形成有缝隙s2。在缝隙s2中配置有径向长度比该缝隙s2的径向长度短的背面辅助磁石35。该背面辅助磁石35以从爪状磁极32b分开的方式与转子芯31的外周面31d在径向上抵接,与转子芯32的背面32c在径向上分开。背面辅助磁石35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扇形状。背面辅助磁石35被磁化成,与爪状磁极32b的背面32c对置的部位成为s极,与转子芯31的芯基座31a的外周面31d抵接的部位成为n极。

接着,说明第11实施方式的作用。

根据第11实施方式的转子21,背面辅助磁石35以从在轴向上位于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的转子芯32的爪状磁极32b分开的方式配置于缝隙s2。背面辅助磁石34以从在轴向上位于磁轭外壳13相反侧的转子芯31的爪状磁极31b分开的方式配置于缝隙s1。

在此,使用图60来说明由背面辅助磁石34、35的配置变更产生的定位转矩的差异。

在图60中,以将爪状磁极31b、32b的背面31c、32c与外周面32d、31d之间的缝隙s1、s2填埋的方式配置了背面辅助磁石34、35时的定位转矩的值设为基准tc1,表示定位转矩的变化。

例如,在图60中以“th3”表示的例子中,背面辅助磁石34以靠接转子芯31的爪状磁极31b的方式配置于缝隙s1,背面辅助磁石35以靠接转子芯32的爪状磁极32b的方式配置于缝隙s2。这样构成时,与基准tc1的定位转矩相比,定位转矩下降约0.4%低下。

另外,在图60中以“tj3”表示的例子中,背面辅助磁石34以从转子芯31的爪状磁极31b分开的方式配置于缝隙s1,背面辅助磁石35以从转子芯32的爪状磁极32b分开的方式配置于缝隙s2。也就是说,以“tj3”表示的例子是第11实施方式的构成。通过这种构成,与基准tc1的定位转矩相比,定位转矩增加约2.3%。

也就是说,如第11实施方式所示,以从转子芯31的爪状磁极31b分开的方式配置背面辅助磁石34,以从转子芯32的爪状磁极32b分开的方式配置背面辅助磁石35,从而定位转矩提高。

接着,记载第11实施方式的优点。

(19)以从转子芯32的爪状磁极32b分开的方式配置背面辅助磁石35,并且以从转子芯31的爪状磁极31b分开的方式配置背面辅助磁石34。由此,在轴向上靠近磁轭外壳13进行配置的转子芯32(芯基座32a)上的磁阻下降。其结果,如图60所示,能够实现定位转矩的增加。

下面说明电动机的第12实施方式。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共同的部分,将各部件的符号设为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省略详细说明。

如图63~图66所示,转子芯31的各个爪状磁极31b具有从芯基座31a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1e和设置在该突出部31e的顶端且在轴线l方向上延伸的爪部31f。突出部31e形成为从轴线l方向观看时呈扇形状。爪部31f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扇形状。

如图63~图66所示,转子芯32的各个爪状磁极32b具有从芯基座32a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32e和设置在该突出部32e的顶端且在轴线l方向上延伸的爪部32f。与转子芯31的突出部31e同样地,突出部32e形成为从轴线l方向观看时呈扇形状。爪部32f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扇形状。

在转子芯31的各个爪状磁极31b的背面31c(径向内侧的面)与转子芯32的芯基座32a的外周面32d之间配置有背面辅助磁石34。背面辅助磁石34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大致扇形状。背面辅助磁石34被磁化成,与爪状磁极31b的背面31c抵接的部位形成为与爪状磁极31b同极的n极,与转子芯32的芯基座32a的外周面32d抵接的部位成为与芯基座32a同极的s极。

另外,在转子芯32的各个爪状磁极32b的背面32c与转子芯31的芯基座31a的外周面31d之间配置有背面辅助磁石35。背面辅助磁石35的轴正交方向截面是扇形状。背面辅助磁石35被磁化成,与爪状磁极32b的背面32c抵接的部位成为s极,与转子芯31的芯基座31a的外周面31d抵接的部位成为n极。作为背面辅助磁石34、35,能够使用例如铁氧体磁石。

如图64和图65所示,在圆周方向上,在爪状磁极31b与爪状磁极32b之间配置有极间磁石36、37。

在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转子21中,转子芯32的芯基座32a配置于在轴线l方向上比转子芯31的芯基座31a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靠近底部13a的位置)。

另外,在第12实施方式的电动机11的磁轭外壳13内收纳有辅助磁石55,该辅助磁石55在轴线l方向上与所述转子21对置。

如图66所示,辅助磁石55形成为在中央具有贯穿孔55a的圆环板状。辅助磁石55在板厚方向(轴线l方向)且与所述环状磁石33相斥的方向被着磁。辅助磁石55具有与环状磁石33的直径大致相等的直径,以与转子21位于同轴上的方式设置于磁轭外壳13的底部13a。此时,辅助磁石55被配设成,当转子21旋转时不产生干扰,且在轴线l方向上与转子芯32之间具有间隙。

接着,说明采用上述方式构成的第12实施方式的无刷电动机11的作用。

根据第12实施方式的转子21,转子芯32的芯基座32a在轴线l方向上与辅助磁石55对置。该辅助磁石55在轴线l1方向上且与所述环状磁石33的磁通相斥的方向被着磁。因此,能够抵消(抑制)在磁轭外壳13与转子21之间的向轴向的漏磁通。

接着,记载第12实施方式的优点。

(20)电动机11还具备为了使从第1转子芯31输出的磁通和从第2转子芯32输出的磁通达到平衡而配置于预定位置的辅助磁石55。详细地说,电动机11具有将转子21的漏磁通抵消的辅助磁石55。由此,能够抑制转子21向轴线l方向的漏磁通,能够提高输出特性。

(21)辅助磁石55在转子21的轴线l方向上被着磁,在轴线l方向上与转子21对置。由此,能够更加确实地抑制转子21的向轴线l方向的漏磁通,能够提高输出特性。

(22)辅助磁石55在与作为主磁通发挥作用的环状磁石33的磁通相斥的方向被着磁。由此,能够更加确实地抑制转子21的向轴线l方向的漏磁通,能够提高输出特性。

另外,第1~第12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变更。

在第1实施方式中,转子芯31、32与磁轭外壳13(底部13a)在轴向上的分开距离b(b1,b2)在径向内侧的位置和径向外侧的位置处不同,但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9所示,在径向内侧的位置和径向外侧的位置,分开距离b(b1=b2)也可以恒定。另外,径向内侧的分开距离b1和径向外侧的分开距离b2可以为b1>b2。

在第1实施方式中,b/a的上限为“9”,也可以是9以上的值。

在第1~12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具体化为转子21的极数设定为“8”、定子16的齿17a的数量设定为“12”的无刷电动机,然而转子21的极数、定子16的齿17a的数量也可以变更。例如,可以将本发明具体化为转子21的极数设定为“10”、定子16的齿17a的数量设定为“12”的无刷电动机。

在第1~12实施方式中,转子21具备背面辅助磁石34、35和极间磁石36、37,但不限于此。例如转子21可以只具有背面辅助磁石以及极间磁石的任意一方,也可以不具备背面辅助磁石以及极间磁石的双方。

在第3~12实施方式中,定子16具有齿17a和缠绕到齿17a上的绕组20,但不限于此。例如,定子也可以具有一对定子芯,一对定子芯分别具有沿着圆周方向排列的多个爪状磁极。一对定子芯以绕组配置于彼此之间的方式相互组合。在这种定子中,爪状磁极作为交替不同的磁极发挥作用。

在第4实施方式中,第2爪状磁极32b的第2突出部32e比第1爪状磁极31b的第1突出部31e在径向上更长地延伸,长度tm2>长度tm1。由此,第2转子芯32的所述长度f2比第1转子芯31的所述长度f1长,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22所示,将第1、第2突出部31e、32e的径向长度tm1、tm2设为彼此大致相同(tm1=tm2),将第1、第2芯基座31a、32a的径向长度tb1、tb2设为彼此大致相同(tb1=tb2),将第2爪部32f的径向长度tn2设为比第1爪部31f的径向长度tn1长。由此,从第2转子芯32的径向中心(轴线l)至第2爪状磁极32b的外周面32h的径向上的长度f2比从第1转子芯31的径向中心(轴线l)至第1爪状磁极31b的外周面31h的径向上的长度f1长(f2>f1)。

另外,将第1、第2突出部31e、32e的径向长度tm1、tm2设为彼此大致相同(tm1=tm2),将第1、第2爪部31f、32f的径向长度tn1、tn2设为彼此大致相同(tn1=tn2),使第2芯基座32a的径向长度tb2比第1芯基座31a的径向长度tb1长。在该情况下,从第2转子芯32的径向中心(轴线l)至第2爪状磁极32b的外周面32h的径向上的长度f2比从第1转子芯31的径向中心(轴线l)至第1爪状磁极31b的外周面31h的径向上的长度f1长(f2>f1)。

在第5实施方式中,被配置于在轴向上与磁轭外壳13靠近的位置上的第2转子芯32的第2爪状磁极32b的曲率半径是比转子21的曲率半径rx短的曲率半径r2,但不限于此。第2爪状磁极32b的曲率半径也可以是与转子21的曲率半径rx相同的曲率半径。

在第6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满足转子21的极数为2n且定子16的齿槽17b的数量为3n(其中,n为自然数)这样的条件。槽部39的形成位置可以在-15/n~15/n[deg]的范围变更。另外,与第6实施方式同样地,更优选将槽部39形成在圆周方向的大致中央。

另外,在第7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满足转子21的极数为2n且定子16的齿槽17b的数量为3n(其中,n为自然数)这样的条件。也可以如下变更第7实施方式的各槽部。

优选将在第1转子芯31的第1爪状磁极31b(第1爪部31f)上形成的一方的槽部51a形成在15/n~45/n[deg]的范围,与第7实施方式同样地,更优选形成在30/n[deg]的位置。

优选将在第1转子芯31的第1爪状磁极31b(第1爪部31f)上形成的另一方的槽部51b形成在-15/n~-45/n[deg]的范围,与第7实施方式同样地,更优选形成在30/n[deg]的位置。

优选将在第2转子芯32的第2爪状磁极32b(第2爪部32f)上形成的中央槽部52a形成在-15/n~15/n[deg]的范围,与第6实施方式同样地,更优选形成在圆周方向的中央。

优选将在第2转子芯32的第2爪状磁极32b(第2爪部32f)上形成的左右槽部52b、52c的一方的槽部52b形成在15/n~45/n[deg]的范围,与第7实施方式同样地,更优选形成在30/n[deg]的位置。

优选将在第2转子芯32的第2爪状磁极32b(第2爪部32f)上形成的左右槽部52b、52c的另一方的槽部52c形成在-15/n~-45/n[deg]的范围,与第7实施方式同样地,更优选形成在-30/n[deg]的位置。

在第8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满足转子21的极数为2n且定子16的齿槽17b的数量为3n(其中,nは自然数)这样的条件。槽部53、54的形成位置也可以在-15/n~15/n[deg]的范围变更。另外,与第8实施方式同样地,更优选将槽部53、54形成在圆周方向的中央。

在第6~12实施方式中,由树脂材料构成端板14,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由铝、不锈钢(sus)等非磁体材料形成端板14。另外,只要满足端板14与转子21在轴向上的距离比磁轭外壳13(底部13a)与转子21在轴向上的距离长这一条件,作为端板14,可以使用磁体材料。

在第9实施方式中,虽未提及,例如,也可以通过如下的构成,使各个爪状磁极31b、32b的径向外侧面31h、32h的圆周方向宽度w1、w2不同。

如图55所示,对转子芯31的爪状磁极31b(爪部31f)的径向外侧的圆周方向两侧部进行倒角加工(c倒角),从而使径向外侧面31h的圆周方向宽度w2小于转子芯32的径向外侧面32h的圆周方向宽度w1(w1>w2)。另外,与第9实施方式的转子芯31同样地,转子芯31配置于在轴向上离磁轭外壳13(底部13a)相对较远的位置。通过这种构成,能够使爪状磁极31b、32b的作为径向内侧部分的基部部分(爪状磁极31b、32b与芯基座31a、32a的边界部分)的圆周方向宽度w3、w4彼此相同。由此,能够确保平衡良好的磁路面积。

另外,将圆周方向两侧部设为r曲面形状,从而将径向外侧面31h的圆周方向宽度w2比转子芯32的径向外侧面32h的圆周方向宽度w1窄(w1>w2)。

在第12实施方式中,将辅助磁石55设置在磁轭外壳13的底部13a,但不限于此。

例如,如图67所示,也可以以靠接转子21的方式设置辅助磁石55。在图67所示的例子中,在位于比转子芯31的芯基座31a靠近磁轭外壳13的底部13a的位置的转子芯32的芯基座32a的轴线l方向的轴向端面32g设置辅助磁石56。

在第12实施方式中,将辅助磁石55配置成与芯基座32a对置。除此之外,也可以将辅助磁石配置成例如与爪状磁极对置。作为这种结构,可以考虑如下例子。

(例a)

如图68所示,在转子芯31、32的爪状磁极31b、32b之内,在朝向所述磁轭外壳13(底部13a)延伸的爪状磁极31b(爪部31f)的顶端面31g设置辅助磁石57。辅助磁石57的形状从轴线l方向观看时与爪状磁极31b的顶端面31g相同(圆弧状)。辅助磁石57在轴线l方向且与所述爪状磁极31b相斥的方向被着磁。在这种情况下,辅助磁石56相当于第1辅助磁石,辅助磁石57相当于第2辅助磁石。

通过这种构成,能够抑制在爪状磁极31b与磁轭外壳13之间的漏磁通。由此,能够提高电动机的输出特性。

(例b)

如图69所示,在转子芯31、32的爪状磁极31b、32b上分别设置在与爪状磁极31b、32b相斥的方向被着磁的辅助磁石57、58。

辅助磁石57具有与所述例a相同的构成,被设置在朝向所述磁轭外壳13(底部13a)延伸的爪状磁极31b(爪部31f)的顶端面31g。辅助磁石57的形成与顶端面31g相同(圆弧状)。该辅助磁石57在轴线l方向且与所述爪状磁极31b相斥的方向被着磁。

辅助磁石58被设置在爪状磁极32b(爪部32f)的顶端面32j相反侧的面32i,爪状磁极32b(爪部32f)在轴线l1方向上朝向所述磁轭外壳13(底部13a)相反侧延伸。辅助磁石58从轴向观看时形状与爪状磁极32b的顶端面32j相同(圆弧状)。该辅助磁石58在轴线l方向且与所述爪状磁极32b相斥的方向被着磁。在这种情况下,辅助磁石56相当于第1辅助磁石,辅助磁石57、58相当于第2辅助磁石。

如上所述,在靠近磁轭外壳13的位置且在轴线l方向上对置的位置设置辅助磁石56、57。由此,能够抑制爪状磁极31b、32b与磁轭外壳13之间的漏磁通。由此,能够提高电动机的输出特性。

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各变形例适当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