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柜柜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77688发布日期:2018-06-26 07:21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配电柜零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配电柜柜体结构。



背景技术:

在配件柜领域,配电柜柜体一般是包括两道前竖梁和两道后竖梁,每道前竖梁与一道后竖梁通过多个连接支架固定连接,两道前竖梁之间设置前横梁,两道后竖梁之间设置后横梁。而现有技术中,前横梁与两道前竖梁分别固定连接,后横梁与两道后竖梁固定连接,衡量高度无法调节,而配电柜在使用中,往往需要横梁高度调节,以适应不同需求。现有技术中的结构,就需要将焊接的横梁拆下,重新选定高度进行焊接,这样导致工作量增加,造成配电柜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能够根据对横梁的高度需求,方便快捷调节鞥量高度,并且快速实现横梁与数量的安装和拆卸,确保横梁满足不同高度调节需求,提高使用便利性的配电柜柜体结构。

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为一种配电柜柜体结构,所述的配电柜柜体结构包括两道前竖梁和两道后竖梁,每道前竖梁与一道后竖梁通过多个连接支架固定连接,两道前竖梁之间设置前横梁,两道后竖梁之间设置后横梁,每道前竖梁侧面设置截面呈C字形结构的卡装型腔,卡装型腔内设置能够上下滑动的滑动支架,每道前竖梁上设置多个上下布置的安装孔,滑动支架上设置通孔,每个连接螺栓设置为能够穿过一道前竖梁上的安装孔和滑动支架上的通孔的结构,穿过一道前竖梁上的安装孔和滑动支架上的通孔的连接螺栓与前横梁侧面的螺纹孔拧装连接。

每道前竖梁上设置开槽部,每道前竖梁的开槽部设置为与另一道前竖梁的开槽部位置相对的结构,滑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上弯折部、下弯折部,支架本体、上弯折部、下弯折部为呈n字形结构,支架本体宽度设置为大于卡装型腔宽度的结构。

每道后竖梁侧面设置截面呈C字形结构的卡装型腔,卡装型腔内设置能够上下滑动的滑动支架,每道后竖梁上设置多个上下布置的安装孔,所述的滑动支架上设置通孔,每个连接螺栓设置为能够穿过一道后竖梁上的安装孔和位于该后竖梁上的滑动支架上的通孔的结构,穿过一道后竖梁上的安装孔和滑动支架上的通孔的连接螺栓与后横梁侧面的螺纹孔拧装连接。

每道后竖梁上设置开槽部,每道后竖梁的开槽部设置为与另一道后竖梁的开槽部位置相对的结构,滑动支架包括支架本体、上弯折部、下弯折部,支架本体、上弯折部、下弯折部为呈n字形结构,支架本体宽度设置为大于卡装型腔宽度的结构。

每道前横梁侧面设置凸出卡条,凸出卡条垂直布置在前横梁侧面,凸出卡条设置为截面呈方形结构,凸出卡条宽度设置为与开槽部宽度相等的结构,前横梁侧面的螺纹孔位于凸出卡条上。

每道后横梁侧面设置凸出卡条,凸出卡条垂直布置在后横梁侧面,凸出卡条设置为截面呈方形结构,凸出卡条宽度设置为与开槽部宽度相等的结构,后横梁侧面的螺纹孔位于凸出卡条上。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得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配电柜柜体结构,在设置配电柜柜体结构时,在两道前竖梁之间设置前横梁,两道后竖梁之间设置后横梁,而在每道数量的卡装型腔内放置一个滑动支架,连接螺栓则穿过多个安装孔中的一个,并且闯过滑动支架上的通孔,而后与横梁侧面的螺纹孔连接,这样,就实现了数量与横梁的可靠连接。而连接螺栓穿过不同高度的安装孔,就能够使得横梁处于不同高度,满足对横梁高度的不同需求。上述结构,调节横梁高度时,不需要拆除焊接部位,重新焊接,而是直接拆卸连接螺栓,然后连接螺栓插入另一个安装孔重新连接即可。操作简便快捷,并且不会反复焊接及拆除焊接而损伤横梁及竖梁,有效保障配电柜使用寿命。本发明所述的配电柜柜体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根据对横梁的高度需求,方便快捷调节横梁高度,并且快速实现横梁与数量的安装和拆卸,确保横梁满足不同高度调节需求,提高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出简要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配电柜柜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配电柜柜体结构的前竖梁与前横梁连接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配电柜柜体结构的后竖梁与后横梁连接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配电柜柜体结构的前横梁与滑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别为:1、前竖梁;2、后竖梁;3、连接支架;4、前横梁;5、后横梁;6、卡装型腔;7、滑动支架;8、安装孔;9、通孔;10、连接螺栓;11、螺纹孔;12、开槽部;13、支架本体;14、上弯折部;15、下弯折部;16、凸出卡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附图1-附图4所示,本发明为一种配电柜柜体结构,所述的配电柜柜体结构包括两道前竖梁1和两道后竖梁2,每道前竖梁1与一道后竖梁2通过多个连接支架3固定连接,两道前竖梁1之间设置前横梁4,两道后竖梁2之间设置后横梁5,每道前竖梁1侧面设置截面呈C字形结构的卡装型腔6,卡装型腔6内设置能够上下滑动的滑动支架7,每道前竖梁1上设置多个上下布置的安装孔8,滑动支架7上设置通孔9,每个连接螺栓10设置为能够穿过一道前竖梁1上的安装孔8和滑动支架7上的通孔9的结构,穿过一道前竖梁1上的安装孔8和滑动支架7上的通孔9的连接螺栓10与前横梁4侧面的螺纹孔11拧装连接。上述结构,在设置配电柜柜体结构时,在两道前竖梁1之间设置前横梁4,两道后竖梁2之间设置后横梁5,而在每道数量的卡装型腔内放置一个滑动支架,连接螺栓则穿过多个安装孔中的一个,并且闯过滑动支架上的通孔,而后与横梁侧面的螺纹孔连接,这样,就实现了数量与横梁的可靠连接。而连接螺栓穿过不同高度的安装孔,就能够使得横梁处于不同高度,满足对横梁高度的不同需求。上述结构,调节横梁高度时,不需要拆除焊接部位,重新焊接,而是直接拆卸连接螺栓,然后连接螺栓插入另一个安装孔重新连接即可。操作简便快捷,并且不会反复焊接及拆除焊接而损伤横梁及竖梁,有效保障配电柜使用寿命。本发明所述的配电柜柜体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能根据对横梁的高度需求,方便快捷调节横梁高度,并且快速实现横梁与数量的安装和拆卸,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安装及拆卸效率,确保横梁满足不同高度调节需求,提高使用便利性。

每道前竖梁1上设置开槽部12,每道前竖梁1的开槽部12设置为与另一道前竖梁1的开槽部12位置相对的结构,滑动支架7包括支架本体13、上弯折部14、下弯折部15,支架本体13、上弯折部14、下弯折部15为呈n字形结构,支架本体13宽度设置为大于卡装型腔6宽度的结构。每道数量的卡装型腔内的滑动支架能够可靠卡装在卡装型腔内,只能沿着卡装型腔上下移动,而不会发生晃动或窜动,对滑动支架起到可靠定位作用,保障横梁安装连接后的稳定性。

每道后竖梁2侧面设置截面呈C字形结构的卡装型腔6,卡装型腔6内设置能够上下滑动的滑动支架7,每道后竖梁2上设置多个上下布置的安装孔8,所述的滑动支架7上设置通孔9,每个连接螺栓10设置为能够穿过一道后竖梁2上的安装孔8和位于该后竖梁2上的滑动支架7上的通孔9的结构,穿过一道后竖梁2上的安装孔8和滑动支架7上的通孔9的连接螺栓10与后横梁4侧面的螺纹孔11拧装连接。每道后竖梁2上设置开槽部12,每道后竖梁2的开槽部12设置为与另一道后竖梁2的开槽部12位置相对的结构,滑动支架7包括支架本体13、上弯折部14、下弯折部15,支架本体13、上弯折部14、下弯折部15为呈n字形结构,支架本体13宽度设置为大于卡装型腔6宽度的结构。上述结构,前横梁一端与一个前竖梁的卡装型腔内的滑动支架通过一个穿过该前竖梁的安装孔的连接螺栓连接,前横梁另一端与另一个前竖梁的卡装型腔内的滑动支架通过另一个穿过该前竖梁的安装孔的连接螺栓连接,连接时确保连接可靠,拆卸时确保能够方便拆卸,并且不会损伤竖梁、横梁,确保能够重复使用。

每道前横梁4侧面设置凸出卡条16,凸出卡条16垂直布置在前横梁4侧面,凸出卡条16设置为截面呈方形结构,凸出卡条16宽度设置为与开槽部12宽度相等的结构,前横梁4侧面的螺纹孔11位于凸出卡条16上。上述结构,在前横梁与前竖梁连接时,前横梁通过凸出卡条卡装在前竖梁的开槽部内,从而有效防止安装后的前横梁发生摆动,使得一个连接螺栓就能够可靠连接前横梁。

每道后横梁5侧面设置凸出卡条16,凸出卡条16垂直布置在后横梁5侧面,凸出卡条16设置为截面呈方形结构,凸出卡条16宽度设置为与开槽部12宽度相等的结构,后横梁4侧面的螺纹孔11位于凸出卡条16上。上述结构,在后横梁与前竖梁连接时,后横梁通过凸出卡条卡装在后竖梁的开槽部内,从而有效防止安装后的后横梁发生摆动,使得一个连接螺栓就能够可靠连接后横梁。

本发明所述的配电柜柜体结构,在设置配电柜柜体结构时,在两道前竖梁之间设置前横梁,两道后竖梁之间设置后横梁,而在每道数量的卡装型腔内放置一个滑动支架,连接螺栓则穿过多个安装孔中的一个,并且闯过滑动支架上的通孔,而后与横梁侧面的螺纹孔连接,这样,就实现了数量与横梁的可靠连接。而连接螺栓穿过不同高度的安装孔,就能够使得横梁处于不同高度,满足对横梁高度的不同需求。上述结构,调节横梁高度时,不需要拆除焊接部位,重新焊接,而是直接拆卸连接螺栓,然后连接螺栓插入另一个安装孔重新连接即可。操作简便快捷,并且不会反复焊接及拆除焊接而损伤横梁及竖梁,有效保障配电柜使用寿命。本发明所述的配电柜柜体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能够根据对横梁的高度需求,方便快捷调节横梁高度,并且快速实现横梁与数量的安装和拆卸,确保横梁满足不同高度调节需求,提高使用便利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